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張推薦票加更。
————————————
“可是,楊先生,羅斯柴爾德家族在匯豐銀行沒有股份!”
匯豐銀行有羅斯柴爾德家族支持,這是金融圈子中誰都知道的事情,因此他們也不肯輕易放棄這個銀行的控製權。
楊潮笑道:“這就是條件,你們自己考慮吧,你們家族不是跟沙遜家族是姻親嗎,沙遜可是有大股的股份的。”
楊潮不給羅氏扯皮的機會,直接站起來,伸出手來跟他握了握,送客的態度很明顯。
沃爾特這才感覺楊潮也不是一個好對付的角色。
但是他沒有選擇的餘地,如果想要抵製住摩根、洛克菲勒等華爾街巨鱷滲透歐洲,他就很需要楊潮的黃金,與歐洲利益相比,匯豐的利益就是可以犧牲的了,畢竟這隻是印度和中國的一個機構,對羅斯柴爾德家族來說,隻是他們利益鏈條的最邊緣。
至於沙遜家族,羅斯柴爾德家族認為他們不會在這種問題上不給羅氏麵子,甚至如果沒有羅氏的堅持,沒準沙遜家族早就對楊子銀行團投降了,被楊潮控股加入楊子銀行集團,就可以分享楊子銀行團的利益,對匯豐銀行的發展更有利。
匯豐作為一個被上海楊子金融勢力排擠的一個邊緣金融勢力,這幾年雖然還在賺錢,但是地位上卻日薄西山,日趨沒落,空有比那些中國錢莊和銀行更強的實力,更高明的經營,更廣泛的網絡,卻就是無法從這些實力手裏分到一杯羹。隻能自己在邊邊角角撿拾一些殘羹剩飯,而中國各種債券的承銷、企業的上市運作,都跟匯豐沒有半點關係。
沙遜家族沒有羅斯柴爾德家族那麽大的野心,所以他們更願意跟楊子金融財團合作。
沃爾特很明白這一點,發現楊潮不給他選擇的機會後,他隻能答應下來。
“我相信沙遜先生很樂意跟您合作的。”
沃爾特歎道。
楊潮笑道:“但願如此吧。”
就在楊潮跟羅斯柴爾德家族的人在北京秘議的時候。在意大利的熱na亞正在召開一場激烈的國際會議,這是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之後,第三次世界性國際會議。
參加會議的有英、中、法、意、比、日等9個國家,連蘇俄都受到邀請參加了,可是美國人卻沒有參加,隻是派了一個觀察員前往,這很不可思議。
因為這場會議的目的是討論國際經濟體係,是英國人發起召開的,目的是維持一個穩定的國際貨幣體係。恢複戰前的金本位製度。原本的曆史上,美國一直在忽悠英國人恢複英鎊金本位,那是因為他們認為他們擁有最多的黃金儲備,一旦英國恢複金本位就必須受製於美國,美國為此甚至提出願意給英國提供5億美元黃金的保證。
但是他們絕對不願意看到,英國組建一個以英鎊為核心的國際貨幣體係,所以美國人這次沒有參加,他們不願意為英國捧場。為英鎊體係搖旗呐喊。
“蘇俄必須償還沙皇時代欠下的180多億金盧布債務。”
邀請蘇俄來開會的目的,就是要蘇俄承諾償還沙皇欠下的債務。英國人態度十分堅決。
但是蘇俄代表契切林堅決反對:“協約國的武裝幹涉和封鎖給蘇俄造成的損失超過90億金盧布,要賠償也該是協約國賠償我國的損失。”
這就有些強詞奪理的味道了。
所以英國為首的各國沒有接受,凡爾賽條約中有明文規定,除非蘇俄肯賠償債務,否則各國不得承認蘇俄的合法性。
契切林還表示,蘇俄願意和其他國家和平共處。甚至進行經濟合作。但雙方必須在平等互利、互相承認的基礎上實行經濟合作。蘇俄願意把一部分耕地、森林和礦產資源租讓給外國經營開發。提議各國普遍裁軍。堅決拒絕任何不平等交易。
