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書記有自己的眼光和判斷力,他深以為然。
同樣,唐奶奶接下來的要求也打消他心頭的擔憂,不會讓“傷仲永”的曆史悲劇重演。
唐奶奶當著鄉領導、村領導、眾村民比劃著表示祖孫倆的感激心情,為了表示這種感激,它將每十條小魚養大後還給村民兩條大的,再增加一條,變為三條;每逢春節出魚塘,再次地增加一條,為四條。
她保證,會和孫子精心照看魚塘,減少小魚苗的死亡率。魚塘裏的魚,能養家糊口,她就滿足了,要是效益真的好,她不介意村裏收回。
重要的,她希望村長能幫她記下今晚要送被褥、鍋碗瓢盆等生活用品來的村民,還有幫助她祖孫倆修繕茅草屋、搭建小鍋屋的村民,等她祖孫倆日子過好了,要不還錢,要不用魚塘裏的魚報答這份恩情。
眾村民聽完村支書、村長給他們大概解釋唐奶奶比劃的意思,他們紛紛高喊,不要唐奶奶還錢、還魚,他們出手幫助應該的,就當晚上出來溜溜,至於被褥、鍋碗瓢盆等等更不值一提。
有村民哈哈大笑說,唐奶奶真要有這份心,到出魚塘時,別像其他村莊魚塘似得,將水抽幹,大的小的,一起撈上來讓他們拚運氣一把抓,他們請漁民來用專捕撈大漁的網來捕魚……
小唐雲聞聽之下,他沒鄙夷,卻是感歎自己的小伎倆被人看出。據他猜想,小魚苗放到水塘裏要是沒死掉,能茁長成長,長大了就會生魚寶寶。可這村民太聰明了吧?完全破除他拚運氣一把抓的手段,到時就算一把抓,也是抓不到小魚了,因為捕魚的網,是專門捕撈大魚的。
令胡書記刮目相看,並消除他心頭擔憂的是,唐奶奶沒利用孫子聰明的腦袋去賺錢,她對著胡老師比劃,希望他能給孫子借來一年級上學期的語文和數學兩本書,等金秋來臨,就讓小唐雲上學。
楚老師震驚,當即表示,他會抽空親自指導她孫子認字學習;另外,即便她孫子是啞巴,他也會想盡辦法讓他上學。
胡書記和胡校長唯有搖頭,楚大才子學富五車,可到現在也沒看出這對祖孫兩是假啞巴。特別是胡校長,他說,要是趙家莊小學不方便收一個啞巴小學生,那就到鎮小學吧。
胡校長又低聲勸他借書可以,但不得親自指導,小啞巴聰明的很,有著他自己成才的軌跡。楚老師想不明白,唯有愈震驚,他答應不指導,可也據理力爭,唐啞巴這個學生他是收定了,除非唐啞巴在唐家莊小學學習拔尖,被鎮小學選了去。
顯然,直接去鎮小學和被選拔去,這兩種性質是不同的。
由於胡書記和胡校長現在沒做繼續表示,楚老師等村民也就沒提讓唐啞巴明天就上學,可不,小學一年級上半學期的期中考試快到了,現在上學,再怎麽地要比等到第二學期上多了幾個月。
有道是人多力量大,果然如此,特別是趙家莊村民眾誌成城,這個回家拿來鐵鏟子去挖泥,那個回家弄麥楊,要和結實的泥;其他又趕緊找紅草。
原來農村蓋茅草屋,一般用稻草蓋,但紅草蓋屋,比稻草好,不僅夏涼冬暖,耐久性也比稻草強。
趙家莊一百多口莊稼漢齊上手,婦女、孩子們也幫忙,在燈火通明的火把照耀下,他們幹的熱火朝天。
胡書記當場給予高度讚揚,要求趙家莊將這種助人為樂、全村人凝成一股繩的幹勁保持下去,並要求李鄉長明天就召集全鄉各村支書、各村長會議,將這種精神發揚光大!
