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察的艦隊起航,自珠江順流而下,陳凱眺望遠處,心裏麵的石頭算是落下了些許。旁的不說,起碼第一批次的那兩三萬四衛軍戶算是脫離了險地,可是一旦想到城裏麵還有幾十萬的人口,剛剛落下些許的心就重新懸了起來。
“時間不多了,距離天亮,大概還就剩下一個時辰不到的時間。”
陳凱不是不想更早的發動,奈何清軍炮擊城牆不正式開始,他就沒辦法說服吳文獻和殷誌榮,繞不過他們,被杜永和插手其間,就更別想做成了事情。
掐在這個時候,吳文獻和殷誌榮根本沒有反應的時間,因為所有人都明白,天一亮,終究會有個結果。到時候,若是清軍殺進了城,他們就連點籌碼也沒有了,除了倉皇而退就隻能倉皇而退,哪裏像現在這般還可以交換到如此優厚的待遇。
現如今,杜永和被蒙在鼓裏,陳凱就可以不受掣肘的把事情開展起來。但是,萬事有利皆有弊,留給他的時間太過於緊張,必須用最快的速度把事情做起來,才能確保更多的百姓獲救。
“快,讓那些吏員、衙役、鄉老、裏正們都聽好了指揮,越亂越耽誤時間。”
整個撤離路線,廣州城是起點,香港島是終點,至於潮州則是一切完成之後的事情了,暫且可以不用考慮。這其中,廣州城南,珠江之上的河南島和零丁洋上的南沙島媽祖廟,陳凱也安排了人手,作為中轉站。
為此,陳凱串聯了廣州知府和南海、番禺兩縣的知縣,他們動用行政體係,憑借著吏員、衙役、鄉老、裏正的組織鏈條來組織百姓撤離。
除此之外,陳凱帶了大批的潮州吏員和衙役,他們一分為三,有的在香港島等待安置人員,有的在南沙媽祖廟的中轉站負責調配中轉,其他的則不是在河南島上,就是在此地協助組織百姓前進,一切都是在香港島上培訓過的,他們也都是各縣抽調上來的幹員,但是實際效果能夠達到什麽地步,陳凱的心裏麵卻根本沒有半點兒底氣。
四座城門敞開,大批的百姓在這些“基層行政官員”們的帶領下緩緩的向著城南碼頭行進,哭鬧聲此起彼伏,完全不似那些軍戶般壓抑著、沉默著、即便是悲傷哭泣也都壓低了聲音,唯恐讓那些毅然留在城內與清軍決一死戰的親人們分神。
百姓們還在緩緩的行進,不時的,就會有城南坊巷的百姓和舊城坊巷的百姓在路上因隊列的先後而鬧出些是非來,這時候便會有廣州本地的官吏以及陳凱帶來的潮州官吏來協調,總要確保道路的通暢。
人群還在移動著,時間也在不斷的推移著,最早的一批已經抵達了碼頭。碼頭上,大船小船的早已準備妥當,依舊是以著坊巷為單位,按照指揮分批上船。
先是大船,湊夠了一批便起航而去,隨後是小船,但是小船卻並沒有順利而下,而是劃到了珠江上的河南島上就停了下來,將百姓暫且放在那裏,回頭就繼續到碼頭去運載百姓。
尚可喜自路上來,珠江可以作為屏蔽,但是船隻數量不足以將百姓持續不斷的運往香港,甚至是運往南沙的媽祖廟也做不到。
既然如此,陳凱幹脆大小船隻分開,大的能夠運載的百姓比較多,就直接前往中轉站或是目的地,小的則有好調頭的長處,盡快將百姓運到江心洲上,既可以緩解碼頭的壓力,而且還能做上一層保險——即便是清軍真的殺過來了,船都在陳凱手裏,他們也隻能望江興歎。
不過,廣州城外的艦船皆是民船,大大小小,各有不一,而且由於圍城的緣故,很多走海貿的大船已經離開了此地,倒是那些能承載百來人以及承載數十人乃至是十數人的小船卻顯得更多。
小船在廣州城南西麵的上遊地區來往,大船則在下遊將百姓直接運走。河南島的中轉站作用形成,但是很多發現無法立刻遠離險地的百姓卻很快就鬧將了起來,甚至更有些要奪船遠遁。
“誰敢不聽指揮,就把誰扔回城裏,給韃子殺!”
