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當時本不該薨逝麽?」
陸瞻的聲音隔空傳來。
「事實上也不是,」晉王妃收回目光,攥緊手道:「他原本體弱,那年也確實病了有三四個月,他自己都在上表請皇帝另擇儲君了,他的離開,應該說是大家意料之中的事。
「就算沒有任何人幹預,他壽命幾何,確實也不好說。但是,一個人的壽數如何,是老天爺決定的,不該是任何一個人人為改之,不是嗎?」
陸瞻默語。隨後道:「既然確實病入膏肓,那又為何說與晉王有關?」
「太子落葬那日,寧王給我看了樣東西。那是半塊玉佩。是他在太子病榻的夾縫裏發現的。可巧,我認出來那塊玉與晉王腰間垂著的一塊玉剛好很相似。」
宋湘凝眉:「按時間算,那時候晉王一府還在原來的封地,宗親無召不得進京,晉王的玉佩殘片,為何會落在太子床榻上?」
「你說的很對!我們奉旨進京的時候已經是太子停靈第七日,寧王離得近,他又日夜不休趕路,比我們早些。按理說我們都沒有理由去往太子寢宮才是。
「可那玉偏偏就是晉王的無假,我認得!之後回王府仔細翻查,我也確實沒再見過那玉。」
陸瞻道:「他是私下進過京嗎?如果是這樣,為何太子還會傳他進宮,並且也不曾告知外人?」
宋湘也道:「那玉原本應該好端端地懸在晉王身上,卻留下一半在太子床榻,這隻能說明發生過什麽事情,玉才會碎。
「而碎玉落進了床榻縫隙一直沒有人發覺,當場就拾回去,這說明持玉的人也很大意,當時應是無暇來顧及這種『小事』。
「所以,這持玉的人要麽是晉王,要麽,便是這玉早已落在了別人手上。晉王進京往返少說得十天半月,王妃隻要記得起有沒有這段長時間出門的記錄就好了。」
「偏偏就是有,不但有,還有好幾次。」晉王妃望著他們,「那時候我接連生下敏嘉和暘兒,大部分心力都在孩子身上,而他身為男人,終究也有他的事情要忙,有時候還要奉旨配合官府管管封地之內的民生,時常不歸家是沒什麽好奇怪的。
「直到寧王把玉給我看,我捋出了你們所說的這些可能,才驚覺很可能他在那些不著家的日子裏,已經暗中進過京,並且進過宮——要知道,倘若太子允見,那麽神不知鬼不覺地帶個人進宮,還是很容易的。」
「那這個『允見』就讓人疑惑了,明明應該光明正大地見,太子為何要同意晉王私下進宮見麵呢?」
晉王妃默然片刻:「我也不知道,這樁事寧王也沒有查出結果。但是這麽一捋,事情就很明顯了。不管太子的死跟他有沒有直接關係,最起碼這當中還有秘密。他請我留意陸——留意晉王,以便查出事實真相。」
宋湘聽到這裏,想到她與晉王的關係,心中一動說道:「寧王為何如此信任王妃,並且提出這樣的請求?」
晉王妃抿緊雙唇,別開頭道:「大概是因為我與他們少時就相識,他沒把我當外人吧。」
陸瞻皺眉。
宋湘也覺得這理由缺少點說服力,無論如何晉王與她是夫妻,那時候都已經育下孩子,按理說這層關係必定是高於寧王對待她的感情的,倘若晉王真有份參與太子的死,那麽不是更應該避開晉王妃才是嗎?
