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七章 要的就是快刀斬亂麻
武學前頭的祿米倉胡同為了方便運糧的大車來往,原本就頗為寬闊,但這會兒大隊人馬散開,立時就把這條往日裏可供兩輛大車並行的胡同堵得嚴嚴實實。好在武學原本就是貼著京師的東城牆根,那邊盡頭沒什麽人往這兒走,因而也不慮阻塞交通。隻是,這兒那種兩相對峙的架勢卻讓祿米倉那邊張頭探腦的兵卒有些吃不準,最後還是一個小旗過來,兜頭兜腦幾鞭子把管閑事的下屬都趕走了,順便還關上了大門。
這些當兵的萬一要是鬧騰起來,那可是了不得!這祿米倉裏頭的庫存全都是給官員發俸祿的,盡管過了年節,可還有下頭半年的糧食,有了閃失可了不得!
別人害怕,剛剛撂下一通狠話的石亨卻並不害怕。他小小年紀就敢打敢拚,原本就不是什麽善茬,再加上滿身的勁先頭都被張越一番話給吊起來了,滿心想著從自己手下走出一批得用軍官是什麽光景,因而見那幼官一下子噎住了,他反而覺得有些沒趣。
一旁的張越倒是沒想到石亨能說上這麽一番話,這時候見人退了回來,他不禁瞧過去一眼,隨即才淡淡地問道:“我要說的話,已經有人代我說了,你們還有什麽想質問的想要求的,盡管說出來!今天說出來全部不罪,但過了今天,便一切依學規論處,按律法論處!”
惴惴然的幼官們你眼望我眼,終於又有人乍著膽子站了出來,卻是先行了軍禮之後才說道:“張大人,咱們不是有心鬧事,實在是那幾個教授訓導太過分了!這不教弓馬,不教武藝,頭一件事竟是帶著大夥跑步,昨兒個就整整跑了一天,大家都累趴下了!還有,學生要請教大人,大人是管著武學的兵部堂上官,請問這位是什麽人,憑什麽教訓我們!”
都是年輕氣盛的武學生,因而哪怕知道石亨說的話句句在理,自己反駁不得,眾人自是不服氣,有人起了個頭,其他人也自然紛紛附和。見著這一幕,張越倒是覺得好笑,歪頭又看了一眼石亨,見他攥著馬鞭臉色不太好看,這才板起了臉。
“你們是覺得,他和你們差不多年紀,等你們承襲了軍職,他未必就能高過你們,所以心裏不服氣?”張越一句話出口,見底下鴉雀無聲,便正色道,“他是會州衛指揮使石亨,雖是世襲了寬河衛指揮僉事的軍職,他最初卻也不曾實授,是一點一點積累軍功進的軍職,如今二十出頭便已經是指揮使!他當初投軍的時候,和你們年紀也差不多,可如今不到數年就已經能夠獨當一麵,你們還覺得他沒資格教訓你們?”
石亨雖然很有些自負,但被張越這麽一誇,仍然有些不好意思。說是會州衛指揮使,但會州鄰近大寧,那是何等重要的地方,怎會隻有他這麽一個指揮使?所以,四個人中間,他是最小的那個,而且也並不是承擔著最大的領軍重任。隻不過,和他的年紀比起來,這軍階著實可以壓得住底下的那些人。
幼官們雖說都是出自軍戶,祖輩父輩都是軍官,可與其說家學淵源,還不如說是世代吃軍飯的,長輩們嚴格些的還教導了些武藝,不管不問的則是隻負責把人養大,識字的沒幾個,識地理的更沒幾個,所以,會州衛究竟在哪裏,下頭還是嗡嗡嗡地議論了一陣,二十多個人方才漸漸反應了過來,看著某人的眼睛裏就多了幾許敬意。
張越也看出了他們表情中的改觀,心中頓時多了幾分底氣。至少,這些人還是可以救藥的。這也很正常,永樂年間的二十餘年算不得真正的承平盛世,光是北征就有三次,北巡一次,此外還有南征交阯,寶船出海——這還應該是他這隻蝴蝶扇起翅膀影響了曆史的情況。所以,計算一下參與北征的兵力就知道,即便沒有打過仗,眼下這些幼官的祖輩或是父輩至少被拉去北邊的草原荒漠拉練過。
所以,眼下的軍隊還隻是漸漸開始腐壞,不至於從根子上爛掉。
“教授和訓導們昨天讓你們跑了一整天,無非是想看看你們這些人的身體狀況。想必你們昨天應該知道了,這武學中的夥食究竟如何。這年頭百姓吃上一頓肉就算得上過年,但你們一天三頓至少可以保證一頓有肉,這是為什麽?就是為了讓你們有力氣練武!你們是真正的武官,不要把自己和古今那些儒將相提並論,要是連一點打仗衝鋒的氣力都沒有,還帶什麽兵!至於你們家裏的差役,今天我可以撂下明話,但使你們月考歲考能夠順利通過,你們這些人家裏的差役,我奏請皇上加恩免除!”
