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環丁鐺,淡香撲鼻,四個大男人都垂下眼簾,不敢以目光直視趙晨。
但見那藕粉色的裙裾優雅地拖過麵前,直向小皇帝而去。
須臾,撕啞的女聲再度響起:“臣,淑寧,參見聖上。”
趙昰壓住心中的欣喜,沉聲道:“皇姐快快免禮。”一邊吩咐左右賜座。
趙晨亦不推辭,優雅地坐在小皇帝下首,帶著點天真問:“皇上和幾位大人在聊什麽呢?”
雖說嗓音撕啞難聽,卻半點無損淑寧長公主趙晨的妖豔容顏,甚至她更為出眾了。
因為那是她抱著今上、在兵亂中奔走逃命時留下的病根子。
因此,與其說是白璧之瑕,倒不如說是她得以倚仗的“軍功章”。
隻要她一開口,人們便會想起這位曾被先帝誇讚過“聲音宛若黃鶯出穀”的長公主,是為何壞了嗓子——
或是憐惜,或是想到皇上對她的依賴,都不免先自矮了三分。
趙晨剛從皇室的療養勝地金華回到盛京,一到皇城便聽說了禦書房這裏的事,於是急忙地趕了過來。
自古女人不涉國政,但淑寧長公主卻是除外。
而被四個大男人吵到腦瓜子痛的小皇帝,也很想聽聽姐姐的意見,便指了王允和道:“王愛卿向皇姐稟清情況吧。”
得了聖命,王允和馬上抑揚頓挫地把事情說了一遍。
王允和身屬禦史台,禦史有隨意彈劾而不咎其罪的豁免權,趙昰讓他來述說案情,於理不虧。
可在當下的形勢下,卻隱隱有了傾向性。
鍾山清鬆了口氣。
楚亓則是薄唇一扁,暗暗腹誹這些禦史們果然都是練出來的,不但能說,聲音還真夠洪亮,真該讓他們去喊號子!
於新呢,生怕楚亓再惹禍,緊緊盯著他,打定了主意絕不讓他先說話。
幾人的小動作都落在淑寧長公主趙晨的眼中。
她不動聲色,喝了一口宮女遞上的茉莉香片。
小皇帝以極低的聲音問她:“好喝不?慶親王進上來的。”
趙晨微笑。四個臣子都低頭不敢看她,所以她輕輕地豎起一根手指頭放在櫻唇之上,示意趙昰別忘了皇帝的本職。
趙昰吐吐舌頭。
也隻有在姐姐麵前,他才不用裝小大人了,因為姐姐會幫她搞定一切!
果然,王允和說完了,補充道:“……皇上早先欽定由楚門處理此案,但楚門查案多時無所進展,如今大理寺查出來了,楚門卻百般刁難。”
王允和說罷,一揖到地:“因此,臣請治楚門蔑視公堂、攻訐同僚之罪!”
趙晨看著王允和,吃吃一笑:“就這些了?——王大人,您老人家是不知道楚亓楚大少的渾名麽?”
王允和腦門兒一緊,知道要壞事:長公主言下之意,分明是要把楚亓的言行定位到“風-流紈絝”的作派上去了,那怎麽可以!
他忙道:“下官隻知,在朝堂之上,就要行朝堂之事。”
可楚亓賊得很,立即委屈地道:“長公主,你說的渾名什麽的,楚亓卻也不知,楚亓在這朝堂之上,可從來都是正正經經的。”
他們這麽一說,小皇帝真好奇怪了:“楚愛卿,你還有渾名?是什麽?”他眼珠一轉,見於新憋了笑,便問:“於愛卿,朕命你速速道來!”
於新搖頭:“王大人說得對,這朝堂之上要行朝堂之事,鄉間野聞談之不雅、談之不雅。”
因為官最小而做了挺久的背景板的鍾山清,見氣氛不對,連忙出列:“皇上,若任楚門無理攻訐大理寺,我大宋律法何以令天下服?”
他可不想就這麽放過楚亓!
