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安太妃回府後便吩咐人將這一身的品裝換下去,換了一身家穿的常服。一身鬆散的靠在芙蓉軟榻上,“進宮這一日,竟快要折騰散了我這一身的骨頭。”聲音有些有氣無力的,隻一力往身後柔軟的引枕上靠去。
朱媽媽端了一碗銀耳蓮子羹上來,“這是剛煮出來的銀耳蓮子羹,請太妃用一些吧。”
廣安太妃擺了擺手,“放在一旁吧,實在是吃不下。汶兒回來了嗎?”
“王爺方才來給太妃請過安,見太妃沒在,這會兒被請去碩郡王府上吃酒了。”朱媽媽一麵將那銀耳羹拿給一旁小丫頭,一旁回著。
廣安太妃微微蹙了蹙眉,“這碩郡王似是風評不甚好……”
朱媽媽勸道,“如今王爺早已成人,眼瞧著就要成家了,自是知道輕重的。如今在京城不比從前漠北,自是人際交往多些。”
廣安太妃心中仍有些不安,可兒子素來有進退倒也放下心來,轉頭便詢問一應婚事準備如何。“……聽聞那薑氏頗有幾分本事,在娘家便一直幫襯她祖母協理庶務,她若嫁進來,也好讓我妥個清閑。”
朱媽媽早就按著廣安太妃的吩咐將薑采裏裏外外打聽了個清楚。因著廣安王府上接觸的人家都是京中上流,多與英國府交好。薑采又素來待人親和,與各家姑娘相處極佳,便是有人心生嫉妒想要詆毀也攝於英國府的勢力不敢胡言亂語。是以,朱媽媽打聽來的消息皆是正麵消息。她笑吟吟道,“太妃是有福之人,必然是會娶得賢媳。奴婢聽聞這薑家姑娘素來行事穩妥,為人和善,很是孝敬恭順。在京中口碑極佳。”
廣安太妃連連點頭,“王爺親自相中的自是不會差的。原我因初來京中,人脈稀少,又素來不善與人結交,一再擔憂他的婚事。卻不成想他自己悄無聲息的倒尋來了媳婦。先前見他去錦鄉侯府去的勤,原以為是相中了錦鄉侯府的姑娘。不料卻是因他重情重義,感念花家姑娘的救命之恩。”
朱媽媽笑道,“王爺自小便就是個重情重義的孩子,所以老王爺才視為己出,愛護有加。”
廣安太妃聽了這話眉心一跳,朱媽媽自知唐突,忙又道,“如今王爺即將大婚,且娶了重臣之女,老王爺泉下有知也會高興的。”
想起亡夫,廣安太妃神色暗淡下來,“老王爺一心隻盼著汶兒能夠平安順遂,一輩子遠離京城最好。可惜,人總是爭不過命……”說著,歎了一口氣,“眼下隻求新媳婦能牽住他的心,也能化解了他心中的怨……”
“王爺對薑姑娘必是用情極深的。前頭剛說了,若是花家姑娘想要進門必須從側門用小轎抬入,後頭王爺就來求太妃去太後跟前退了花氏想要入府的念頭。這般跋扈仍要遷就,可見王爺用情至深。”朱媽媽低笑,想起了王妃年輕時候的跋扈樣子。
“說來也是個厲害角色,倘或沒幾分本事,怕也不好在王府立足了。”廣安太妃微微笑道。想起那日榮汶來求自己的樣子,便覺忍俊不禁。
聽到薑采叫板的消息,廣安王很是不安,為了給花羽柔留些念頭以待日後有所用處,總不好自己去親自拂了錦鄉侯的麵子,便親自求到母親麵前。
太妃漫不經心的端起茶碗,聽著他的話,問道,“還沒進門便這般跋扈,日後豈不是要在府上作威作福了?”
“兒子原也是有這般顧慮的,可轉念一想,她到底出身名門教養極佳,自是做事極有分寸也懂守禮節的。況且……”
見廣安王麵露為難,太妃追問,“況且如何?”
