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好想知道,外麵的世界,是個什麽樣子的……


    這時候,聽著外麵巷子那賣驢打滾兒的吆喝聲,一下子勾起了我肚兒裏的饞饞蟲。


    我對下麵正聽著福伴兒吩咐的唐豆兒喊了一聲:“唐豆兒,快去給我買一兜驢打滾兒回來!記得,要多擱點兒豆麵兒。”


    唐豆兒其實並不叫這個名字,他大名叫唐竇。可是我小時候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硬是聽成了‘糖豆兒’,於是就給他起了‘唐豆兒’這麽個歪名兒。唐豆兒,即糖豆兒是也。


    他是奶嬤嬤徐氏的兒子,也是我的嬤哥兒。


    和徐嬤嬤一樣,他也是府裏的包衣阿哈1。


    早年間,我的奶公就去了。奶奶體諒徐嬤嬤兒子小,沒人拉扯,所以就把唐豆兒就劃給了我這邊兒,讓他往後跟著徐嬤嬤一起伺候我。說是等他大一些了,就安排他跟著貝勒爺到前院去支事兒。


    他看了一眼福伴兒,似乎是想征詢一下福伴兒的意見。見福伴兒對他點了點頭,便應了一聲:“嗻(je)2。”然後一溜小跑著去外頭給我買驢打滾兒了。


    我知道他為什麽要去看福伴兒一眼,因為,剛剛我說的這些,這又是不合規矩的!


    但是,在沒有人知道的情況下,福伴兒有的時候,還是會稍許縱容著我一點兒的。


    我每天的飯食,也都是有定量的。


    假若再沒有零嘴兒這類的支撐著,那我恐怕早就餓死了吧!


    唔……好吧,這個‘死’字兒,是不能說的,那又是犯了忌諱的!


    府裏頭是定在每天的中午十二點吃午飯,然後是下午六點鍾左右吃晚飯的。


    照例來說,我每頓的飯,基本上就是三四個或蒸或炒之類的主菜。加上一碗不濃不淡的湯,以及一葷一素的兩個開胃小涼菜。


    要知道,這些東西裏麵,基本上都是一些家常的小菜之類的。可是沒有什麽山珍海味的!


    就連醃黃瓜、小蔥拌豆腐、糖拌西紅柿、切鹹菜絲這樣的,也都可以算上是一盤菜來打發我了。


    切勿以為天家的子孫、貴族的子女們,都是吃著山珍海味、燕鮑肚翅之類長大的,想美事兒呢吧?


    說句大不敬的話,即便是宮裏頭,除了幾位上頭的主子,也不是任誰,想吃什麽就能吃得上什麽的!


    我偶爾能見到幾樣比如三鮮蝦仁、芙蓉燕菜、肉絲炒菠菜、溜魚片兒之類的,那可就能算得是上等的配菜了!


    要是想吃什麽什錦蘇盤3之類的,那就得自己掏錢去買。那裏麵,就有鬆仁小肚、醬肘子、熏雞、清醬肉這種的肉類熟食,切好了配上薄餅這麽一卷,別提有多香了!


    每天定例中午和晚上的兩頓菜,夥食費要折合成現大洋的話,大概也就是兩塊大洋的樣子吧。


    那時,庚子年左右的時候,大概還能一百個銅元換上一塊大洋。而隨著後麵戰亂和大清朝的覆滅等等原因,各府裏出於自保,從銀行裏麵提取了大量的銀子囤積在家裏,或轉存到了外國的銀行裏麵。導致後來白銀的緊缺,換上一塊大洋,甚至要四百銅元才行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步雲衢:大清最後的格格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雅鹿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雅鹿鳴並收藏步雲衢:大清最後的格格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