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宋青雲在看過便簽紙上的那一行字之後,直言這是天下第一行書!
穩重如宋青雲,此刻也難以抑製的激動。
“古拙沉雄、蒼勁挺麗、雍容大度,而又舒展流暢,這一行字,於平淡樸素中見俊美、於端莊凝重中顯功力,氣度不凡,雅俗共賞!”
宋青雲對這張便簽,那是讚不絕口。
而這張便簽的正主吳良,還並不知道隨手寫下一行字,用來提醒自己的便簽,此時卻成了令華都兩大書法名家歎為觀止、驚為天人的寶貝。
“正書,這張便簽是誰寫的?”
宋青雲疑惑的問道。
愛徒趙正書這幾天總是找來些奇怪的東西給他驚喜,並且令他感到驚豔。
宋青雲覺得,應該不是從之前那位民間大師手上得來的,因為術業有專攻,很少有全能型人物。
書法界有很多名家,各種書法都會,但也隻能專精一種,無法做到兩種書法的水準都達到頂峰狀態。
因為,思維已經固定,你寫好魏碑,再去寫好行書其實也不是很難,但你再想回過頭來寫好行書,可就難了。
就好比宋青雲,當時魏碑寫的很好,然後他開始研習行書,當行書達到頗高成就後,再回頭寫魏碑,那就很難恢複以往的水準。
這時,趙正書卻賣了個關子,笑道:“師父,您猜猜看,這字是出自誰人之手?”
宋青雲說道:“反正不會與你三天前拿來的魏碑是出自同一人之手,如果利用排除法的話,除了我之外,恐怕書法界也隻剩下老張了吧,你不會連老張的便簽都找來了吧?話說老張應該不具備這種水準。”
趙正書搖了搖頭,說道:“不是張叔,師父,我實話跟您說,這張便簽,跟那張毛邊紙,真的是出自一人之手。”
聽到這話,宋青雲臉色變得凝重起來。
他那雙渾濁的老眼,眯得細長如線,雙眉之間顯露出一個川字紋。
“正書,別開玩笑了,這怎麽可能!”
宋青雲一臉質疑之色。
而趙正書,卻是臉色認真,正色道:“師父,這次我絕對沒有跟您開玩笑,還真就是出自一人之手。”
“你與那位世外高人見麵了?”宋青雲問道。
趙正書輕輕搖頭,說道:“師父,並沒有,我感覺,像這種隱世高人,應該不想輕易被人打擾,還是慎重吧,等到更加了解這位高人的脾氣性格之後,再做打算也不遲。”
趙正書有自己的打算,他認為這樣的高人很難得一遇,在沒有十足的把握與對方成為朋友之前,需要三思而後行。
宋青雲臉色十分莊重嚴肅,他伸手揉了揉幹澀的老眼,還是無法說服自己相信。
“一會兒魏碑,一會兒又行書,而且這兩種書法的水準都達到了頂峰高度,兩種字體變換自如,各具神韻,假若真是同一個人所寫,那真乃神人也!”
宋青雲直接整上之乎者也了。
活了大半輩子,黃土都埋半截子的人了,還是頭一次這般誇人。
“是啊師父,暫且不論魏碑,咱就說這行書,雖然沒有用毛筆,用的是中性筆,可是每一個字,都橫直有序,變化得當,重心平穩,點畫呼應,比例適當,疏密勻稱,虛實相生,收放相應!”
趙正書忍不住的用了很多讚美的詞語來修飾,可是卻發現這些詞語都是狗屁,根本不配用來形容這行字。宋青雲是行書名家,他也點頭說道:“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準,這行字違而不犯,和而不同,字與字、行與行,整篇首尾之間一氣嗬成,疏密得當,大小適宜,而且要錯落變化,互為照應,全章
貫氣,多樣而統一,雖是簡短一行字,用的還是中性筆,可絲毫不缺行書的靈動飄逸!”
