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章 兒孫自有兒孫福,閑散在家心不閑
六月乃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北京城大街小巷的茶館瓜攤自然是生意極好,而達官貴人家裏則是都取出了冰窖中存的冰,院子中亦是不停地用井水澆地。隻是官府卻沒有什麽高溫假,那些安享爵位俸祿的留守武官還能出城到田莊上避暑,但那些文官就沒有那麽幸運了,一身團領紗衫整整齊齊地坐在衙門裏頭辦公,一日裏也不知道得捂出多少痱子。
可一向體胖怕熱的皇太子朱高熾都沒有放假的機會,他們算什麽?
相形之下,出獄之後尚未複職的杜楨自然逍遙。這會兒乃是下午,書房裏的兩邊窗子都支得高高的,滾燙滾燙的風從外頭直往裏頭鑽,哪怕是坐著不動都直淌汗。杜家倒是有一個小小的冰窖,但因著他吩咐不許擺放冰盆,因此這屋子裏竟是比外頭還悶熱些。鳴鏑此時穿著布衫在書桌旁磨墨,見自家老爺竟然還有閑心寫字,心裏那股佩服勁簡直就別提了。
“老爺,老爺!”
挑起了門口的斑竹簾一溜煙跑了進來,墨玉就也不管杜楨那不悅的臉色,笑嘻嘻地上前行禮道:“太太剛剛打張家回來,說是今兒個抓周熱鬧得很。不過小靜官最初當著一大群賓客竟是打起了瞌睡,後來好容易哄了他去抓,他一手抓了筆墨紙硯,一手抓了一枚印章,最後一頭栽倒在老爺送的那本論語上頭又睡著了!”
杜楨對於下人並不縱容,但規矩也一向並不森嚴,尤其是鳴鏑和墨玉這兩個自己從開封帶出來的書童——即便兩人如今都已經娶上了媳婦,但書房裏的事情,他仍然不願意用別人。聽到最後一句話,他不自覺地放下了筆,歪著頭想了想,麵上頓時露出了古怪的表情。
張越的天分固然很不錯,但更可貴的卻是勤奮紮實。可如今看他那個外孫的光景,即便是抓著了兩樣代表著日後前程的東西,卻仍難以讓長輩們省心。話說回來,要是他以後永遠不會複職,不如到張家族學繼續做一個先生。當然,那時候他就應該嚴厲一點了,決不能像在開封時那樣無所謂地任由那幫頑童稚子妄為……唔,得好好操練那幫小家夥。
出了一會神,杜楨便又坐了下去,攤開一幅紙,認認真真地寫下了“兒孫自有兒孫福”幾個字。蓋上了自己的私印之後,他便對旁邊的鳴鏑吩咐道:“去找人將其裱起來,以後就掛在書齋裏。”
鳴鏑強忍住大笑的衝動,衝墨玉使了個眼色,兩個人便齊齊溜了出門。而滿頭大汗的杜楨這會兒也沒了再寫字的興致,看了看書桌上那一疊稿子,他就站起身來來來回回走了兩步,心中頗有些擔憂。張越雖說隨軍出征,但這孩子一向早熟,應當不會有什麽問題,畢竟這和先前在興和那一趟不同。可是,他雖說如今還是未明之身,可對於朝堂事還是知道的。
京師之前雖下過雨,麻煩倒還不大,但據報南北直隸、山東、河南等多地郡縣水災異常嚴重。大軍北征本就耗費糧餉無數,要是今年的夏稅再打折扣,恐怕戶部尚書夏原吉辛辛苦苦打理的國庫就要見底了。雖說他之前是被夏原吉連累,可如今他畢竟已經放出來了,可夏原吉仍是關在內官監。錦衣衛雖說名聲不好,但對他們終究還是頗為照應,內官監中都是閹人,他根本打聽不到夏原吉的情形!