之所以要加上加恩兩個字,實在是大明的差役遠遠麻煩過賦稅,所以張越也不能讓人落下話柄。可是,這樣的承諾加上石亨之前就問過,為什麽有事不稟報張大人,而是要擅自外出,幼官們都有些站不住了。畢竟,昨天的夥食確實是不錯,他們雖是沒睡過,可也溜過去打聽過,宿舍大通鋪的炕是熱的,光是這兩個待遇就足以和國子監媲美。於是,在你眼看我眼好一陣子之後,也不知道是誰帶頭跪了下來,餘下的也一個接一個軟了膝蓋,到最後就隻見一地矮了大半截的人。
事情到了這個份上,張越知道眼下的關卡暫時算是過去了。可是,如今隻有二十多號人,要是不好好整飭一下,那下一回就可能是四十四百。因而,他掃了眾人一眼,淡淡地喝了眾人起來,隨即便策馬上前,在武學前的下馬石下馬,又一馬當先進了大門。沒走幾步,見看門的幾個健卒仍是把這些武學生擋在外頭,他便回頭吩咐道:“把他們的名字記下來,先放進去,萬事有我。”
那些健卒本就是因為上頭定出的學規嚴厲,若是他們執行不力還得受罰,這時候張越既是說了,他們自然不再擔心——這武學說是五軍都督府和兵部共管,但真正說起來,掌握著武選大權的兵部堂官自然最大——一個個記下名字後,他們就把這些武學生都放了進來。
剛剛張越在門前訊問那些武學生的時候,武學中的諸學官就得到了消息。他們事先都是五軍都督府向兵部舉薦,張越曾經親自見過的,因而也知道這位兵部侍郎的秉性,並沒有貿貿然出來迎接,此時方才露了麵。一一參見之後,幾個人忍不住打量了一眼張越背後虎背熊腰的石亨,都有些摸不著頭腦。
“昨日我才和成國公商議過。從武學出去的,若是合格,便會加授各類軍職,相形之下,你們這些教授訓導的品級便遠遠不夠了。教官比學生的品級低,管教起來自然是名不正言不順,所以,我今次來,是有三件事。頭兩件,是我擬奏請皇上,一來為你們正名,一律授你們試職千戶,若是教導得好,即行轉實授,讓你們不至於沒有底氣,二來,則是給學生們定出新的規矩,武學結業之日,若是歲歲優等,則兩年後官職由試職虛職改成實授,若是歲歲合格但全都是下等,則軍職減等。第三件,則是他。”
張越沒有理會教官們那大為驚詫的表情,而是指了指旁邊的石亨,這才淡淡地說:“你們雖是京衛中武藝才能的佼佼者,也隨同過太祖皇帝北征,但其中多數人都沒有真正戍邊亦或是接敵,而且年紀相對於那些武學生,大的太多了。所以,我請準皇上,調了會州衛指揮使石亨過來,由他提督武學,主管這些武學生的操練訓導。”
提督武學?有這規矩麽?
