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一役,趙河為之斷流。
萬餘偽齊軍在義勇軍的追逐下,爭先恐後地逃跑,導致在深僅沒膝的河流之中,竟然淹死了數百個身強體壯的成年男人。
屍體順水漂下,沿河諸州縣為之驚怖。
這次戰鬥,義勇軍殺敵千二,俘敵三千有餘,繳獲馬匹上百,盔甲輜重無以計數。
嶽丘沒有多餘的糧食養俘虜,也不想收編他們,於是收繳了他們的衣甲兵器,放他們自行歸去。
休整了半天之後,義勇軍重新踏上了向北的道路,行進間歌聲嘹亮,將士們個個昂頭挺胸,豪氣衝天。
這是百勝之師的驕橫之氣!
再次路過裕州城,董知縣親率一幹民眾,主動送上了勞軍物資。
嶽丘在馬上拱手笑道:“幸未食言,貴城當不為李成軍所擾。”
董知縣再三行禮,唯唯不敢言。
此後前方一片坦途,再也沒有任何敢於和義勇軍對壘的敵人。
裕州城向北三十五裏,是獨樹城,半道上就有使者前來,說自願資助五車補給,以壯軍威。等到了地方之後,發現城守親自押運車隊,已經恭敬地等在那兒了。於是義勇軍馬不停蹄,點檢接收完畢便繼續前行。
往北再二十二裏的保安鎮,翟三十裏的葉邑鎮,再三十裏的葉縣,均是如此。所過之處,各城守將都如同商量好了一樣,遣人前來確認軍需數量,在義勇軍到達的時候提前備好,絲毫不會耽擱部隊的行程。
嶽丘策馬走在夕陽之中,看著眼前葉縣的城牆,和笑臉相迎的葉縣縣令,不禁想起了後世的一條口號:軍民魚水情。
……
葉縣,是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葉姓的始祖沈諸梁的封地,是世界兩千三百萬葉氏後裔的祖地,也就是說,隻要你姓葉,就能在這裏找到遺傳基因。
葉縣古名昆陽,當年,位麵之子劉秀在這裏施展真正的‘大隕石術’,擊敗了王莽的大軍,從此一遇風雲便化龍,橫掃宇內,身登九五。
讚曰:一戰摧大敵,頓使何宇平。
得知忠護右軍往葉縣前進的消息之後,李成惴惴不安的心情終於變得輕鬆起來。
薛明舉的李永勝變成了驚弓之鳥,敗回南陽之後,再也不敢出戰;賈大同龜縮在南召城裏,任憑李成萬般催促,也不願出兵討敵;坐轄三洲的李成突然發現,自己竟然沒有可用之兵,隻能任由忠護右軍自由來去。
該怎麽向皇帝交待呢?
還好嶽丘主動幫他解決了這個大難題:隻要葉縣那邊好吃好喝地把忠護右軍禮送出境,再往北走就不歸我管了,讓許昌的老左傷腦筋去吧。
不是號稱能打麽?你去打打看唄,嘿嘿!
聽說老左把周邊州縣的兵都給調空了,做出副死守許昌的架勢來。
怎麽對得起你‘鐵將軍’的綽號呢?
李成看著輿圖,慢慢地陷入了沉思。
無論如何,他也不相信忠護右軍敢去攻打許昌,可是這一路向北的,到底要往哪兒去呢?
沒有根據地,最終隻會落個流寇的下場啊。
想到流寇二字,李成突然靈感一現,目光也停在輿圖上的一處,不再移動了。
伏牛山。
此山位於三洲交界之處,是個典型的三不管地帶,所以向來是強人山賊的老巢。某非,忠護右軍要在這裏,落草為寇?
