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眉毛一挑,嘲道:“聞太師博學多才,連這事也曉得,浩然尋齊所需物件後,便會成為廢鐵,確實是在送死。”
聞仲愣住了,室內一陣難堪的沉默。
許久後,聞仲方道:“你受何人指使而來,元始天尊?”
浩然嘲道:“你不相信?不相信我明知必死,還來攪這渾水?”
聞仲意在試探,隻想抓住浩然話中漏洞,進而拷問幕後主使,浩然之言確實無法相信。
浩然又道:“若世間凡人均是貪生怕死之輩,你此刻大軍已可開入西岐,坐享人頭。”
“金鼇島,昆侖山仙人長生不老,永葆青春,自不會想到這層;然而浩然是凡人,或曾經是凡人……浩然是不怕死的。”浩然緩緩道,望向聞仲的眼光中,已多了點嘲笑、同情的意味。
聞仲沉默了許久,終於歎了口氣,起身走到浩然麵前。
浩然心頭一凜,方才鑽心疼痛未過,不知聞仲又要如何折磨自己,當即心有戚戚,卻不見聞仲揮鞭,聞仲隻親手為浩然解了繩索。浩然舒了口氣,活動酸麻的手足,知聞仲已相信,不會再難為自己。
聞仲回位後又道:“你從何處來,終須回何處去;我那天子頑徒對你死心塌地,又該如何?子辛曾言,你帶著神器回家,完成任務後會回到他身邊,此言何解?”
浩然想起第一次在龍榻前的親口承諾,半響說不出話來,鼻前一酸,隻道:“我沒說實話。我隻想他安安穩穩,坐在龍椅上。隻想保住他的江山,讓他快樂一時三刻,也是好的……”浩然紅了眼眶,微笑道:“我若離開,便不會回來,其實自始至終,都是我的錯,我騙了他。”
聞仲沉聲道:“既是如此,你當知如何決斷。”
浩然看著聞仲,強笑道:“我……嗯,我本就心中有數。”
聞仲又道:“不可過激。”
浩然點頭道:“他雖是一國之君,心性終究如小孩一般。”想到紂王那些孩子氣的言語,麵露微笑。忍不住問:“你與銅先生,曾有一段往事?”
聞仲拾起煉妖壺,玉塤,交到浩然手中,答道:“你至今仍不知他是誰?”
浩然茫然搖頭,想起趙公明得了陌路,又奉命下山幫助自己,忽然靈光一閃,失聲道:“銅先生就是通天……”
聞仲道:“他便是我師父。”
果然是通天教主!隻有誅仙劍方能一劍砍開大地,浩然想起通天教主那時沿路照顧,又為自己尋得煉妖壺,心中感動與悔意交疊,卻聽聞仲道:“你那昆侖山的同伴,我已著人綁去給公明,切記不可惹出事來,這便去罷。”
浩然應了,轉身離去,聞仲又在身後說:“我放了你,並非因你身為東皇鍾;觀你之言,不是那信口雌黃的宵小之輩,這天下能在我聞仲麵前毫無畏懼的,唯你一人而已。”
浩然並不回頭,答道:“浩然非是為了私念而來,自問行事無愧於天地。”
縱觀玉虛,碧遊二地,乃至更高層次的上三天;茫茫神州大地,聞仲是第一次遭遇像浩然這樣的人,聞太師歎了口氣,道:“趙公明。”
帳篷一角那人摘下麵具,靜靜站著。
聞仲說:“教主已把煉妖壺給了那孩子,昊天塔該如何?”
趙公明似是沉浸在一些回憶中,許久後方道:“我失手了,未曾獲得。”
趙公明仿佛想到什麽事,又說:“你若能牽製昆侖山注意,我與浩然再上昆侖一次,不定能得手。”
聞仲問:“誰來統領冀州軍?”
趙公明道:“你那癡情徒兒當可。”
聞仲淡淡道:“這便預備下,明日我率軍入山,你三人往昆侖山去。浩然就勞煩你多……”
趙公明撲哧一聲笑了出來,戲謔道:“不料聞仲你也有求人的時候。”說畢轉身出帳,道:“你何時回金鼇?”