盡管一群人麵麵相覷,但卻沒人真的站出來質疑。一來是畏於張越的官高,二來是這武學在宋時便是旋立旋廢的地方,三來則是這於他們來說有利無害。然而,這卻苦了石亨,被底下從學官到皂隸等等一眾人從頭打量到腳,再從腳打量到頭,到最後隻覺得渾身不自在。
見過學官,張越又下令把所有武學生都召集到了小校場,把之前對那二十幾個武學生提過的條例,再次對這些人重申了一遍,同時又把石亨再次拎出去派了一回用場。大約是適才的事情很快傳開的緣故,底下學生的精氣神比昨日好轉了不少,也不再有那許多喧嘩。而後日的大比在張越的刻意強調下,那重要性自然再次上升了不少。
而等到諸人散去的時候,一個身材中等的武學生卻沒有立刻就走,而是層層通報執意求見。眼下張越對於武學正是最重視的當口,雖說不合規矩,但他素來就不是什麽守規矩的人,當即在明倫堂中接見了此人。可當那武學生報出名姓的時候,他一下子就想起了昨日見過的那個自稱大伯父張信未來同僚的武官。
“寧子春?”
“是,學生寧子春。”那個武學生本以為必得跪白下情,誰知道行過禮後張越就讓他起身,因而他心中便多了幾許把握和雀躍,“大人如此注重後日的大比,所以學生有一建言。學生聽說,皇上此次北巡大寧,曾經於軍中比武,勝者加官封賞,授予勇士之稱。雖說武學之中遠不及軍中健兒濟濟,但有道是名利雙全才能激勵人心,還請大人給此次比武頭名再授予一個頭銜。那人為了護著這個頭銜,必然會竭力上進,而其他人為了奪這頭銜,自然也會更加用命。”
這說法一時讓張越想到了某個名詞——首席——臉上頓時有些古怪,隨即便笑問道:“你這個主意倒是有些意思,但你就沒有想過,有道是樹大招風,若是那些人明裏動不了那個頭名,暗地裏用些什麽見不得人的手段怎麽辦?”
“這是必然的,畢竟嫉賢妒能,原本就是人性。”那武學生卻是怡然不懼,昂著頭說,“但學生聽說,兵部有諜探司,何不派人駐紮武學?一來武學也是兵部重地,二來可監管學生品行,豈不是一舉兩得?”
怪不得那個寧姓武官竟然會提到自己的兒子,這年輕人有些意思!
張越記得武學這一批招的學生裏頭,既有去年年末那批世襲軍官,也有五軍都督府推薦的軍官子弟,也有少量的勳貴子弟,總的來說魚龍混雜。因而,看到這麽一個在自己麵前敢侃侃而談,而且還言之有據的人,他自然頗為讚賞。又問了這個寧子春幾句,發現他答話有條理,顯見不止是如那個四川都指揮同知說得那般隻是武藝精熟,他就更滿意了。
“你這建言我收下了,來日便設武學首席。隻是,你既然是提出建言的,能不能把這武學首席奪過去,就得看你自己的了。”
“是,學生一定努力!”
看著寧子春沉穩地行過禮後告退離去,張越又扭頭看了一眼石亨,隨即饒有興味地問道:“你覺得他比你當年如何?”
石亨毫不客氣地輕輕哼了一聲:“我當年可不像他這麽會裝,肯定是有什麽說什麽!”見張越大笑了起來,他忍不住又問道,“大人,我這提督武學總得有個年限吧?我可不想一直呆在這地方管教小孩子,您總得預備著人接替我!”
“放心,就兩年。”張越伸出兩個手指頭比劃了一下,見石亨一副長噓一口大氣的模樣,他不禁啞然失笑,“兩年之後,你就是想賴在這裏,我也會把你打發了回去,免得你荒廢了。再說,武學又不比國子監,總不能讓一個人把持太久。至於接替你的人……你真以為咱們大明這麽大,挑不出一個和你差不多的人?”
話雖說得輕易,但把石亨留在了武學,隨即又帶著隨從出門離開的時候,張越心裏卻知道,若不是眼下狠下功夫,不久的將來,大明還真的難能再挑出一個石亨這樣的人。
時勢造英雄,若不是靖難,朱棣身邊的那些大將顯不出來;若不是征交阯途中朱能病故,張輔顯不出來;若不是倭亂,戚繼光俞大猷一輩子未必能出頭;若不是鎮守遼東,李成梁未必那麽顯眼……如今是承平盛世,瓦剌的脫歡也未如史書上那樣大放異彩,其子也先也聲名不顯,但天知道北邊或是其他地方會不會再冒出一個絕豔的人物?
