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大海和張金鳳在老家不好過不光是因為趙家本家那些親戚,而是連趙國富兩兄弟都被孫和平三兄弟影響。孫和平打著表兄弟的口號上門,送的東西又討了蔡德美和高芳的歡心,對幾個孩子也能放下身段討好,很快和兩家關係就親密的好像是親兄弟一樣。
趙國富和孫和平關係好歸好,但是絕口不提親爹和姑姑的事,一提這事他就轉移話題,幾次下來孫和平也就明白了。孫和平帶著兩個弟弟把重點放在趙民富身上,很快趙民富就擋不住孫和平熱情,主動帶著孫和平上了父母家。
趙大海見到老二帶著孫和平三兄弟也是沒好氣,他倒不是怪這個才認識的外甥耍小心眼,而是怪老二沒腦子傻乎乎的人家說什麽都相信。張金鳳也覺得奇怪,都是她生的,兄妹四個,也就老二最傻,其他幾個不說多聰明,但是總不至於一把年紀還人家說什麽都相信。
孫和平進門了和趙大海套近乎,老二孫小平性子悶,坐一邊不出聲,老三會說話嘴甜,就哄著張金鳳說話討她開心。張金鳳對小姑子趙大菊有天大的意見,這會也不好意思對著孫三平發火,這孩子說話太討喜了。
孫和平帶著兩個弟弟還住在軍分區招待所,趙大海點燃一根煙,吐了一個煙圈才開口道:“你們三兄弟要是不嫌棄,可以來家裏住幾天,住幾天然後就早點回去吧!我這也沒辦法幫你們!“
孫和平剛開始聽趙大海讓他們住家裏來,還以為他願意救人,誰知道這個才認識的舅舅如此頑固不化,關鍵還軟硬不吃。孫和平每次騎著邊三輪在村裏進進出出,讓村裏人眼熱,都以為他們家是多了不得的幹部,其實孫有福也隻是普通幹部罷了。這輛邊三輪是孫和平找自己兄弟借的,油費什麽都要自己掏錢,這次在趙家灣已經花了不少錢,要是再不回去家裏父母也要擔心,他也著急回去,可是事情沒辦好,他又不甘心。
張金鳳留孫和平三兄弟在家裏吃飯,隻要不提救趙大菊的事,張金鳳並不反對留他們吃飯,家裏現在不差糧食。今年隊裏已經開始準備把地分到戶,以後每家每戶單獨幹,他們老兩口身體好還能幹得動,更不會差糧食吃。
他們老兩口糧食蔬菜都能種,家裏還養豬,養雞鴨,連油也種的有油菜花,一年到頭除了招待客人的時候去買點豬肉,剩下花錢的機會也就是人情往來。用錢的機會並不多,家裏什麽都有了,他們一把年紀衣服也不用年年做新的,到年底一算還能存不少錢。
趙大海讓張金鳳殺了一隻不怎麽下蛋的老母雞招待幾個外甥,這還是他們第一次在家裏吃飯,趙大海也不小氣,又是殺雞又是殺魚的,在農村已經是招待貴客的標準,任誰也不能在這上麵說嘴。
孫和平情緒複雜的吃了這餐飯,上一輩的事情他們兄弟都不太了解,但是那是他們的親媽,怎麽也不能放棄治療的希望。吃過飯,趙大海也難的管孫和平,他出門去稻田裏去了。
孫和平沒辦法之下也隻得跟著趙大海身後去了田裏,他一個城裏人,看鄉下哪都不舒服,但是為了救親媽隻忍耐著。趙大海隻當沒看見後麵的人,不過一路上遇到生產隊的人,都和他開玩笑這外甥不錯,城裏人還跟著他下田。
趙紅軍接到趙桂芝的信也想不出什麽好辦法,他都是才知道原來自己還有姑姑,又哪裏能想什麽辦法。正在絞盡腦汁想辦法的他還不知道趙大海和孫和平有關係已經有所緩和,至少生產隊裏再沒有拉著趙大海老倆口說三道四。那天張金鳳又是殺魚宰雞的招待外甥,生產隊和趙家本家的人都看在眼裏。趙大海也沒有把幾個外甥趕出門,至於其他的事,本家的人說都說了,但是趙大海不聽,他們還能有什麽辦法,又不能強按牛喝水。
