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朝,調動軍隊是需要履行一定的手續,通過三省和樞密院來完成。而三省和樞密院基本上都由主和派把持著。為了達到迅速出兵的目的,張浚在經過宋孝宗同意之後,繞過三省和樞密院,直接向李顯忠等將領下達了北伐的命令,發動了抗金戰爭。


    史浩知道此事後,以自己作為右相,居然被排斥在國家大事之外為由,辭去了右相職位。


    戰爭伊始,進展比較順利。金國怎麽也沒有想到,一貫軟弱無能的南宋政權居然會主動向自己進攻。他們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北伐部隊兵分兩路,一路由大將李顯忠率領攻打靈壁,一路由大將邵宏淵率領攻打虹具。李顯忠是陝西人,一家200餘口盡被金兵殺害,因此與金國有不共戴天之仇,是堅定的主戰派。他很快就攻克了靈壁。另外一路久攻虹具不下,最後還是李顯忠派靈壁降兵前去勸降,虹具守將才放棄抵抗。


    邵宏淵這人心胸狹窄,嫉妒李顯忠的才能,因此在軍事行動上不配合李顯忠。李顯忠請邵宏淵乘勝進攻宿州,但邵宏淵卻不予理睬。李顯忠隻得獨自率部行動,經過激烈戰鬥,攻下了宿州。宿州是軍事重鎮。宋孝宗聞訊後那是相當高興,寫了一封親筆信嘉獎將士,“近日邊報,中外鼓舞,十年來無此克捷。”


    他當然不知道,他的嘉獎使得李顯忠與邵宏淵之間的矛盾更深了。


    在經過最初的潰敗之後,金兵開始展開反撲。李顯忠奮勇抵抗的時候,邵宏淵不但不救援,反而站在城牆上說風涼話:“這大熱天的,搖扇子也不涼快,打什麽仗嘛。”


    可想而知,孤軍作戰的李顯忠抵抗多時後,獨木難支,最終全線潰敗。宿州古稱符離,因此這一事件也稱為符離之潰。


    雖然宋軍在符離之潰中沒有受到實質性打擊,但這給了躊躇滿誌的宋孝宗沉重一擊。他也逐漸意識到,恢複大業並不是旦夕之間就能完成的,就傾向了主戰派,他重新任用了秦檜餘黨湯思退,並將主戰的張燾、辛次膺和王十朋等先後趕出朝廷。不過,他還是對主戰派留有餘地。張浚因戰敗請辭,宋孝宗好言勸告,象征性地降為江淮宣撫使,部署兩淮防線;不久又恢複都督江淮軍馬的職務。


    不打仗了,大家就坐到談判桌上來。


    金國開出了價碼:宋帝與金帝改為叔侄關係,宋朝歸還在戰爭中占領的海、泗、唐、鄧四州,歸還降宋的金人,補納紹興末年以來的歲幣。


    金國以為像以前那樣,隻要自己開出價碼,宋朝就隻有乖乖的接受,但這回他們遇到了宋孝宗——一個欲有所作為的皇帝。宋孝宗說:不。


    說“不”是需要底氣的。宋孝宗召回張浚為右相,全力備戰,準備與金軍一決雌雄。


    張浚招徠山東淮北的忠義之士萬餘人,補充建康、鎮江的正規軍,增修兩淮城堡工事,添置江淮戰艦,隨時奉命待發。無奈湯思退及其同黨百般攻擊張浚,汙蔑他“名曰備守,守未必備,名曰治兵,兵未必精”。再加上太上皇宋高宗插了一腿,讓宋孝宗不要“折騰”。在種種壓力之下,宋孝宗屈服了,將張浚罷免。


    四個月後,張浚死在離京途中,留下遺囑,“我曾任宰相,不能恢複中原,雪祖宗之恥,死後不配葬在祖宗墓側,葬在衡山之下足矣。”


    談判繼續進行。幾番艱辛的拉鋸戰之後,1164年,“隆興和議”簽字生效。具體條款是:


    1、宋帝稱金帝為叔父;


    2、國交平等,改詔表為國書;


    3、改歲貢為歲幣,銀絹各減5萬;


