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了種種悲劇與坎坷,李蓉蓉也不會興起什麽魚死網破的報仇之念。雖然因為大軍失利而一時心神激蕩,但過後就在秦瓊的陪伴下過起了安穩的養胎生活。秦瓊也專門交了一部分事情給羅成,也好有更多的時間去陪她。


    六個月後,李蓉蓉為秦瓊生下了一個兒子,秦母為他取名為秦懷玉。之後皇後裴翠雲也查出有孕,君玉和羅成卻依舊避孕,並不打算在戰亂之時生孩子。因為這樣對孩子或是對妻子來說都太艱難了!就像現在,秦瓊的孩子還未滿月,翠雲也才懷孕不到兩月,可是楊廣已經到了洛陽,機不可失,程咬金禦駕親征,帶著秦叔寶、羅成、單雄信等人和瓦崗的三萬大軍開拔,打算直入洛陽捉拿昏君。


    君玉依舊留守,皇上和秦瓊拜托她照看剛出生的孩子和孕婦。君玉記得這次有人曾趁機偷襲,就是讓她出去她也不會放心。


    亂世起,一眾反王開始瓜分隋朝的地盤,李淵舉反旗後,依托太原的物資與軍隊攻陷了長安,王世充和瓦崗軍隊從不同的方向朝東都洛陽進發,還有一些各地割據的反王紛紛出動,趁此時機擴張地盤。


    孽世雄趁著大魏軍隊出動的時候兵發瓦崗,可惜萬箭穿心的排弩在這三年中已經被君玉修好,還進一步的改進了許多,孽世雄的軍隊損傷過半卻連瓦崗的城牆都沒碰到。君玉給大軍去信,詳述了瓦崗的局勢,讓他們不必回防,專心進攻即可。


    沒有了後顧之憂,瓦崗大軍乘勝追擊,攻陷了去瓦崗到洛陽一路上的三大關和四小關。然後據險以守,和隋兵僵持著。這時楊林的召集令發至各路反王手中。楊林打算將天下反王匯集揚州,親自主持各路反王的比試,封勝者為反王之王,讓反王相互殘殺,與之同歸於盡。


    秦瓊與楊林有殺父之仇,強烈要求前去,單雄信、羅成等人擔心兄弟也都跟著一起去。君玉想到原著中秦瓊這次傷的很重,羅成等人也都掛了彩,於是也要一起去,留下單大哥、王伯當和裴元慶看家。本來裴元慶是很想去的,可惜被君玉鎮壓了,讓他在家和他姐夫一起照顧他懷孕的姐姐。


    揚州城中,各路反王都為了那份虛名鬥出了新仇舊恨,每天都有人被伏殺。秦瓊和羅成等人因為是要報私仇,所以並沒有帶兵士來,隻有羅成、秦叔寶、單雄信和君玉還有竹影一行五人。所以並不擔心自己的安全,還沒有誰敢在這五個人麵前放肆!


    武林大會開始的前一晚,君玉等人正在茶館裏坐著,順便打探消息。看到李世民帶著一群士兵走過,大家和李家都算熟悉,秦瓊出聲叫住了李世民一行人。大家坐在一起談天說地,君玉看得出來,秦瓊等人都有為李世民那種以民為天的治國理念而折服,若不是已經在大魏效力,怕是都打算投入其麾下了。


    第二日,武林大會各路反王下作手段齊出,看得君玉鄙視不已。後來宇文成都出現,挑破了楊林的奸計,大家混戰於擂台之上。一番廝殺後,君玉等人於四角隔開了各路反王,讓秦瓊能和楊林單打獨鬥,親手報了當初的殺父之仇。


    楊林看著各路反王鬧哄哄的樣子,不屑道:“一個個隻顧爭名奪利的家夥,不成氣候。叔寶,你這幾個兄弟倒是很仗義,老夫佩服!你不是想有個了斷嗎?我給你這個機會,來吧!”


