都說,在這個世界上,沒有真正的秘密。所有的真相都會在某一天自然成熟,然後剝落,再大白於天下。盡管蔣經國和章亞若小心翼翼地掩蓋他們的感情,但還是被眾人發現了蛛絲馬跡。其實,愛情怎麽能夠遮掩得住呢?愛一個人,目光自然隨著他的身影流轉,他的一舉手,一蹙眉,都牽動著無限思緒。所謂的情不自禁,便是如此。蔣經國和章亞若自以為一切做得天衣無縫,哪知旁觀者早已洞曉玄機。
西伯利亞的冰雪嚴寒,使蔣經國養成了愛喝酒的性格,每每在餐桌上都是不醉不休。雖都是同仁好友,但身份的懸殊使大家對蔣經國始終充滿敬畏,於是也不敢規勸,隻好舍命陪君子了。而隻要有章亞若在的場合,蔣經國就會依言放下酒杯,也從不氣惱。這大概就是身為上位者的悲哀吧,身邊沒有可以交心的朋友,曆來皇帝都稱自己為“寡人”,也算是實至名歸。隻有章亞若,絲毫不顧忌他“太子”的身份,以東方女性特有的柔情走進了他的內心,安撫著他的孤獨與寂寞。
蔣經國有著鋼鐵般硬漢的一麵,那是冰天雪地賦予他的品格。但是他也有著“小園香徑獨徘徊,似曾相識燕歸來”的柔情,那是他心底最深處的渴望。他肆無忌憚地追逐著愛情,盡情暢飲愛情這杯美酒。是的,這隻是一段婚外情,但我們是否應該原諒?因為,愛情沒有錯。
蔣經國的風流韻事,傳到了蔣介石的耳朵裏。作為父親,他亦和所有平凡的父親一樣,也對兒子寄予了望子成龍的厚望。他煞費苦心將兒子放到贛南鍛煉,希望有朝一日這個長子能夠繼承大統,延續蔣家王朝的輝煌。哪知蔣經國一邊禁嫖,一邊做出這等有辱門風的醜事來。紅顏禍水,英雄氣短,兒子如此耽溺於兒女私情,實在難成大事。更何況,對方還結過婚,有兩個孩子。蔣介石受的是私塾教育,他因此認為,章亞若違背了女子的三從四德,不是一個正派的女人。
蔣經國心中還抱有一線生機,他向父親拒理力爭,表示自始至終都是他在主動追求章亞若。然而,終究是血脈相承,蔣家父子雖然風流,卻不肯為美人舍下江山。蔣介石的一番話,頓時使蔣經國啞口無言。“你的身份不容許存在感情二字,婚姻得服從政治。況且這婚外的拈花惹草之事,更得服從政治。你要以前程為主。兒女情長,又豈能成其大事?如你能在贛州擺脫那個章姓女子便罷,如還與她明來暗往,我就下令給熊式輝,將你調出贛州!”
人終究不是神,還是有著萬般欲念。蔣經國舍不得讓出贛南這片他一手打造的天下,也舍不得未來的萬裏河山。雖然滿懷著對章亞若的愛,卻也越不過權力這道籓籬。這時候的章亞若已經懷上了他的孩子,蔣經國陷入兩難的尷尬境地。
孩子是上蒼最好的恩賜。章亞若與自己的親生骨肉分離,所以更加珍惜這個尚在娘胎的孩子,這也堅定了她一定要讓孩子認祖歸宗的信念。蔣經國經過一番思忖,決定將章亞若送往桂林待產,他自認為這是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一方麵給章亞若一個交待,另一方麵又瞞過了自己的父親。
蔣經國在飯店為章亞若的桂林之行擺了一桌餞行宴。在座的均是要好的同學、同事,他們對兩者的關係早已心知肚明。席間,章亞若以一副女主人的姿態招呼大家,這也是變相表示對二者關係的不舍。想必,此時的章亞若應有一種“守得雲開見月明”之感吧,她的臉色酡紅,眉眼間有掩飾不住的幸福笑意。
“多情自古傷離別”。再好的際遇也抵不過戀人之間的甜蜜相對。他的眼淚,灼傷了章亞若的心房。
桂林很美,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說,但章亞若還是感到萬分孤寂。雖然蔣經國不時來探望她,然而,隻有短短一天的相聚如何能解了這相思之苦呢?在一個人的夜晚,她隻能依靠回憶來度日,想象相處時的美好,然而回憶隻有那麽多。若幸福有顏色,她的幸福也是蒼涼的白色。
那是一個清寒微冽的早春,嬰兒的啼哭驅散了黎明前的黑暗。1942年正月二十七,章亞若在醫院誕下了一對雙生子。這不是章亞若第一次做母親,但這兩個孩子的誕生對她來說卻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她生下第一個孩子的時候才十六歲,尚處在青澀的年紀。而今,經過了歲月的反複打磨,她已懂得人事的無常與變幻。孩子們不但是他們愛情的結晶,也代表著章亞若在同蔣經國這條情路上所作的選擇。
同樣,蔣經國也不是初為人父。但看著這兩個流著純正中國血統的兒子,他還是按捺不住內心的歡喜,親切地稱呼兩個孩子為“大毛”、“小毛”,蔣介石也為兩個孫兒賜名“孝嚴”、“孝慈”。
