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多年前,雲南撫仙湖畔有一個神秘古國。
司馬遷曾經在《史記》中稱之為"滇國"。
根據曆史考證,滇國起始於公元前278年滅亡於115年,是中國西南邊疆古代民族建立的古王國,疆域主要在以滇池中心的雲南中部及東部地區,境內的主要民族是古代滇人部落,曆史學家慣稱為滇族。
據文獻記載和考古發現,滇國在雲南曆史上大約存在了三百九十年,出現於戰國中期而消失於東漢中期。
通過半個多世紀的考古發掘,在滇中及滇東北地區發現的四十多個滇文化遺址。
根據這些文化遺址,推測出古滇國的疆域輪廓,東至陸良、瀘西一線,西至安寧、易門一帶,北到昭通、會澤之地,南達元江、新平、個舊之境,南北長約四五百公裏,東西寬約兩百餘公裏。
而撫仙湖畔石寨山為王室墓地,李家山為貴族墓地,金蓮山為平民墓地。
這是現代考古學對於古滇國遺跡的描述,但其實這些描述並不十分的準確,僅僅是根據滇國遺跡的推測,至於這古滇國是如何消失在曆史長河裏的,卻沒有一個人知道,甚至在現存的任何古代典籍裏都沒有記載,隻有一些模模糊糊的描述。
這所有的一切都足以證明古滇國之神秘,半個多世紀以來,國內的考古學家從來沒有放棄過對這個神秘古國的研究,但是長久的研究卻收效甚微,似乎這個古國就從來沒有在曆史上出現過一樣,它的出現和滅亡都是那麽的神秘。
“教授,你說的這些我們都知道,這個滇國的確很神秘,我也曾經找過它們的資料,可是根本就找不到。您會在這個時候提起古滇國,是不是想說,大手畫的這些場景和滇國的遺跡有關係?”我聽譚教授沒有先說事情,而是先把古滇國的事情說了一遍,立刻就猜測到這些場景和滇國的遺跡有關係。
譚教授點了點頭說道:“你說的沒錯,這些場景的確和古滇國的遺跡有關係。”
“古滇國的遺跡?你是說這些場景都是古滇國遺跡裏的場景?”馮教授有些吃驚道。
譚教授又搖了搖頭說道:“我不敢肯定是不是遺跡裏麵的場景,但我曾經在古滇國的遺跡發掘資料裏看到過類似的畫紙。”
“類似的畫紙?”馮教授若有所思道:“老譚,你就別賣關子了,有什麽話想說的你就直接說,不要遮遮掩掩的,聽的我心裏難受,把事情原原本本的說出來。”
譚教授點了點頭,隨後他就把自己知道的事情詳細的說了一遍。
五十年代初期,國內經曆戰亂才沒多久,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百姓也才剛剛安定下來,準備著安居樂業的生活。
可也就是這個曆史大轉變的年代,在雲南的李家山、金蓮山、石寨山一帶竟然頻繁的出現一些古怪的器具,這些器具全都帶著泥土,看上去很像是從地裏挖出來的冥器。
剛開始村民們也都不以為意,都以為這些是戰亂時候留下來的器具,那個年代的農村人既沒有文化也沒有見識,經曆過戰亂之後能夠吃飽飯就是他們最大的願望了,因此發現了這些東西以後他們根本就沒有意識到其中的珍貴,所以並沒有太在意這些東西。
剛開始這些東西隻是出現一件兩件,但是隨著村子裏的人口越來越多,漸漸地這些出土的器具也開始越來越多,而且品種也是越來越豐富,從擺件到生活器具,再到一些藝術品,簡直是應有盡有。
大量的出土器具,終於驚動了當地的政府,村裏也發現了事情的異常,立刻就把這些事情報告了上去,很快政府就派來了一些專家調查這件事,同時要確定一下這些出土器具的文物價值。
很快政府派來的專家團就到了這幾個村子,經過他們的考察和評估,這裏出土的器具幾本都是沒有什麽考古價值的民用器具,說白了就是這些東西不值錢,也不具備任何的文物價值。
得到這些結果之後,這批前來的專家團就準備離開這裏,同時把這裏的情況匯報給政府,哪知道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在李家山一帶的專家團竟然有了一個驚天的發現,他們在那些出土的器具裏發現了一件非常精美的藝術品。
這件藝術品的造型和工藝是從來沒有見到過的,甚至和任何一個朝代的工藝手法都不同,這個發現立刻驚動了所有的專家。
有了這個發現專家團立刻通知了政府,也是由於這個發現,讓這些專家確認了李家山地區有著重大的考古價值,本來他們認為沒有考古價值的民用器具也全部保存了起來。
在得知了這個消息之後,石寨山和金蓮山的專家團也熱火朝天的幹了起來,本來要離開的專家團立刻開始了地毯式的搜查。
但奇怪的是,經過他們大範圍的搜查之後,竟然沒有找到一點其他具有考古價值的文物。
這時候李家山地區的發現已經驚動了中央,中央立刻特批邀請了當時國內最著名的幾位考古學家前來參加勘察,並且要求三個地區的專家團繼續調查,實時匯報考古工作的進度。
但是那個年代通訊落後,想要真正做到實時匯報是很不容易的,再加上那時候的勘察設備落後,許多專家甚至可以說沒有任何的設備,完全靠著經驗蠻幹,效果自然不會太好!