宋青書是當代書法名家,也是行書的行家。
他的話,十分權威。
簡短的幾個字,令他感到頗為驚豔,並承認自己水準不如對方,所以才忍不住點評,分析的非常中肯。
隨即,宋青雲又說道:“正書,你有沒有覺得,這行書,也頗具書聖王羲之先生的神韻?雖然中性筆所寫,可骨子裏仍然透出書聖的風采。”
不得不說,宋青書的眼光十分獨到。
古往今來,行書一流的書法家,其實也不少,每一位名家都有不同的風格,不同的風韻,但是寫行書最好的人,當屬書聖王羲之。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被人稱作“天下第一行書”,而便簽紙上的這一行字,跟書聖王羲之的字跡很像。
並且還不是一般的形似,而是神似。
這也是宋青雲為什麽在第一眼看到時會感慨,這就是天下第一行書。
趙正書點頭稱是,“沒錯,師父,確實跟書聖,已經達到神似的地步,已經有了七分神似,因為用的是中性筆,與用毛筆寫字還是存在差異的,若這是一幅用毛筆所寫就的字,可以給我們更多的參考依據。
宋青雲表示讚同愛徒的說法。“確實如此,不過此人用中性筆寫出的字已經有了書聖的神韻,用毛筆寫自然也會有很高的水準,此人肯定十分崇拜王羲之,才練就的這樣一手好字,隻是沒見過他臨摹的《蘭亭集序》,以他的功力,寫成
的《蘭亭集序》應該僅次於馮承素、褚遂良等古代大書法家。”
其實,書聖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的真跡並沒有存在世上,已經失傳。
曆朝曆代,都有《蘭亭集序》的摹本,所以也有多個版本。
傳說《蘭亭集序》的真跡在唐太宗李世民的墓中,因為李世民最喜歡這幅字,就帶到墓裏了。
其中,他找當時的大書法家臨摹了幾幅,流傳下來的,最常見的就是馮承素的神龍版。
說起來,宋青雲並不會知道,假若吳良真的寫了一副完整《蘭亭集序》,就不會是僅次於馮承素了,而應該說馮承素僅次於吳良。
吳良得書聖王羲之畢生書法傳承,他寫的每一個字,都是書聖的真跡。
隻是現在《蘭亭集序》原版已經失傳,也就無從分辨。
書法界突然出了一位民間大師,讓書法協會這些學院派有頗多感慨。
現在連書協副會長宋青雲,都對那位民間大師的真實身份產生了好奇之心。
“對了,正書,既然你並沒有前去拜訪那位高人,這張便簽紙又是從何而來呢?”此刻,趙正書有些尷尬的笑道:“師父,不瞞您說,我翻了那位大師家門外的垃圾桶……”
穩重如宋青雲,此刻也難以抑製的激動。
“古拙沉雄、蒼勁挺麗、雍容大度,而又舒展流暢,這一行字,於平淡樸素中見俊美、於端莊凝重中顯功力,氣度不凡,雅俗共賞!”
宋青雲對這張便簽,那是讚不絕口。
而這張便簽的正主吳良,還並不知道隨手寫下一行字,用來提醒自己的便簽,此時卻成了令華都兩大書法名家歎為觀止、驚為天人的寶貝。
“正書,這張便簽是誰寫的?”
宋青雲疑惑的問道。
愛徒趙正書這幾天總是找來些奇怪的東西給他驚喜,並且令他感到驚豔。
宋青雲覺得,應該不是從之前那位民間大師手上得來的,因為術業有專攻,很少有全能型人物。
書法界有很多名家,各種書法都會,但也隻能專精一種,無法做到兩種書法的水準都達到頂峰狀態。
因為,思維已經固定,你寫好魏碑,再去寫好行書其實也不是很難,但你再想回過頭來寫好行書,可就難了。
就好比宋青雲,當時魏碑寫的很好,然後他開始研習行書,當行書達到頗高成就後,再回頭寫魏碑,那就很難恢複以往的水準。
這時,趙正書卻賣了個關子,笑道:“師父,您猜猜看,這字是出自誰人之手?”
宋青雲說道:“反正不會與你三天前拿來的魏碑是出自同一人之手,如果利用排除法的話,除了我之外,恐怕書法界也隻剩下老張了吧,你不會連老張的便簽都找來了吧?話說老張應該不具備這種水準。”
趙正書搖了搖頭,說道:“不是張叔,師父,我實話跟您說,這張便簽,跟那張毛邊紙,真的是出自一人之手。”
聽到這話,宋青雲臉色變得凝重起來。
他那雙渾濁的老眼,眯得細長如線,雙眉之間顯露出一個川字紋。
“正書,別開玩笑了,這怎麽可能!”
