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祭祀大典
開始當天晚上,鳳時錦的確給師父守夜守了大半夜,她不知道師父睡得好不好,反正側身背對著她,似乎一個晚上連姿勢都沒換一下。後半夜鳳時錦才總算來了些睡意,望著君千紀朦朦朧朧的背影,隱約睡去。
直到外麵響起了號角聲,鳳時錦才醒來,發現外麵的天已經亮了,而帳篷裏不見君千紀的人影。正疑惑之際,便有人撈起帳篷的擋風簾子走了進來。
鳳時錦抬頭一看,見是君千紀。君千紀手裏端著簡單的幾樣早點,道:“快起來吃吧,一會兒便要上山去。”
“是,師父。”鳳時錦跪坐在小榻上,規規矩矩地應道。
洗漱過後,吃罷早點,鳳時錦從帳篷裏出來,便見禁軍已然井然有序地上山,並有禁軍護衛在長長的石梯兩側,每隔五步左右的距離,旗幟飛揚,遠遠看去相當氣派。大臣們羅列整齊,最前端宮人高高舉著華蓋,皇帝和皇後便是站在那華蓋之下,身後相應跟著德妃與賢妃,還有一應妃嬪,大臣們緊隨其後。
由於大臣們的家眷不用參加到皇陵祭祀的大典中來,她們是不必非要跟著爬上半山腰去的。隻不過為了彰顯對此次大典的重視,夫人小姐們亦在最後麵整齊排列,也要跟著一起上山。
二皇子蘇徵勤與安國侯先行帶禁軍上山,雖說早前蘇顧言便已帶人將整座山都搜查了一遍,禁軍還是需得提前上去,維護秩序的同時還要保護皇室成員的安全。
鳳時錦在君千紀的帶領之下,行走在皇帝之後、百官之首。
隻不過,才走沒多遠,頭頂天幕陰雲沉沉,忽而一聲驚天響雷,令在場人心惶惶,似乎也影響了皇帝出行的心情。原本和顏悅色的皇帝,麵色亦如這天色一般陰沉了下來。有官員在底下竊竊私語道:“看樣子又要下雨了啊……”
這對於目前的大晉來說不是什麽好事,尤其是淮南洪澇一帶。皇帝本想順便向天祈福讓上蒼收回多餘的雨水,怎想這還沒開始祈福呢,目測就要有一場傾盆大雨了。由此皇帝怎麽能高興。
“師父……”鳳時錦一邊盯著腳下的白色石梯,一邊定了定心神,聲音極低地喚道。在百官的嘈雜聲中,她的聲音便也隻有離她最近的君千紀才能聽到。
君千紀平淡地應她:“嗯。”
鳳時錦抬頭看向他,勾唇緩緩而笑,君千紀看得一愣。那笑容仿若山中野槐,泛著清香而自由的味道,美麗得好似清脆的山野之中就隻有這一縷白,出類拔萃。她道:“師父不如將今天的事情交給徒兒來做吧,你給徒兒詳細講過,徒兒做得來。”
君千紀拒絕:“不可。若是一般場合還好,隻是今日這般場合,你我均不可出錯。”
“徒兒不會出錯的。師父教的一切徒兒都已經牢記在腦子裏了。”她想了想,又道:“要是師父實在不放心的話,不如還願祈福的時候,師父去給百官送柳枝,徒兒去給皇上送吧。徒兒想與師父換個位置,徒兒照顧皇上,師父照顧百官。”
君千紀眉頭動了動,臉上如往常沒有太多的表情,隻問:“為何?”
鳳時錦找了一個拙劣卻沒有破綻的借口,沒心沒肺道:“因而徒兒怕累啊,照顧百官可比照顧皇上要累得多,來回奔走都來不及呢。”
“你當真這樣想?”