“此戰勝了便去。”聞仲冷冷道。“慢,把這廢物一並帶走。”
趙公明忍俊不禁,探身到帳篷一側,掀開毯子,把黃天化抓在手裏,提出帳外去了。
翌日兵分兩路,聞仲率三萬人進了岐山,紂王率一萬人繞過東岐南麵,緩慢推進。趙公明卻與兩名親兵無聲無息消失了。
楊戩側坐於哮天犬背,漂浮在空,眺望山穀內密密麻麻的大軍。蹙眉不語。
聞仲領重兵壓在穀口,傳令下去,商軍四散,搶占高處與險要之地。薑子牙傳令鳴金,一聲清響下,周軍盡數撤回,兩軍之間留了一大片空地。
數月前冰封岐山戰績已打掃幹淨,那平原上延至穀口處卻是寸草不生。楊戩扶著哮天犬落地,問道:“聞仲有三萬兵馬,子牙師叔要如何應對?”
太公望笑了笑,答道;“無計。”
楊戩隻道薑子牙在開玩笑,遂默不作聲。哪吒日前身受重傷,回到周營,子牙當即令雷震子背著哪吒回昆侖山,唯有製造者太乙真人方能治療其傷勢。黃天化又擅離職守,此時周軍隻餘楊戩與太公望二人,麵對實力強橫的聞仲,如何能敵?
隻見聞仲於穀口停下,按兵不動,傳令就地紮營,楊戩猜測薑子牙會行劫營之計,樂的享這一時三刻清閑,便不再多問。
不料到了夜晚,子牙卻仍是無動於衷。烏雲遮沒明月,平原上隱有淅淅索索之聲傳來。楊戩飛入帥營,報:“聞仲派來刺客!”
子牙隻笑道:“果然來劫營了?”
楊戩疑惑更甚,立於帥帳前,子牙正出聲招呼,楊戩卻已再次騰空,此時聞仲派遣之軍,已挨近了大營。薑子牙部署了甕中捉鱉的陷阱?自己何以全然不知?
片刻後,一聲慘叫駭得楊戩幾乎摔下地去。
那是來自己方軍士的,臨死前的掙紮,緊接著,火從大營一頭熊熊燃起。
屠殺開始了。
沒有預料中的金鞭之海,甚至不見法寶光芒,近千人衝進了周軍大營,舉起兵刃,便開始這一場大屠殺。王魔、楊森、高友乾、張桂芳,修道之士無一露麵,聞仲要以兵對兵,展開殷商的反攻。薑子牙早已推知此結果?
楊戩忙落下地去,大喊:“集隊!勿要慌亂!”
刹那一道熱血噴在脖頸中,背後倒下己方一人,山穀盡處發得一聲轟雷炮響,近萬人掩殺出來。
楊戩生平首次遇上這萬軍衝鋒的場麵,當即不知所措,奔向帥營:“軍師!軍師何在!”楊戩憤然挑開帥營門簾,愣住了。
營帳內燈火通明,空空蕩蕩,薑子牙已不知所蹤。
下一刻,聞仲之軍如洶湧巨獸,瞬間便衝垮了駐紮於平原外的西岐軍陣地,兵敗如山倒,周軍再無法抵抗,於平原上遠遠潰逃,楊戩如身墜冰窟,看著麵前血肉橫飛的一幕幕,仰天長嘯,揮起戰戟,朝窮追不舍的殷軍撲去。
浩然十分不耐,道:“你回去。”
天化雙腳如釘在地麵般,答道:“不,我須與你同去。”
浩然頭疼無比,這家夥怎的跟個驢子一般?轉身走了幾步,黃天化又大步追上,浩然終於忍無可忍,道:“我求你了天化,你回去罷。”
黃天化深吸了一口氣,誠懇道;“浩然,我絕不會阻你之事,讓我與你一同上昆侖山。”說畢眼望遠處站著的趙公明,趙公明笑意盎然,調侃道:“喲喲喲,別跟個牛皮糖似的成不?”
黃天化與浩然均是尷尬無比,隻聽天化又道:“浩然,你與那賊子上得昆侖,你可知道路如何走?”
