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夜留下的錢,唐秋玲當然不會還回去,不過玉佩唐秋玲也沒有摸到一下。
唐秋玲當然不會再說叫淩夜留下玉佩的事,有些事情終歸是急不來的,原主的記憶雖然隻是林林星星的,不過好在現在的記憶唐秋玲並沒有失去,還有身邊這個活潑的小丫鬟,日子到也不會難過。
兩個臭皮匠雖抵不了一個諸葛亮,但也不至於寸步難行,唐秋玲當下就在心裏答應了淩夜的提議。
不管在什麽時代,朋友總是比敵人友好的,即便不能做朋友,也不要多一個敵人。
淩夜離開院子以後並沒有馬上回宮,他這次是專程來寧王王府的,太皇太後似乎聽到了什麽風聲,要他來查看一下。
淩夜並不是皇後所出的,在宮裏沒什麽地位,隻是一個閑賞的王爺,因此沒事的時候就喜歡配太皇太後嘮嘮嗑什麽的,對這些宮闈秘事什麽的多多少少的了解一些。
不過淩夜卻從來不問自己的身世,他隻知道他的母妃並不受父皇的寵愛,剛生下沒多久就病逝了,而太皇太後似乎和她的母妃頗為相似,先皇在世時對太皇太後並不寵愛,甚至有幾次想把太皇太後打入冷宮,都是海寧鹽商唐家保了下來。
至於為什麽先皇會忌憚海寧唐家,這還得從先皇的先皇說起,先皇的先皇好戰,連連南征北戰戰火不斷,等先皇就接手的時候,國庫早已空虛入不敷出,幸的海寧唐家才解決的燃眉之急,有年年繳納高額的賦稅,國庫在日漸充盈起來,國力才日漸繁盛起來。
當然這海寧唐家,時代經商,經營的又是稀缺的鹽業,年年支持國庫也是有回報的,就是要求先皇納唐家幺女為妃,並且是四妃之首的皇貴妃。
先皇剛開始是應允的,甚至對唐家的這個幺女很是寵愛,後來卻不知道為什麽先皇漸漸的對唐家幺女就不怎麽傷心了,甚至幾度欲廢妃,好在唐家力保又話中金在朝中周旋才保下了太皇太後的貴妃之位,直至先皇駕崩。
不過先皇對太皇太後有了嫌隙,直至駕崩都沒有在踏入太皇太後的寢宮半步。
當然現在的皇帝也不是先皇後所生,先皇子嗣單薄,直至駕崩也沒有留下一個皇子,就在舉國為新君而煩勞的時候,皇上出現了,據說是一個中年宮女領著十幾歲的小皇帝突然出現在眾人說是先皇的子嗣,甚至還有先皇的貼身中意和一塊祥龍紋佩為信物。
太皇太後本也有懷疑,但是經過多方的考證,皇帝確實是先皇的骨血,皇帝現在先皇大喪之後名正言順的登基了,對於皇帝的生母,也就是那個中年的宮女,太皇太後也是以禮相待以先帝的名義大封為四妃之德妃。
不過皇帝生母似乎沒有這樣的福分,又因為之前一直撫養皇帝落下的不少病根,皇帝登基不到五年便因舊疾薨逝。接下來的幾年先皇太妃接二連三的故去,便留下了最晚進宮的太皇太後。
皇帝念在太皇太後有恩於他,又善待德妃,故而對太皇太後很是孝順,不過九五之尊帝王之家,哪裏像是尋常的百姓人家,即便是善待,皇帝也有自己的時候,這個時候淩夜這個閑散的小王爺便時常往太皇太後這天跑了。
祖孫二人的親密關係就是這樣來的。
“二哥。”還沒有走近,淩夜便對著大老遠的寧王大喊道。
寧王為太子馬首是瞻,太子的左膀右臂,很多太子不方便出麵的事都是寧王出手解決,寧王這個封號也是太子聯合皇後請求皇上冊封的。
寧王為什麽為太子馬首是瞻,寧王的母妃淑妃是皇後親自抬上來的,念著這份情這層關係,寧王也不敢忤逆淑妃,自然事事為太子先鋒。
不過這寧王也不是什麽草包,至少在皇後、淑妃、太子的授意和幫襯下也做過兩三件大事,比如震驚京都的連環殺人案就是寧王破獲的,還有京都外盤踞的十幾年的山匪賊盜團夥也是寧王剿滅的。
僅此兩件事便奠定了寧王宮中的地位和在百姓眼中的地位,要說唐秋玲當初為什麽執意要嫁給寧王,或許也是因為這兩件事吧,唐秋玲進京時正逢京都的百姓傳唱寧王的豐功偉績。
唐秋玲一打聽下來,便如魔怔了一般,非寧王不嫁,連太皇太後再三阻撓都沒用,最後隻得允了。
不過,也因此惱了太皇太後,唐秋玲的婚禮並沒有大辦,隻是依照尋常官宦人家的禮製入了寧王府,也難怪剛進門的李蘇曼處處刁難。
說到這太皇太後其實中意的是淩夜,想要指婚的也是淩夜,不過唐秋玲的這一攪和,太皇太後便壓了下來,一丁點的風聲都沒有透露,別說唐秋玲就是淩夜怕是也不知道這麽一回事。
淩夜要是知道太皇太後欲指唐秋玲給自己,恐怕那頓晚飯淩夜都不會吃了,避險還來不及,怎麽會上趕著往上湊呢!