那幾位中央特聘的專家到場之後,立刻組織起了更加詳細的調查,從地形地貌一直到當地百姓的詢問,再到當地古縣誌的查詢,幾乎找遍了所有可以參閱的資料,但是居然沒有一點點的發現。
這個地方根本就沒有重大墓葬的可能,當時他們甚至懷疑這些器具根本就是有人故意放在這裏擾亂視聽的,否則怎麽可能沒有一點線索,當然這個想法很快就被否定了,因為這三個地方出土的器具量太龐大了,根本不可能是有人故意丟在這裏的,而且這些器具都是當地的不同村民得到的,更不可能是有人為故意的可能性。
經過大半年的考察,整個考古進程陷入了癱瘓狀態,這時候其中有個專家提出了一個看法,那就是那件發現的古文物很可能不是這個地區的東西,或許是有人從其他地方帶來的,隻是碰巧遺落在了這裏。
雖然這個解釋實在太牽強,但是事實擺在眼前,經過這麽長時間的調查都沒有線索,眾人也隻能把這個結論遞交上去。
在得知了這個調查結果以後,中央高層震怒,認為這些專家工作失職,要求他們必須繼續調查,無論如何要把那間文物的來曆調查出來,以免國家的珍貴文物遺失,造成巨大的損失。
司馬遷曾經在《史記》中稱之為"滇國"。
根據曆史考證,滇國起始於公元前278年滅亡於115年,是中國西南邊疆古代民族建立的古王國,疆域主要在以滇池中心的雲南中部及東部地區,境內的主要民族是古代滇人部落,曆史學家慣稱為滇族。
據文獻記載和考古發現,滇國在雲南曆史上大約存在了三百九十年,出現於戰國中期而消失於東漢中期。
通過半個多世紀的考古發掘,在滇中及滇東北地區發現的四十多個滇文化遺址。
根據這些文化遺址,推測出古滇國的疆域輪廓,東至陸良、瀘西一線,西至安寧、易門一帶,北到昭通、會澤之地,南達元江、新平、個舊之境,南北長約四五百公裏,東西寬約兩百餘公裏。
而撫仙湖畔石寨山為王室墓地,李家山為貴族墓地,金蓮山為平民墓地。
這是現代考古學對於古滇國遺跡的描述,但其實這些描述並不十分的準確,僅僅是根據滇國遺跡的推測,至於這古滇國是如何消失在曆史長河裏的,卻沒有一個人知道,甚至在現存的任何古代典籍裏都沒有記載,隻有一些模模糊糊的描述。
這所有的一切都足以證明古滇國之神秘,半個多世紀以來,國內的考古學家從來沒有放棄過對這個神秘古國的研究,但是長久的研究卻收效甚微,似乎這個古國就從來沒有在曆史上出現過一樣,它的出現和滅亡都是那麽的神秘。
“教授,你說的這些我們都知道,這個滇國的確很神秘,我也曾經找過它們的資料,可是根本就找不到。您會在這個時候提起古滇國,是不是想說,大手畫的這些場景和滇國的遺跡有關係?”我聽譚教授沒有先說事情,而是先把古滇國的事情說了一遍,立刻就猜測到這些場景和滇國的遺跡有關係。
譚教授點了點頭說道:“你說的沒錯,這些場景的確和古滇國的遺跡有關係。”
“古滇國的遺跡?你是說這些場景都是古滇國遺跡裏的場景?”馮教授有些吃驚道。
譚教授又搖了搖頭說道:“我不敢肯定是不是遺跡裏麵的場景,但我曾經在古滇國的遺跡發掘資料裏看到過類似的畫紙。”
“類似的畫紙?”馮教授若有所思道:“老譚,你就別賣關子了,有什麽話想說的你就直接說,不要遮遮掩掩的,聽的我心裏難受,把事情原原本本的說出來。”
譚教授點了點頭,隨後他就把自己知道的事情詳細的說了一遍。
五十年代初期,國內經曆戰亂才沒多久,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百姓也才剛剛安定下來,準備著安居樂業的生活。
