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近的就是這兩年,躺在床上,腦子裏什麽也不想,隻是等。”老弟接著說道:“看能不能想點什麽出來,可是腦子卻不愛想了。感覺那些沒意義的不想想,反正也沒意義,想它們又能幹嘛呢,對吧。”
“以前……”我準備說話的時候,老弟也開口了。
“這麽說吧,我現在想的是“我”,我是誰的那個“我”。”老弟微微一笑:“我不想跟你們一樣,不想跟老爸老媽他們那樣,隻是把我生出來。”
繼續走著。
“老媽是覺得書供你讀了,不缺你吃、不缺你喝,就好了。”老弟又深深的歎了口氣:“作為兒子也不好說他們什麽。無奈啊。”
“小時候會覺得老爸老媽好像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我側頭看了老弟一眼:“你有沒有這種感覺?”
“沒有。”
“小時候我問老爸這個是什麽,那個是什麽,他什麽都知道。就會覺得老爸好厲害啊。”
“你還是幸運的。”老弟感慨道:“因為老爸還有教你,你才會有這種感覺。”
突然,我也隻能傻笑了:“長大後問老爸這個,他說不知道,問他那個,他也說不知道。”
“我記憶中有一個片段一直記著。”老弟接著說道:“我讀小學的一幕,問老爸,想叫他教我做作業。比方說這個詞,填詞造句。”
“老爸是直接指著作業題說,這個地方要填什麽詞,這個地方要填什麽字,也不管我會不會寫。他就指著填空的地方說這個地方要填什麽,那個地方填什麽。說完了之後,對我說‘好了,教完了,我要出去玩了’。然後,我就哭啊。”
第一次聽見老弟說這件事情,很想笑的同時也很詫異。
“老爸聽見我哭,就拿起竹鞭,質問我‘我有沒有教你?’我說有。”老弟說的繪聲繪色的,我實在沒忍住就笑了。
“那件事情之後,我再也不敢問他了。”
我笑道:“他直接跟你說一說,然後說他要出去玩了?”
我有點懷疑是不是我聽錯了?我記憶裏的老爸不是這樣子。
“是啊。”老弟一點兒底氣都沒有了,很無奈。
我還是忍不住笑了。
“那個時候是小學一年級,語文。”老弟悲哀的說:“我原本是問你的,你非常不耐煩,你也在做作業。我就去問老爸了。剛剛開始他還是笑嘻嘻的給我翻譯,看完題目,說這個是什麽詞,那個是什麽詞,講講講。我說我不會啊,我不會啊,不寫。老爸就說這個是什麽詞,那個是什麽詞,說完後對我說,好了教完了,我要去玩了。”
“老爸那麽逗逼?”我捂臉笑。
“我一直記得。”老弟語氣淡淡的:“像這種印象,還非常多。”
我忍不住笑出聲了。
“還有老媽。”老弟回憶到:“特別是吃飯的時候,一直要往嘴巴裏塞食物,哎,也不管食物燙不燙,燙的時候我想等一下,就剛好被老媽看見。她也拿著竹鞭‘不吃飯?’就要打我。”
我很想等一下笑的,沒忍住。
“天上地上唯我最大,那個我,說的就是你自己。”老弟接著說道:“但是你要找到你自己。要怎麽找到?當然了,不是照鏡子。”
“是要找到,比方說你的思想。就像那些名人,老子有老子的思想。孔子有孔子的思想,雖然他們說的道理有些看起來很像,有些相同。比方說老子寫的道德經,五千言,他們不會寫的太明白。”
“五千言就是隻有五千字,寫好讓人看,現在的人就會解析,這個人一個解釋,那個人解釋出來又是另外一個意思,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沒有絕對的說到底哪一個解析是正確的。從而考慮到,我要是對,別人不一定是錯,別人有別人的道理。別人要是對,我也不一定是錯的。”
“對錯中間還有一個……我們的思想理念就是會有些混亂模糊。有些概念要稍微模糊點,不能太理性,過於理性就像西方的思想,西方就是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我們注重的是個人思想。”
“八卦……”
“不是八卦,是太極。”
“我腦子裏想出來的是八卦盤裏那個會轉的。”我囧。
老弟:“那個是太極,陰陽魚。它白色那半有一個黑色圓點,黑色那半有白色圓點。對半分的時候,中間那條是曲線,不是直的。這是我們的思想。”
“很多人覺得嗬這是我們自己的思想,自己也沒有多去了解,就直接輕視自己祖先的智慧。一直覺得外國那些我們不知道的,比較那個……感覺哇他們好厲害啊,感覺別人有信仰什麽的,信仰什麽耶穌之類的。”
“我們把信仰的稱之為迷信。”我看向不遠處的夕陽餘暉。
“對呀,就直接說迷信。也不思考一下,反省一下。就會埋怨什麽社會對他多不公,這裏又怎麽了,那裏怎麽了,也不看看他對社會有什麽貢獻。隻會譴責教育這裏不行,那裏不行,教的是什麽。也不想想自己要學什麽?很少人會自我反省。”
“跟風!”