顯然蘇俄的算盤打的很好,弗拉基米爾已經開始了新經濟政策,急於想要恢複經濟,可是他們殺了太多善於耕地的富農,大量拋荒的耕地無人耕種。糧食供給不足,外國資產被查封之後,大量礦山荒廢,俄國又沒有能力經營,所以他們現在想在讓西方國家來經營,隻是租界給他們,而產權屬於蘇俄。
西方國家沒有那麽容易上當,不僅英國人不答應,法國人也不答應,英國損失的是債務利益,而法國還損失了大量資產。
蘇俄沒收了一切國內國外資本家的資產,法國人受損是最大的,此前三十年間,由於英國有自己大量殖民地可以投資,而德國出於地緣zheng治,不想支持俄國的發展,法國為了支持俄國,拉攏俄國跟自己一起對抗德國,因此提供了俄國絕大多數的發展資金。
戰前俄國鐵產量的55%,煤產量的74%,石油產量的18%,都是屬於法國資本經營的,占據法國對外投資的四分之一,結果弗拉基米爾做了無本買賣,全都沒收了,法國人能答應才怪。
因此這次會議,蘇俄注定得不到西方的承認,唯一的外交收獲是德國。
作為同輩壓迫的難兄難弟,德國的外交形式也不樂觀,因此不挑食,他們跟蘇俄建立了外交關係,簽訂了《德國和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協定》,法律上互相承認,恢複外交關係。雙方承諾相互放棄賠償要求,根據最惠國待遇原則發展貿易並進行經濟合作。
但德國和蘇俄兩國現在已經被視作二流國家了,他們的合作沒人當回事。
英國人更關心的是英鎊的世界貨幣地位問題,尤其是得到了楊潮的黃金支持,又有石油出口的大筆進項,對英鎊重新確立國際貨幣地位雄心勃勃。
法國則因為始終不肯恢複金本位,法郎被英美兩國抵製,幣值很不穩定。不利於法國的進出口買,因此法國也需要一個穩定的國際經濟秩序。
兩大國利益一致,於是在英法主導之下,很快達成了一些意見。
英國承諾,本國將盡快恢複金本位,不再限製黃金在倫敦的自由進出。
英國希望其他歐洲國家放棄本國貨幣和黃金的直接掛鉤。而改成跟英鎊掛鉤,方便進行貿易結算,這就是金匯兌本位,也是二戰後美國人的模式,其實英國人早就提出來了,隻可惜英國人沒能維持住他們的霸權,否則哪裏有美元上位的機會。
英國希望通過建立金匯兌本位,消除歐洲各國的外匯管製,讓英鎊而非美元作為各國的外匯儲備。英國的這套設想得到了不少歐洲國家的讚同,但美國堅決拒絕英國的計劃。
法國也不可能把自己的金融安全寄放在英鎊身上,所以他們也承諾恢複金本位,隻可惜法國沒有英國雄厚的實力,既沒有英國覆蓋全球的貿易網絡、金融網絡,也沒有英國的黃金儲備豐厚,所以最後也沒能成功。
隻不過英國人的發現各國貨幣跟英鎊掛鉤之後,英鎊需求量大增。相應就需要更多的黃金儲備,而英國的經濟模式又引起了大量貿易逆差。英國決定節省黃金,並沒有完全開放黃金的流通。
最後形成的金本位是,英國國內不鑄造、不流通金幣,隻規定英鎊的含金量,英鎊在國內不能自由兌換黃金和金幣,隻能兌換一定重量的金塊。所以稱為金塊本位製。
不過這種金本位,對兌換黃金有限製,比如英國規定隻有1700英鎊紙幣才可以兌換,而1700英鎊剛好兌換400盎司的金塊,為此英國人鑄造的這種400盎司的99%金塊成了黃金交割的標準。創造了倫敦金這個金融詞匯。
限製黃金之後,徹底讓黃金退出了流通,黃金儲備大量儲存在央行之中,造成二戰前英格蘭銀行儲備了一萬多噸黃金。
法國的限製比英國稍大,400盎司大概相當於1公斤,而法國規定0萬法郎以上的紙幣才能兌換金塊,0萬法郎相當於1.5公斤,隻可惜法國的金融勢力不強,即便是一樣的製度,倫敦就是現貨黃金的最大市場,倫敦金成了現貨黃金的代名詞,而法國金就默默無聞了。