但如此感傷的晉王妃處處透著哀傷悲情,使她又覺得此時並不是追究這些的好時機。
「那王妃後來作出什麽選擇?」
晉王妃默了會兒,說道:「雖說沒有證據,但這些巧合其實使我已經對這猜想信了幾分。
「可他終究是我的丈夫,孩子的父親,成親之初,我的願望就是平安到老,所以我自然是不希望他會做過這些事。
「我在這件事上……很難選擇。」
宋湘安慰道:「這樣的事落在自己身上,與自己切身相關,王妃會為難,已經很難得了。」
基本上,大多數女人都會毫不猶豫地站在丈夫這邊吧?再有公平正義的人,怎會因為丈夫做了錯事,便私下調查自己丈夫,而後等待告狀的機會呢?又不是與他之間本就有怨。
不過,這樣淺顯的道理,寧王必然也懂得,但他卻告訴了王妃,以及,王妃最後還為寧王冒出這麽大的風險,還是讓人越來越疑惑。
「這麽看來,就算那塊玉仍不能充分說明晉王對太子做過什麽,也至少說明他當中某個時刻進宮的動機不尋常。隻是,除去母親與寧王之外,外人都沒有發現異常麽?太子妃呢?」
聽完陸瞻提及太子妃,宋湘才想起來,太子薨後,太子妃自願去皇陵旁的寺廟為尼了。
「她不知情。」晉王妃道。「太子因為體弱,故而總能為人著想,他總覺得自己活不長久,不管誰嫁給他都是踏進了火坑,大好青春都要葬送在宮裏。
「他憐惜那些大家閨秀,也不願讓朝中大戶為難,便曾幾次說過不願成親。
「但他貴為太子,又怎可沒有子嗣?後來,他就稍做了妥協,娶了個曾經受過皇上恩寵、自願替帝後分憂的低階官戶的女兒為妃,期望著能夠綿延子嗣。
「太子妃性子柔軟,娘家又不在京城,素日生怕行差踏錯,前朝的事根本無力掌管。
「而太子怕她接觸太多政務來日無法自保,也不願她捲入朝廷漩渦吧,成親兩年未有子嗣後,便不再入她房中,免得她再經受輿論苛責。
「所以,後來的事情太子妃是不可能知道的。
「至於外人,就譬如我,薨逝之前太子確實已經臥床許久,我進宮去探望的時候,他已經很瘦了,精神也不怎麽好,我都很擔心他會不會……
「這種情況下,誰會去想他的死還可能有別的緣故呢?」
「既然如此,寧王也不該一開始就懷疑才對。而且,太子薨逝,寧王的悲傷固然可以理解,但他為何又會前往東宮搜尋太子的床榻?」
陸瞻的聲音隔空傳來。
「事實上也不是,」晉王妃收回目光,攥緊手道:「他原本體弱,那年也確實病了有三四個月,他自己都在上表請皇帝另擇儲君了,他的離開,應該說是大家意料之中的事。
「就算沒有任何人幹預,他壽命幾何,確實也不好說。但是,一個人的壽數如何,是老天爺決定的,不該是任何一個人人為改之,不是嗎?」
陸瞻默語。隨後道:「既然確實病入膏肓,那又為何說與晉王有關?」
「太子落葬那日,寧王給我看了樣東西。那是半塊玉佩。是他在太子病榻的夾縫裏發現的。可巧,我認出來那塊玉與晉王腰間垂著的一塊玉剛好很相似。」
宋湘凝眉:「按時間算,那時候晉王一府還在原來的封地,宗親無召不得進京,晉王的玉佩殘片,為何會落在太子床榻上?」
「你說的很對!我們奉旨進京的時候已經是太子停靈第七日,寧王離得近,他又日夜不休趕路,比我們早些。按理說我們都沒有理由去往太子寢宮才是。
「可那玉偏偏就是晉王的無假,我認得!之後回王府仔細翻查,我也確實沒再見過那玉。」
陸瞻道:「他是私下進過京嗎?如果是這樣,為何太子還會傳他進宮,並且也不曾告知外人?」
宋湘也道:「那玉原本應該好端端地懸在晉王身上,卻留下一半在太子床榻,這隻能說明發生過什麽事情,玉才會碎。
「而碎玉落進了床榻縫隙一直沒有人發覺,當場就拾回去,這說明持玉的人也很大意,當時應是無暇來顧及這種『小事』。
「所以,這持玉的人要麽是晉王,要麽,便是這玉早已落在了別人手上。晉王進京往返少說得十天半月,王妃隻要記得起有沒有這段長時間出門的記錄就好了。」