“大部分都是隨波逐流。”老弟無奈的搖搖頭。
算得上是一次不錯的談心了。
白天中午,家裏來了兩趟看雅婷的相親對象,而且兩家相親的人都撞在一起了。雅婷顯得特別尷尬。
晚上的時候,雅婷家準備吃飯,一個媒人是雅婷叫姑姑的,堂姑姑,堂姑姑帶她老公弟弟的兒子過來看雅婷。
另外一個也是說什麽堂叔的親戚介紹過來的,晚上也是兩家撞在了一起。
回到家裏了,上二樓到自己的房間的時候,我又看見了那兩隻蝙蝠。
一黑一白。
想不通。
奇怪的是,我在家裏看見它們的時候,就莫名其妙的想睡覺,還沒有20點就開始打哈欠了。
就在我想睡覺的時候,約錠的消息就會發過來:“一起玩遊戲嗎?”
我:“今天比較累,想休息了。”
約錠:“晚上的賭注是白色蝙蝠。”
我後背一陣發麻,他為什麽知道蝙蝠的事情?
“以前……”我準備說話的時候,老弟也開口了。
“這麽說吧,我現在想的是“我”,我是誰的那個“我”。”老弟微微一笑:“我不想跟你們一樣,不想跟老爸老媽他們那樣,隻是把我生出來。”
繼續走著。
“老媽是覺得書供你讀了,不缺你吃、不缺你喝,就好了。”老弟又深深的歎了口氣:“作為兒子也不好說他們什麽。無奈啊。”
“小時候會覺得老爸老媽好像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我側頭看了老弟一眼:“你有沒有這種感覺?”
“沒有。”
“小時候我問老爸這個是什麽,那個是什麽,他什麽都知道。就會覺得老爸好厲害啊。”
“你還是幸運的。”老弟感慨道:“因為老爸還有教你,你才會有這種感覺。”
突然,我也隻能傻笑了:“長大後問老爸這個,他說不知道,問他那個,他也說不知道。”
“我記憶中有一個片段一直記著。”老弟接著說道:“我讀小學的一幕,問老爸,想叫他教我做作業。比方說這個詞,填詞造句。”
“老爸是直接指著作業題說,這個地方要填什麽詞,這個地方要填什麽字,也不管我會不會寫。他就指著填空的地方說這個地方要填什麽,那個地方填什麽。說完了之後,對我說‘好了,教完了,我要出去玩了’。然後,我就哭啊。”
第一次聽見老弟說這件事情,很想笑的同時也很詫異。
“老爸聽見我哭,就拿起竹鞭,質問我‘我有沒有教你?’我說有。”老弟說的繪聲繪色的,我實在沒忍住就笑了。
“那件事情之後,我再也不敢問他了。”
我笑道:“他直接跟你說一說,然後說他要出去玩了?”