“老爺,這麽熱的天,你還偏悶在屋裏頭。”
裘氏才走進屋子裏就被那撲麵而來的蒸騰熱氣撲得一愣,沒好氣地嗔了一句,就把手中端的的那個丹漆小茶盤擱在了一旁的桌子上。走上前幾步,她就看清丈夫那薄薄的布衫完全濕透了,於是少不得又埋怨了一聲,待到杜楨重新坐下,端起了那碗冰鎮綠豆湯,她方才說起了今日在張家的見聞。提起自己的外孫時,她自是眉開眼笑,語氣中滿是寵溺縱容。
杜楨雖是坐在那裏埋頭喝著冰涼解渴的綠豆湯,但耳朵卻一直都聽著妻子的嘮叨,竟是沒注意到那淺淺一小碗早就喝完了,自己竟是端著個空碗仍在啜飲。而裘氏也沒留心這些細節,把抓周的情形幾乎原原本本複述了一遍,她方才想起之前得知的另一個消息,興高采烈的臉上漸漸黯然了下來。
“倒是武安侯夫人提起,說周王那位馮王妃去世了。周王千歲此前不是正好帶著郡主回去了麽,結果聽到這消息立時病倒了。雖說那不是郡主的生母,可那位馮王妃一向對郡主很不錯,這一回仿佛是因為汝南王和世子相爭被氣死的,所以郡主自責得很……唉,好人真是沒好報,聽綰兒說,郡主原本是一回開封就談婚論嫁的,這一回卻得耽擱了。”
見杜楨一下子怔住了,裘氏想到之前因為傳說杜楨和周王朱橚有過往來,差點還惹出了大麻煩,她連忙岔轉了話題:“親家老太太的病仿佛也不好,前次說了那些不吉利的話,今天那樣大好的日子,她竟是沒多少精神。據說張家小四和武安侯家幺女的婚事定在七月初三,這兩天就打算下小定大定。那一位雖說不是嫡出,卻是武安侯的掌上明珠,因武安侯沒有嫡女,這一次準備的嫁妝很是可觀。說起來,除了咱們家綰兒,張家那些孫媳婦都是出自勳貴之家,今天滿滿當當都是人,不是公侯伯夫人就是都督夫人,要應付這些人真不容易。”
“隻要他們夫妻日子過得和美,其他事情就不用操心了。再說,親家老太太和親家太太都是明理人,她常常回門,你也常常探望,過得如何你總是親眼瞧見的。至於妯娌之間,綰兒那性子更不會有什麽差錯,她這丫頭聰明得很,難道還會傻呆呆地任人算計?你教導了這麽一個出色的女兒,還有什麽好擔心的?”
“老爺如今人老了,說話倒是比從前好聽!”
取笑歸取笑,但裘氏心裏卻異常高興。夫妻倆說了一會話,她便硬是讓杜楨回房換一身衣服,結果一前一後剛出了書房,外頭就傳來了通報,說是楊士奇到了。麵對這麽一個意料之外的訪客,不明就裏的裘氏也就罷了,但杜楨卻覺得很奇怪。
要知道,這朝中最忙的就是閣臣,更何況如今楊榮金幼孜隨同北征,他尚未複職,楊士奇輔佐太子正是最忙的時候,不可能有時間來訪友,這一趟來是為了什麽?
這盛夏時節,平民百姓可以光著膀子搖蒲扇,但官宦人家畢竟講究一個體麵,所以無論多熱,這身上衣服必定是捂得嚴嚴實實的。騎著馬在大太陽底下匆匆趕來,楊士奇進門的時候自然是通身大汗。好在立刻有下人擰了毛巾上來,他狠狠擦了一把臉,這才長長噓了一口氣。盡管這屋子裏仍然悶熱難當,但比起內閣直房來說總是好得多,因此當喝下了一碗涼茶之後,他總算是緩過了勁頭。
見杜楨主動把人都屏退了,他便直截了當地說道:“宜山,你雖說在家裏尚未複職,但這不過是暫時的。太子一向很讚許你的風骨,皇上對你也是頗為信賴。所以,你也不要把心思都花在著書立說上頭,這朝事上你該關心的還是得關心。”
對於楊士奇一上來就說這個,杜楨不禁皺了皺眉,旋即便看到了書案上那厚厚一摞稿子。明白過來的他站起身來,雙手搬起了這一疊紙往楊士奇身邊的小幾上一放,又笑道:“士奇兄看來是弄錯了,著書立說乃是大學問家所做之事,我這個人能做的不過是小打小鬧,怎有那樣的閑心思?不過是在獄中整理了一些心得,出來之後又續著往後頭寫而已。”
隨手取閱了幾頁稿子,楊士奇麵上頓時露出了驚異之色,而那驚異旋即就變成了驚喜。當初他和楊榮杜楨幾個在翰林院交情都還算不錯,但真正要說性子對脾胃,卻還是麵前這個冷麵人,所以,他實在是不希望杜楨因為之前的挫折而頹廢。看著紙上那一個個端正的小楷,他又想起了杜楨的乘龍快婿兼得意弟子,忍不住笑了起來。
“好了,隻要你不曾心灰意冷,我就放心了。今天來找你一來是看看你的近況,二來也是有一件事想聽聽你的主意。北征大軍已經走了數月,從這些日子的軍報來看,恐怕是阿魯台大軍已經北逃了。隻不過韃靼瓦剌都常常玩這種誘敵深入的把戲,皇上何時班師也沒個準。隻是如今皇上尚未班師,京師裏就有些風言風語,我隻擔心……”
“擔心再出現永樂十二年那一幕?”