可也就是這個曆史大轉變的年代,在雲南的李家山、金蓮山、石寨山一帶竟然頻繁的出現一些古怪的器具,這些器具全都帶著泥土,看上去很像是從地裏挖出來的冥器。
剛開始村民們也都不以為意,都以為這些是戰亂時候留下來的器具,那個年代的農村人既沒有文化也沒有見識,經曆過戰亂之後能夠吃飽飯就是他們最大的願望了,因此發現了這些東西以後他們根本就沒有意識到其中的珍貴,所以並沒有太在意這些東西。
剛開始這些東西隻是出現一件兩件,但是隨著村子裏的人口越來越多,漸漸地這些出土的器具也開始越來越多,而且品種也是越來越豐富,從擺件到生活器具,再到一些藝術品,簡直是應有盡有。
大量的出土器具,終於驚動了當地的政府,村裏也發現了事情的異常,立刻就把這些事情報告了上去,很快政府就派來了一些專家調查這件事,同時要確定一下這些出土器具的文物價值。
很快政府派來的專家團就到了這幾個村子,經過他們的考察和評估,這裏出土的器具幾本都是沒有什麽考古價值的民用器具,說白了就是這些東西不值錢,也不具備任何的文物價值。
得到這些結果之後,這批前來的專家團就準備離開這裏,同時把這裏的情況匯報給政府,哪知道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在李家山一帶的專家團竟然有了一個驚天的發現,他們在那些出土的器具裏發現了一件非常精美的藝術品。
這件藝術品的造型和工藝是從來沒有見到過的,甚至和任何一個朝代的工藝手法都不同,這個發現立刻驚動了所有的專家。
有了這個發現專家團立刻通知了政府,也是由於這個發現,讓這些專家確認了李家山地區有著重大的考古價值,本來他們認為沒有考古價值的民用器具也全部保存了起來。
在得知了這個消息之後,石寨山和金蓮山的專家團也熱火朝天的幹了起來,本來要離開的專家團立刻開始了地毯式的搜查。
但奇怪的是,經過他們大範圍的搜查之後,竟然沒有找到一點其他具有考古價值的文物。
這時候李家山地區的發現已經驚動了中央,中央立刻特批邀請了當時國內最著名的幾位考古學家前來參加勘察,並且要求三個地區的專家團繼續調查,實時匯報考古工作的進度。
但是那個年代通訊落後,想要真正做到實時匯報是很不容易的,再加上那時候的勘察設備落後,許多專家甚至可以說沒有任何的設備,完全靠著經驗蠻幹,效果自然不會太好!
那幾位中央特聘的專家到場之後,立刻組織起了更加詳細的調查,從地形地貌一直到當地百姓的詢問,再到當地古縣誌的查詢,幾乎找遍了所有可以參閱的資料,但是居然沒有一點點的發現。
這個地方根本就沒有重大墓葬的可能,當時他們甚至懷疑這些器具根本就是有人故意放在這裏擾亂視聽的,否則怎麽可能沒有一點線索,當然這個想法很快就被否定了,因為這三個地方出土的器具量太龐大了,根本不可能是有人故意丟在這裏的,而且這些器具都是當地的不同村民得到的,更不可能是有人為故意的可能性。
經過大半年的考察,整個考古進程陷入了癱瘓狀態,這時候其中有個專家提出了一個看法,那就是那件發現的古文物很可能不是這個地區的東西,或許是有人從其他地方帶來的,隻是碰巧遺落在了這裏。
雖然這個解釋實在太牽強,但是事實擺在眼前,經過這麽長時間的調查都沒有線索,眾人也隻能把這個結論遞交上去。
在得知了這個調查結果以後,中央高層震怒,認為這些專家工作失職,要求他們必須繼續調查,無論如何要把那間文物的來曆調查出來,以免國家的珍貴文物遺失,造成巨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