“況且兒子這裏才剛有了猶豫,那邊采姐兒便有退婚之意了。”廣安王垂頭喪氣,一副沒出息的樣子。
廣安太妃心中對薑采倒頗有幾分好奇,她這般做派倒與自己當年有幾分相似。“你就這麽非她不可?好姑娘千千萬,何必隻戀著她一人。娘雖然在京中熟悉的人不多,倒可以去求太後指婚。畢竟多年妯娌,太後也十分疼你,自會給你尋一門更好的。”
廣安王急道,“再沒人更好了。”
“你喜歡她什麽?”廣安太妃挑眉,似有挪虞。
“好看。”廣安王一副老實樣子。
廣安太妃人俊不俊,“噗……再好看的皮囊,終有年老色衰之日……”
“有趣。”廣安王又道,神態身份誠懇。
“彈琴、作畫,亦或是會唱幾首小曲兒的人比比皆是,不獨隻她一個。”廣安太妃繼續挪虞,緊盯著廣安王,似是在逗弄一隻想要吃到小魚幹的貓兒。
“好看又有趣,極有主見又行事淡然,似是經過時間雕琢的一本書,越靠近越能發現更多奧妙之處。兒子以為,這世間女子,再無一人可與她相比。”廣安王更加誠懇。
廣安太妃擺擺手將屋內眾人遣散,而後收了挪虞之心。“聽聞此女命格殊異,又美貌無雙。王爺是愛她品性高潔,才貌出眾,還是信了那莫須有的命格之說?”
廣安王也收了那副老實本分的小男孩樣子,將脊背挺直,目光堅定的看向母親。“母親既連命理之說都知曉了,恐怕也早已知曉兒子要娶她的內在原由。”
廣安太妃點頭。“對於一個萍水相逢之人,甘願已婚姻為籌碼來相助,這做事讓為娘的覺詫異。”
“那日遇險,救我的人並非錦鄉侯府三姑娘,而是薑采。”廣安王咬字清晰,回答的很是幹脆。“當日卻是萍水相逢,采兒可出手援救,兒子沒有不報恩的道理。”
廣安太妃很是吃驚,沉默半晌後,“罷了……罷了,一切皆是定數。這錦鄉侯府著實可恨,冒領功勞,還想以此為要寫踏入我們廣安王府。真是厚顏無恥!”
“錦鄉侯興許已知道了兒子的身份才故意攀扯結交,眼下宜靜不宜動,我們隻能按下不提。”廣安王沉吟,“我原無心牽扯英國公府,如今既求得采兒為妻,自此榮辱興衰也自要一並承擔了。”
太妃點頭,“我自會去太後跟前為你求一求。可是兒啊,寵愛妻子自是無錯的,可也莫要太過了。到底是要妻為夫綱的!”
朱媽媽端了一碗銀耳蓮子羹上來,“這是剛煮出來的銀耳蓮子羹,請太妃用一些吧。”
廣安太妃擺了擺手,“放在一旁吧,實在是吃不下。汶兒回來了嗎?”
“王爺方才來給太妃請過安,見太妃沒在,這會兒被請去碩郡王府上吃酒了。”朱媽媽一麵將那銀耳羹拿給一旁小丫頭,一旁回著。
廣安太妃微微蹙了蹙眉,“這碩郡王似是風評不甚好……”
朱媽媽勸道,“如今王爺早已成人,眼瞧著就要成家了,自是知道輕重的。如今在京城不比從前漠北,自是人際交往多些。”
廣安太妃心中仍有些不安,可兒子素來有進退倒也放下心來,轉頭便詢問一應婚事準備如何。“……聽聞那薑氏頗有幾分本事,在娘家便一直幫襯她祖母協理庶務,她若嫁進來,也好讓我妥個清閑。”
朱媽媽早就按著廣安太妃的吩咐將薑采裏裏外外打聽了個清楚。因著廣安王府上接觸的人家都是京中上流,多與英國府交好。薑采又素來待人親和,與各家姑娘相處極佳,便是有人心生嫉妒想要詆毀也攝於英國府的勢力不敢胡言亂語。是以,朱媽媽打聽來的消息皆是正麵消息。她笑吟吟道,“太妃是有福之人,必然是會娶得賢媳。奴婢聽聞這薑家姑娘素來行事穩妥,為人和善,很是孝敬恭順。在京中口碑極佳。”
廣安太妃連連點頭,“王爺親自相中的自是不會差的。原我因初來京中,人脈稀少,又素來不善與人結交,一再擔憂他的婚事。卻不成想他自己悄無聲息的倒尋來了媳婦。先前見他去錦鄉侯府去的勤,原以為是相中了錦鄉侯府的姑娘。不料卻是因他重情重義,感念花家姑娘的救命之恩。”