其他國家則不流通黃金,貨幣也不直接跟黃金掛鉤,而是跟英鎊和法郎掛鉤,在外貿匯兌結算的時候,才會進行黃金流動,因此是金匯兌本位製。
美國對這種製度不予認可,但是另一個黃金儲存大國,中國則支持這種製度。
中國央行行長張家傲在熱na亞大會上承諾,中國金元券堅持跟黃金掛鉤,實行完全自由的金本位,這跟美國的政策一致,隻有在別的國家無法堅持金本位的時候,中國還堅持金本位,這才能取得貨幣優勢地位。
不過中國的金元券隻是外貿幣,當年發行出來是為了跟洋人銀行競爭外匯市場的,算是典型的外匯券,還不是中國的法定貨幣。中國的法定貨幣製度還是銀本位,所以才敢大量向英法借款,因為中國需要的是白銀,而是不是黃金。
因此金元券實行金本位,依然沒有美國那種金本位堅挺,此時還競爭不過英國人,所以張家傲有承諾,中國在歐洲的貿易將在倫敦進行結算,此舉等於是拿中國的黃金,又給英鎊注入了一股強大的信用,讓英鎊變得更加堅挺。
結果就是,金元券越堅挺,英鎊則越穩定,讓英鎊現在有更強的實力來跟美元競爭。
張家傲同時宣布,中國將繼續堅持銀本位製度,但是宣布將維持金銀比例為1比0的價位,英國同意支持中國維護金銀價格的努力,很顯然在貨幣問題上,中英兩個國家進行了利益交換。
這幾年銀價的持續增長,已經讓中國吃盡了苦頭,貨幣增長意味著貨幣升值,對出口是極端不利的。所以維持一個穩定的貨幣價值,是張家傲這些年最大的目的,但是楊潮一次次拋出巨額黃金,讓白銀想不增值都很難。
有了英國的支持那就不一樣了,兩個國家還是有能力維持世界金銀價格的。
但是這個利益交換,英國人顯然占了便宜,因為這對他們是絕對有利的,因為英國統治下的印度實行的也是銀本位,穩定金銀價格也有利於印度的出口。
所以英國人付出的還不夠,他們還得有其他付出,但那不是在熱na亞會議上能說的事。(未完待續。)(未完待續)
————————————
“可是,楊先生,羅斯柴爾德家族在匯豐銀行沒有股份!”
匯豐銀行有羅斯柴爾德家族支持,這是金融圈子中誰都知道的事情,因此他們也不肯輕易放棄這個銀行的控製權。
楊潮笑道:“這就是條件,你們自己考慮吧,你們家族不是跟沙遜家族是姻親嗎,沙遜可是有大股的股份的。”
楊潮不給羅氏扯皮的機會,直接站起來,伸出手來跟他握了握,送客的態度很明顯。
沃爾特這才感覺楊潮也不是一個好對付的角色。
但是他沒有選擇的餘地,如果想要抵製住摩根、洛克菲勒等華爾街巨鱷滲透歐洲,他就很需要楊潮的黃金,與歐洲利益相比,匯豐的利益就是可以犧牲的了,畢竟這隻是印度和中國的一個機構,對羅斯柴爾德家族來說,隻是他們利益鏈條的最邊緣。
至於沙遜家族,羅斯柴爾德家族認為他們不會在這種問題上不給羅氏麵子,甚至如果沒有羅氏的堅持,沒準沙遜家族早就對楊子銀行團投降了,被楊潮控股加入楊子銀行集團,就可以分享楊子銀行團的利益,對匯豐銀行的發展更有利。
匯豐作為一個被上海楊子金融勢力排擠的一個邊緣金融勢力,這幾年雖然還在賺錢,但是地位上卻日薄西山,日趨沒落,空有比那些中國錢莊和銀行更強的實力,更高明的經營,更廣泛的網絡,卻就是無法從這些實力手裏分到一杯羹。隻能自己在邊邊角角撿拾一些殘羹剩飯,而中國各種債券的承銷、企業的上市運作,都跟匯豐沒有半點關係。
沙遜家族沒有羅斯柴爾德家族那麽大的野心,所以他們更願意跟楊子金融財團合作。
沃爾特很明白這一點,發現楊潮不給他選擇的機會後,他隻能答應下來。
“我相信沙遜先生很樂意跟您合作的。”
沃爾特歎道。
楊潮笑道:“但願如此吧。”