“三弟,你怎麽來了。”淩逸整合侍妾李蘇曼在花廳喝茶,兩人就這暖暖的眉目含情,這個花廳都彌漫著一股說不出曖
|昧來,淩夜這個爹不疼的孤兒當然不去湊這個鬧,隻好好遠遠的大聲招呼。
“好久不見二哥,三弟有些怪想的,前些日子皇祖母還念叨二哥來著,也不見二哥進宮去。”遠遠的淩夜見淩逸似乎對身邊女子說了什麽,隻見那女子起身往淩逸身邊傾了傾也不知道說些什麽,淩逸才起身笑臉相迎的對著淩夜招呼道。
“三弟快進來,外麵風大,也不早些過來。”
“三弟閑散不慣了,不似二哥事事計劃,依計而行,三弟是想到哪兒走到哪兒。”淩夜不客氣,反正來都來了,怎麽能不進去喝杯茶再走呢。
寧王淩逸這裏的茶可不是他這個閑散王爺能喝到的,自從淩逸獲封寧王以後,那一具的吃穿用度可是和他們幾個小王爺大大的不同的,單說這茶葉就是碧螺春就是蘇州特供的明前茶,每年的產量不超過十斤,而寧王這裏獨獨占了三層,連太皇太後都沒有,也虧得太皇太後不好茶。
一成是父皇賞的,一成是皇後賞的,一成是太子賞的,淑妃自然是沒有,要是淑妃也能分到,寧王這裏可就不止三成了。
唐秋玲當然不會再說叫淩夜留下玉佩的事,有些事情終歸是急不來的,原主的記憶雖然隻是林林星星的,不過好在現在的記憶唐秋玲並沒有失去,還有身邊這個活潑的小丫鬟,日子到也不會難過。
兩個臭皮匠雖抵不了一個諸葛亮,但也不至於寸步難行,唐秋玲當下就在心裏答應了淩夜的提議。
不管在什麽時代,朋友總是比敵人友好的,即便不能做朋友,也不要多一個敵人。
淩夜離開院子以後並沒有馬上回宮,他這次是專程來寧王王府的,太皇太後似乎聽到了什麽風聲,要他來查看一下。
淩夜並不是皇後所出的,在宮裏沒什麽地位,隻是一個閑賞的王爺,因此沒事的時候就喜歡配太皇太後嘮嘮嗑什麽的,對這些宮闈秘事什麽的多多少少的了解一些。
不過淩夜卻從來不問自己的身世,他隻知道他的母妃並不受父皇的寵愛,剛生下沒多久就病逝了,而太皇太後似乎和她的母妃頗為相似,先皇在世時對太皇太後並不寵愛,甚至有幾次想把太皇太後打入冷宮,都是海寧鹽商唐家保了下來。
至於為什麽先皇會忌憚海寧唐家,這還得從先皇的先皇說起,先皇的先皇好戰,連連南征北戰戰火不斷,等先皇就接手的時候,國庫早已空虛入不敷出,幸的海寧唐家才解決的燃眉之急,有年年繳納高額的賦稅,國庫在日漸充盈起來,國力才日漸繁盛起來。
當然這海寧唐家,時代經商,經營的又是稀缺的鹽業,年年支持國庫也是有回報的,就是要求先皇納唐家幺女為妃,並且是四妃之首的皇貴妃。
先皇剛開始是應允的,甚至對唐家的這個幺女很是寵愛,後來卻不知道為什麽先皇漸漸的對唐家幺女就不怎麽傷心了,甚至幾度欲廢妃,好在唐家力保又話中金在朝中周旋才保下了太皇太後的貴妃之位,直至先皇駕崩。
不過先皇對太皇太後有了嫌隙,直至駕崩都沒有在踏入太皇太後的寢宮半步。
當然現在的皇帝也不是先皇後所生,先皇子嗣單薄,直至駕崩也沒有留下一個皇子,就在舉國為新君而煩勞的時候,皇上出現了,據說是一個中年宮女領著十幾歲的小皇帝突然出現在眾人說是先皇的子嗣,甚至還有先皇的貼身中意和一塊祥龍紋佩為信物。