“是啊。還請師父給徒兒一個機會,允許徒兒在皇上麵前好好表現一番,徒兒絕對不會給師父丟臉噠。”
君千紀不想她表現得很好以引起皇帝的注意,但也誠如鳳時錦所說,他同樣不想鳳時錦因照顧到百官而奔走勞累,半晌才道:“你若在不引起皇上注意的條件下,為師可以答應你。”
鳳時錦喜道:“徒兒知道了。”
不管今天這場祭祀大典是圓滿順利地完成還是中途生變,她都不想君千紀出任何的差池。唯有讓君千紀遠離皇帝,他才盡可能是安全的。皇帝身邊不得不有個人跟著的話,那就讓她代替師父去吧。
皇帝的生死與她沒有絲毫關係,如果是根據個人憎惡來看的話,鳳時錦倒寧願今日這皇陵也會變成皇帝的陵墓。
一千多級的石梯,待皇帝帶著百官爬上半山腰的皇陵時,眾人都累得氣喘籲籲。妃嬪和百官的家眷不曾運動鍛煉過,更是上氣不接下氣,有的抱怨石梯太高,有的抱怨皇陵太偏遠,但都隻是交頭接耳、竊竊私語,是萬不敢讓帝後聽到的。
禁軍一絲不苟地把整個皇家陵園的空場地都包圍守衛了起來,皇帝和百官很快就休整完畢,然後便要開始祭祀大典。
半山腰的皇陵前麵,是一塊寬敞平坦的地麵,皇陵的門高高聳立十分氣派,整個地勢遠遠看去,好似從峰翠半山腰鑿出來的一塊。正中央的場地上,豎著一塊巍峨的石碑,石碑上記載著開國皇帝打天下的英勇事跡,以及曆代皇帝入葬皇陵時都要往這上麵添上光彩的一筆。
這便是皇陵的墓碑,墓碑前鋪了一個高出幾步的平坦石台,石台上擺放著一個碩大的青銅三足鼎。銅鼎內香灰豐盛富足,都是往年每年祭祀大典時留下的。
君千紀和鳳時錦一起站在石台下邊的角落裏,而帝後則站在台上,接受百官朝拜。所有人都跪身下去,大呼“皇上萬歲”、“皇後千歲”。皇帝看起來心情不錯,抬手讓所有人平身。這時兩邊的號角聲便悠遠響起,為祭祀大典拉開了帷幕。
隨後君千紀上得台子去,以一支祭天拜地的祭舞作為開端。說是祭舞,實際隻是一種形式,他手執一柄兩頭尖端的六棱青銅錐,名為引神器,意在引來各方諸神進行祭拜,讓他們在天有靈能夠聽見大家的祈願,祝願來年大晉依舊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而君千紀在眾人眼裏,便是一個能通諸神並上傳下達神意的了不起的人物。
大晉的絕大多數百姓信奉諸神與國師,一部分人則寧可信其有,還有一部分寧可信其無。鳳時錦便處於第三種類型,她想在場的或許不止她一個人是這樣,又或者朝拜下跪的每一個官員麵上都保持著一副極為虔誠的態度,而內心裏卻是半信半疑亦和不屑的。
開始當天晚上,鳳時錦的確給師父守夜守了大半夜,她不知道師父睡得好不好,反正側身背對著她,似乎一個晚上連姿勢都沒換一下。後半夜鳳時錦才總算來了些睡意,望著君千紀朦朦朧朧的背影,隱約睡去。
直到外麵響起了號角聲,鳳時錦才醒來,發現外麵的天已經亮了,而帳篷裏不見君千紀的人影。正疑惑之際,便有人撈起帳篷的擋風簾子走了進來。
鳳時錦抬頭一看,見是君千紀。君千紀手裏端著簡單的幾樣早點,道:“快起來吃吧,一會兒便要上山去。”
“是,師父。”鳳時錦跪坐在小榻上,規規矩矩地應道。
洗漱過後,吃罷早點,鳳時錦從帳篷裏出來,便見禁軍已然井然有序地上山,並有禁軍護衛在長長的石梯兩側,每隔五步左右的距離,旗幟飛揚,遠遠看去相當氣派。大臣們羅列整齊,最前端宮人高高舉著華蓋,皇帝和皇後便是站在那華蓋之下,身後相應跟著德妃與賢妃,還有一應妃嬪,大臣們緊隨其後。
由於大臣們的家眷不用參加到皇陵祭祀的大典中來,她們是不必非要跟著爬上半山腰去的。隻不過為了彰顯對此次大典的重視,夫人小姐們亦在最後麵整齊排列,也要跟著一起上山。
二皇子蘇徵勤與安國侯先行帶禁軍上山,雖說早前蘇顧言便已帶人將整座山都搜查了一遍,禁軍還是需得提前上去,維護秩序的同時還要保護皇室成員的安全。
鳳時錦在君千紀的帶領之下,行走在皇帝之後、百官之首。
隻不過,才走沒多遠,頭頂天幕陰雲沉沉,忽而一聲驚天響雷,令在場人心惶惶,似乎也影響了皇帝出行的心情。原本和顏悅色的皇帝,麵色亦如這天色一般陰沉了下來。有官員在底下竊竊私語道:“看樣子又要下雨了啊……”
這對於目前的大晉來說不是什麽好事,尤其是淮南洪澇一帶。皇帝本想順便向天祈福讓上蒼收回多餘的雨水,怎想這還沒開始祈福呢,目測就要有一場傾盆大雨了。由此皇帝怎麽能高興。
“師父……”鳳時錦一邊盯著腳下的白色石梯,一邊定了定心神,聲音極低地喚道。在百官的嘈雜聲中,她的聲音便也隻有離她最近的君千紀才能聽到。
君千紀平淡地應她:“嗯。”
鳳時錦抬頭看向他,勾唇緩緩而笑,君千紀看得一愣。那笑容仿若山中野槐,泛著清香而自由的味道,美麗得好似清脆的山野之中就隻有這一縷白,出類拔萃。她道:“師父不如將今天的事情交給徒兒來做吧,你給徒兒詳細講過,徒兒做得來。”
君千紀拒絕:“不可。若是一般場合還好,隻是今日這般場合,你我均不可出錯。”
“徒兒不會出錯的。師父教的一切徒兒都已經牢記在腦子裏了。”她想了想,又道:“要是師父實在不放心的話,不如還願祈福的時候,師父去給百官送柳枝,徒兒去給皇上送吧。徒兒想與師父換個位置,徒兒照顧皇上,師父照顧百官。”
君千紀眉頭動了動,臉上如往常沒有太多的表情,隻問:“為何?”
