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是人間的定數,誰也無法逃避。幼年的蔣介石在接連失去至親之後,開始體味到生離死別之苦。也許,人的一生注定要經曆許多段曆程,賞遍人間百態,才有直麵人生的勇氣。親人的離去,使蔣介石從一個懵懂的孩童逐漸明白許多世事,母親的辛勞、堅韌更是他一生的教科書。他意識到,失去父親,自己不再是蔣家的小少爺,鄉親們把他視為小無賴,沒有教養的孩子。


    十三歲的蔣介石,已然懂得生活的無常,他能深深體會到寡母的淒楚,自此暗下了求學上進、為母爭光的決心。“自立自強,必當盡其在我,故家世愈艱而禮德不可不飭,門祚愈薄,而誌氣不可不堅。”這一年,他在母親的娘家葛竹學習,師從姚宗元。有一天,在課堂之上,為了檢測學生的學習成果,姚先生吟一上聯“一望山多竹”,話音剛落,蔣介石便脫口而出“能生夏日寒”。姚先生對蔣介石讚譽有加,認為此子“前途不可估量”。


    為了讓兒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蔣母第二年將他送往榆林陳家學習《易經》,拜毛鳳美為師。中正介石這兩個名字也是從《易經》豫卦六二爻而來,意為:“君子堅如石,能洞察幾微,而先知事物之動向,不待終日,又剛又有度。故象傳解釋為中正之象征。”


    哪知時日無常,便傳來蔣介石要娶毛阿春為妻的風言風語。自古以來,寡婦門前就是一是非之地,王采玉一心盼兒子能光宗耀祖,卻得到這樣一個有傷風化的消息,怎麽能不傷心呢。先且不說王采玉在這邊獨自垂淚,岩頭那邊的蔣賽鳳也不好過。她是毛阿春的母親,蔣肇聰的堂妹,從輩份上來講,是蔣介石的堂姑。丈夫毛鳳揚病故之後,她就帶著女兒回溪口娘家孀居。如今,兩個孩子之間傳出來這等有辱門風的兒女情事,她心中的氣憤是可想而知的。


    現在看來,緣分是命中的定數。這一生,誰和誰遇見,誰和誰廝守,都是緣分簿中早以安排好的:若無緣,咫尺也是天涯。蔣介石和毛阿春便是無緣的兩個人,也正是如此,才成就了毛福梅,也是她一生不幸的開端。


    王采玉將這件事情告訴了母親,這位外婆聽後喜笑顏開,認為這是一件好事,可以給蔣介石“這匹小馬套上籠頭,以後就野不到哪裏去了”。王采玉將母親的話細細忖度了一番,認為頗有道理,遂請了一位媒人到蔣賽鳳家提親。蔣賽鳳正在氣頭上,媒人就撞上門來,一番冷嘲熱諷之後,蔣賽鳳下了逐客令。“我們那位阿嫂也真沒眼色,養下這種惹禍討嫌的歪胚不知道管教,還好意思給他提親!請你告訴瑞元那個混小子,我有十個女兒也不會嫁給他這種敗家子的!”


    媒人碰了一鼻子灰回來後,把蔣賽鳳的話添油加醋地複述給王采玉,王采玉聽後氣憤難平,她暗暗發誓:“一定要在蔣賽鳳的眼皮子底下挑個好媳婦!”


    往往一個決定就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回望過去,其影響是深遠流長的。不知這時的毛福梅是否能預料到,她的一生會與一個叫蔣介石的男人有著千絲萬縷、纏葛不清的聯係?然而,我們隻是凡人,對於未來,無從知曉。


    為了兒子的婚事,王采玉特意來到榆林,托表兄陳春泉作媒,一定要物色一個身家相貌都超過毛阿春的好姑娘,而且非岩頭村不可。王采玉托陳春泉作媒也是有一定道理的,那時候,由一位德高望重的人作媒,親事就成了十之八九。陳春泉頗有聲望,是有名的鄉紳,受王采玉之托,他拒絕不得,隻得答應試一試。


