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第81分鍾,弗格森用謝林漢姆換下已經拚到力竭的科爾,三前鋒的陣型繼續著瘋狂的進攻。
而在此前的80分鍾,拜仁用芬克換下了馬特烏斯。
很多球員和球迷都對希斯菲爾德的這個換人感到不解。
勝者王侯敗者寇,與弗格森後來廣獲讚譽相比,希斯非爾德的這一次換人在賽後自然受到了質疑,不少人甚至認為第80分鍾用芬克換下馬特烏斯是最大的敗筆。
但這盆“髒水”真的就應該潑到希斯非爾德身上嗎?實際上當時是馬特烏斯自己主動向教練席示意要求換人,希斯菲爾德才不得已用芬克換下他。
埃芬博格後來出版的自傳《我行我素》中說,“我到現在都無法理解,1999年歐冠決賽時馬特烏斯為什麽要主動離場。如果是我除非腿被踢斷,否則我是不會下去的。”
埃芬博格認為是馬特烏斯自己要求下場,而希斯菲爾德不得不用芬克代替他。拜仁獅王將後來輸球的責任完全歸咎於馬特烏斯的“沒種”、“沒膽氣”、“外強中幹”、“堅持不到最後”;多年以後埃芬博格依然不肯原諒馬特烏斯,“他離開拜仁之後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激勵。我很高興帶領一支沒有他的球隊奪得歐冠!”
馬特烏斯的情況的確很詭異,這個號稱貝肯鮑爾之後德國最好的中後場球員經常有些外人難以理解的舉動。
在1990年世界杯決賽時沃勒爾為西德隊贏得點球,但馬特烏斯身為隊內第一罰球手卻拒絕去罰球——馬特烏斯的理由是球鞋換了因此不想主罰,最終布雷默主罰打進了這一致勝球。
作為另外一個注腳是在歐冠決賽幾天後拜仁與不萊梅進行德國杯決賽,最終拜仁用另外一個悲壯方式——點球決戰與冠軍再次擦肩而過,最致命的就是馬特烏斯罰失最後一個點球!
兩隊的換人幾乎和上一次一模一樣,曼聯加強了攻勢,這一次先拜仁一步獲得了破門良機:吉格斯左側發出角球,拜仁防線將球清出禁區之後曼聯再一次在右路傳中,第一次觸球的索爾斯克亞門前搶點成功甩頭攻門,卡恩橫身側撲成功!
曼聯的進攻、卡恩的防守都在這一刻發揮出了極高的水準!拜仁飽受壓製之後也開始了前場的攻擊,紹爾再一次在禁區外覓得機會,他的大力轟門令舒梅切爾飛盡身形才伸手擋出。
隨後,拜仁展開了多次的攻擊,巴斯勒的右路角球傳中引發曼聯禁區一片混亂,混戰中揚克爾展現了與他高大身材不相稱的靈巧,他背向球門直接就是一個倒鉤射門,這個射門重重地擊中球門橫梁,重重地彈回禁區內而不是入網,曼聯再次躲過一劫。
這個時候已經是第84分鍾,比賽已經開始接近尾聲,隨後揚克爾還有一次機會領球殺入禁區,倚住斯塔姆之後轉身射門,幸虧皮球打在了斯塔姆的身上彈出。
頂住拜仁這一波反撲之後,曼聯再一次發動攻擊。猛烈的攻擊也越來越接近球門,索爾斯克亞後腳跟妙傳,謝林漢姆跟進射門,卻被卡恩側身撲住,索爾斯克亞禁區內接右路傳中也獲得過極好的破門機會,他的頂球偏離的方向落到了小禁區的無人地帶,而約克甚至在禁區後點完全無人防守,但是他們都一一錯過進球,錯過了曼聯最需要的進球!
曼聯將要輸了麽?弗格森站在球場邊,不再踱步,也不再大吼大叫,穿著一身銀灰色西裝、帶著眼鏡的他這個時候已經不需要再命令球員,也不需要指揮球員。
他在接近90分鍾的比賽過程裏幾次憋得通紅的臉色已經逐漸平靜下來。弗格森的目光深邃,他看著球場上依然激烈的戰鬥,視線中已經越過了這個球場,連接了無數場曼聯落後之下奮然逆轉的比賽中去。弗格森的神情平靜,但那絕對不是黯然接受失敗的低落。
《全體育》的資深記者羅伯特-查爾莫斯後來回憶說,“拜仁和曼聯的冠軍杯決賽,我就坐在弗格森身後。我記得他臉上有著佛教徒的安寧,那時候場上隻有3分鍾補時就要結束,拜仁依然領先。我難以理解他為什麽不激動,為什麽不竭斯底裏,為什麽不咆哮,難道他已經無力開動吹風機?可是我看他也沒有認輸的表情。隻能說他確實很平靜,平靜的臉色之下可能隱藏著18級的風暴。”
曼聯奪冠之後羅伯特-查爾莫斯采訪弗格森:“麥克拉倫在喬斯特扳平比分之後問你加時賽如何安排戰術,你的回答是‘沒有加時賽,我們會在90分鍾裏贏球!相信我’。你是如何作出這種判斷的呢?是本能麽?”