“昆侖山上仙家洞府數百座,天尊四象之眼到處林立,雖不知你二人上山要偷何寶物,但有我帶路,起碼安全些。”
浩然眼望趙公明,又轉頭凝視天化雙眼,道:“你可是失心瘋了,這是背叛師門之舉,若被元始天尊發現,隻怕你就……”
黃天化笑了笑,拉起浩然的手,道:“走罷。”
趙公明眼中笑意斂去,沉聲問道:“你想清楚了?”
黃天化不答,翻身上了戰馬,坐在浩然身後,扯過韁繩,喝道:“駕!”馬匹離開岐山區域,朝西北馳去。
趙公明與浩然均想不到,黃天化竟是如此執著,在未知目的之前,會甘冒身敗名裂的下場,帶著二人上昆侖山去。想來想去,趙公明終究覺得不妥,策馬跟於黃天化與浩然身後,道:“不想自詡為名門正派的昆侖一脈,竟也有這癡性,不如入了我截教……”
黃天化怒道:“滾!”
趙公明長笑,撥轉馬頭,奔在天化前麵。三人二馬,於荒原上飛奔,跨越滾滾黃河支流,一望無際的戈壁灘如畫卷般展於麵前。
浩然歎了口氣,道:“我心中不安,如此行險,終會害了你。”
天化眼望遠處河流曲蜒,亂石處處,呼息在浩然肩旁撩撥,耳旁盡是男子的溫暖氣味,浩然仍能感覺到,背後那□□胸膛中的堅定心跳,道:“你何苦如此……”
天化問道:“你究竟去尋何物?”
浩然一怔,遂道:“封神台。”
浩然想起自己來前所讀史書,三清簽押封神榜,後命薑子牙建造封神台,凡戰死仙道,均是榜上有名,待到姬發攻陷朝歌後,天下已定,薑子牙在封神台上親手冊封三百六十五路神明。
“到了。”天化依舊摟著浩然。“浩然,你看,那便是昆侖山,我修道之地。”
那夜月色中匆匆一瞥,並未細看。此時重遊戈壁,隻見白沙萬裏,大漠綿延,伸到天與地的交接點處,融為一體。
悠悠天地間均是一片乳白色,天在高處轉為淡藍,如一塊潔淨幕布。昆侖山正懸浮於天際,四周雲霧靄靄,虹霞環繞,實是鬼斧造化的仙家奇景。
遼闊大漠中,又有隱約嘹亮歌聲傳來,似是牧民驅著騾馬,於山下路過。
“真漂亮。”浩然情不自禁道。
天化漠然道:“再漂亮的地方,清心寡欲,住個上百年,也是無趣的。”
浩然笑道:“你不過住了十年而已。”
天化笑了出聲,道:“修了十年道,此時認真想來,卻如沒活過一般……”
倏然隻見東方天際一道白光飛來,三人同聲驚呼,白光如盛夜流星,又如繁華焰火,拖著明晰尾線跨越大半片藍天,衝向昆侖山,繼而沒入山體東麵。
浩然一怔,忙問道:“那是何物?”
流星來自千裏之外的岐山戰場,是第三顆逃逸的靈魂,生前之名,喚作李興霸。
九龍島四聖之李興霸:法寶拌黃珠,折射光線,聚日照為鋒芒,切割血肉之軀。
楊戩無法眼睜睜看著己方兵士遭此血災,是以加入戰團,掩護周軍撤退,不料對方卻似等候已久,一見楊戩上場,便派出李興霸,要把他牢牢困在此處。
楊戩錯身避開那道細光,腿側道袍連著皮膚被割裂,在半空中噴出鮮血。
李興霸身形瘦小,如七歲孩童,腦後蓄著兩條長辮,懶懶坐在那巨大圓球上,嘲道:“清源妙道,忍不住出手了?”
楊戩背持三尖戟,冷冷看著李興霸。
旭日初升,照亮了皮毛染得鮮紅的哮天犬與它的主人。李興霸嗤道:“薑子牙已棄這兩萬大軍而去,你若投降,興霸可向太師求情,饒你一命罷了。”
楊戩冷笑道:“好一個金鼇島,欺我昆侖山無人不成!縱是戰到最後一人,楊戩絕不投降!”
