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潮回到驛館,對載灃沒有答應自己代辦軍火還有些鬱悶。
那是他跟德國人合作的兵工廠,是不能拿出來說的,畢竟是在青島,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他暗通德國人,楊潮不怕有人彈劾,但是如果這樣阻礙了自己的計劃,就得不償失了。
因此他隱瞞了參股青島兵工廠的事情,隻說德國人在青島有兵工廠,向自己推銷武器,楊潮詢問朝廷是不是需要采購武器。
其實大家都心裏明白,朝廷目前采購軍火,都是裝備八旗禁衛軍的,而有錢的也就是載灃,反正朝廷是不會花錢給袁世凱裝備北洋軍的。
“這勢力鬥爭似乎載灃占據了上風啊!”
楊潮分析了一下形式後不由暗自懷疑。
這讓他感到不可思議,袁世凱和張之洞這樣的人物,竟然讓載灃這樣的八旗紈絝給壓製住了,實在是讓人費解。不過一個體係想打破不是那麽容易的,載灃最大的依仗就是他是皇帝,慈禧當太後的時候,能收拾鬼子六、壓製曾國藩、李鴻章這樣的人物,未必就說明慈禧比這些人強,隻是他手裏的牌太強了。
載灃是皇帝,先天就比袁世凱和張之洞更有優勢,所以鬥爭取得一定的勝利,也不奇怪。
楊潮這樣想著,也感到很合理了,隻是有些擔心載灃如果專quan後,國家的走勢,還會不會像現在這樣大踏步搞洋務呢。
“哎,走一步看一步吧。”
至少目前還沒有看出載灃保守的趨勢來。
正想間,突然一個尖利的嗓音響起:“聖旨到,登萊青膠道,山東按察使楊潮接旨!”
“著楊潮,代辦禁衛軍火器一事,購快槍兩萬,大炮一百……”
隨著小太監念完聖旨,楊潮才反應過來,載灃答應自己代辦軍火了。
剛才載灃拒絕,楊潮還是有些理解的,畢竟這是一塊肥肉,盯著的八旗貴胄多了去了,這是傳統了,整個滿清一朝,無論是乾隆修建圓明園,還是李鴻章采購北洋艦隊,大項的資金出入,那可是肥差,誰經手誰發財。
載灃拒絕的時候,楊潮還想過,到底是誰拿到了這筆生意,還想著去活動一下,出一筆回扣將訂單拿下來呢,沒想到轉眼載灃就改主意了。
“公公辛苦了,一點小意思。”
接完旨後,楊潮很客氣的給小太監塞上一把大洋,楊潮是第二次見這個小太監了,第一次是詹天佑那次,上次他覺得有些麵熟,這次就不奇怪了,因為見過一次了,麵熟是正常的。
小成子的臉色卻有些複雜,聲音有些轉音:“楊大人客氣了。都是奴才應份的。哪裏敢要大人的賞。”
小太監跟楊潮互相退讓了一番,才很為難的收下了,太監不要錢,這倒是新鮮。
楊潮借機道:“敢問公公,皇上如何改了主意?”
小太監道:“皇上說楊大人辦洋務都賣了宅子,於心不忍,想讓大人掙點錢。”
一聽這話,楊潮第一反應是不信,看到小太監誠懇的眼神,這才信了一半,心裏不由還有些感觸,沒想到載灃對自己還是很有好感嗎。
“對了!”
小太監突然喊了一聲。
楊潮好奇的看著他,小太監尷尬的小小,似乎有些緊張。
“皇上還交代了,說楊大人要圈一些荒地,那就盡管圈,就是把全山東的荒地都圈了,也沒有關係!”
楊潮不由有些意外,全山東的荒地暫且不說,就是沿海那些鹽堿地就不下於五百萬畝,都給了自己,這還真有些用處。
作為後世的人,對土地的價值認識的更深刻,雖然沒有這時代的地主把土地當命根子,但是卻更清楚土地的價值所在,不是因為土地是糧食的基礎,而是因為土地是稀缺的資源,皇帝也是土地,用來種地或許不行,但是用來辦工廠,還是沒問題的,後世許多地方為了避過耕地政策,都是把好地謊報鹽堿地的。
“皇上對微臣真是厚恩啊。臣萬死不足報萬一。有勞公公了!”