    岩頭村共有五六百戶人家,四麵環山,交通極為閉塞,村民的生計大都以伐薪販竹來支撐,也有少數幾戶人家從事工商業,毛鼎和一家就是為數不多的富庶大戶。毛鼎和被稱為“鼎和大公”,經營一間“祥豐南貨店”,共育有二子二女,毛福梅是毛家的小女兒。


    毛福梅,原名馥梅,算命先生說她是一顆“福星”,將來“福壽無雙,貴不可言”,故改名福梅。也許是文人的那點酸腐之氣的緣故,在我看來,福梅這一名字未名太俗氣了些,沒有馥梅來得雅致。女人如花,女子以馥梅來命名,再恰當不過了,就像是一朵馥鬱娉婷的花,在四月的春風中,柔柔招搖,香氣四溢。


    若論福氣二字,毛福梅就無從談起了,她與蔣介石做了二十幾年有名無實的夫妻,精心侍奉婆婆,換來的卻是蔣介石的無情打罵和一紙休書,最後也不得善終,命喪在敵人的轟炸機之下。若論貴氣,還是有的。雖然與蔣介石離婚,但一直離婚不離家,蔣家人也始終將其視為豐鎬房的女主人,而且是太子蔣經國的母親,母憑子貴。就這一點來說,蔣介石對她還算可以。當然,這些都是後話,暫且不提。毛家人對算命先生的話深信不疑,毛福梅從小就被父母視為掌上明珠,而她也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歲月流轉,福梅也逐漸長成了一位性情恬淡、容貌姣好的姑娘。因其父毛鼎和一心想為愛女尋找一位“門當戶對”的世家子弟,毛福梅的婚事便被耽擱下來,仍然待字閨中。


    不知道這算不算緣分,兩個本無瓜葛的人,被婚姻聯係在一起,自此朝夕相對,相伴晨昏。就像是《紅樓夢》中的金玉良緣之說一樣,一個“貴子”必定要有一顆“福星”來配。恰逢陳春泉前來提親,其父親毛鼎和一口答應。他之所以答應得這樣痛快,也是作如下考慮的。其一,“擇親不如揀媒”,有陳春泉這樣有聲望的人來做媒,本身就是一件有麵子的事情;其二,蔣家雖然家道中落,但也世代詩書傳家,隻要遺孤長大成人,重振門風是早晚之事;其三,蔣介石能對出“一望山多竹,能生夏日寒”這樣的對子,足見可堪造就之處,何況對“貴子”一說早有耳聞,將女兒嫁與他,也不算埋沒了女兒;其四,其母王采玉為人賢良淑德,品行敦厚,教子有方,其兒子必定不差。思及至此,他笑著對陳春泉說:“請陳先生傳話給蔣夫人,若是不嫌棄小女阿梅不懂事,蔣毛兩家的親事就算敲定了!”


    王采玉之所以著急給蔣介石娶妻,除了為與蔣賽鳳爭一口氣之外,心裏也有她自己的小九九。她是一位孀居的女人,獨自一人將孩子拉扯成人,娶妻生子,心裏頓生對得起蔣家列祖列宗之意。俗話說“多年的媳婦熬成婆”,這對於一個女人來說,也是一件人生大事。何況新媳婦進門之後,不但可以對兒子形成一種約束,也可以幫助自己操持家務。如此一舉多得之事,王采玉怎麽能不心急呢。


    一個男人愛上一個女人,愛她的什麽?愛她的鮮妍美麗,還是愛她的聰慧雅致?總歸是有一個緣由的。然而,那時候的婚姻,都是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無從談及愛情。蔣介石與毛福梅的婚姻就是如此。就這樣,十九歲的毛福梅與十四歲的蔣介石的命運聯係在一起,她不知道,她今後一生的喜怒哀樂都與這個男人脫不了幹係。


    毛福梅是一個受舊式教育的傳統女子,她想要的是相夫教子,侍奉公婆的平淡生活。如果蔣介石能繼承祖業,那麽她一定是位好妻子、好母親,她與蔣介石的這一生,也許就平淡無波地度過。然而,蔣介石從來就不是一位安分的人,他不甘於平淡的生活,也不甘於平庸的人生,這一切都注定兩個人的緣分隻能是那麽多。蔣介石是她一生的守望,而蔣介石隻把她視為人生的過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蔣家女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婆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婆娑並收藏蔣家女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