東麵烈日光華萬道,拌黃珠鋒芒不可抵擋,霎時於楊戩身上破開無數細密傷口,楊戩一喝之後,卻是飄然退去,李興霸窮追,隻見楊戩回身一戟,堪堪閃過後,墜下大地。
李興霸唾道:“逞這口利,不過一張破嘴。”驅拌黃珠遙遙朝地麵降落。
是時戰場中千軍萬馬掩了上來,煙塵滾滾,再分不清哪處是潰逃周軍,哪處是追擊商軍。戰馬揚起無數粉塵,遮沒楊戩身型,李興霸貼著地麵左右回避,心下煩躁,拌黃珠光芒一閃,周遭頓有無數兵士摔下馬來。
隻見落馬騎兵惶恐無比,拾起武器又朝遠方奔去,李興霸心中一動,何以拌黃珠失了效用?
李興霸尚未想明白,又縱聲喝道:“楊戩!出來領死!”
說畢光芒於滾滾濃煙中四處飆射,正尋不到人,欲再次騰空時,冷不防後背一涼。
一柄長戟透心而過,楊戩手持三尖戟,把李興霸串在戟鋒前,冷冷道:“你輕敵了。”
李興霸至死方想起,那拌黃珠之光在煙塵中被削弱,傷不得楊戩分毫。旋即楊戩隨手一抖,李興霸孩童似的身軀被甩出三丈,落地之處,一道白光離地而去,衝向雲霄。
楊戩騰空而起,拖著一身鮮血,追上潰逃的西岐軍,朝腳下吼道:“跟我走!”
正要轉入岐山南段,暫避鋒芒,組織陣勢再行反擊之時,卻見山後又轉出一隊兵馬,為首副將肩抗玄色王旗,繡有金線真龍,紂王親兵!
前有天子親兵,後有聞仲鐵騎,殘兵再無抵抗之力。周軍無處可逃,接連放下兵器,曠野中,降兵跪了一地,隻餘楊戩浮於半空,嘴唇微微顫抖。
商軍排開兩側,天子策馬緩緩上前,眼望這黑壓壓,漫山遍野的凡人。
紂王頭戴九龍金盔,身披火雲戰袍,腳踏千疊金靴,騎四目青驄,披風於秋晨中獵獵作響,斜執一把丈許來長的破天巨刃。
天子猶如金甲戰神降世,敗軍皆為這真龍霸氣所攝,跪伏於地,低下頭去。無人敢應聲,山外一片死般的靜謐。
紂王沉厚之聲響徹曠野,道:“何人是將?前來歸降,孤便放這萬餘人一條生路。”
紂王倏然回臂,破天刀虛指向空,抬頭道:“來將通名!”
楊戩心知縱然自己脫出戰場,這滿地降兵依舊無路可逃,遂答道:“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之徒,清源妙道,楊戩。”
紂王沉吟片刻,顯是認出了楊戩,當日冰凍岐山,正是楊戩率兵入山追捕,卻放了自己一馬,斟酌再三,天子方凝視半空中渾身浴血的楊戩,道:“你去罷,傳話予姬發,若顧念黎庶性命,當自獻西岐。孤四萬大軍,指日便到。”
楊戩卻不離去,許久後,道:“楊戩願以己身換此萬人性命。”
紂王別過頭去,掃視那荒原上密密麻麻的人群,答道:“孤原欠你一命,既是如此,便兩清了,來人,收押叛軍,戰後再行處置。”
那過萬周軍同時鬆了口氣,楊戩拿不定主意要走要留,紂王又道:“君無戲言。”
聽得此話,楊戩離了岐山,掉頭朝西岐而去。
楊戩剛走,遠方又有一員將領——張桂芳縱馬急馳而來。
“報——!”
紂王坐於馬背上,張桂芳匍匐於地,道:“太師請大王前去議事。”
紂王道:“張桂芳,此處交由你接管,叛軍暫且收編。”
張桂芳恭敬道:“臣遵旨。”於是紂王一夾馬肚,單人匹馬朝聞仲軍方向去了。張桂芳眼望紂王馳遠後,抹了一把汗,傳來副將諸屬,道:
“太師有命,所有叛軍,一概就地格殺,屍體不得掩埋。”
聞仲愣住了,室內一陣難堪的沉默。
許久後,聞仲方道:“你受何人指使而來,元始天尊?”