就在楊潮跟羅斯柴爾德家族的人在北京秘議的時候。在意大利的熱na亞正在召開一場激烈的國際會議,這是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之後,第三次世界性國際會議。
參加會議的有英、中、法、意、比、日等9個國家,連蘇俄都受到邀請參加了,可是美國人卻沒有參加,隻是派了一個觀察員前往,這很不可思議。
因為這場會議的目的是討論國際經濟體係,是英國人發起召開的,目的是維持一個穩定的國際貨幣體係。恢複戰前的金本位製度。原本的曆史上,美國一直在忽悠英國人恢複英鎊金本位,那是因為他們認為他們擁有最多的黃金儲備,一旦英國恢複金本位就必須受製於美國,美國為此甚至提出願意給英國提供5億美元黃金的保證。
但是他們絕對不願意看到,英國組建一個以英鎊為核心的國際貨幣體係,所以美國人這次沒有參加,他們不願意為英國捧場。為英鎊體係搖旗呐喊。
“蘇俄必須償還沙皇時代欠下的180多億金盧布債務。”
邀請蘇俄來開會的目的,就是要蘇俄承諾償還沙皇欠下的債務。英國人態度十分堅決。
但是蘇俄代表契切林堅決反對:“協約國的武裝幹涉和封鎖給蘇俄造成的損失超過90億金盧布,要賠償也該是協約國賠償我國的損失。”
這就有些強詞奪理的味道了。
所以英國為首的各國沒有接受,凡爾賽條約中有明文規定,除非蘇俄肯賠償債務,否則各國不得承認蘇俄的合法性。
契切林還表示,蘇俄願意和其他國家和平共處。甚至進行經濟合作。但雙方必須在平等互利、互相承認的基礎上實行經濟合作。蘇俄願意把一部分耕地、森林和礦產資源租讓給外國經營開發。提議各國普遍裁軍。堅決拒絕任何不平等交易。
顯然蘇俄的算盤打的很好,弗拉基米爾已經開始了新經濟政策,急於想要恢複經濟,可是他們殺了太多善於耕地的富農,大量拋荒的耕地無人耕種。糧食供給不足,外國資產被查封之後,大量礦山荒廢,俄國又沒有能力經營,所以他們現在想在讓西方國家來經營,隻是租界給他們,而產權屬於蘇俄。
西方國家沒有那麽容易上當,不僅英國人不答應,法國人也不答應,英國損失的是債務利益,而法國還損失了大量資產。
蘇俄沒收了一切國內國外資本家的資產,法國人受損是最大的,此前三十年間,由於英國有自己大量殖民地可以投資,而德國出於地緣zheng治,不想支持俄國的發展,法國為了支持俄國,拉攏俄國跟自己一起對抗德國,因此提供了俄國絕大多數的發展資金。
戰前俄國鐵產量的55%,煤產量的74%,石油產量的18%,都是屬於法國資本經營的,占據法國對外投資的四分之一,結果弗拉基米爾做了無本買賣,全都沒收了,法國人能答應才怪。
因此這次會議,蘇俄注定得不到西方的承認,唯一的外交收獲是德國。
作為同輩壓迫的難兄難弟,德國的外交形式也不樂觀,因此不挑食,他們跟蘇俄建立了外交關係,簽訂了《德國和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協定》,法律上互相承認,恢複外交關係。雙方承諾相互放棄賠償要求,根據最惠國待遇原則發展貿易並進行經濟合作。
但德國和蘇俄兩國現在已經被視作二流國家了,他們的合作沒人當回事。
英國人更關心的是英鎊的世界貨幣地位問題,尤其是得到了楊潮的黃金支持,又有石油出口的大筆進項,對英鎊重新確立國際貨幣地位雄心勃勃。
法國則因為始終不肯恢複金本位,法郎被英美兩國抵製,幣值很不穩定。不利於法國的進出口買,因此法國也需要一個穩定的國際經濟秩序。
兩大國利益一致,於是在英法主導之下,很快達成了一些意見。
英國承諾,本國將盡快恢複金本位,不再限製黃金在倫敦的自由進出。