朱媽媽笑道,“王爺自小便就是個重情重義的孩子,所以老王爺才視為己出,愛護有加。”
廣安太妃聽了這話眉心一跳,朱媽媽自知唐突,忙又道,“如今王爺即將大婚,且娶了重臣之女,老王爺泉下有知也會高興的。”
想起亡夫,廣安太妃神色暗淡下來,“老王爺一心隻盼著汶兒能夠平安順遂,一輩子遠離京城最好。可惜,人總是爭不過命……”說著,歎了一口氣,“眼下隻求新媳婦能牽住他的心,也能化解了他心中的怨……”
“王爺對薑姑娘必是用情極深的。前頭剛說了,若是花家姑娘想要進門必須從側門用小轎抬入,後頭王爺就來求太妃去太後跟前退了花氏想要入府的念頭。這般跋扈仍要遷就,可見王爺用情至深。”朱媽媽低笑,想起了王妃年輕時候的跋扈樣子。
“說來也是個厲害角色,倘或沒幾分本事,怕也不好在王府立足了。”廣安太妃微微笑道。想起那日榮汶來求自己的樣子,便覺忍俊不禁。
聽到薑采叫板的消息,廣安王很是不安,為了給花羽柔留些念頭以待日後有所用處,總不好自己去親自拂了錦鄉侯的麵子,便親自求到母親麵前。
太妃漫不經心的端起茶碗,聽著他的話,問道,“還沒進門便這般跋扈,日後豈不是要在府上作威作福了?”
“兒子原也是有這般顧慮的,可轉念一想,她到底出身名門教養極佳,自是做事極有分寸也懂守禮節的。況且……”
見廣安王麵露為難,太妃追問,“況且如何?”
“況且兒子這裏才剛有了猶豫,那邊采姐兒便有退婚之意了。”廣安王垂頭喪氣,一副沒出息的樣子。
廣安太妃心中對薑采倒頗有幾分好奇,她這般做派倒與自己當年有幾分相似。“你就這麽非她不可?好姑娘千千萬,何必隻戀著她一人。娘雖然在京中熟悉的人不多,倒可以去求太後指婚。畢竟多年妯娌,太後也十分疼你,自會給你尋一門更好的。”
廣安王急道,“再沒人更好了。”
“你喜歡她什麽?”廣安太妃挑眉,似有挪虞。
“好看。”廣安王一副老實樣子。
廣安太妃人俊不俊,“噗……再好看的皮囊,終有年老色衰之日……”
“有趣。”廣安王又道,神態身份誠懇。
“彈琴、作畫,亦或是會唱幾首小曲兒的人比比皆是,不獨隻她一個。”廣安太妃繼續挪虞,緊盯著廣安王,似是在逗弄一隻想要吃到小魚幹的貓兒。
“好看又有趣,極有主見又行事淡然,似是經過時間雕琢的一本書,越靠近越能發現更多奧妙之處。兒子以為,這世間女子,再無一人可與她相比。”廣安王更加誠懇。
廣安太妃擺擺手將屋內眾人遣散,而後收了挪虞之心。“聽聞此女命格殊異,又美貌無雙。王爺是愛她品性高潔,才貌出眾,還是信了那莫須有的命格之說?”
廣安王也收了那副老實本分的小男孩樣子,將脊背挺直,目光堅定的看向母親。“母親既連命理之說都知曉了,恐怕也早已知曉兒子要娶她的內在原由。”
廣安太妃點頭。“對於一個萍水相逢之人,甘願已婚姻為籌碼來相助,這做事讓為娘的覺詫異。”
“那日遇險,救我的人並非錦鄉侯府三姑娘,而是薑采。”廣安王咬字清晰,回答的很是幹脆。“當日卻是萍水相逢,采兒可出手援救,兒子沒有不報恩的道理。”
廣安太妃很是吃驚,沉默半晌後,“罷了……罷了,一切皆是定數。這錦鄉侯府著實可恨,冒領功勞,還想以此為要寫踏入我們廣安王府。真是厚顏無恥!”
“錦鄉侯興許已知道了兒子的身份才故意攀扯結交,眼下宜靜不宜動,我們隻能按下不提。”廣安王沉吟,“我原無心牽扯英國公府,如今既求得采兒為妻,自此榮辱興衰也自要一並承擔了。”
太妃點頭,“我自會去太後跟前為你求一求。可是兒啊,寵愛妻子自是無錯的,可也莫要太過了。到底是要妻為夫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