宋青雲一臉質疑之色。
而趙正書,卻是臉色認真,正色道:“師父,這次我絕對沒有跟您開玩笑,還真就是出自一人之手。”
“你與那位世外高人見麵了?”宋青雲問道。
趙正書輕輕搖頭,說道:“師父,並沒有,我感覺,像這種隱世高人,應該不想輕易被人打擾,還是慎重吧,等到更加了解這位高人的脾氣性格之後,再做打算也不遲。”
趙正書有自己的打算,他認為這樣的高人很難得一遇,在沒有十足的把握與對方成為朋友之前,需要三思而後行。
宋青雲臉色十分莊重嚴肅,他伸手揉了揉幹澀的老眼,還是無法說服自己相信。
“一會兒魏碑,一會兒又行書,而且這兩種書法的水準都達到了頂峰高度,兩種字體變換自如,各具神韻,假若真是同一個人所寫,那真乃神人也!”
宋青雲直接整上之乎者也了。
活了大半輩子,黃土都埋半截子的人了,還是頭一次這般誇人。
“是啊師父,暫且不論魏碑,咱就說這行書,雖然沒有用毛筆,用的是中性筆,可是每一個字,都橫直有序,變化得當,重心平穩,點畫呼應,比例適當,疏密勻稱,虛實相生,收放相應!”
趙正書忍不住的用了很多讚美的詞語來修飾,可是卻發現這些詞語都是狗屁,根本不配用來形容這行字。宋青雲是行書名家,他也點頭說道:“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準,這行字違而不犯,和而不同,字與字、行與行,整篇首尾之間一氣嗬成,疏密得當,大小適宜,而且要錯落變化,互為照應,全章
貫氣,多樣而統一,雖是簡短一行字,用的還是中性筆,可絲毫不缺行書的靈動飄逸!”
宋青書是當代書法名家,也是行書的行家。
他的話,十分權威。
簡短的幾個字,令他感到頗為驚豔,並承認自己水準不如對方,所以才忍不住點評,分析的非常中肯。
隨即,宋青雲又說道:“正書,你有沒有覺得,這行書,也頗具書聖王羲之先生的神韻?雖然中性筆所寫,可骨子裏仍然透出書聖的風采。”
不得不說,宋青書的眼光十分獨到。
古往今來,行書一流的書法家,其實也不少,每一位名家都有不同的風格,不同的風韻,但是寫行書最好的人,當屬書聖王羲之。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被人稱作“天下第一行書”,而便簽紙上的這一行字,跟書聖王羲之的字跡很像。
並且還不是一般的形似,而是神似。
這也是宋青雲為什麽在第一眼看到時會感慨,這就是天下第一行書。
趙正書點頭稱是,“沒錯,師父,確實跟書聖,已經達到神似的地步,已經有了七分神似,因為用的是中性筆,與用毛筆寫字還是存在差異的,若這是一幅用毛筆所寫就的字,可以給我們更多的參考依據。
宋青雲表示讚同愛徒的說法。“確實如此,不過此人用中性筆寫出的字已經有了書聖的神韻,用毛筆寫自然也會有很高的水準,此人肯定十分崇拜王羲之,才練就的這樣一手好字,隻是沒見過他臨摹的《蘭亭集序》,以他的功力,寫成
的《蘭亭集序》應該僅次於馮承素、褚遂良等古代大書法家。”
其實,書聖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的真跡並沒有存在世上,已經失傳。
曆朝曆代,都有《蘭亭集序》的摹本,所以也有多個版本。
傳說《蘭亭集序》的真跡在唐太宗李世民的墓中,因為李世民最喜歡這幅字,就帶到墓裏了。
其中,他找當時的大書法家臨摹了幾幅,流傳下來的,最常見的就是馮承素的神龍版。
說起來,宋青雲並不會知道,假若吳良真的寫了一副完整《蘭亭集序》,就不會是僅次於馮承素了,而應該說馮承素僅次於吳良。
吳良得書聖王羲之畢生書法傳承,他寫的每一個字,都是書聖的真跡。
隻是現在《蘭亭集序》原版已經失傳,也就無從分辨。
書法界突然出了一位民間大師,讓書法協會這些學院派有頗多感慨。
現在連書協副會長宋青雲,都對那位民間大師的真實身份產生了好奇之心。
“對了,正書,既然你並沒有前去拜訪那位高人,這張便簽紙又是從何而來呢?”此刻,趙正書有些尷尬的笑道:“師父,不瞞您說,我翻了那位大師家門外的垃圾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