李成搖了搖頭,自己否決了自己的想法,實在太不合常理了。
……
而在此時的葉縣城下,義勇軍的營寨之中,吃完了晚飯的士兵們沒有像以往一樣上課,卻被軍使們強令著,早早地趕上了床。
“咋了?”,王老三不解地問道。
“估計明早要打仗。”,田塊兒悶聲答道。
“打仗好。”,王老三開心地說道:“總比上算術課好。”
田塊兒沒吭聲,他倒是喜歡上算術課,學得也蠻好。
“都給老子閉嘴,睡了!”,軍使李智吼了一聲。
於是營帳裏變得鴉雀無聲,再過了一會,就傳出了呼嚕聲來。
第二天五更時分,所有的士兵都被叫了起來,雖然還是睡意朦朧的,但是溪水擦把臉,再吃個炊餅喝碗熱粥,精神就有了,氣力也足了。
於是動身上路,每個人都發了塊竹棍,讓咬在嘴裏。這是擔心有人說話被敵人發覺呢,田塊兒心裏想著,準是要打葉縣。
天還沒亮,他聽從命令,抓住前麵王老三的衣服,邁著小碎步往前走。
沒走多久就到了城牆下麵,前麵已經站了好多人,田塊兒見王老三停下來,便也止住腳步,排在王老三後麵。
他的目光已經適應了黑暗,借著稀疏的天光,看見葉縣的城牆上麵,一群黑點正順著長梯向上攀爬,不一會就消失在牆頭。再過了沒多久,城門吱呀著打開了。
到了這個時候,就再也沒有隱藏行蹤的必要,於是城上城下都打起火把來,將軍們的號令聲,軍使們的哨子聲也隨之響了起來,義勇軍烏壓壓地向城門湧去,進了城之後,又分開成幾股,洪流般順著街道向前湧去。
田塊兒跟著軍使李智使勁往前跑,得閑還瞅見路邊躲著個賣炊餅的小個子,那人該是早早起床做生意的,沒想到正遇見義勇軍破城,嚇得藏在一個石獅子下麵縮成一團。
要是每次打仗都像這樣就好了,豆子就不會慫,我也不用踢他一腳……田塊兒邊跑邊想,隻覺得心裏五味雜陳,最後都化在了奔跑裏。
當嶽丘來到葉縣知縣衙門的時候,那個叫做方順的知縣,和他的兩位同事已經被押解到了大堂,等待著嶽丘的發落。
能夠這麽輕鬆地把當地政府首腦一網打盡,還要歸功於這個時代的官場特色,政府的官員全都住在縣衙裏麵,所以前後門一堵,就是個甕中捉鱉
知縣方順一幅衣冠不整的模樣,估計是被從床上抓過來的。他白天和嶽丘見過一麵,還閑聊了幾句,所以鼓起勇氣來,問出了縈繞在全縣官員心頭的那個問題:
“將軍仁義之名遠播,何以獨罪葉縣?”
萬餘偽齊軍在義勇軍的追逐下,爭先恐後地逃跑,導致在深僅沒膝的河流之中,竟然淹死了數百個身強體壯的成年男人。
屍體順水漂下,沿河諸州縣為之驚怖。
這次戰鬥,義勇軍殺敵千二,俘敵三千有餘,繳獲馬匹上百,盔甲輜重無以計數。
嶽丘沒有多餘的糧食養俘虜,也不想收編他們,於是收繳了他們的衣甲兵器,放他們自行歸去。
休整了半天之後,義勇軍重新踏上了向北的道路,行進間歌聲嘹亮,將士們個個昂頭挺胸,豪氣衝天。
這是百勝之師的驕橫之氣!
再次路過裕州城,董知縣親率一幹民眾,主動送上了勞軍物資。
嶽丘在馬上拱手笑道:“幸未食言,貴城當不為李成軍所擾。”
董知縣再三行禮,唯唯不敢言。
此後前方一片坦途,再也沒有任何敢於和義勇軍對壘的敵人。
裕州城向北三十五裏,是獨樹城,半道上就有使者前來,說自願資助五車補給,以壯軍威。等到了地方之後,發現城守親自押運車隊,已經恭敬地等在那兒了。於是義勇軍馬不停蹄,點檢接收完畢便繼續前行。
往北再二十二裏的保安鎮,翟三十裏的葉邑鎮,再三十裏的葉縣,均是如此。所過之處,各城守將都如同商量好了一樣,遣人前來確認軍需數量,在義勇軍到達的時候提前備好,絲毫不會耽擱部隊的行程。
嶽丘策馬走在夕陽之中,看著眼前葉縣的城牆,和笑臉相迎的葉縣縣令,不禁想起了後世的一條口號:軍民魚水情。
……
葉縣,是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葉姓的始祖沈諸梁的封地,是世界兩千三百萬葉氏後裔的祖地,也就是說,隻要你姓葉,就能在這裏找到遺傳基因。
葉縣古名昆陽,當年,位麵之子劉秀在這裏施展真正的‘大隕石術’,擊敗了王莽的大軍,從此一遇風雲便化龍,橫掃宇內,身登九五。
讚曰:一戰摧大敵,頓使何宇平。
得知忠護右軍往葉縣前進的消息之後,李成惴惴不安的心情終於變得輕鬆起來。
薛明舉的李永勝變成了驚弓之鳥,敗回南陽之後,再也不敢出戰;賈大同龜縮在南召城裏,任憑李成萬般催促,也不願出兵討敵;坐轄三洲的李成突然發現,自己竟然沒有可用之兵,隻能任由忠護右軍自由來去。
該怎麽向皇帝交待呢?