我有點懷疑是不是我聽錯了?我記憶裏的老爸不是這樣子。
“是啊。”老弟一點兒底氣都沒有了,很無奈。
我還是忍不住笑了。
“那個時候是小學一年級,語文。”老弟悲哀的說:“我原本是問你的,你非常不耐煩,你也在做作業。我就去問老爸了。剛剛開始他還是笑嘻嘻的給我翻譯,看完題目,說這個是什麽詞,那個是什麽詞,講講講。我說我不會啊,我不會啊,不寫。老爸就說這個是什麽詞,那個是什麽詞,說完後對我說,好了教完了,我要去玩了。”
“老爸那麽逗逼?”我捂臉笑。
“我一直記得。”老弟語氣淡淡的:“像這種印象,還非常多。”
我忍不住笑出聲了。
“還有老媽。”老弟回憶到:“特別是吃飯的時候,一直要往嘴巴裏塞食物,哎,也不管食物燙不燙,燙的時候我想等一下,就剛好被老媽看見。她也拿著竹鞭‘不吃飯?’就要打我。”
我很想等一下笑的,沒忍住。
“天上地上唯我最大,那個我,說的就是你自己。”老弟接著說道:“但是你要找到你自己。要怎麽找到?當然了,不是照鏡子。”
“是要找到,比方說你的思想。就像那些名人,老子有老子的思想。孔子有孔子的思想,雖然他們說的道理有些看起來很像,有些相同。比方說老子寫的道德經,五千言,他們不會寫的太明白。”
“五千言就是隻有五千字,寫好讓人看,現在的人就會解析,這個人一個解釋,那個人解釋出來又是另外一個意思,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沒有絕對的說到底哪一個解析是正確的。從而考慮到,我要是對,別人不一定是錯,別人有別人的道理。別人要是對,我也不一定是錯的。”
“對錯中間還有一個……我們的思想理念就是會有些混亂模糊。有些概念要稍微模糊點,不能太理性,過於理性就像西方的思想,西方就是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我們注重的是個人思想。”
“八卦……”
“不是八卦,是太極。”
“我腦子裏想出來的是八卦盤裏那個會轉的。”我囧。
老弟:“那個是太極,陰陽魚。它白色那半有一個黑色圓點,黑色那半有白色圓點。對半分的時候,中間那條是曲線,不是直的。這是我們的思想。”
“很多人覺得嗬這是我們自己的思想,自己也沒有多去了解,就直接輕視自己祖先的智慧。一直覺得外國那些我們不知道的,比較那個……感覺哇他們好厲害啊,感覺別人有信仰什麽的,信仰什麽耶穌之類的。”
“我們把信仰的稱之為迷信。”我看向不遠處的夕陽餘暉。
“對呀,就直接說迷信。也不思考一下,反省一下。就會埋怨什麽社會對他多不公,這裏又怎麽了,那裏怎麽了,也不看看他對社會有什麽貢獻。隻會譴責教育這裏不行,那裏不行,教的是什麽。也不想想自己要學什麽?很少人會自我反省。”
“跟風!”
“大部分都是隨波逐流。”老弟無奈的搖搖頭。
算得上是一次不錯的談心了。
白天中午,家裏來了兩趟看雅婷的相親對象,而且兩家相親的人都撞在一起了。雅婷顯得特別尷尬。
晚上的時候,雅婷家準備吃飯,一個媒人是雅婷叫姑姑的,堂姑姑,堂姑姑帶她老公弟弟的兒子過來看雅婷。
另外一個也是說什麽堂叔的親戚介紹過來的,晚上也是兩家撞在了一起。
回到家裏了,上二樓到自己的房間的時候,我又看見了那兩隻蝙蝠。
一黑一白。
想不通。
奇怪的是,我在家裏看見它們的時候,就莫名其妙的想睡覺,還沒有20點就開始打哈欠了。
就在我想睡覺的時候,約錠的消息就會發過來:“一起玩遊戲嗎?”
我:“今天比較累,想休息了。”
約錠:“晚上的賭注是白色蝙蝠。”
我後背一陣發麻,他為什麽知道蝙蝠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