杜楨直截了當道破了這一層,楊士奇也不拐彎抹角,肅然點了點頭:“那一次的結果你也都知道了,五個人下獄,除了我一個之外,其他四人至今八年都一直不曾開釋。那還隻是因為太子遣使迎駕遲緩,而這一次……”
即使知道杜楨可以信賴,但他仍是微微一頓,斟酌了好一會,這才下定了決心:“這一次太子免去南北直隸和山東河南等地遭水災各省的賦稅,眼看夏稅至少要少收六十萬石左右,再加上北征所用軍糧,一進一出至少就是百萬石,有人說太子是故意的。另外,由於民夫逃亡,後運軍糧稍有延遲,恐怕對別人來說也是借口。最最重要的是,有人說錦衣衛截住了大營禦馬監中人往京師發的信。”
由於杜家人都不是喜好管閑事的,平日沒事決不會在酒樓茶館等地方閑逛,因此杜楨對於外頭大事的了解,隻限於朝廷公布的那一些,除此之外就是登門拜訪的沈家父子倆。所以,楊士奇所說這些他都是第一回聽到,此時此刻不禁眉頭緊鎖驚異莫名。
“錦衣衛……雖說我不願意為那些見不得光的家夥說話,但如今的錦衣衛指揮使袁方並非像前任紀綱那樣恣意妄為,怎麽會忽然如此大膽?”
“你說得不錯,據我所知,因為宣府諜案,袁方到宣府去了,如今錦衣衛大事都是由回到京師的東廠督主陸豐主持。但這兩天他據說是中暑脫水,根本沒有到東廠和錦衣衛視事。就是因為如此,我才覺得事情著實有些古怪蹊蹺,所以趁著下午有些空閑,特意請了幾個時辰的假到你這裏來。宜山,勉仁幼孜不在,我實在沒人商量,還請你幫我參謀參謀。”
就這麽寥寥幾句話,杜楨自然不可能立刻有什麽反應,於是少不得仔仔細細問了一大堆。楊士奇也極有耐心,事無巨細地說了小半個時辰,眼見這個麵冷心熱的朋友坐在那裏按著眉心冥思苦想,他的心中不禁生出了幾分歉然。但等到對麵的人抬起頭,若有所思地說出了一番話,他立時倍加留心。
“事若反常必有妖,若是依照你說的這些,有人興風作浪是一定的。問題是,這不比從前那一次的單純挑撥離間,而且總覺著不像是單純一撥人的手筆,而像是兩撥人硬生生捏合在一塊的結果。北征前運後運都有專人負責,民夫若有逃亡等等,也該是有總督官負責,和太子殿下無關,但那封信就不一樣了。士奇,你得做好最壞的打算才行,這樣……”
漢趙合流!雖說杜楨沒有捅破那一層窗戶紙,但一句句聽下來,楊士奇何等聰明的人,心裏登時跳出了這樣一個念頭。至於這兩家如何合流的,他根本沒工夫考慮,隻是一個勁地順著話頭思量那些後果。要知道,當初趙王之所以能造出那樣的逆謀,在於其在北京一經營就是十幾年,如今雖尚未完全開釋,可已經不禁出府走動,隻是不許入宮而已。而趙王府在北京地麵上的真正勢力,恐怕得重新估量才行。
坐不下去的楊士奇匆匆起身告辭離開,而杜楨也沒有挽留。坐在主位上摩挲著下巴想了好一會兒,他不禁擔心起了尚在軍中的皇帝。就算曾經是馳騁無敵的勇士,但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六十出頭的天子親自出征,若有萬一則天下震動。從這一條來說,夏原吉等人的進諫何等正確!