英國希望其他歐洲國家放棄本國貨幣和黃金的直接掛鉤。而改成跟英鎊掛鉤,方便進行貿易結算,這就是金匯兌本位,也是二戰後美國人的模式,其實英國人早就提出來了,隻可惜英國人沒能維持住他們的霸權,否則哪裏有美元上位的機會。
英國希望通過建立金匯兌本位,消除歐洲各國的外匯管製,讓英鎊而非美元作為各國的外匯儲備。英國的這套設想得到了不少歐洲國家的讚同,但美國堅決拒絕英國的計劃。
法國也不可能把自己的金融安全寄放在英鎊身上,所以他們也承諾恢複金本位,隻可惜法國沒有英國雄厚的實力,既沒有英國覆蓋全球的貿易網絡、金融網絡,也沒有英國的黃金儲備豐厚,所以最後也沒能成功。
隻不過英國人的發現各國貨幣跟英鎊掛鉤之後,英鎊需求量大增。相應就需要更多的黃金儲備,而英國的經濟模式又引起了大量貿易逆差。英國決定節省黃金,並沒有完全開放黃金的流通。
最後形成的金本位是,英國國內不鑄造、不流通金幣,隻規定英鎊的含金量,英鎊在國內不能自由兌換黃金和金幣,隻能兌換一定重量的金塊。所以稱為金塊本位製。
不過這種金本位,對兌換黃金有限製,比如英國規定隻有1700英鎊紙幣才可以兌換,而1700英鎊剛好兌換400盎司的金塊,為此英國人鑄造的這種400盎司的99%金塊成了黃金交割的標準。創造了倫敦金這個金融詞匯。
限製黃金之後,徹底讓黃金退出了流通,黃金儲備大量儲存在央行之中,造成二戰前英格蘭銀行儲備了一萬多噸黃金。
法國的限製比英國稍大,400盎司大概相當於1公斤,而法國規定0萬法郎以上的紙幣才能兌換金塊,0萬法郎相當於1.5公斤,隻可惜法國的金融勢力不強,即便是一樣的製度,倫敦就是現貨黃金的最大市場,倫敦金成了現貨黃金的代名詞,而法國金就默默無聞了。
其他國家則不流通黃金,貨幣也不直接跟黃金掛鉤,而是跟英鎊和法郎掛鉤,在外貿匯兌結算的時候,才會進行黃金流動,因此是金匯兌本位製。
美國對這種製度不予認可,但是另一個黃金儲存大國,中國則支持這種製度。
中國央行行長張家傲在熱na亞大會上承諾,中國金元券堅持跟黃金掛鉤,實行完全自由的金本位,這跟美國的政策一致,隻有在別的國家無法堅持金本位的時候,中國還堅持金本位,這才能取得貨幣優勢地位。
不過中國的金元券隻是外貿幣,當年發行出來是為了跟洋人銀行競爭外匯市場的,算是典型的外匯券,還不是中國的法定貨幣。中國的法定貨幣製度還是銀本位,所以才敢大量向英法借款,因為中國需要的是白銀,而是不是黃金。
因此金元券實行金本位,依然沒有美國那種金本位堅挺,此時還競爭不過英國人,所以張家傲有承諾,中國在歐洲的貿易將在倫敦進行結算,此舉等於是拿中國的黃金,又給英鎊注入了一股強大的信用,讓英鎊變得更加堅挺。
結果就是,金元券越堅挺,英鎊則越穩定,讓英鎊現在有更強的實力來跟美元競爭。
張家傲同時宣布,中國將繼續堅持銀本位製度,但是宣布將維持金銀比例為1比0的價位,英國同意支持中國維護金銀價格的努力,很顯然在貨幣問題上,中英兩個國家進行了利益交換。
這幾年銀價的持續增長,已經讓中國吃盡了苦頭,貨幣增長意味著貨幣升值,對出口是極端不利的。所以維持一個穩定的貨幣價值,是張家傲這些年最大的目的,但是楊潮一次次拋出巨額黃金,讓白銀想不增值都很難。
有了英國的支持那就不一樣了,兩個國家還是有能力維持世界金銀價格的。
但是這個利益交換,英國人顯然占了便宜,因為這對他們是絕對有利的,因為英國統治下的印度實行的也是銀本位,穩定金銀價格也有利於印度的出口。
所以英國人付出的還不夠,他們還得有其他付出,但那不是在熱na亞會議上能說的事。(未完待續。)(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