浩然嘲道:“你不相信?不相信我明知必死,還來攪這渾水?”
聞仲意在試探,隻想抓住浩然話中漏洞,進而拷問幕後主使,浩然之言確實無法相信。
浩然又道:“若世間凡人均是貪生怕死之輩,你此刻大軍已可開入西岐,坐享人頭。”
“金鼇島,昆侖山仙人長生不老,永葆青春,自不會想到這層;然而浩然是凡人,或曾經是凡人……浩然是不怕死的。”浩然緩緩道,望向聞仲的眼光中,已多了點嘲笑、同情的意味。
聞仲沉默了許久,終於歎了口氣,起身走到浩然麵前。
浩然心頭一凜,方才鑽心疼痛未過,不知聞仲又要如何折磨自己,當即心有戚戚,卻不見聞仲揮鞭,聞仲隻親手為浩然解了繩索。浩然舒了口氣,活動酸麻的手足,知聞仲已相信,不會再難為自己。
聞仲回位後又道:“你從何處來,終須回何處去;我那天子頑徒對你死心塌地,又該如何?子辛曾言,你帶著神器回家,完成任務後會回到他身邊,此言何解?”
浩然想起第一次在龍榻前的親口承諾,半響說不出話來,鼻前一酸,隻道:“我沒說實話。我隻想他安安穩穩,坐在龍椅上。隻想保住他的江山,讓他快樂一時三刻,也是好的……”浩然紅了眼眶,微笑道:“我若離開,便不會回來,其實自始至終,都是我的錯,我騙了他。”
聞仲沉聲道:“既是如此,你當知如何決斷。”
浩然看著聞仲,強笑道:“我……嗯,我本就心中有數。”
聞仲又道:“不可過激。”
浩然點頭道:“他雖是一國之君,心性終究如小孩一般。”想到紂王那些孩子氣的言語,麵露微笑。忍不住問:“你與銅先生,曾有一段往事?”
聞仲拾起煉妖壺,玉塤,交到浩然手中,答道:“你至今仍不知他是誰?”
浩然茫然搖頭,想起趙公明得了陌路,又奉命下山幫助自己,忽然靈光一閃,失聲道:“銅先生就是通天……”
聞仲道:“他便是我師父。”
果然是通天教主!隻有誅仙劍方能一劍砍開大地,浩然想起通天教主那時沿路照顧,又為自己尋得煉妖壺,心中感動與悔意交疊,卻聽聞仲道:“你那昆侖山的同伴,我已著人綁去給公明,切記不可惹出事來,這便去罷。”
浩然應了,轉身離去,聞仲又在身後說:“我放了你,並非因你身為東皇鍾;觀你之言,不是那信口雌黃的宵小之輩,這天下能在我聞仲麵前毫無畏懼的,唯你一人而已。”
浩然並不回頭,答道:“浩然非是為了私念而來,自問行事無愧於天地。”
縱觀玉虛,碧遊二地,乃至更高層次的上三天;茫茫神州大地,聞仲是第一次遭遇像浩然這樣的人,聞太師歎了口氣,道:“趙公明。”
帳篷一角那人摘下麵具,靜靜站著。
聞仲說:“教主已把煉妖壺給了那孩子,昊天塔該如何?”
趙公明似是沉浸在一些回憶中,許久後方道:“我失手了,未曾獲得。”
趙公明仿佛想到什麽事,又說:“你若能牽製昆侖山注意,我與浩然再上昆侖一次,不定能得手。”
聞仲問:“誰來統領冀州軍?”
趙公明道:“你那癡情徒兒當可。”
聞仲淡淡道:“這便預備下,明日我率軍入山,你三人往昆侖山去。浩然就勞煩你多……”
趙公明撲哧一聲笑了出來,戲謔道:“不料聞仲你也有求人的時候。”說畢轉身出帳,道:“你何時回金鼇?”