太皇太後本也有懷疑,但是經過多方的考證,皇帝確實是先皇的骨血,皇帝現在先皇大喪之後名正言順的登基了,對於皇帝的生母,也就是那個中年的宮女,太皇太後也是以禮相待以先帝的名義大封為四妃之德妃。
不過皇帝生母似乎沒有這樣的福分,又因為之前一直撫養皇帝落下的不少病根,皇帝登基不到五年便因舊疾薨逝。接下來的幾年先皇太妃接二連三的故去,便留下了最晚進宮的太皇太後。
皇帝念在太皇太後有恩於他,又善待德妃,故而對太皇太後很是孝順,不過九五之尊帝王之家,哪裏像是尋常的百姓人家,即便是善待,皇帝也有自己的時候,這個時候淩夜這個閑散的小王爺便時常往太皇太後這天跑了。
祖孫二人的親密關係就是這樣來的。
“二哥。”還沒有走近,淩夜便對著大老遠的寧王大喊道。
寧王為太子馬首是瞻,太子的左膀右臂,很多太子不方便出麵的事都是寧王出手解決,寧王這個封號也是太子聯合皇後請求皇上冊封的。
寧王為什麽為太子馬首是瞻,寧王的母妃淑妃是皇後親自抬上來的,念著這份情這層關係,寧王也不敢忤逆淑妃,自然事事為太子先鋒。
不過這寧王也不是什麽草包,至少在皇後、淑妃、太子的授意和幫襯下也做過兩三件大事,比如震驚京都的連環殺人案就是寧王破獲的,還有京都外盤踞的十幾年的山匪賊盜團夥也是寧王剿滅的。
僅此兩件事便奠定了寧王宮中的地位和在百姓眼中的地位,要說唐秋玲當初為什麽執意要嫁給寧王,或許也是因為這兩件事吧,唐秋玲進京時正逢京都的百姓傳唱寧王的豐功偉績。
唐秋玲一打聽下來,便如魔怔了一般,非寧王不嫁,連太皇太後再三阻撓都沒用,最後隻得允了。
不過,也因此惱了太皇太後,唐秋玲的婚禮並沒有大辦,隻是依照尋常官宦人家的禮製入了寧王府,也難怪剛進門的李蘇曼處處刁難。
說到這太皇太後其實中意的是淩夜,想要指婚的也是淩夜,不過唐秋玲的這一攪和,太皇太後便壓了下來,一丁點的風聲都沒有透露,別說唐秋玲就是淩夜怕是也不知道這麽一回事。
淩夜要是知道太皇太後欲指唐秋玲給自己,恐怕那頓晚飯淩夜都不會吃了,避險還來不及,怎麽會上趕著往上湊呢!
“三弟,你怎麽來了。”淩逸整合侍妾李蘇曼在花廳喝茶,兩人就這暖暖的眉目含情,這個花廳都彌漫著一股說不出曖
|昧來,淩夜這個爹不疼的孤兒當然不去湊這個鬧,隻好好遠遠的大聲招呼。
“好久不見二哥,三弟有些怪想的,前些日子皇祖母還念叨二哥來著,也不見二哥進宮去。”遠遠的淩夜見淩逸似乎對身邊女子說了什麽,隻見那女子起身往淩逸身邊傾了傾也不知道說些什麽,淩逸才起身笑臉相迎的對著淩夜招呼道。
“三弟快進來,外麵風大,也不早些過來。”
“三弟閑散不慣了,不似二哥事事計劃,依計而行,三弟是想到哪兒走到哪兒。”淩夜不客氣,反正來都來了,怎麽能不進去喝杯茶再走呢。
寧王淩逸這裏的茶可不是他這個閑散王爺能喝到的,自從淩逸獲封寧王以後,那一具的吃穿用度可是和他們幾個小王爺大大的不同的,單說這茶葉就是碧螺春就是蘇州特供的明前茶,每年的產量不超過十斤,而寧王這裏獨獨占了三層,連太皇太後都沒有,也虧得太皇太後不好茶。
一成是父皇賞的,一成是皇後賞的,一成是太子賞的,淑妃自然是沒有,要是淑妃也能分到,寧王這裏可就不止三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