六月乃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北京城大街小巷的茶館瓜攤自然是生意極好,而達官貴人家裏則是都取出了冰窖中存的冰,院子中亦是不停地用井水澆地。隻是官府卻沒有什麽高溫假,那些安享爵位俸祿的留守武官還能出城到田莊上避暑,但那些文官就沒有那麽幸運了,一身團領紗衫整整齊齊地坐在衙門裏頭辦公,一日裏也不知道得捂出多少痱子。
可一向體胖怕熱的皇太子朱高熾都沒有放假的機會,他們算什麽?
相形之下,出獄之後尚未複職的杜楨自然逍遙。這會兒乃是下午,書房裏的兩邊窗子都支得高高的,滾燙滾燙的風從外頭直往裏頭鑽,哪怕是坐著不動都直淌汗。杜家倒是有一個小小的冰窖,但因著他吩咐不許擺放冰盆,因此這屋子裏竟是比外頭還悶熱些。鳴鏑此時穿著布衫在書桌旁磨墨,見自家老爺竟然還有閑心寫字,心裏那股佩服勁簡直就別提了。
“老爺,老爺!”
挑起了門口的斑竹簾一溜煙跑了進來,墨玉就也不管杜楨那不悅的臉色,笑嘻嘻地上前行禮道:“太太剛剛打張家回來,說是今兒個抓周熱鬧得很。不過小靜官最初當著一大群賓客竟是打起了瞌睡,後來好容易哄了他去抓,他一手抓了筆墨紙硯,一手抓了一枚印章,最後一頭栽倒在老爺送的那本論語上頭又睡著了!”
杜楨對於下人並不縱容,但規矩也一向並不森嚴,尤其是鳴鏑和墨玉這兩個自己從開封帶出來的書童——即便兩人如今都已經娶上了媳婦,但書房裏的事情,他仍然不願意用別人。聽到最後一句話,他不自覺地放下了筆,歪著頭想了想,麵上頓時露出了古怪的表情。
張越的天分固然很不錯,但更可貴的卻是勤奮紮實。可如今看他那個外孫的光景,即便是抓著了兩樣代表著日後前程的東西,卻仍難以讓長輩們省心。話說回來,要是他以後永遠不會複職,不如到張家族學繼續做一個先生。當然,那時候他就應該嚴厲一點了,決不能像在開封時那樣無所謂地任由那幫頑童稚子妄為……唔,得好好操練那幫小家夥。
出了一會神,杜楨便又坐了下去,攤開一幅紙,認認真真地寫下了“兒孫自有兒孫福”幾個字。蓋上了自己的私印之後,他便對旁邊的鳴鏑吩咐道:“去找人將其裱起來,以後就掛在書齋裏。”
鳴鏑強忍住大笑的衝動,衝墨玉使了個眼色,兩個人便齊齊溜了出門。而滿頭大汗的杜楨這會兒也沒了再寫字的興致,看了看書桌上那一疊稿子,他就站起身來來來回回走了兩步,心中頗有些擔憂。張越雖說隨軍出征,但這孩子一向早熟,應當不會有什麽問題,畢竟這和先前在興和那一趟不同。可是,他雖說如今還是未明之身,可對於朝堂事還是知道的。
京師之前雖下過雨,麻煩倒還不大,但據報南北直隸、山東、河南等多地郡縣水災異常嚴重。大軍北征本就耗費糧餉無數,要是今年的夏稅再打折扣,恐怕戶部尚書夏原吉辛辛苦苦打理的國庫就要見底了。雖說他之前是被夏原吉連累,可如今他畢竟已經放出來了,可夏原吉仍是關在內官監。錦衣衛雖說名聲不好,但對他們終究還是頗為照應,內官監中都是閹人,他根本打聽不到夏原吉的情形!