趙紅軍沒想到合適的辦法,林曉玲就給出了個主意,孫家不就是想找人捐腎救人,讓公公先出來躲一陣子,孫家找不到人自然會轉移目標。趙大海又沒有成功配對,隻是有可能配對成功,也不是一定要直係血親才能配對,他們也可找其他人去做配對。
趙紅軍考慮一番,覺得這主意還真可行,唯一要考慮的就是說服趙大海。嘴上說不願意救人,不去醫院做配對,可是趙大海也沒有把孫和平趕走,甚至還留他們在家裏吃飯,態度是一天天軟化,時間再久一點說不定都能點頭同意去配型。
趙紅軍心裏是不想讓趙大海一把年紀還去折騰捐腎,見都沒見過的姑姑比陌生人還不如。他自然不願意犧牲家人去救她,但是這件事最終做決定的還是趙大海。趙大菊對他來說是個陌生人,可是對父親來說意義完全不同,那是從小一起長大的親妹妹,感情非同一般,救與不救他都能理解。
趙紅軍寄了一封加急掛號信回去,他怕父母不清楚情況,還特意跑去圖書館查了一些資料,又去部隊醫院找熟請教了腎移植的相關情況,另外單獨給趙桂芝寫了封信,讓她周末回家和父母好好說說。
說起來這件事最反對的不是張金鳳,也不是趙家三兄弟,而是趙桂芝,她從知道消息開始就表示強烈的反對。她反對理由也很簡單,父親年紀大了,幾十年沒見麵的姑姑跑出來想要一個腎,哪來的那麽大臉。
趙桂芝收到信後等不及周末,當天晚上就請假趕回家,她離家近第二天早上再趕去學校上課也來的及。
張金鳳看到女兒上學的時間回到家裏,還以為出了什麽事,急的她拉著趙桂芝趕緊問東問西。趙桂芝顧不得回答張金鳳的問題,趕緊問起趙大菊的病情,又重點關注了趙大海現在的態度。
當得知孫和平還留在柳城,但是兩個弟弟已經先回家的時候,她可真是有點佩服,這都快一個月孫和平還沒死心。這要不讓趙大海捐腎,她一定看孫和平一片誠心的份上,勸人家答應下來,“救人一命,甚造七級浮屠“。
趙國富和孫和平關係好歸好,但是絕口不提親爹和姑姑的事,一提這事他就轉移話題,幾次下來孫和平也就明白了。孫和平帶著兩個弟弟把重點放在趙民富身上,很快趙民富就擋不住孫和平熱情,主動帶著孫和平上了父母家。
趙大海見到老二帶著孫和平三兄弟也是沒好氣,他倒不是怪這個才認識的外甥耍小心眼,而是怪老二沒腦子傻乎乎的人家說什麽都相信。張金鳳也覺得奇怪,都是她生的,兄妹四個,也就老二最傻,其他幾個不說多聰明,但是總不至於一把年紀還人家說什麽都相信。
孫和平進門了和趙大海套近乎,老二孫小平性子悶,坐一邊不出聲,老三會說話嘴甜,就哄著張金鳳說話討她開心。張金鳳對小姑子趙大菊有天大的意見,這會也不好意思對著孫三平發火,這孩子說話太討喜了。
孫和平帶著兩個弟弟還住在軍分區招待所,趙大海點燃一根煙,吐了一個煙圈才開口道:“你們三兄弟要是不嫌棄,可以來家裏住幾天,住幾天然後就早點回去吧!我這也沒辦法幫你們!“
孫和平剛開始聽趙大海讓他們住家裏來,還以為他願意救人,誰知道這個才認識的舅舅如此頑固不化,關鍵還軟硬不吃。孫和平每次騎著邊三輪在村裏進進出出,讓村裏人眼熱,都以為他們家是多了不得的幹部,其實孫有福也隻是普通幹部罷了。這輛邊三輪是孫和平找自己兄弟借的,油費什麽都要自己掏錢,這次在趙家灣已經花了不少錢,要是再不回去家裏父母也要擔心,他也著急回去,可是事情沒辦好,他又不甘心。
張金鳳留孫和平三兄弟在家裏吃飯,隻要不提救趙大菊的事,張金鳳並不反對留他們吃飯,家裏現在不差糧食。今年隊裏已經開始準備把地分到戶,以後每家每戶單獨幹,他們老兩口身體好還能幹得動,更不會差糧食吃。