遠處的碼頭上,一個軍官拔刀怒喝,剛剛還在叫嚷著的幾個婦孺當即就嚇得倒退了數步,吱吱嗚嗚的再不敢吵鬧。可是就在這時,同坊巷的幾個丁壯卻大鬧了起來,一力要求將他們直接送走,不在島上中轉。
丁壯們鬧得興起,整塊區域的人員移動都受了阻礙。眼見於此,軍官大喝一聲,一刀便將一個帶頭的丁壯的腦袋砍了下來,隨後持著沾滿了血腰刀,怒目而視。
“哪個不聽命令的,就跟這廝一個下場!”
越來越多的水師將士開始聚集,城裏麵的百姓,哪見過這等場麵,驚聲尖叫著一陣子,很快就被同行的裏正以及不遠處跑來的衙役們控製,按部就班的登上了小船,那還敢有半分的違逆。
首級被吊了起來,以為後來者戒,消息很快就送到了陳凱那裏,知會了一句確保秩序,就再沒說些什麽。
人員還在不斷的南行,比之碼頭,陳凱更關注的還是城門那裏。他早前已經知會了那幾個地方官,讓百姓不得攜帶超過一個包袱的家當,因為船上物件越多,人能夠承載的就越少,可是到了那裏,很多百姓還是攜帶著一大堆家當,甚至還有不少幹脆駕著大車、推著小車,如逃荒一般,似乎都恨不得把拉車的牲口都一起裝上船去。
“父老們,來之前就已經說過了,船上沒有那麽多的地方,每人帶著一個包袱,不能再多了。再多的話,其他人就上不了船了,難道你們就要看著好友鄰人們因為上不得船而被韃子殺戮嗎?”
番禺典吏丁有儀還在小南門那裏大聲疾呼著,稱得上是一個苦口婆心,父母和嶽家就在路旁等候,看得出是有極好教養的,起碼知道他們的兒子和女婿是在做著為國為民的大事,不能拖後腿。他的妻子,亦是在那裏,沒有半點兒怨言,可是剛剛出生不久的稚兒卻顧不得這許多,哭著鬧著,不知是受驚了,還是餓了。
說來,他也是拖家帶口的趕來,但是此間亂成一團,他甚至都顧不得妻兒老小,隻得在此處竭盡全力的維持著秩序。奈何饒是如此,可又有誰願意扔下自家的家當。
“丁典吏,陳知府有請。”
丁有儀忙得焦頭爛額,一個番禺縣衙的衙役卻將他請到了路邊。那裏,陳凱正在與他的父親和嶽父交談著,待他滿頭大汗的趕過去時,正聽見陳凱對他的父親說他尚在繈褓中的幼子是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卑職丁有儀,見過陳知府。”
轉過身,一個相貌堂堂的典吏正在拱手行禮。陳凱免了他的禮數,便詢問起了城內的情況,隻是一旦提到這些,就算是丁有儀也免不了幾聲歎息。
“不瞞陳知府,很多百姓故土難離,不願離鄉背井,唯恐會客死異鄉。”
廣州乃是天南重鎮,商賈雲集的所在,南洋海貿在華南極其重要的貿易中心。可是即便如此,卻也免不了這等擔憂,著實讓陳凱有些無話可說。
“還有不少吏員、衙役以及鄉老、裏正們,他們本就不想離開廣州,所以民間的阻力很大……”
“他們不想走,想給韃子當順民,就拖著一群鄉鄰陪他們一起死?”