“老爺,這麽熱的天,你還偏悶在屋裏頭。”
裘氏才走進屋子裏就被那撲麵而來的蒸騰熱氣撲得一愣,沒好氣地嗔了一句,就把手中端的的那個丹漆小茶盤擱在了一旁的桌子上。走上前幾步,她就看清丈夫那薄薄的布衫完全濕透了,於是少不得又埋怨了一聲,待到杜楨重新坐下,端起了那碗冰鎮綠豆湯,她方才說起了今日在張家的見聞。提起自己的外孫時,她自是眉開眼笑,語氣中滿是寵溺縱容。
杜楨雖是坐在那裏埋頭喝著冰涼解渴的綠豆湯,但耳朵卻一直都聽著妻子的嘮叨,竟是沒注意到那淺淺一小碗早就喝完了,自己竟是端著個空碗仍在啜飲。而裘氏也沒留心這些細節,把抓周的情形幾乎原原本本複述了一遍,她方才想起之前得知的另一個消息,興高采烈的臉上漸漸黯然了下來。
“倒是武安侯夫人提起,說周王那位馮王妃去世了。周王千歲此前不是正好帶著郡主回去了麽,結果聽到這消息立時病倒了。雖說那不是郡主的生母,可那位馮王妃一向對郡主很不錯,這一回仿佛是因為汝南王和世子相爭被氣死的,所以郡主自責得很……唉,好人真是沒好報,聽綰兒說,郡主原本是一回開封就談婚論嫁的,這一回卻得耽擱了。”
見杜楨一下子怔住了,裘氏想到之前因為傳說杜楨和周王朱橚有過往來,差點還惹出了大麻煩,她連忙岔轉了話題:“親家老太太的病仿佛也不好,前次說了那些不吉利的話,今天那樣大好的日子,她竟是沒多少精神。據說張家小四和武安侯家幺女的婚事定在七月初三,這兩天就打算下小定大定。那一位雖說不是嫡出,卻是武安侯的掌上明珠,因武安侯沒有嫡女,這一次準備的嫁妝很是可觀。說起來,除了咱們家綰兒,張家那些孫媳婦都是出自勳貴之家,今天滿滿當當都是人,不是公侯伯夫人就是都督夫人,要應付這些人真不容易。”
“隻要他們夫妻日子過得和美,其他事情就不用操心了。再說,親家老太太和親家太太都是明理人,她常常回門,你也常常探望,過得如何你總是親眼瞧見的。至於妯娌之間,綰兒那性子更不會有什麽差錯,她這丫頭聰明得很,難道還會傻呆呆地任人算計?你教導了這麽一個出色的女兒,還有什麽好擔心的?”
“老爺如今人老了,說話倒是比從前好聽!”
取笑歸取笑,但裘氏心裏卻異常高興。夫妻倆說了一會話,她便硬是讓杜楨回房換一身衣服,結果一前一後剛出了書房,外頭就傳來了通報,說是楊士奇到了。麵對這麽一個意料之外的訪客,不明就裏的裘氏也就罷了,但杜楨卻覺得很奇怪。
要知道,這朝中最忙的就是閣臣,更何況如今楊榮金幼孜隨同北征,他尚未複職,楊士奇輔佐太子正是最忙的時候,不可能有時間來訪友,這一趟來是為了什麽?
這盛夏時節,平民百姓可以光著膀子搖蒲扇,但官宦人家畢竟講究一個體麵,所以無論多熱,這身上衣服必定是捂得嚴嚴實實的。騎著馬在大太陽底下匆匆趕來,楊士奇進門的時候自然是通身大汗。好在立刻有下人擰了毛巾上來,他狠狠擦了一把臉,這才長長噓了一口氣。盡管這屋子裏仍然悶熱難當,但比起內閣直房來說總是好得多,因此當喝下了一碗涼茶之後,他總算是緩過了勁頭。
見杜楨主動把人都屏退了,他便直截了當地說道:“宜山,你雖說在家裏尚未複職,但這不過是暫時的。太子一向很讚許你的風骨,皇上對你也是頗為信賴。所以,你也不要把心思都花在著書立說上頭,這朝事上你該關心的還是得關心。”
對於楊士奇一上來就說這個,杜楨不禁皺了皺眉,旋即便看到了書案上那厚厚一摞稿子。明白過來的他站起身來,雙手搬起了這一疊紙往楊士奇身邊的小幾上一放,又笑道:“士奇兄看來是弄錯了,著書立說乃是大學問家所做之事,我這個人能做的不過是小打小鬧,怎有那樣的閑心思?不過是在獄中整理了一些心得,出來之後又續著往後頭寫而已。”
隨手取閱了幾頁稿子,楊士奇麵上頓時露出了驚異之色,而那驚異旋即就變成了驚喜。當初他和楊榮杜楨幾個在翰林院交情都還算不錯,但真正要說性子對脾胃,卻還是麵前這個冷麵人,所以,他實在是不希望杜楨因為之前的挫折而頹廢。看著紙上那一個個端正的小楷,他又想起了杜楨的乘龍快婿兼得意弟子,忍不住笑了起來。
“好了,隻要你不曾心灰意冷,我就放心了。今天來找你一來是看看你的近況,二來也是有一件事想聽聽你的主意。北征大軍已經走了數月,從這些日子的軍報來看,恐怕是阿魯台大軍已經北逃了。隻不過韃靼瓦剌都常常玩這種誘敵深入的把戲,皇上何時班師也沒個準。隻是如今皇上尚未班師,京師裏就有些風言風語,我隻擔心……”
“擔心再出現永樂十二年那一幕?”