這時候,要的就是快刀斬亂麻!
武學前頭的祿米倉胡同為了方便運糧的大車來往,原本就頗為寬闊,但這會兒大隊人馬散開,立時就把這條往日裏可供兩輛大車並行的胡同堵得嚴嚴實實。好在武學原本就是貼著京師的東城牆根,那邊盡頭沒什麽人往這兒走,因而也不慮阻塞交通。隻是,這兒那種兩相對峙的架勢卻讓祿米倉那邊張頭探腦的兵卒有些吃不準,最後還是一個小旗過來,兜頭兜腦幾鞭子把管閑事的下屬都趕走了,順便還關上了大門。
這些當兵的萬一要是鬧騰起來,那可是了不得!這祿米倉裏頭的庫存全都是給官員發俸祿的,盡管過了年節,可還有下頭半年的糧食,有了閃失可了不得!
別人害怕,剛剛撂下一通狠話的石亨卻並不害怕。他小小年紀就敢打敢拚,原本就不是什麽善茬,再加上滿身的勁先頭都被張越一番話給吊起來了,滿心想著從自己手下走出一批得用軍官是什麽光景,因而見那幼官一下子噎住了,他反而覺得有些沒趣。
一旁的張越倒是沒想到石亨能說上這麽一番話,這時候見人退了回來,他不禁瞧過去一眼,隨即才淡淡地問道:“我要說的話,已經有人代我說了,你們還有什麽想質問的想要求的,盡管說出來!今天說出來全部不罪,但過了今天,便一切依學規論處,按律法論處!”
惴惴然的幼官們你眼望我眼,終於又有人乍著膽子站了出來,卻是先行了軍禮之後才說道:“張大人,咱們不是有心鬧事,實在是那幾個教授訓導太過分了!這不教弓馬,不教武藝,頭一件事竟是帶著大夥跑步,昨兒個就整整跑了一天,大家都累趴下了!還有,學生要請教大人,大人是管著武學的兵部堂上官,請問這位是什麽人,憑什麽教訓我們!”
都是年輕氣盛的武學生,因而哪怕知道石亨說的話句句在理,自己反駁不得,眾人自是不服氣,有人起了個頭,其他人也自然紛紛附和。見著這一幕,張越倒是覺得好笑,歪頭又看了一眼石亨,見他攥著馬鞭臉色不太好看,這才板起了臉。
“你們是覺得,他和你們差不多年紀,等你們承襲了軍職,他未必就能高過你們,所以心裏不服氣?”張越一句話出口,見底下鴉雀無聲,便正色道,“他是會州衛指揮使石亨,雖是世襲了寬河衛指揮僉事的軍職,他最初卻也不曾實授,是一點一點積累軍功進的軍職,如今二十出頭便已經是指揮使!他當初投軍的時候,和你們年紀也差不多,可如今不到數年就已經能夠獨當一麵,你們還覺得他沒資格教訓你們?”
石亨雖然很有些自負,但被張越這麽一誇,仍然有些不好意思。說是會州衛指揮使,但會州鄰近大寧,那是何等重要的地方,怎會隻有他這麽一個指揮使?所以,四個人中間,他是最小的那個,而且也並不是承擔著最大的領軍重任。隻不過,和他的年紀比起來,這軍階著實可以壓得住底下的那些人。
幼官們雖說都是出自軍戶,祖輩父輩都是軍官,可與其說家學淵源,還不如說是世代吃軍飯的,長輩們嚴格些的還教導了些武藝,不管不問的則是隻負責把人養大,識字的沒幾個,識地理的更沒幾個,所以,會州衛究竟在哪裏,下頭還是嗡嗡嗡地議論了一陣,二十多個人方才漸漸反應了過來,看著某人的眼睛裏就多了幾許敬意。
張越也看出了他們表情中的改觀,心中頓時多了幾分底氣。至少,這些人還是可以救藥的。這也很正常,永樂年間的二十餘年算不得真正的承平盛世,光是北征就有三次,北巡一次,此外還有南征交阯,寶船出海——這還應該是他這隻蝴蝶扇起翅膀影響了曆史的情況。所以,計算一下參與北征的兵力就知道,即便沒有打過仗,眼下這些幼官的祖輩或是父輩至少被拉去北邊的草原荒漠拉練過。
所以,眼下的軍隊還隻是漸漸開始腐壞,不至於從根子上爛掉。
“教授和訓導們昨天讓你們跑了一整天,無非是想看看你們這些人的身體狀況。想必你們昨天應該知道了,這武學中的夥食究竟如何。這年頭百姓吃上一頓肉就算得上過年,但你們一天三頓至少可以保證一頓有肉,這是為什麽?就是為了讓你們有力氣練武!你們是真正的武官,不要把自己和古今那些儒將相提並論,要是連一點打仗衝鋒的氣力都沒有,還帶什麽兵!至於你們家裏的差役,今天我可以撂下明話,但使你們月考歲考能夠順利通過,你們這些人家裏的差役,我奏請皇上加恩免除!”