人心為私,這些“基層公務員”不想背井離鄉,命運操於人手,也不想治下百姓走得太多了,會引起清軍不滿,這些助力,反倒是成了阻力。
陳凱冰冷的言語一出,當即便冷了場。不過他也沒有繼續在這上麵糾結,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有的人畏於背井離鄉,有的人則傾向於聽從那些自私的鄉老、裏正們的意見,難不成他還要進到城裏挨家挨戶的去勸說嗎?
陳凱,姓陳,名凱,字竟成,號雖說是還沒起,但他可從沒想過要號聖母!
“人各有誌,管不得這許多,如果韃子不屠城,那自是最好,但若是屠城了,也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至少,機會我給他們了。”
不屠城是不可能的,這些硬要留在城裏的百姓基本上是死定了。說罷,陳凱深吸了口氣,便讓丁有儀帶著他的家眷們趕快到碼頭上去乘船,丁有儀大可以到那裏去組織百姓、維持秩序,也算是公私兩便。
事實上,之所以陳凱會出現在此,就是因為這個不起眼的典吏,實在是他對於廣州大屠殺中絕少有的深刻印象。他記得以前在論壇上有人發過,說是《番禺縣誌》記載:番禺典吏丁有儀夫婦被殺之後:“越日,所棄兒匍匐屍旁,猶吮其乳,過者無不淚下。”瀕死嬰兒出於本能,尋找死去母親,吮吸屍體嘅**,幾咁慘不忍睹!
這份記載的畫麵感太過強大,當時陳凱就曾被震懾得半晌沒說出話來,所以直到此時此刻,聽說小南門那裏正在維持秩序的便是這個典吏,就立刻趕了過來。
“陳知府厚愛,卑職銘感五內。但是,這是卑職的職責,縣尊老大人將重任交於卑職,卑職就要將其妥善完成,才能不負托付。”
丁有儀說罷,便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禮,隨後便要趕到城門處繼續維持秩序、勸解百姓。可是就在這時,陳凱卻一把拉住了他,繼而對他言道:“你的辦法已經沒用了,還是看本官的吧。”
話音方落,陳凱便大步上前。緊接著,從跟在他身旁的林德忠手裏接過了一個鐵皮喇叭,繼而大喝道:“本官是漳州府知府陳凱,爾等聽清楚了,一人攜帶多過一個包裹的物事,全坊連坐,不得登船!”
“時間不多了,距離天亮,大概還就剩下一個時辰不到的時間。”
陳凱不是不想更早的發動,奈何清軍炮擊城牆不正式開始,他就沒辦法說服吳文獻和殷誌榮,繞不過他們,被杜永和插手其間,就更別想做成了事情。
掐在這個時候,吳文獻和殷誌榮根本沒有反應的時間,因為所有人都明白,天一亮,終究會有個結果。到時候,若是清軍殺進了城,他們就連點籌碼也沒有了,除了倉皇而退就隻能倉皇而退,哪裏像現在這般還可以交換到如此優厚的待遇。
現如今,杜永和被蒙在鼓裏,陳凱就可以不受掣肘的把事情開展起來。但是,萬事有利皆有弊,留給他的時間太過於緊張,必須用最快的速度把事情做起來,才能確保更多的百姓獲救。
“快,讓那些吏員、衙役、鄉老、裏正們都聽好了指揮,越亂越耽誤時間。”
整個撤離路線,廣州城是起點,香港島是終點,至於潮州則是一切完成之後的事情了,暫且可以不用考慮。這其中,廣州城南,珠江之上的河南島和零丁洋上的南沙島媽祖廟,陳凱也安排了人手,作為中轉站。
為此,陳凱串聯了廣州知府和南海、番禺兩縣的知縣,他們動用行政體係,憑借著吏員、衙役、鄉老、裏正的組織鏈條來組織百姓撤離。