弗格森的回答很幹脆,“一切自有規律,隻不過深深隱藏。拜仁被我們打進一球以前他們的站位就已經很混亂,我們的前鋒已經多次得到破門機會。拜仁球員也是人,他們飽受壓力隨時會崩潰。喬斯特的那一下對他們打擊過於巨大,就像是用針一下子刺破了皮球,他們的體能到了極限,而支撐他們的意誌則被我們生生折斷了!”
“也就是說你感覺到從心理上講拜仁……”
“他們崩潰了。”
目睹自己的球隊被對手玩弄於股掌長達85分鍾後,現場觀戰的喬治-貝斯特不忍再看下去了。他做出了一個最愚蠢的決定:提前離場。
貝斯特和那些早早退場的球迷一樣錯過了喬斯特和索爾斯科亞的進球,也沒有看到曼聯舉杯慶祝。
對於賽後他的朋友發來信息說球隊贏得了冠軍,貝斯特還認為朋友們惡意取笑。很久之後他說:“我真是個討厭的人。我竟然背叛了曼聯的傳統,對曼聯放棄了信任……”
另外一個曼聯傳奇博比-查爾頓一直堅持到最後。歐足聯主席約翰森離席準備頒獎時,向查爾頓致以慰問。查爾頓選擇了“一個冷漠的回應”,並不接受約翰森的“好意”。
查爾頓說,:我堅信曼聯會反擊,會戰鬥到最後。上半場那個失誤不值得曼聯用一場失敗來埋單。相反曼聯全場如潮的攻勢配得起一個進球,我就是一直堅信曼聯會逆轉,我堅信到底。”
查爾頓的神情始終堅定:“我曾經是這個球隊的一員,我感受過這個球隊的偉大特質。我堅信我們會取得最終的勝利。就算最終失敗,我也為他們的拚搏感到驕傲。”
在曼聯最終逆轉之後,看台上的查爾頓就像一個孩子一樣咧嘴而笑,還頑皮地吐了吐舌頭,好像在無聲地說,“看到沒,這就是曼聯!”
是的,這就是曼聯!
而在此前的80分鍾,拜仁用芬克換下了馬特烏斯。
很多球員和球迷都對希斯菲爾德的這個換人感到不解。
勝者王侯敗者寇,與弗格森後來廣獲讚譽相比,希斯非爾德的這一次換人在賽後自然受到了質疑,不少人甚至認為第80分鍾用芬克換下馬特烏斯是最大的敗筆。
但這盆“髒水”真的就應該潑到希斯非爾德身上嗎?實際上當時是馬特烏斯自己主動向教練席示意要求換人,希斯菲爾德才不得已用芬克換下他。
埃芬博格後來出版的自傳《我行我素》中說,“我到現在都無法理解,1999年歐冠決賽時馬特烏斯為什麽要主動離場。如果是我除非腿被踢斷,否則我是不會下去的。”
埃芬博格認為是馬特烏斯自己要求下場,而希斯菲爾德不得不用芬克代替他。拜仁獅王將後來輸球的責任完全歸咎於馬特烏斯的“沒種”、“沒膽氣”、“外強中幹”、“堅持不到最後”;多年以後埃芬博格依然不肯原諒馬特烏斯,“他離開拜仁之後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激勵。我很高興帶領一支沒有他的球隊奪得歐冠!”
馬特烏斯的情況的確很詭異,這個號稱貝肯鮑爾之後德國最好的中後場球員經常有些外人難以理解的舉動。
在1990年世界杯決賽時沃勒爾為西德隊贏得點球,但馬特烏斯身為隊內第一罰球手卻拒絕去罰球——馬特烏斯的理由是球鞋換了因此不想主罰,最終布雷默主罰打進了這一致勝球。
作為另外一個注腳是在歐冠決賽幾天後拜仁與不萊梅進行德國杯決賽,最終拜仁用另外一個悲壯方式——點球決戰與冠軍再次擦肩而過,最致命的就是馬特烏斯罰失最後一個點球!
兩隊的換人幾乎和上一次一模一樣,曼聯加強了攻勢,這一次先拜仁一步獲得了破門良機:吉格斯左側發出角球,拜仁防線將球清出禁區之後曼聯再一次在右路傳中,第一次觸球的索爾斯克亞門前搶點成功甩頭攻門,卡恩橫身側撲成功!