之所以要加上加恩兩個字,實在是大明的差役遠遠麻煩過賦稅,所以張越也不能讓人落下話柄。可是,這樣的承諾加上石亨之前就問過,為什麽有事不稟報張大人,而是要擅自外出,幼官們都有些站不住了。畢竟,昨天的夥食確實是不錯,他們雖是沒睡過,可也溜過去打聽過,宿舍大通鋪的炕是熱的,光是這兩個待遇就足以和國子監媲美。於是,在你眼看我眼好一陣子之後,也不知道是誰帶頭跪了下來,餘下的也一個接一個軟了膝蓋,到最後就隻見一地矮了大半截的人。
事情到了這個份上,張越知道眼下的關卡暫時算是過去了。可是,如今隻有二十多號人,要是不好好整飭一下,那下一回就可能是四十四百。因而,他掃了眾人一眼,淡淡地喝了眾人起來,隨即便策馬上前,在武學前的下馬石下馬,又一馬當先進了大門。沒走幾步,見看門的幾個健卒仍是把這些武學生擋在外頭,他便回頭吩咐道:“把他們的名字記下來,先放進去,萬事有我。”
那些健卒本就是因為上頭定出的學規嚴厲,若是他們執行不力還得受罰,這時候張越既是說了,他們自然不再擔心——這武學說是五軍都督府和兵部共管,但真正說起來,掌握著武選大權的兵部堂官自然最大——一個個記下名字後,他們就把這些武學生都放了進來。
剛剛張越在門前訊問那些武學生的時候,武學中的諸學官就得到了消息。他們事先都是五軍都督府向兵部舉薦,張越曾經親自見過的,因而也知道這位兵部侍郎的秉性,並沒有貿貿然出來迎接,此時方才露了麵。一一參見之後,幾個人忍不住打量了一眼張越背後虎背熊腰的石亨,都有些摸不著頭腦。
“昨日我才和成國公商議過。從武學出去的,若是合格,便會加授各類軍職,相形之下,你們這些教授訓導的品級便遠遠不夠了。教官比學生的品級低,管教起來自然是名不正言不順,所以,我今次來,是有三件事。頭兩件,是我擬奏請皇上,一來為你們正名,一律授你們試職千戶,若是教導得好,即行轉實授,讓你們不至於沒有底氣,二來,則是給學生們定出新的規矩,武學結業之日,若是歲歲優等,則兩年後官職由試職虛職改成實授,若是歲歲合格但全都是下等,則軍職減等。第三件,則是他。”
張越沒有理會教官們那大為驚詫的表情,而是指了指旁邊的石亨,這才淡淡地說:“你們雖是京衛中武藝才能的佼佼者,也隨同過太祖皇帝北征,但其中多數人都沒有真正戍邊亦或是接敵,而且年紀相對於那些武學生,大的太多了。所以,我請準皇上,調了會州衛指揮使石亨過來,由他提督武學,主管這些武學生的操練訓導。”
提督武學?有這規矩麽?