“此戰勝了便去。”聞仲冷冷道。“慢,把這廢物一並帶走。”
趙公明忍俊不禁,探身到帳篷一側,掀開毯子,把黃天化抓在手裏,提出帳外去了。
翌日兵分兩路,聞仲率三萬人進了岐山,紂王率一萬人繞過東岐南麵,緩慢推進。趙公明卻與兩名親兵無聲無息消失了。
楊戩側坐於哮天犬背,漂浮在空,眺望山穀內密密麻麻的大軍。蹙眉不語。
聞仲領重兵壓在穀口,傳令下去,商軍四散,搶占高處與險要之地。薑子牙傳令鳴金,一聲清響下,周軍盡數撤回,兩軍之間留了一大片空地。
數月前冰封岐山戰績已打掃幹淨,那平原上延至穀口處卻是寸草不生。楊戩扶著哮天犬落地,問道:“聞仲有三萬兵馬,子牙師叔要如何應對?”
太公望笑了笑,答道;“無計。”
楊戩隻道薑子牙在開玩笑,遂默不作聲。哪吒日前身受重傷,回到周營,子牙當即令雷震子背著哪吒回昆侖山,唯有製造者太乙真人方能治療其傷勢。黃天化又擅離職守,此時周軍隻餘楊戩與太公望二人,麵對實力強橫的聞仲,如何能敵?
隻見聞仲於穀口停下,按兵不動,傳令就地紮營,楊戩猜測薑子牙會行劫營之計,樂的享這一時三刻清閑,便不再多問。
不料到了夜晚,子牙卻仍是無動於衷。烏雲遮沒明月,平原上隱有淅淅索索之聲傳來。楊戩飛入帥營,報:“聞仲派來刺客!”
子牙隻笑道:“果然來劫營了?”
楊戩疑惑更甚,立於帥帳前,子牙正出聲招呼,楊戩卻已再次騰空,此時聞仲派遣之軍,已挨近了大營。薑子牙部署了甕中捉鱉的陷阱?自己何以全然不知?
片刻後,一聲慘叫駭得楊戩幾乎摔下地去。
那是來自己方軍士的,臨死前的掙紮,緊接著,火從大營一頭熊熊燃起。
屠殺開始了。
沒有預料中的金鞭之海,甚至不見法寶光芒,近千人衝進了周軍大營,舉起兵刃,便開始這一場大屠殺。王魔、楊森、高友乾、張桂芳,修道之士無一露麵,聞仲要以兵對兵,展開殷商的反攻。薑子牙早已推知此結果?
楊戩忙落下地去,大喊:“集隊!勿要慌亂!”
刹那一道熱血噴在脖頸中,背後倒下己方一人,山穀盡處發得一聲轟雷炮響,近萬人掩殺出來。
楊戩生平首次遇上這萬軍衝鋒的場麵,當即不知所措,奔向帥營:“軍師!軍師何在!”楊戩憤然挑開帥營門簾,愣住了。
營帳內燈火通明,空空蕩蕩,薑子牙已不知所蹤。
下一刻,聞仲之軍如洶湧巨獸,瞬間便衝垮了駐紮於平原外的西岐軍陣地,兵敗如山倒,周軍再無法抵抗,於平原上遠遠潰逃,楊戩如身墜冰窟,看著麵前血肉橫飛的一幕幕,仰天長嘯,揮起戰戟,朝窮追不舍的殷軍撲去。
浩然十分不耐,道:“你回去。”
天化雙腳如釘在地麵般,答道:“不,我須與你同去。”
浩然頭疼無比,這家夥怎的跟個驢子一般?轉身走了幾步,黃天化又大步追上,浩然終於忍無可忍,道:“我求你了天化,你回去罷。”
黃天化深吸了一口氣,誠懇道;“浩然,我絕不會阻你之事,讓我與你一同上昆侖山。”說畢眼望遠處站著的趙公明,趙公明笑意盎然,調侃道:“喲喲喲,別跟個牛皮糖似的成不?”
黃天化與浩然均是尷尬無比,隻聽天化又道:“浩然,你與那賊子上得昆侖,你可知道路如何走?”