    各路反王懾於君玉等人的武藝,又打著坐上觀虎鬥的想法,總算退了下去。君玉才不管他們想些什麽,把自己偷偷帶進來的兩桶水澆在了校場上,毀了宇文成都埋下了地雷,然後就站在一旁觀戰。


    這一場勢均力敵的戰鬥,沒有那些炸藥的幹擾,秦瓊硬挨了楊林一棒,拚著重傷親手殺了他。君玉急忙上前去診脈,發現他傷的不算太嚴重,楊林之前被宇文成都暗算,最後一棒已是強弩之末,沒能使出全力。隻是這一棒帶出了秦瓊的舊傷,君玉給他喂了半顆培元丹,讓羅成背起他,幾人一起殺了出去。


    四人在路口和李世民告別,然後弄了輛馬車把秦瓊放了進去,回轉瓦崗。秦瓊的傷在李蓉蓉和秦母的照顧下,一個月後就已經痊愈,君玉把剩下的半枚丹藥也加在藥裏喂給了他,治好了他的暗傷。


    大魏在修養的同時不斷擴張著,宇文化及殺了隋煬帝,持傳國玉璽在洛陽稱帝,改國號為大滸。還自大地向各路反王發放封王詔書,各路反王為傳國玉璽而兵發洛陽。


    程咬金對玉璽並沒有什麽執念,覺得為了一塊玉勞民傷財大動幹戈很不好,所以沒有出兵參與這次的爭奪。最後玉璽落入李元霸手中,與原著不同的是,這次因為李元霸神智清楚,所以李淵沒有不放心,就直接讓他自己掛帥,沒有李元吉的摻和,大唐在反王中的名聲好了不止一點半點。李元霸因為這一次的功勞被封為“韓王”,李元霸一直與秦王關係極好,朝堂之上太子與秦王兩派的隔閡越來越明顯。


    唐朝那邊朝堂上一片緊張,大魏這邊卻是和樂融融。沒有李密這個小人,瓦崗眾人在內政上雖有些分歧,卻也相互磨合的很好。皇後裴翠雲也為程咬金生下了長子太平,瓦崗這兩天一片祥和。程母和秦母的身子在君玉這些年的調理下也很是康健,秦瓊和程咬金眼看著這世道群雄割據,越來越亂,也打算把母親和妻兒送到海島上去,可惜幾人都不同意,要留下陪著他們。


    半年後,唐兵南下,秦王掛帥,韓王為將清掃各路反王。秦王念及和瓦崗眾人的交情,和李元霸孤身前來瓦崗勸降。程咬金在聽了秦王這些年的作為和他的治國理念後,就打算將皇位讓給他。眾將士和秦王也算熟悉,就衝當初武林大會他勸阻眾反王的氣度就很讓大家敬佩了,所以大家也並不反對由他來領導。


    徐茂公和君玉等細致之人卻還是有些不放心,君玉和秦王熟悉一些,先開口說道:“秦王殿下,大家願意降唐,是因為敬佩你的為人,和你以民為天的雄心壯誌,希望可以盡自己的綿薄之力,早日看到天下太平。自然隻願在你的麾下效力,大家兄弟多年也不願分開,所以唐皇那邊還需要您幫忙呈請。”


    李世民道:“這個自然,我也很佩服各位將軍的氣魄,難得諸位看得起世民,世民一定會跟父皇商議,將諸位都留在世民賬下。”


    徐茂公也補充道:“秦王殿下,在下還有個不情之請,大魏的百姓這麽多年已經習慣了我等的政策,所以希望秦王在他們歸附之後可以先沿襲之前的政策,再慢慢改變,讓他們有個適應的過程,以免發生暴亂。”


    李世民道:“好!軍師若還有什麽良策也可以奏請父皇在全國範圍內實施。”


    徐茂公向秦王要了一個月的時間安頓和勸說大魏眾人,約好下月初六開城門降唐。這一個月的時間裏,君玉等人都很是忙亂。軍中不願降唐將士們占了一半,在眾人的勸解下,一小部分鬆口答應一起歸順秦王,剩下的有的解甲歸田,有的在李洪和單道的帶領下去了海島。李洪不願再入長安,所以打算回海島贍養父母,單道年級大了也不想再投奔他人,也打算回海島含飴弄孫。


    一個月後,程咬金帶著剩下的三萬軍隊歸降,李淵下詔讓文官入朝,武官在秦王麾下聽命,同時加封程咬金為魏國公以安各路反王之心。


    秦王招安瓦崗眾人後,來不及回營,就接到劉武周連奪十四城池的消息,皇上下詔命秦王帶麾下眾將士前往白壁關收複失地。這次有李元霸、秦瓊等一幹人馬在,拿下一個尉遲恭根本不算什麽難事。君玉沒有再跟著軍隊去白壁關,李淵雖然接受了瓦崗眾人,但終究難以放心,讓人帶眾將士的親眷去朝廷給大家在長安置辦的府邸內安置。當然,君玉本是不用去的,但是她擔心太子狗急跳牆,那這一隊老弱婦孺怕是沒有什麽自保之力的,所以就隨著大家一起進京。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綜]無憾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玉雪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玉雪兒並收藏[綜]無憾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