    4、疆界如紹興之舊,宋歸還所取商秦二州。


    與紹興和議相比,雙方都進行了適度的退步。在金國那邊,是因為國內政局不穩;在南宋這邊,是軍事實力實在太差,打不過人家。紹興和議之後,兩國進入了40年的和平時期,直到開禧北伐。在這40年裏,兩國都開足馬力,發展生產,因此社會經濟都得到了長足的進步。


    不過,宋孝宗還是對恢複大業念念不忘。他一邊搞建設,一邊搞軍備。他也知道,金國是靠不住的,隻要他們一恢複元氣,隨時都有撕毀條約,舉國南侵的可能。是以,他任用主戰派代表虞允文為相。


    虞允文曾經組織指揮過采石大捷,宋孝宗對之寄予了很大希望。這年9月,宋孝宗派虞允文到四川任宣撫使,希望他日後能在四川率先出兵。他對虞允文說:“丙午(即靖康)之恥,當與丞相共雪之。”他甚至與虞允文相約,一起發兵攻打金國。虞允文臨行前,宋孝宗握住他的手,說:“愛卿啊,如果你出兵了,我沒出兵,是我辜負你;如果我出兵了你沒出兵,是你辜負我。”


    虞允文走後,宋孝宗天天等候他出兵的消息。可虞允文到四川快一年了,都沒有向他報告出兵的計劃。宋孝宗等不及了,一封又一封加急電報發過去,催促他出兵。而虞允文的回答都是:還沒準備好,不能出兵。宋孝宗很生氣,派人拿著自己親筆寫的信去催促虞允文。這一回,派去的人趕到四川,卻發現虞允文已經因為勞累過度病逝了。


    宋孝宗的計劃又泡湯了。


    學界有一種說法:高宗朝有恢複之臣,無恢複之君。孝宗朝有恢複之君,而無恢複之臣。這說法是比較公允的。宋高宗空有嶽飛、韓世忠等名將,卻盡做些自毀長城的事情;到了宋孝宗時代,老大挺能幹,手下卻多是胸懷大誌,卻碌碌無為之士。比如張浚,是一個旗幟鮮明的主戰派,但能力實在有限。虞允文的情況也差不多。對國家忠心耿耿,卻並不是一個棟梁之才,難以承擔中流砥柱的重任。或者,這就是宋孝宗不得不麵臨的窘境吧。


    虞允文事件又給了宋孝宗沉重一擊。他也由此從一個理想主義者變成為一個現實主義者。從此再也不提北伐之事,一心一意抓國內建設,增強國力,為下一屆政府北伐打好人力、物力基礎。


    宋孝宗恢複了開國以來言論自由的傳統,鼓勵大臣們存在不同意見,互相爭論。這使得相當長一段時間,政治都比較清明。


    為了改變民貧國弱的局麵,宋孝宗非常重視農業生產,他每年都親自過問各地的收成情況,而且還十分關注新的農作物品種。有一次,詩人範成大向他介紹了一種叫“劫麥”的新品種,宋孝宗讓人先在皇宮的後花園裏試種,發現確實穗實飽滿,就在江淮各地大麵積推廣。


    宋孝宗不但在執政能力上遠勝宋高宗,在個人操守上也比他強很多。他崇尚節儉,經常穿舊衣服上班。他也不愛大興土木。在他的治下,南宋出現了“乾淳之治”的小康社會。國庫充盈,據說連穿錢的繩子都腐爛了。


    宋孝宗本人沒有太大的權力欲望。宋高宗死後不久,他就禪讓給三子趙惇。說來還有點意思。因為當時金國也換莊,輪到20幾歲的金章宗做老大了。按照“隆興和議”規定,60多歲的宋孝宗要在國書裏稱呼金章宗為“叔叔”,這對自尊心極強的宋孝宗來說,是絕不能忍受的。


    宋孝宗執政的大部分年頭都有一個宋高宗壓在頭上,怎一個“囧”字了得?不過,他又是南宋最有能力、最有作為的一個皇帝,怎一個“強”字了得!(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夢回宋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何仁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何仁勇並收藏夢回宋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