“昆侖山上仙家洞府數百座,天尊四象之眼到處林立,雖不知你二人上山要偷何寶物,但有我帶路,起碼安全些。”
浩然眼望趙公明,又轉頭凝視天化雙眼,道:“你可是失心瘋了,這是背叛師門之舉,若被元始天尊發現,隻怕你就……”
黃天化笑了笑,拉起浩然的手,道:“走罷。”
趙公明眼中笑意斂去,沉聲問道:“你想清楚了?”
黃天化不答,翻身上了戰馬,坐在浩然身後,扯過韁繩,喝道:“駕!”馬匹離開岐山區域,朝西北馳去。
趙公明與浩然均想不到,黃天化竟是如此執著,在未知目的之前,會甘冒身敗名裂的下場,帶著二人上昆侖山去。想來想去,趙公明終究覺得不妥,策馬跟於黃天化與浩然身後,道:“不想自詡為名門正派的昆侖一脈,竟也有這癡性,不如入了我截教……”
黃天化怒道:“滾!”
趙公明長笑,撥轉馬頭,奔在天化前麵。三人二馬,於荒原上飛奔,跨越滾滾黃河支流,一望無際的戈壁灘如畫卷般展於麵前。
浩然歎了口氣,道:“我心中不安,如此行險,終會害了你。”
天化眼望遠處河流曲蜒,亂石處處,呼息在浩然肩旁撩撥,耳旁盡是男子的溫暖氣味,浩然仍能感覺到,背後那□□胸膛中的堅定心跳,道:“你何苦如此……”
天化問道:“你究竟去尋何物?”
浩然一怔,遂道:“封神台。”
浩然想起自己來前所讀史書,三清簽押封神榜,後命薑子牙建造封神台,凡戰死仙道,均是榜上有名,待到姬發攻陷朝歌後,天下已定,薑子牙在封神台上親手冊封三百六十五路神明。
“到了。”天化依舊摟著浩然。“浩然,你看,那便是昆侖山,我修道之地。”
那夜月色中匆匆一瞥,並未細看。此時重遊戈壁,隻見白沙萬裏,大漠綿延,伸到天與地的交接點處,融為一體。
悠悠天地間均是一片乳白色,天在高處轉為淡藍,如一塊潔淨幕布。昆侖山正懸浮於天際,四周雲霧靄靄,虹霞環繞,實是鬼斧造化的仙家奇景。
遼闊大漠中,又有隱約嘹亮歌聲傳來,似是牧民驅著騾馬,於山下路過。
“真漂亮。”浩然情不自禁道。
天化漠然道:“再漂亮的地方,清心寡欲,住個上百年,也是無趣的。”
浩然笑道:“你不過住了十年而已。”
天化笑了出聲,道:“修了十年道,此時認真想來,卻如沒活過一般……”
倏然隻見東方天際一道白光飛來,三人同聲驚呼,白光如盛夜流星,又如繁華焰火,拖著明晰尾線跨越大半片藍天,衝向昆侖山,繼而沒入山體東麵。
浩然一怔,忙問道:“那是何物?”
流星來自千裏之外的岐山戰場,是第三顆逃逸的靈魂,生前之名,喚作李興霸。
九龍島四聖之李興霸:法寶拌黃珠,折射光線,聚日照為鋒芒,切割血肉之軀。
楊戩無法眼睜睜看著己方兵士遭此血災,是以加入戰團,掩護周軍撤退,不料對方卻似等候已久,一見楊戩上場,便派出李興霸,要把他牢牢困在此處。
楊戩錯身避開那道細光,腿側道袍連著皮膚被割裂,在半空中噴出鮮血。
李興霸身形瘦小,如七歲孩童,腦後蓄著兩條長辮,懶懶坐在那巨大圓球上,嘲道:“清源妙道,忍不住出手了?”
楊戩背持三尖戟,冷冷看著李興霸。
旭日初升,照亮了皮毛染得鮮紅的哮天犬與它的主人。李興霸嗤道:“薑子牙已棄這兩萬大軍而去,你若投降,興霸可向太師求情,饒你一命罷了。”
楊戩冷笑道:“好一個金鼇島,欺我昆侖山無人不成!縱是戰到最後一人,楊戩絕不投降!”