他們老兩口糧食蔬菜都能種,家裏還養豬,養雞鴨,連油也種的有油菜花,一年到頭除了招待客人的時候去買點豬肉,剩下花錢的機會也就是人情往來。用錢的機會並不多,家裏什麽都有了,他們一把年紀衣服也不用年年做新的,到年底一算還能存不少錢。
趙大海讓張金鳳殺了一隻不怎麽下蛋的老母雞招待幾個外甥,這還是他們第一次在家裏吃飯,趙大海也不小氣,又是殺雞又是殺魚的,在農村已經是招待貴客的標準,任誰也不能在這上麵說嘴。
孫和平情緒複雜的吃了這餐飯,上一輩的事情他們兄弟都不太了解,但是那是他們的親媽,怎麽也不能放棄治療的希望。吃過飯,趙大海也難的管孫和平,他出門去稻田裏去了。
孫和平沒辦法之下也隻得跟著趙大海身後去了田裏,他一個城裏人,看鄉下哪都不舒服,但是為了救親媽隻忍耐著。趙大海隻當沒看見後麵的人,不過一路上遇到生產隊的人,都和他開玩笑這外甥不錯,城裏人還跟著他下田。
趙紅軍接到趙桂芝的信也想不出什麽好辦法,他都是才知道原來自己還有姑姑,又哪裏能想什麽辦法。正在絞盡腦汁想辦法的他還不知道趙大海和孫和平有關係已經有所緩和,至少生產隊裏再沒有拉著趙大海老倆口說三道四。那天張金鳳又是殺魚宰雞的招待外甥,生產隊和趙家本家的人都看在眼裏。趙大海也沒有把幾個外甥趕出門,至於其他的事,本家的人說都說了,但是趙大海不聽,他們還能有什麽辦法,又不能強按牛喝水。
趙紅軍沒想到合適的辦法,林曉玲就給出了個主意,孫家不就是想找人捐腎救人,讓公公先出來躲一陣子,孫家找不到人自然會轉移目標。趙大海又沒有成功配對,隻是有可能配對成功,也不是一定要直係血親才能配對,他們也可找其他人去做配對。
趙紅軍考慮一番,覺得這主意還真可行,唯一要考慮的就是說服趙大海。嘴上說不願意救人,不去醫院做配對,可是趙大海也沒有把孫和平趕走,甚至還留他們在家裏吃飯,態度是一天天軟化,時間再久一點說不定都能點頭同意去配型。
趙紅軍心裏是不想讓趙大海一把年紀還去折騰捐腎,見都沒見過的姑姑比陌生人還不如。他自然不願意犧牲家人去救她,但是這件事最終做決定的還是趙大海。趙大菊對他來說是個陌生人,可是對父親來說意義完全不同,那是從小一起長大的親妹妹,感情非同一般,救與不救他都能理解。
趙紅軍寄了一封加急掛號信回去,他怕父母不清楚情況,還特意跑去圖書館查了一些資料,又去部隊醫院找熟請教了腎移植的相關情況,另外單獨給趙桂芝寫了封信,讓她周末回家和父母好好說說。
說起來這件事最反對的不是張金鳳,也不是趙家三兄弟,而是趙桂芝,她從知道消息開始就表示強烈的反對。她反對理由也很簡單,父親年紀大了,幾十年沒見麵的姑姑跑出來想要一個腎,哪來的那麽大臉。
趙桂芝收到信後等不及周末,當天晚上就請假趕回家,她離家近第二天早上再趕去學校上課也來的及。
張金鳳看到女兒上學的時間回到家裏,還以為出了什麽事,急的她拉著趙桂芝趕緊問東問西。趙桂芝顧不得回答張金鳳的問題,趕緊問起趙大菊的病情,又重點關注了趙大海現在的態度。
當得知孫和平還留在柳城,但是兩個弟弟已經先回家的時候,她可真是有點佩服,這都快一個月孫和平還沒死心。這要不讓趙大海捐腎,她一定看孫和平一片誠心的份上,勸人家答應下來,“救人一命,甚造七級浮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