曼聯的進攻、卡恩的防守都在這一刻發揮出了極高的水準!拜仁飽受壓製之後也開始了前場的攻擊,紹爾再一次在禁區外覓得機會,他的大力轟門令舒梅切爾飛盡身形才伸手擋出。
隨後,拜仁展開了多次的攻擊,巴斯勒的右路角球傳中引發曼聯禁區一片混亂,混戰中揚克爾展現了與他高大身材不相稱的靈巧,他背向球門直接就是一個倒鉤射門,這個射門重重地擊中球門橫梁,重重地彈回禁區內而不是入網,曼聯再次躲過一劫。
這個時候已經是第84分鍾,比賽已經開始接近尾聲,隨後揚克爾還有一次機會領球殺入禁區,倚住斯塔姆之後轉身射門,幸虧皮球打在了斯塔姆的身上彈出。
頂住拜仁這一波反撲之後,曼聯再一次發動攻擊。猛烈的攻擊也越來越接近球門,索爾斯克亞後腳跟妙傳,謝林漢姆跟進射門,卻被卡恩側身撲住,索爾斯克亞禁區內接右路傳中也獲得過極好的破門機會,他的頂球偏離的方向落到了小禁區的無人地帶,而約克甚至在禁區後點完全無人防守,但是他們都一一錯過進球,錯過了曼聯最需要的進球!
曼聯將要輸了麽?弗格森站在球場邊,不再踱步,也不再大吼大叫,穿著一身銀灰色西裝、帶著眼鏡的他這個時候已經不需要再命令球員,也不需要指揮球員。
他在接近90分鍾的比賽過程裏幾次憋得通紅的臉色已經逐漸平靜下來。弗格森的目光深邃,他看著球場上依然激烈的戰鬥,視線中已經越過了這個球場,連接了無數場曼聯落後之下奮然逆轉的比賽中去。弗格森的神情平靜,但那絕對不是黯然接受失敗的低落。
《全體育》的資深記者羅伯特-查爾莫斯後來回憶說,“拜仁和曼聯的冠軍杯決賽,我就坐在弗格森身後。我記得他臉上有著佛教徒的安寧,那時候場上隻有3分鍾補時就要結束,拜仁依然領先。我難以理解他為什麽不激動,為什麽不竭斯底裏,為什麽不咆哮,難道他已經無力開動吹風機?可是我看他也沒有認輸的表情。隻能說他確實很平靜,平靜的臉色之下可能隱藏著18級的風暴。”
曼聯奪冠之後羅伯特-查爾莫斯采訪弗格森:“麥克拉倫在喬斯特扳平比分之後問你加時賽如何安排戰術,你的回答是‘沒有加時賽,我們會在90分鍾裏贏球!相信我’。你是如何作出這種判斷的呢?是本能麽?”
弗格森的回答很幹脆,“一切自有規律,隻不過深深隱藏。拜仁被我們打進一球以前他們的站位就已經很混亂,我們的前鋒已經多次得到破門機會。拜仁球員也是人,他們飽受壓力隨時會崩潰。喬斯特的那一下對他們打擊過於巨大,就像是用針一下子刺破了皮球,他們的體能到了極限,而支撐他們的意誌則被我們生生折斷了!”
“也就是說你感覺到從心理上講拜仁……”
“他們崩潰了。”
目睹自己的球隊被對手玩弄於股掌長達85分鍾後,現場觀戰的喬治-貝斯特不忍再看下去了。他做出了一個最愚蠢的決定:提前離場。
貝斯特和那些早早退場的球迷一樣錯過了喬斯特和索爾斯科亞的進球,也沒有看到曼聯舉杯慶祝。
對於賽後他的朋友發來信息說球隊贏得了冠軍,貝斯特還認為朋友們惡意取笑。很久之後他說:“我真是個討厭的人。我竟然背叛了曼聯的傳統,對曼聯放棄了信任……”
另外一個曼聯傳奇博比-查爾頓一直堅持到最後。歐足聯主席約翰森離席準備頒獎時,向查爾頓致以慰問。查爾頓選擇了“一個冷漠的回應”,並不接受約翰森的“好意”。
查爾頓說,:我堅信曼聯會反擊,會戰鬥到最後。上半場那個失誤不值得曼聯用一場失敗來埋單。相反曼聯全場如潮的攻勢配得起一個進球,我就是一直堅信曼聯會逆轉,我堅信到底。”
查爾頓的神情始終堅定:“我曾經是這個球隊的一員,我感受過這個球隊的偉大特質。我堅信我們會取得最終的勝利。就算最終失敗,我也為他們的拚搏感到驕傲。”
在曼聯最終逆轉之後,看台上的查爾頓就像一個孩子一樣咧嘴而笑,還頑皮地吐了吐舌頭,好像在無聲地說,“看到沒,這就是曼聯!”
是的,這就是曼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