杜楨直截了當道破了這一層,楊士奇也不拐彎抹角,肅然點了點頭:“那一次的結果你也都知道了,五個人下獄,除了我一個之外,其他四人至今八年都一直不曾開釋。那還隻是因為太子遣使迎駕遲緩,而這一次……”
即使知道杜楨可以信賴,但他仍是微微一頓,斟酌了好一會,這才下定了決心:“這一次太子免去南北直隸和山東河南等地遭水災各省的賦稅,眼看夏稅至少要少收六十萬石左右,再加上北征所用軍糧,一進一出至少就是百萬石,有人說太子是故意的。另外,由於民夫逃亡,後運軍糧稍有延遲,恐怕對別人來說也是借口。最最重要的是,有人說錦衣衛截住了大營禦馬監中人往京師發的信。”
由於杜家人都不是喜好管閑事的,平日沒事決不會在酒樓茶館等地方閑逛,因此杜楨對於外頭大事的了解,隻限於朝廷公布的那一些,除此之外就是登門拜訪的沈家父子倆。所以,楊士奇所說這些他都是第一回聽到,此時此刻不禁眉頭緊鎖驚異莫名。
“錦衣衛……雖說我不願意為那些見不得光的家夥說話,但如今的錦衣衛指揮使袁方並非像前任紀綱那樣恣意妄為,怎麽會忽然如此大膽?”
“你說得不錯,據我所知,因為宣府諜案,袁方到宣府去了,如今錦衣衛大事都是由回到京師的東廠督主陸豐主持。但這兩天他據說是中暑脫水,根本沒有到東廠和錦衣衛視事。就是因為如此,我才覺得事情著實有些古怪蹊蹺,所以趁著下午有些空閑,特意請了幾個時辰的假到你這裏來。宜山,勉仁幼孜不在,我實在沒人商量,還請你幫我參謀參謀。”
就這麽寥寥幾句話,杜楨自然不可能立刻有什麽反應,於是少不得仔仔細細問了一大堆。楊士奇也極有耐心,事無巨細地說了小半個時辰,眼見這個麵冷心熱的朋友坐在那裏按著眉心冥思苦想,他的心中不禁生出了幾分歉然。但等到對麵的人抬起頭,若有所思地說出了一番話,他立時倍加留心。
“事若反常必有妖,若是依照你說的這些,有人興風作浪是一定的。問題是,這不比從前那一次的單純挑撥離間,而且總覺著不像是單純一撥人的手筆,而像是兩撥人硬生生捏合在一塊的結果。北征前運後運都有專人負責,民夫若有逃亡等等,也該是有總督官負責,和太子殿下無關,但那封信就不一樣了。士奇,你得做好最壞的打算才行,這樣……”
漢趙合流!雖說杜楨沒有捅破那一層窗戶紙,但一句句聽下來,楊士奇何等聰明的人,心裏登時跳出了這樣一個念頭。至於這兩家如何合流的,他根本沒工夫考慮,隻是一個勁地順著話頭思量那些後果。要知道,當初趙王之所以能造出那樣的逆謀,在於其在北京一經營就是十幾年,如今雖尚未完全開釋,可已經不禁出府走動,隻是不許入宮而已。而趙王府在北京地麵上的真正勢力,恐怕得重新估量才行。
坐不下去的楊士奇匆匆起身告辭離開,而杜楨也沒有挽留。坐在主位上摩挲著下巴想了好一會兒,他不禁擔心起了尚在軍中的皇帝。就算曾經是馳騁無敵的勇士,但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六十出頭的天子親自出征,若有萬一則天下震動。從這一條來說,夏原吉等人的進諫何等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