但不得提唐奶奶一家,也告誡村民不要到處亂說,就說幫助孤寡老人。
原來胡書記擔心,要是給唐奶奶原村人知道,尋找到這裏帶走,不說會讓唐奶奶祖孫倆掉進逃離的火坑,還讓胡集鎮“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宏偉育才計劃剛剛插上了翅膀,又被拔掉了。
以胡書記深邃的目光和經驗看,唐奶奶祖孫倆不願意回去,無非兩個原因,一個是家裏呆不下去,一個是受不了村裏的某些。他還判斷這裏趙家莊和唐奶奶祖孫倆的原村距離一定很遠,不在胡集鎮範圍。
唐奶奶祖孫倆也不是外縣人,即使兩人裝啞巴不說話,但他聽唐啞巴比劃時咿咿呀呀的口音能聽出,應該來自附近其他鄉鎮。
胡書記懂得,自己僅是胡集鎮鄉領導,不便幹涉其他鄉鎮之事。
今夜,眾誌成城的趙家莊村民不僅將破茅草屋修繕一新,還將小鍋屋、灶台也建好了。
尤其茅草屋裏,還放入一張嶄新的大木床,這是胡書記代表鄉黨委決定的。原來他雖然認同胡校長不幹涉“小啞巴”的自行成長軌跡,可是生活住所必須衛生。
他不僅命人連夜拖來一張嶄新的大木床,還派人買來兩床嶄新的被褥……
……
翌日天沒亮,小唐雲就爬起來。
他幹勁十足地在綠油油麥田間的田埂上割薺菜,當東方破曉,一輪火球滕地升起時,他已經割了一大包。
他抱著回家就到後麵魚塘邊洗,洗完後才吃奶奶給他做的熱氣騰騰的早飯。他一邊吃,一邊羨慕地聽著校園裏傳來的朗朗讀書聲。
他好想大聲說話,更想對村民說,他不是個小啞巴,還能準確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這是薛阿姨教他的,包括算術等,也是薛阿姨教的。
小唐雲吃完早飯,奶奶已經用借來的塑料薄膜將洗幹淨的薺菜包起來,紮好。這樣就不會淌出水,方便小唐雲抱著,因為現在還是春天,衣服濕了,會冷。
另外,奶奶還給小唐雲借來一杆秤,小唐雲很快就學會。
趙家莊的村民沒想到,小唐雲割薺菜並不是為家裏吃的,居然背到胡集鎮上去賣。
鎮上的菜市場完全沒有規範,除了豬肉攤、豆腐攤、豆芽攤、潮牌攤等是固定的,其他誰來得早,街道路兩旁地攤位置就是誰的。
小唐雲雖然第一次趕集(胡集鎮),可也比劃著問清賣蔬菜的地方,他跑到西大街菜市場路邊占了個位置……
由於胡集鎮上唯有他一個人賣薺菜,不說比一毛錢三至五斤的大白菜貴,居然比劃著雙手,表示他的薺菜,一口價,一毛錢一斤。
這也太離譜了,除了鎮上一位年輕的阿姨買了一斤,就再也無人問津。
小唐雲眼看太陽高高掛起要到中午,身邊其他賣菜的,一個個地大都賣的差不多,有的都賣完回家了。
他急了……
同樣,唐奶奶接下來的要求也打消他心頭的擔憂,不會讓“傷仲永”的曆史悲劇重演。
唐奶奶當著鄉領導、村領導、眾村民比劃著表示祖孫倆的感激心情,為了表示這種感激,它將每十條小魚養大後還給村民兩條大的,再增加一條,變為三條;每逢春節出魚塘,再次地增加一條,為四條。
她保證,會和孫子精心照看魚塘,減少小魚苗的死亡率。魚塘裏的魚,能養家糊口,她就滿足了,要是效益真的好,她不介意村裏收回。
重要的,她希望村長能幫她記下今晚要送被褥、鍋碗瓢盆等生活用品來的村民,還有幫助她祖孫倆修繕茅草屋、搭建小鍋屋的村民,等她祖孫倆日子過好了,要不還錢,要不用魚塘裏的魚報答這份恩情。
眾村民聽完村支書、村長給他們大概解釋唐奶奶比劃的意思,他們紛紛高喊,不要唐奶奶還錢、還魚,他們出手幫助應該的,就當晚上出來溜溜,至於被褥、鍋碗瓢盆等等更不值一提。
有村民哈哈大笑說,唐奶奶真要有這份心,到出魚塘時,別像其他村莊魚塘似得,將水抽幹,大的小的,一起撈上來讓他們拚運氣一把抓,他們請漁民來用專捕撈大漁的網來捕魚……
小唐雲聞聽之下,他沒鄙夷,卻是感歎自己的小伎倆被人看出。據他猜想,小魚苗放到水塘裏要是沒死掉,能茁長成長,長大了就會生魚寶寶。可這村民太聰明了吧?完全破除他拚運氣一把抓的手段,到時就算一把抓,也是抓不到小魚了,因為捕魚的網,是專門捕撈大魚的。
令胡書記刮目相看,並消除他心頭擔憂的是,唐奶奶沒利用孫子聰明的腦袋去賺錢,她對著胡老師比劃,希望他能給孫子借來一年級上學期的語文和數學兩本書,等金秋來臨,就讓小唐雲上學。