除此之外,陳凱帶了大批的潮州吏員和衙役,他們一分為三,有的在香港島等待安置人員,有的在南沙媽祖廟的中轉站負責調配中轉,其他的則不是在河南島上,就是在此地協助組織百姓前進,一切都是在香港島上培訓過的,他們也都是各縣抽調上來的幹員,但是實際效果能夠達到什麽地步,陳凱的心裏麵卻根本沒有半點兒底氣。
四座城門敞開,大批的百姓在這些“基層行政官員”們的帶領下緩緩的向著城南碼頭行進,哭鬧聲此起彼伏,完全不似那些軍戶般壓抑著、沉默著、即便是悲傷哭泣也都壓低了聲音,唯恐讓那些毅然留在城內與清軍決一死戰的親人們分神。
百姓們還在緩緩的行進,不時的,就會有城南坊巷的百姓和舊城坊巷的百姓在路上因隊列的先後而鬧出些是非來,這時候便會有廣州本地的官吏以及陳凱帶來的潮州官吏來協調,總要確保道路的通暢。
人群還在移動著,時間也在不斷的推移著,最早的一批已經抵達了碼頭。碼頭上,大船小船的早已準備妥當,依舊是以著坊巷為單位,按照指揮分批上船。
先是大船,湊夠了一批便起航而去,隨後是小船,但是小船卻並沒有順利而下,而是劃到了珠江上的河南島上就停了下來,將百姓暫且放在那裏,回頭就繼續到碼頭去運載百姓。
尚可喜自路上來,珠江可以作為屏蔽,但是船隻數量不足以將百姓持續不斷的運往香港,甚至是運往南沙的媽祖廟也做不到。
既然如此,陳凱幹脆大小船隻分開,大的能夠運載的百姓比較多,就直接前往中轉站或是目的地,小的則有好調頭的長處,盡快將百姓運到江心洲上,既可以緩解碼頭的壓力,而且還能做上一層保險——即便是清軍真的殺過來了,船都在陳凱手裏,他們也隻能望江興歎。
不過,廣州城外的艦船皆是民船,大大小小,各有不一,而且由於圍城的緣故,很多走海貿的大船已經離開了此地,倒是那些能承載百來人以及承載數十人乃至是十數人的小船卻顯得更多。
小船在廣州城南西麵的上遊地區來往,大船則在下遊將百姓直接運走。河南島的中轉站作用形成,但是很多發現無法立刻遠離險地的百姓卻很快就鬧將了起來,甚至更有些要奪船遠遁。
“誰敢不聽指揮,就把誰扔回城裏,給韃子殺!”
遠處的碼頭上,一個軍官拔刀怒喝,剛剛還在叫嚷著的幾個婦孺當即就嚇得倒退了數步,吱吱嗚嗚的再不敢吵鬧。可是就在這時,同坊巷的幾個丁壯卻大鬧了起來,一力要求將他們直接送走,不在島上中轉。
丁壯們鬧得興起,整塊區域的人員移動都受了阻礙。眼見於此,軍官大喝一聲,一刀便將一個帶頭的丁壯的腦袋砍了下來,隨後持著沾滿了血腰刀,怒目而視。
“哪個不聽命令的,就跟這廝一個下場!”
越來越多的水師將士開始聚集,城裏麵的百姓,哪見過這等場麵,驚聲尖叫著一陣子,很快就被同行的裏正以及不遠處跑來的衙役們控製,按部就班的登上了小船,那還敢有半分的違逆。
首級被吊了起來,以為後來者戒,消息很快就送到了陳凱那裏,知會了一句確保秩序,就再沒說些什麽。
人員還在不斷的南行,比之碼頭,陳凱更關注的還是城門那裏。他早前已經知會了那幾個地方官,讓百姓不得攜帶超過一個包袱的家當,因為船上物件越多,人能夠承載的就越少,可是到了那裏,很多百姓還是攜帶著一大堆家當,甚至還有不少幹脆駕著大車、推著小車,如逃荒一般,似乎都恨不得把拉車的牲口都一起裝上船去。
“父老們,來之前就已經說過了,船上沒有那麽多的地方,每人帶著一個包袱,不能再多了。再多的話,其他人就上不了船了,難道你們就要看著好友鄰人們因為上不得船而被韃子殺戮嗎?”