東麵烈日光華萬道,拌黃珠鋒芒不可抵擋,霎時於楊戩身上破開無數細密傷口,楊戩一喝之後,卻是飄然退去,李興霸窮追,隻見楊戩回身一戟,堪堪閃過後,墜下大地。
李興霸唾道:“逞這口利,不過一張破嘴。”驅拌黃珠遙遙朝地麵降落。
是時戰場中千軍萬馬掩了上來,煙塵滾滾,再分不清哪處是潰逃周軍,哪處是追擊商軍。戰馬揚起無數粉塵,遮沒楊戩身型,李興霸貼著地麵左右回避,心下煩躁,拌黃珠光芒一閃,周遭頓有無數兵士摔下馬來。
隻見落馬騎兵惶恐無比,拾起武器又朝遠方奔去,李興霸心中一動,何以拌黃珠失了效用?
李興霸尚未想明白,又縱聲喝道:“楊戩!出來領死!”
說畢光芒於滾滾濃煙中四處飆射,正尋不到人,欲再次騰空時,冷不防後背一涼。
一柄長戟透心而過,楊戩手持三尖戟,把李興霸串在戟鋒前,冷冷道:“你輕敵了。”
李興霸至死方想起,那拌黃珠之光在煙塵中被削弱,傷不得楊戩分毫。旋即楊戩隨手一抖,李興霸孩童似的身軀被甩出三丈,落地之處,一道白光離地而去,衝向雲霄。
楊戩騰空而起,拖著一身鮮血,追上潰逃的西岐軍,朝腳下吼道:“跟我走!”
正要轉入岐山南段,暫避鋒芒,組織陣勢再行反擊之時,卻見山後又轉出一隊兵馬,為首副將肩抗玄色王旗,繡有金線真龍,紂王親兵!
前有天子親兵,後有聞仲鐵騎,殘兵再無抵抗之力。周軍無處可逃,接連放下兵器,曠野中,降兵跪了一地,隻餘楊戩浮於半空,嘴唇微微顫抖。
商軍排開兩側,天子策馬緩緩上前,眼望這黑壓壓,漫山遍野的凡人。
紂王頭戴九龍金盔,身披火雲戰袍,腳踏千疊金靴,騎四目青驄,披風於秋晨中獵獵作響,斜執一把丈許來長的破天巨刃。
天子猶如金甲戰神降世,敗軍皆為這真龍霸氣所攝,跪伏於地,低下頭去。無人敢應聲,山外一片死般的靜謐。
紂王沉厚之聲響徹曠野,道:“何人是將?前來歸降,孤便放這萬餘人一條生路。”
紂王倏然回臂,破天刀虛指向空,抬頭道:“來將通名!”
楊戩心知縱然自己脫出戰場,這滿地降兵依舊無路可逃,遂答道:“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之徒,清源妙道,楊戩。”
紂王沉吟片刻,顯是認出了楊戩,當日冰凍岐山,正是楊戩率兵入山追捕,卻放了自己一馬,斟酌再三,天子方凝視半空中渾身浴血的楊戩,道:“你去罷,傳話予姬發,若顧念黎庶性命,當自獻西岐。孤四萬大軍,指日便到。”
楊戩卻不離去,許久後,道:“楊戩願以己身換此萬人性命。”
紂王別過頭去,掃視那荒原上密密麻麻的人群,答道:“孤原欠你一命,既是如此,便兩清了,來人,收押叛軍,戰後再行處置。”
那過萬周軍同時鬆了口氣,楊戩拿不定主意要走要留,紂王又道:“君無戲言。”
聽得此話,楊戩離了岐山,掉頭朝西岐而去。
楊戩剛走,遠方又有一員將領——張桂芳縱馬急馳而來。
“報——!”
紂王坐於馬背上,張桂芳匍匐於地,道:“太師請大王前去議事。”
紂王道:“張桂芳,此處交由你接管,叛軍暫且收編。”
張桂芳恭敬道:“臣遵旨。”於是紂王一夾馬肚,單人匹馬朝聞仲軍方向去了。張桂芳眼望紂王馳遠後,抹了一把汗,傳來副將諸屬,道:
“太師有命,所有叛軍,一概就地格殺,屍體不得掩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