鳳時錦找了一個拙劣卻沒有破綻的借口,沒心沒肺道:“因而徒兒怕累啊,照顧百官可比照顧皇上要累得多,來回奔走都來不及呢。”
“你當真這樣想?”
“是啊。還請師父給徒兒一個機會,允許徒兒在皇上麵前好好表現一番,徒兒絕對不會給師父丟臉噠。”
君千紀不想她表現得很好以引起皇帝的注意,但也誠如鳳時錦所說,他同樣不想鳳時錦因照顧到百官而奔走勞累,半晌才道:“你若在不引起皇上注意的條件下,為師可以答應你。”
鳳時錦喜道:“徒兒知道了。”
不管今天這場祭祀大典是圓滿順利地完成還是中途生變,她都不想君千紀出任何的差池。唯有讓君千紀遠離皇帝,他才盡可能是安全的。皇帝身邊不得不有個人跟著的話,那就讓她代替師父去吧。
皇帝的生死與她沒有絲毫關係,如果是根據個人憎惡來看的話,鳳時錦倒寧願今日這皇陵也會變成皇帝的陵墓。
一千多級的石梯,待皇帝帶著百官爬上半山腰的皇陵時,眾人都累得氣喘籲籲。妃嬪和百官的家眷不曾運動鍛煉過,更是上氣不接下氣,有的抱怨石梯太高,有的抱怨皇陵太偏遠,但都隻是交頭接耳、竊竊私語,是萬不敢讓帝後聽到的。
禁軍一絲不苟地把整個皇家陵園的空場地都包圍守衛了起來,皇帝和百官很快就休整完畢,然後便要開始祭祀大典。
半山腰的皇陵前麵,是一塊寬敞平坦的地麵,皇陵的門高高聳立十分氣派,整個地勢遠遠看去,好似從峰翠半山腰鑿出來的一塊。正中央的場地上,豎著一塊巍峨的石碑,石碑上記載著開國皇帝打天下的英勇事跡,以及曆代皇帝入葬皇陵時都要往這上麵添上光彩的一筆。
這便是皇陵的墓碑,墓碑前鋪了一個高出幾步的平坦石台,石台上擺放著一個碩大的青銅三足鼎。銅鼎內香灰豐盛富足,都是往年每年祭祀大典時留下的。
君千紀和鳳時錦一起站在石台下邊的角落裏,而帝後則站在台上,接受百官朝拜。所有人都跪身下去,大呼“皇上萬歲”、“皇後千歲”。皇帝看起來心情不錯,抬手讓所有人平身。這時兩邊的號角聲便悠遠響起,為祭祀大典拉開了帷幕。
隨後君千紀上得台子去,以一支祭天拜地的祭舞作為開端。說是祭舞,實際隻是一種形式,他手執一柄兩頭尖端的六棱青銅錐,名為引神器,意在引來各方諸神進行祭拜,讓他們在天有靈能夠聽見大家的祈願,祝願來年大晉依舊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而君千紀在眾人眼裏,便是一個能通諸神並上傳下達神意的了不起的人物。
大晉的絕大多數百姓信奉諸神與國師,一部分人則寧可信其有,還有一部分寧可信其無。鳳時錦便處於第三種類型,她想在場的或許不止她一個人是這樣,又或者朝拜下跪的每一個官員麵上都保持著一副極為虔誠的態度,而內心裏卻是半信半疑亦和不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