還好嶽丘主動幫他解決了這個大難題:隻要葉縣那邊好吃好喝地把忠護右軍禮送出境,再往北走就不歸我管了,讓許昌的老左傷腦筋去吧。
不是號稱能打麽?你去打打看唄,嘿嘿!
聽說老左把周邊州縣的兵都給調空了,做出副死守許昌的架勢來。
怎麽對得起你‘鐵將軍’的綽號呢?
李成看著輿圖,慢慢地陷入了沉思。
無論如何,他也不相信忠護右軍敢去攻打許昌,可是這一路向北的,到底要往哪兒去呢?
沒有根據地,最終隻會落個流寇的下場啊。
想到流寇二字,李成突然靈感一現,目光也停在輿圖上的一處,不再移動了。
伏牛山。
此山位於三洲交界之處,是個典型的三不管地帶,所以向來是強人山賊的老巢。某非,忠護右軍要在這裏,落草為寇?
李成搖了搖頭,自己否決了自己的想法,實在太不合常理了。
……
而在此時的葉縣城下,義勇軍的營寨之中,吃完了晚飯的士兵們沒有像以往一樣上課,卻被軍使們強令著,早早地趕上了床。
“咋了?”,王老三不解地問道。
“估計明早要打仗。”,田塊兒悶聲答道。
“打仗好。”,王老三開心地說道:“總比上算術課好。”
田塊兒沒吭聲,他倒是喜歡上算術課,學得也蠻好。
“都給老子閉嘴,睡了!”,軍使李智吼了一聲。
於是營帳裏變得鴉雀無聲,再過了一會,就傳出了呼嚕聲來。
第二天五更時分,所有的士兵都被叫了起來,雖然還是睡意朦朧的,但是溪水擦把臉,再吃個炊餅喝碗熱粥,精神就有了,氣力也足了。
於是動身上路,每個人都發了塊竹棍,讓咬在嘴裏。這是擔心有人說話被敵人發覺呢,田塊兒心裏想著,準是要打葉縣。
天還沒亮,他聽從命令,抓住前麵王老三的衣服,邁著小碎步往前走。
沒走多久就到了城牆下麵,前麵已經站了好多人,田塊兒見王老三停下來,便也止住腳步,排在王老三後麵。
他的目光已經適應了黑暗,借著稀疏的天光,看見葉縣的城牆上麵,一群黑點正順著長梯向上攀爬,不一會就消失在牆頭。再過了沒多久,城門吱呀著打開了。
到了這個時候,就再也沒有隱藏行蹤的必要,於是城上城下都打起火把來,將軍們的號令聲,軍使們的哨子聲也隨之響了起來,義勇軍烏壓壓地向城門湧去,進了城之後,又分開成幾股,洪流般順著街道向前湧去。
田塊兒跟著軍使李智使勁往前跑,得閑還瞅見路邊躲著個賣炊餅的小個子,那人該是早早起床做生意的,沒想到正遇見義勇軍破城,嚇得藏在一個石獅子下麵縮成一團。
要是每次打仗都像這樣就好了,豆子就不會慫,我也不用踢他一腳……田塊兒邊跑邊想,隻覺得心裏五味雜陳,最後都化在了奔跑裏。
當嶽丘來到葉縣知縣衙門的時候,那個叫做方順的知縣,和他的兩位同事已經被押解到了大堂,等待著嶽丘的發落。
能夠這麽輕鬆地把當地政府首腦一網打盡,還要歸功於這個時代的官場特色,政府的官員全都住在縣衙裏麵,所以前後門一堵,就是個甕中捉鱉
知縣方順一幅衣冠不整的模樣,估計是被從床上抓過來的。他白天和嶽丘見過一麵,還閑聊了幾句,所以鼓起勇氣來,問出了縈繞在全縣官員心頭的那個問題:
“將軍仁義之名遠播,何以獨罪葉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