「偏偏就是有,不但有,還有好幾次。」晉王妃望著他們,「那時候我接連生下敏嘉和暘兒,大部分心力都在孩子身上,而他身為男人,終究也有他的事情要忙,有時候還要奉旨配合官府管管封地之內的民生,時常不歸家是沒什麽好奇怪的。
「直到寧王把玉給我看,我捋出了你們所說的這些可能,才驚覺很可能他在那些不著家的日子裏,已經暗中進過京,並且進過宮——要知道,倘若太子允見,那麽神不知鬼不覺地帶個人進宮,還是很容易的。」
「那這個『允見』就讓人疑惑了,明明應該光明正大地見,太子為何要同意晉王私下進宮見麵呢?」
晉王妃默然片刻:「我也不知道,這樁事寧王也沒有查出結果。但是這麽一捋,事情就很明顯了。不管太子的死跟他有沒有直接關係,最起碼這當中還有秘密。他請我留意陸——留意晉王,以便查出事實真相。」
宋湘聽到這裏,想到她與晉王的關係,心中一動說道:「寧王為何如此信任王妃,並且提出這樣的請求?」
晉王妃抿緊雙唇,別開頭道:「大概是因為我與他們少時就相識,他沒把我當外人吧。」
陸瞻皺眉。
宋湘也覺得這理由缺少點說服力,無論如何晉王與她是夫妻,那時候都已經育下孩子,按理說這層關係必定是高於寧王對待她的感情的,倘若晉王真有份參與太子的死,那麽不是更應該避開晉王妃才是嗎?
但如此感傷的晉王妃處處透著哀傷悲情,使她又覺得此時並不是追究這些的好時機。
「那王妃後來作出什麽選擇?」
晉王妃默了會兒,說道:「雖說沒有證據,但這些巧合其實使我已經對這猜想信了幾分。
「可他終究是我的丈夫,孩子的父親,成親之初,我的願望就是平安到老,所以我自然是不希望他會做過這些事。
「我在這件事上……很難選擇。」
宋湘安慰道:「這樣的事落在自己身上,與自己切身相關,王妃會為難,已經很難得了。」
基本上,大多數女人都會毫不猶豫地站在丈夫這邊吧?再有公平正義的人,怎會因為丈夫做了錯事,便私下調查自己丈夫,而後等待告狀的機會呢?又不是與他之間本就有怨。
不過,這樣淺顯的道理,寧王必然也懂得,但他卻告訴了王妃,以及,王妃最後還為寧王冒出這麽大的風險,還是讓人越來越疑惑。
「這麽看來,就算那塊玉仍不能充分說明晉王對太子做過什麽,也至少說明他當中某個時刻進宮的動機不尋常。隻是,除去母親與寧王之外,外人都沒有發現異常麽?太子妃呢?」
聽完陸瞻提及太子妃,宋湘才想起來,太子薨後,太子妃自願去皇陵旁的寺廟為尼了。
「她不知情。」晉王妃道。「太子因為體弱,故而總能為人著想,他總覺得自己活不長久,不管誰嫁給他都是踏進了火坑,大好青春都要葬送在宮裏。
「他憐惜那些大家閨秀,也不願讓朝中大戶為難,便曾幾次說過不願成親。
「但他貴為太子,又怎可沒有子嗣?後來,他就稍做了妥協,娶了個曾經受過皇上恩寵、自願替帝後分憂的低階官戶的女兒為妃,期望著能夠綿延子嗣。
「太子妃性子柔軟,娘家又不在京城,素日生怕行差踏錯,前朝的事根本無力掌管。
「而太子怕她接觸太多政務來日無法自保,也不願她捲入朝廷漩渦吧,成親兩年未有子嗣後,便不再入她房中,免得她再經受輿論苛責。
「所以,後來的事情太子妃是不可能知道的。
「至於外人,就譬如我,薨逝之前太子確實已經臥床許久,我進宮去探望的時候,他已經很瘦了,精神也不怎麽好,我都很擔心他會不會……
「這種情況下,誰會去想他的死還可能有別的緣故呢?」
「既然如此,寧王也不該一開始就懷疑才對。而且,太子薨逝,寧王的悲傷固然可以理解,但他為何又會前往東宮搜尋太子的床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