番禺典吏丁有儀還在小南門那裏大聲疾呼著,稱得上是一個苦口婆心,父母和嶽家就在路旁等候,看得出是有極好教養的,起碼知道他們的兒子和女婿是在做著為國為民的大事,不能拖後腿。他的妻子,亦是在那裏,沒有半點兒怨言,可是剛剛出生不久的稚兒卻顧不得這許多,哭著鬧著,不知是受驚了,還是餓了。
說來,他也是拖家帶口的趕來,但是此間亂成一團,他甚至都顧不得妻兒老小,隻得在此處竭盡全力的維持著秩序。奈何饒是如此,可又有誰願意扔下自家的家當。
“丁典吏,陳知府有請。”
丁有儀忙得焦頭爛額,一個番禺縣衙的衙役卻將他請到了路邊。那裏,陳凱正在與他的父親和嶽父交談著,待他滿頭大汗的趕過去時,正聽見陳凱對他的父親說他尚在繈褓中的幼子是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卑職丁有儀,見過陳知府。”
轉過身,一個相貌堂堂的典吏正在拱手行禮。陳凱免了他的禮數,便詢問起了城內的情況,隻是一旦提到這些,就算是丁有儀也免不了幾聲歎息。
“不瞞陳知府,很多百姓故土難離,不願離鄉背井,唯恐會客死異鄉。”
廣州乃是天南重鎮,商賈雲集的所在,南洋海貿在華南極其重要的貿易中心。可是即便如此,卻也免不了這等擔憂,著實讓陳凱有些無話可說。
“還有不少吏員、衙役以及鄉老、裏正們,他們本就不想離開廣州,所以民間的阻力很大……”
“他們不想走,想給韃子當順民,就拖著一群鄉鄰陪他們一起死?”
人心為私,這些“基層公務員”不想背井離鄉,命運操於人手,也不想治下百姓走得太多了,會引起清軍不滿,這些助力,反倒是成了阻力。
陳凱冰冷的言語一出,當即便冷了場。不過他也沒有繼續在這上麵糾結,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有的人畏於背井離鄉,有的人則傾向於聽從那些自私的鄉老、裏正們的意見,難不成他還要進到城裏挨家挨戶的去勸說嗎?
陳凱,姓陳,名凱,字竟成,號雖說是還沒起,但他可從沒想過要號聖母!
“人各有誌,管不得這許多,如果韃子不屠城,那自是最好,但若是屠城了,也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至少,機會我給他們了。”
不屠城是不可能的,這些硬要留在城裏的百姓基本上是死定了。說罷,陳凱深吸了口氣,便讓丁有儀帶著他的家眷們趕快到碼頭上去乘船,丁有儀大可以到那裏去組織百姓、維持秩序,也算是公私兩便。
事實上,之所以陳凱會出現在此,就是因為這個不起眼的典吏,實在是他對於廣州大屠殺中絕少有的深刻印象。他記得以前在論壇上有人發過,說是《番禺縣誌》記載:番禺典吏丁有儀夫婦被殺之後:“越日,所棄兒匍匐屍旁,猶吮其乳,過者無不淚下。”瀕死嬰兒出於本能,尋找死去母親,吮吸屍體嘅**,幾咁慘不忍睹!
這份記載的畫麵感太過強大,當時陳凱就曾被震懾得半晌沒說出話來,所以直到此時此刻,聽說小南門那裏正在維持秩序的便是這個典吏,就立刻趕了過來。
“陳知府厚愛,卑職銘感五內。但是,這是卑職的職責,縣尊老大人將重任交於卑職,卑職就要將其妥善完成,才能不負托付。”
丁有儀說罷,便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禮,隨後便要趕到城門處繼續維持秩序、勸解百姓。可是就在這時,陳凱卻一把拉住了他,繼而對他言道:“你的辦法已經沒用了,還是看本官的吧。”
話音方落,陳凱便大步上前。緊接著,從跟在他身旁的林德忠手裏接過了一個鐵皮喇叭,繼而大喝道:“本官是漳州府知府陳凱,爾等聽清楚了,一人攜帶多過一個包裹的物事,全坊連坐,不得登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