小皇帝的臉色沉了下來。雖然他也沒想直接放楚亓過關,可他更不喜歡當麵被駁。
講真,他麵前的兩邊大臣及他們背後代表的勢力都不簡單。
在趙昰弱冠成年、培養起真正的自己的勢力以前,趙晨教給他的就是兩不得罪、兩邊和稀泥。
簡而言之,幫弱不幫強。
這也是淑寧長公主趙晨及她代表的皇帝給人以“喜怒無常”之感的真正原因。
於是因為近年來,楚門老爺子楚淩川做事低調、且與皇室多有疏離,趙晨擔心楚門離心,便多有拉攏照拂。
故而今天,她一開口就是幫楚亓講話:什麽蔑視公堂、攻訐同僚,隻不過是楚亓楚二貨向來大大咧咧、喜歡耍耍放蕩不羈的紈絝作風罷了。
你們和一個著名的二貨較真,那不是傻了嗎?
——大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意思。
淑寧長公主趙晨的意思,小皇帝當然是明白的。
雖然他不喜歡楚亓的囂張,但他很清楚,楚門他目前動不得。
他一向就聽姐姐的,姐姐既然發了話,那一定有她的道理。
再說禦史台那幫禦史一向喜歡小題大作,煩人得很;他不喜歡楚亓,可也不怎麽喜歡他們。
於是金口一開:“大宋的律法是用來懲奸除惡的,不是給你們用來攻擊同僚的。楚愛卿有錯在先,罰你抄寫宋律一卷,送至大理寺,你可服氣?”
楚亓趕忙說:“服氣,服氣,皇上聖明,楚亓大大的服氣!”
趙昰不容鍾山清王允和辯解:“這事就這麽辦了,不要再嘍嗦。”
眾人皆應了。
王允和義正辭嚴地道:“楚亓之過可以揭過不提,但是去勢男屍案卻要請皇上定奪!此案人證物證俱在,實是無可抵賴,臣實不知楚門為何萬般阻撓結案!”
嘖,這是比誰更大聲嗎?
楚亓立即道:“臣確是堅持此案仍有疑點,臣請重審林秩!”
他這一出聲反駁,那一派哪容他一言堂,立即甩鍋:
“若依你之意一審再審,那是浪費國家資源,楚門何不用這功夫多去查查別的未結之案?”
“禦史台不用證據就可以陷人於罪,當然不能體會辦案的人怕錯捉又怕錯放,不得不慎而又慎!”
“皇上,楚亓此言,臣不服!難道大理寺辦案就不謹慎!”
“都是為皇上為天下黎民辦事,誰敢說誰不謹慎!無非是既有疑點,就要再查!”
…………
但見那藕粉色的裙裾優雅地拖過麵前,直向小皇帝而去。
須臾,撕啞的女聲再度響起:“臣,淑寧,參見聖上。”
趙昰壓住心中的欣喜,沉聲道:“皇姐快快免禮。”一邊吩咐左右賜座。
趙晨亦不推辭,優雅地坐在小皇帝下首,帶著點天真問:“皇上和幾位大人在聊什麽呢?”
雖說嗓音撕啞難聽,卻半點無損淑寧長公主趙晨的妖豔容顏,甚至她更為出眾了。
因為那是她抱著今上、在兵亂中奔走逃命時留下的病根子。
因此,與其說是白璧之瑕,倒不如說是她得以倚仗的“軍功章”。
隻要她一開口,人們便會想起這位曾被先帝誇讚過“聲音宛若黃鶯出穀”的長公主,是為何壞了嗓子——
或是憐惜,或是想到皇上對她的依賴,都不免先自矮了三分。
趙晨剛從皇室的療養勝地金華回到盛京,一到皇城便聽說了禦書房這裏的事,於是急忙地趕了過來。
自古女人不涉國政,但淑寧長公主卻是除外。
而被四個大男人吵到腦瓜子痛的小皇帝,也很想聽聽姐姐的意見,便指了王允和道:“王愛卿向皇姐稟清情況吧。”
得了聖命,王允和馬上抑揚頓挫地把事情說了一遍。
王允和身屬禦史台,禦史有隨意彈劾而不咎其罪的豁免權,趙昰讓他來述說案情,於理不虧。
可在當下的形勢下,卻隱隱有了傾向性。
鍾山清鬆了口氣。
楚亓則是薄唇一扁,暗暗腹誹這些禦史們果然都是練出來的,不但能說,聲音還真夠洪亮,真該讓他們去喊號子!