盡管一群人麵麵相覷,但卻沒人真的站出來質疑。一來是畏於張越的官高,二來是這武學在宋時便是旋立旋廢的地方,三來則是這於他們來說有利無害。然而,這卻苦了石亨,被底下從學官到皂隸等等一眾人從頭打量到腳,再從腳打量到頭,到最後隻覺得渾身不自在。
見過學官,張越又下令把所有武學生都召集到了小校場,把之前對那二十幾個武學生提過的條例,再次對這些人重申了一遍,同時又把石亨再次拎出去派了一回用場。大約是適才的事情很快傳開的緣故,底下學生的精氣神比昨日好轉了不少,也不再有那許多喧嘩。而後日的大比在張越的刻意強調下,那重要性自然再次上升了不少。
而等到諸人散去的時候,一個身材中等的武學生卻沒有立刻就走,而是層層通報執意求見。眼下張越對於武學正是最重視的當口,雖說不合規矩,但他素來就不是什麽守規矩的人,當即在明倫堂中接見了此人。可當那武學生報出名姓的時候,他一下子就想起了昨日見過的那個自稱大伯父張信未來同僚的武官。
“寧子春?”
“是,學生寧子春。”那個武學生本以為必得跪白下情,誰知道行過禮後張越就讓他起身,因而他心中便多了幾許把握和雀躍,“大人如此注重後日的大比,所以學生有一建言。學生聽說,皇上此次北巡大寧,曾經於軍中比武,勝者加官封賞,授予勇士之稱。雖說武學之中遠不及軍中健兒濟濟,但有道是名利雙全才能激勵人心,還請大人給此次比武頭名再授予一個頭銜。那人為了護著這個頭銜,必然會竭力上進,而其他人為了奪這頭銜,自然也會更加用命。”
這說法一時讓張越想到了某個名詞——首席——臉上頓時有些古怪,隨即便笑問道:“你這個主意倒是有些意思,但你就沒有想過,有道是樹大招風,若是那些人明裏動不了那個頭名,暗地裏用些什麽見不得人的手段怎麽辦?”
“這是必然的,畢竟嫉賢妒能,原本就是人性。”那武學生卻是怡然不懼,昂著頭說,“但學生聽說,兵部有諜探司,何不派人駐紮武學?一來武學也是兵部重地,二來可監管學生品行,豈不是一舉兩得?”
怪不得那個寧姓武官竟然會提到自己的兒子,這年輕人有些意思!
張越記得武學這一批招的學生裏頭,既有去年年末那批世襲軍官,也有五軍都督府推薦的軍官子弟,也有少量的勳貴子弟,總的來說魚龍混雜。因而,看到這麽一個在自己麵前敢侃侃而談,而且還言之有據的人,他自然頗為讚賞。又問了這個寧子春幾句,發現他答話有條理,顯見不止是如那個四川都指揮同知說得那般隻是武藝精熟,他就更滿意了。
“你這建言我收下了,來日便設武學首席。隻是,你既然是提出建言的,能不能把這武學首席奪過去,就得看你自己的了。”
“是,學生一定努力!”
看著寧子春沉穩地行過禮後告退離去,張越又扭頭看了一眼石亨,隨即饒有興味地問道:“你覺得他比你當年如何?”
石亨毫不客氣地輕輕哼了一聲:“我當年可不像他這麽會裝,肯定是有什麽說什麽!”見張越大笑了起來,他忍不住又問道,“大人,我這提督武學總得有個年限吧?我可不想一直呆在這地方管教小孩子,您總得預備著人接替我!”
“放心,就兩年。”張越伸出兩個手指頭比劃了一下,見石亨一副長噓一口大氣的模樣,他不禁啞然失笑,“兩年之後,你就是想賴在這裏,我也會把你打發了回去,免得你荒廢了。再說,武學又不比國子監,總不能讓一個人把持太久。至於接替你的人……你真以為咱們大明這麽大,挑不出一個和你差不多的人?”
話雖說得輕易,但把石亨留在了武學,隨即又帶著隨從出門離開的時候,張越心裏卻知道,若不是眼下狠下功夫,不久的將來,大明還真的難能再挑出一個石亨這樣的人。
時勢造英雄,若不是靖難,朱棣身邊的那些大將顯不出來;若不是征交阯途中朱能病故,張輔顯不出來;若不是倭亂,戚繼光俞大猷一輩子未必能出頭;若不是鎮守遼東,李成梁未必那麽顯眼……如今是承平盛世,瓦剌的脫歡也未如史書上那樣大放異彩,其子也先也聲名不顯,但天知道北邊或是其他地方會不會再冒出一個絕豔的人物?
這時候,要的就是快刀斬亂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