楚老師震驚,當即表示,他會抽空親自指導她孫子認字學習;另外,即便她孫子是啞巴,他也會想盡辦法讓他上學。
胡書記和胡校長唯有搖頭,楚大才子學富五車,可到現在也沒看出這對祖孫兩是假啞巴。特別是胡校長,他說,要是趙家莊小學不方便收一個啞巴小學生,那就到鎮小學吧。
胡校長又低聲勸他借書可以,但不得親自指導,小啞巴聰明的很,有著他自己成才的軌跡。楚老師想不明白,唯有愈震驚,他答應不指導,可也據理力爭,唐啞巴這個學生他是收定了,除非唐啞巴在唐家莊小學學習拔尖,被鎮小學選了去。
顯然,直接去鎮小學和被選拔去,這兩種性質是不同的。
由於胡書記和胡校長現在沒做繼續表示,楚老師等村民也就沒提讓唐啞巴明天就上學,可不,小學一年級上半學期的期中考試快到了,現在上學,再怎麽地要比等到第二學期上多了幾個月。
有道是人多力量大,果然如此,特別是趙家莊村民眾誌成城,這個回家拿來鐵鏟子去挖泥,那個回家弄麥楊,要和結實的泥;其他又趕緊找紅草。
原來農村蓋茅草屋,一般用稻草蓋,但紅草蓋屋,比稻草好,不僅夏涼冬暖,耐久性也比稻草強。
趙家莊一百多口莊稼漢齊上手,婦女、孩子們也幫忙,在燈火通明的火把照耀下,他們幹的熱火朝天。
胡書記當場給予高度讚揚,要求趙家莊將這種助人為樂、全村人凝成一股繩的幹勁保持下去,並要求李鄉長明天就召集全鄉各村支書、各村長會議,將這種精神發揚光大!
但不得提唐奶奶一家,也告誡村民不要到處亂說,就說幫助孤寡老人。
原來胡書記擔心,要是給唐奶奶原村人知道,尋找到這裏帶走,不說會讓唐奶奶祖孫倆掉進逃離的火坑,還讓胡集鎮“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宏偉育才計劃剛剛插上了翅膀,又被拔掉了。
以胡書記深邃的目光和經驗看,唐奶奶祖孫倆不願意回去,無非兩個原因,一個是家裏呆不下去,一個是受不了村裏的某些。他還判斷這裏趙家莊和唐奶奶祖孫倆的原村距離一定很遠,不在胡集鎮範圍。
唐奶奶祖孫倆也不是外縣人,即使兩人裝啞巴不說話,但他聽唐啞巴比劃時咿咿呀呀的口音能聽出,應該來自附近其他鄉鎮。
胡書記懂得,自己僅是胡集鎮鄉領導,不便幹涉其他鄉鎮之事。
今夜,眾誌成城的趙家莊村民不僅將破茅草屋修繕一新,還將小鍋屋、灶台也建好了。
尤其茅草屋裏,還放入一張嶄新的大木床,這是胡書記代表鄉黨委決定的。原來他雖然認同胡校長不幹涉“小啞巴”的自行成長軌跡,可是生活住所必須衛生。
他不僅命人連夜拖來一張嶄新的大木床,還派人買來兩床嶄新的被褥……
……
翌日天沒亮,小唐雲就爬起來。
他幹勁十足地在綠油油麥田間的田埂上割薺菜,當東方破曉,一輪火球滕地升起時,他已經割了一大包。
他抱著回家就到後麵魚塘邊洗,洗完後才吃奶奶給他做的熱氣騰騰的早飯。他一邊吃,一邊羨慕地聽著校園裏傳來的朗朗讀書聲。
他好想大聲說話,更想對村民說,他不是個小啞巴,還能準確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這是薛阿姨教他的,包括算術等,也是薛阿姨教的。
小唐雲吃完早飯,奶奶已經用借來的塑料薄膜將洗幹淨的薺菜包起來,紮好。這樣就不會淌出水,方便小唐雲抱著,因為現在還是春天,衣服濕了,會冷。
另外,奶奶還給小唐雲借來一杆秤,小唐雲很快就學會。
趙家莊的村民沒想到,小唐雲割薺菜並不是為家裏吃的,居然背到胡集鎮上去賣。
鎮上的菜市場完全沒有規範,除了豬肉攤、豆腐攤、豆芽攤、潮牌攤等是固定的,其他誰來得早,街道路兩旁地攤位置就是誰的。
小唐雲雖然第一次趕集(胡集鎮),可也比劃著問清賣蔬菜的地方,他跑到西大街菜市場路邊占了個位置……
由於胡集鎮上唯有他一個人賣薺菜,不說比一毛錢三至五斤的大白菜貴,居然比劃著雙手,表示他的薺菜,一口價,一毛錢一斤。
這也太離譜了,除了鎮上一位年輕的阿姨買了一斤,就再也無人問津。
小唐雲眼看太陽高高掛起要到中午,身邊其他賣菜的,一個個地大都賣的差不多,有的都賣完回家了。
他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