於新呢,生怕楚亓再惹禍,緊緊盯著他,打定了主意絕不讓他先說話。
幾人的小動作都落在淑寧長公主趙晨的眼中。
她不動聲色,喝了一口宮女遞上的茉莉香片。
小皇帝以極低的聲音問她:“好喝不?慶親王進上來的。”
趙晨微笑。四個臣子都低頭不敢看她,所以她輕輕地豎起一根手指頭放在櫻唇之上,示意趙昰別忘了皇帝的本職。
趙昰吐吐舌頭。
也隻有在姐姐麵前,他才不用裝小大人了,因為姐姐會幫她搞定一切!
果然,王允和說完了,補充道:“……皇上早先欽定由楚門處理此案,但楚門查案多時無所進展,如今大理寺查出來了,楚門卻百般刁難。”
王允和說罷,一揖到地:“因此,臣請治楚門蔑視公堂、攻訐同僚之罪!”
趙晨看著王允和,吃吃一笑:“就這些了?——王大人,您老人家是不知道楚亓楚大少的渾名麽?”
王允和腦門兒一緊,知道要壞事:長公主言下之意,分明是要把楚亓的言行定位到“風-流紈絝”的作派上去了,那怎麽可以!
他忙道:“下官隻知,在朝堂之上,就要行朝堂之事。”
可楚亓賊得很,立即委屈地道:“長公主,你說的渾名什麽的,楚亓卻也不知,楚亓在這朝堂之上,可從來都是正正經經的。”
他們這麽一說,小皇帝真好奇怪了:“楚愛卿,你還有渾名?是什麽?”他眼珠一轉,見於新憋了笑,便問:“於愛卿,朕命你速速道來!”
於新搖頭:“王大人說得對,這朝堂之上要行朝堂之事,鄉間野聞談之不雅、談之不雅。”
因為官最小而做了挺久的背景板的鍾山清,見氣氛不對,連忙出列:“皇上,若任楚門無理攻訐大理寺,我大宋律法何以令天下服?”
他可不想就這麽放過楚亓!
小皇帝的臉色沉了下來。雖然他也沒想直接放楚亓過關,可他更不喜歡當麵被駁。
講真,他麵前的兩邊大臣及他們背後代表的勢力都不簡單。
在趙昰弱冠成年、培養起真正的自己的勢力以前,趙晨教給他的就是兩不得罪、兩邊和稀泥。
簡而言之,幫弱不幫強。
這也是淑寧長公主趙晨及她代表的皇帝給人以“喜怒無常”之感的真正原因。
於是因為近年來,楚門老爺子楚淩川做事低調、且與皇室多有疏離,趙晨擔心楚門離心,便多有拉攏照拂。
故而今天,她一開口就是幫楚亓講話:什麽蔑視公堂、攻訐同僚,隻不過是楚亓楚二貨向來大大咧咧、喜歡耍耍放蕩不羈的紈絝作風罷了。
你們和一個著名的二貨較真,那不是傻了嗎?
——大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意思。
淑寧長公主趙晨的意思,小皇帝當然是明白的。
雖然他不喜歡楚亓的囂張,但他很清楚,楚門他目前動不得。
他一向就聽姐姐的,姐姐既然發了話,那一定有她的道理。
再說禦史台那幫禦史一向喜歡小題大作,煩人得很;他不喜歡楚亓,可也不怎麽喜歡他們。
於是金口一開:“大宋的律法是用來懲奸除惡的,不是給你們用來攻擊同僚的。楚愛卿有錯在先,罰你抄寫宋律一卷,送至大理寺,你可服氣?”
楚亓趕忙說:“服氣,服氣,皇上聖明,楚亓大大的服氣!”
趙昰不容鍾山清王允和辯解:“這事就這麽辦了,不要再嘍嗦。”
眾人皆應了。
王允和義正辭嚴地道:“楚亓之過可以揭過不提,但是去勢男屍案卻要請皇上定奪!此案人證物證俱在,實是無可抵賴,臣實不知楚門為何萬般阻撓結案!”
嘖,這是比誰更大聲嗎?
楚亓立即道:“臣確是堅持此案仍有疑點,臣請重審林秩!”
他這一出聲反駁,那一派哪容他一言堂,立即甩鍋:
“若依你之意一審再審,那是浪費國家資源,楚門何不用這功夫多去查查別的未結之案?”
“禦史台不用證據就可以陷人於罪,當然不能體會辦案的人怕錯捉又怕錯放,不得不慎而又慎!”
“皇上,楚亓此言,臣不服!難道大理寺辦案就不謹慎!”
“都是為皇上為天下黎民辦事,誰敢說誰不謹慎!無非是既有疑點,就要再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