這一時期,蔣經國經常來往桂林看望章亞若,一家人暢享天倫之樂。如若日子能這樣繼續下去,是否故事的結局就會有所不同?章亞若此時最大的心願就是要一個名份,而不是做名不正言不順的“二夫人”。隻要是女人,就不會願意和別人一同來分割一個男人的愛情吧。她同蔣經國堅定地說:“我不願,也不能做你的外室。”此時的她已經請來家庭教師學習外語,準備如果得不到蔣經國肯定的答複,她就帶著兩個兒子遠走他鄉。
蔣經國被章亞若的名份之爭攪得焦頭爛額,也給他帶來了“很不適當的壓力”。因為此時的蔣經國正處於事業轉型期,他準備將重慶作為活動中心。這個時候的一點風吹草動,都會對他的前途產生不利影響。
世人往往稱美麗的女子為“紅顏”,也常有“紅顏禍水”、“紅顏薄命”之說。章亞若就是一個“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女子。1942年8月的一天,應朋友之邀請,章亞若外出赴宴。孰知一場平常的宴會殺機暗藏,成了她的奪命宴。
次日,章亞若被醫生宣告死亡,病曆上隻有簡單的三個字:血中毒。她就像是一支罌粟,綻放著淒清、孤絕的美麗。蔣經國曾為她唱的那曲優美的俄羅斯民謠,仿佛計算到前因後果一般,是她的挽歌嗎?
“我死了/我死了/總會有一個人把我埋葬起來/可是誰也不會曉得我的墳墓在哪裏/到了明年春天/隻有黃鶯飛到我的墳上來/唱美麗的歌給我聽/但是唱完了/它又要飛走的……”
這個生來就謎一樣的女子,死後亦留給世人無數謎團。關於她的死因眾說紛紜,至今沒有得到一個肯定的說法。有的人說她是被蔣介石秘密處死,有的人說是蔣方良所為,還有的說是蔣經國親自差人辦理,無論是哪種原因,真相已經被淹沒在曆史的長河裏,無跡可循。隻是,我們應當相信愛情,相信它是遺留在世間的美好。
蘇軾為悼念亡妻,寫下的《江城子·記夢》流傳了千年:“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裏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麵,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鬆岡。”蔣經國在臨終之際,嘴裏呢喃的,是他深埋在心底四十五年的名字“亞若”,不知這四十五載的歲月裏,亞若的魂魄,可否曾入得他的夢來。
然他終是一個剛毅的男子,縱使這愛戀之深,但是從那個深秋的呢喃直到故去,其他人從未聽他再吐露有關亞若的隻言片語。對於這個女子,蔣經國仍像從前一樣,把她歸為沉寂。
西伯利亞的冰雪嚴寒,使蔣經國養成了愛喝酒的性格,每每在餐桌上都是不醉不休。雖都是同仁好友,但身份的懸殊使大家對蔣經國始終充滿敬畏,於是也不敢規勸,隻好舍命陪君子了。而隻要有章亞若在的場合,蔣經國就會依言放下酒杯,也從不氣惱。這大概就是身為上位者的悲哀吧,身邊沒有可以交心的朋友,曆來皇帝都稱自己為“寡人”,也算是實至名歸。隻有章亞若,絲毫不顧忌他“太子”的身份,以東方女性特有的柔情走進了他的內心,安撫著他的孤獨與寂寞。
蔣經國有著鋼鐵般硬漢的一麵,那是冰天雪地賦予他的品格。但是他也有著“小園香徑獨徘徊,似曾相識燕歸來”的柔情,那是他心底最深處的渴望。他肆無忌憚地追逐著愛情,盡情暢飲愛情這杯美酒。是的,這隻是一段婚外情,但我們是否應該原諒?因為,愛情沒有錯。
蔣經國的風流韻事,傳到了蔣介石的耳朵裏。作為父親,他亦和所有平凡的父親一樣,也對兒子寄予了望子成龍的厚望。他煞費苦心將兒子放到贛南鍛煉,希望有朝一日這個長子能夠繼承大統,延續蔣家王朝的輝煌。哪知蔣經國一邊禁嫖,一邊做出這等有辱門風的醜事來。紅顏禍水,英雄氣短,兒子如此耽溺於兒女私情,實在難成大事。更何況,對方還結過婚,有兩個孩子。蔣介石受的是私塾教育,他因此認為,章亞若違背了女子的三從四德,不是一個正派的女人。
蔣經國心中還抱有一線生機,他向父親拒理力爭,表示自始至終都是他在主動追求章亞若。然而,終究是血脈相承,蔣家父子雖然風流,卻不肯為美人舍下江山。蔣介石的一番話,頓時使蔣經國啞口無言。“你的身份不容許存在感情二字,婚姻得服從政治。況且這婚外的拈花惹草之事,更得服從政治。你要以前程為主。兒女情長,又豈能成其大事?如你能在贛州擺脫那個章姓女子便罷,如還與她明來暗往,我就下令給熊式輝,將你調出贛州!”
人終究不是神,還是有著萬般欲念。蔣經國舍不得讓出贛南這片他一手打造的天下,也舍不得未來的萬裏河山。雖然滿懷著對章亞若的愛,卻也越不過權力這道籓籬。這時候的章亞若已經懷上了他的孩子,蔣經國陷入兩難的尷尬境地。
孩子是上蒼最好的恩賜。章亞若與自己的親生骨肉分離,所以更加珍惜這個尚在娘胎的孩子,這也堅定了她一定要讓孩子認祖歸宗的信念。蔣經國經過一番思忖,決定將章亞若送往桂林待產,他自認為這是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一方麵給章亞若一個交待,另一方麵又瞞過了自己的父親。
蔣經國在飯店為章亞若的桂林之行擺了一桌餞行宴。在座的均是要好的同學、同事,他們對兩者的關係早已心知肚明。席間,章亞若以一副女主人的姿態招呼大家,這也是變相表示對二者關係的不舍。想必,此時的章亞若應有一種“守得雲開見月明”之感吧,她的臉色酡紅,眉眼間有掩飾不住的幸福笑意。
“多情自古傷離別”。再好的際遇也抵不過戀人之間的甜蜜相對。他的眼淚,灼傷了章亞若的心房。
桂林很美,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說,但章亞若還是感到萬分孤寂。雖然蔣經國不時來探望她,然而,隻有短短一天的相聚如何能解了這相思之苦呢?在一個人的夜晚,她隻能依靠回憶來度日,想象相處時的美好,然而回憶隻有那麽多。若幸福有顏色,她的幸福也是蒼涼的白色。
那是一個清寒微冽的早春,嬰兒的啼哭驅散了黎明前的黑暗。1942年正月二十七,章亞若在醫院誕下了一對雙生子。這不是章亞若第一次做母親,但這兩個孩子的誕生對她來說卻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她生下第一個孩子的時候才十六歲,尚處在青澀的年紀。而今,經過了歲月的反複打磨,她已懂得人事的無常與變幻。孩子們不但是他們愛情的結晶,也代表著章亞若在同蔣經國這條情路上所作的選擇。
同樣,蔣經國也不是初為人父。但看著這兩個流著純正中國血統的兒子,他還是按捺不住內心的歡喜,親切地稱呼兩個孩子為“大毛”、“小毛”,蔣介石也為兩個孫兒賜名“孝嚴”、“孝慈”。
這一時期,蔣經國經常來往桂林看望章亞若,一家人暢享天倫之樂。如若日子能這樣繼續下去,是否故事的結局就會有所不同?章亞若此時最大的心願就是要一個名份,而不是做名不正言不順的“二夫人”。隻要是女人,就不會願意和別人一同來分割一個男人的愛情吧。她同蔣經國堅定地說:“我不願,也不能做你的外室。”此時的她已經請來家庭教師學習外語,準備如果得不到蔣經國肯定的答複,她就帶著兩個兒子遠走他鄉。
蔣經國被章亞若的名份之爭攪得焦頭爛額,也給他帶來了“很不適當的壓力”。因為此時的蔣經國正處於事業轉型期,他準備將重慶作為活動中心。這個時候的一點風吹草動,都會對他的前途產生不利影響。
世人往往稱美麗的女子為“紅顏”,也常有“紅顏禍水”、“紅顏薄命”之說。章亞若就是一個“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女子。1942年8月的一天,應朋友之邀請,章亞若外出赴宴。孰知一場平常的宴會殺機暗藏,成了她的奪命宴。
次日,章亞若被醫生宣告死亡,病曆上隻有簡單的三個字:血中毒。她就像是一支罌粟,綻放著淒清、孤絕的美麗。蔣經國曾為她唱的那曲優美的俄羅斯民謠,仿佛計算到前因後果一般,是她的挽歌嗎?
“我死了/我死了/總會有一個人把我埋葬起來/可是誰也不會曉得我的墳墓在哪裏/到了明年春天/隻有黃鶯飛到我的墳上來/唱美麗的歌給我聽/但是唱完了/它又要飛走的……”
這個生來就謎一樣的女子,死後亦留給世人無數謎團。關於她的死因眾說紛紜,至今沒有得到一個肯定的說法。有的人說她是被蔣介石秘密處死,有的人說是蔣方良所為,還有的說是蔣經國親自差人辦理,無論是哪種原因,真相已經被淹沒在曆史的長河裏,無跡可循。隻是,我們應當相信愛情,相信它是遺留在世間的美好。
蘇軾為悼念亡妻,寫下的《江城子·記夢》流傳了千年:“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裏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麵,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鬆岡。”蔣經國在臨終之際,嘴裏呢喃的,是他深埋在心底四十五年的名字“亞若”,不知這四十五載的歲月裏,亞若的魂魄,可否曾入得他的夢來。
然他終是一個剛毅的男子,縱使這愛戀之深,但是從那個深秋的呢喃直到故去,其他人從未聽他再吐露有關亞若的隻言片語。對於這個女子,蔣經國仍像從前一樣,把她歸為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