楊潮感慨一聲,又給小太監送了一把幾十個大洋,相信這個小太監會把他表忠心的話,帶給載灃的。
做完了這些事,楊潮又一次離京,同樣沒有跟袁世凱和張之洞打招呼。
來之前先拜會他們,那是因為楊潮是要辦洋務,離不開這兩個人,同時因為上次的事情,楊潮以為載灃對自己有了偏見,擔心載灃這個皇帝會阻止自己,因此希望說服袁世凱和張之洞支持,最後說服皇帝。
但是發現皇帝不但一改常態,反而有種拉攏自己的架勢,楊潮就不好在去跟袁世凱和張之洞套近乎了,而且發現此時北京的政治鬥爭似乎正處在某個微妙的時刻,楊潮可不想蹚渾水。
從天津坐船到煙台。
煙台港口擴建工程已經開始施工。
荷蘭治港公司承攬,他們設計了兩條防波堤,從芝罘灣伸向海麵,如同兩條手臂一般,將煙台港懷抱在裏麵。
有了防波堤之後,港池的麵積擴大,而且可以往海中延伸,這樣可以將碼頭向前推移,可以在深水區修建更大的泊位,按照楊潮的要求,是一萬噸級輪船可以直接停泊。
荷蘭人最後的報價是三百萬兩,比他們最開始的報價少了一百萬,倒不是他們的工程預估出了問題,而是荷蘭人自籌了一百萬兩銀子入股。
讓荷蘭治港入股是楊潮的邀請,因為將來港口要讓出資者經營的,楊潮手裏可沒有這樣的人才,英國人、德國人倒是有,但是楊潮不敢用,荷蘭人沒有什麽政治訴求,交給荷蘭人運營很合適,因此引入荷蘭資本。
荷蘭治港看過了煙台港的條件,還有煙台港目前的進出口吞吐量,他們認為如果煙台能保持目前的地位,盈利是肯定的,於是欣然入股,以一百萬兩工程款換取了兩成的股權,對他們來說很可能一分錢都沒有出,完全是拿施工利潤換來的,最劃算不過。
在煙台就給古斯塔夫發電報,告訴古斯塔夫自己得到了聖旨,將全權辦理新軍事務,通知克虜伯可以來煙台簽合同了。
在克虜伯到來前,楊潮就先跟早就準備好了全套的法律文件,等待已久的美國人簽了合同,建立合資兵工廠和鋼鐵廠的合同。
廢了這麽多事,終於把這些事搞定了,楊潮不由感慨,在中國,商業的事情永遠都不是一個商業問題,而是一個政治問題,古往今來概莫例外,政治化太嚴重了。
等待德國人的時候,楊潮還在煙台工地上看了看,發現鐵路施工速度極快,這才六月,煙台段鐵路就已經修到了煙台之外,楊潮站在萊山上,看著蜿蜒從山中躍出的鋼鐵長龍,很難想象去年這裏還是一座荒山。
而這些都出自他的手筆,心裏不由升起一股慷慨悲歌的情緒來,可惜他不是曹操那種人物,不然肯定能噴薄而出一首輝煌壯麗的詩賦來。
“明年,也許明年,我們就能看到火車在這條鋼鐵長龍上飛騰而過了。”
指著山路上攀爬而過的鐵軌,楊潮忍不住對潘訓大聲描繪。
潘訓點點頭:“若真如此,可稱大功!”
是大功啊,幾百公裏的鐵路,中國人自辦的鐵路,詹天佑的傑作,然後更是出自楊潮的手筆,楊潮也不由有點誌得意滿。
不由看了潘訓一眼,此人說話不多,也從來不會說什麽大人英明之類的馬屁,但是偶爾一句就讓人感到很舒服,這句話正是在拍馬屁,而且拍的不漏痕跡。
人常說與君子交如沐春風,這卻未必,正直的君子有時候會讓人很無語,反而是喜歡拍馬屁的小人會讓人感到很舒服。
楊潮心裏暗暗記下,潘訓這個人,不是表麵看起來那麽正直的,而是一個心機很深重,隱藏很深的人物,用這種人是一把雙麵刀,用的好了真能做成大事,用的不好了,這就是一個禍害。不像王求那種人,看似風風火火,氣勢逼人,實則隻是一把尖刀,用來衝鋒陷陣則無往不利,用來運籌帷幄則不夠周全。
“大人。今天有封電報,袁大人在山東招來了十幾個秀才。您要不要看一下單子。”
等楊潮慷慨完了,潘訓才不漏痕跡的說起其他事情來。
楊潮點點頭:“拿過來我看吧。”
潘訓隨身就帶在身上,隨時準備讓楊潮查看,心思確實很細。
楊潮現在已經招了不少秀才了,通過周馥在山東招來了十幾個,這次袁世凱又送來十幾個,就有三十多人了。
不是楊潮偏愛秀才,而是他認為能考中秀才的家夥,總比那些上洋學堂的學生身上多了股中國味道,而且能考中秀才,說明智力、毅力都是上乘,因為考秀才不容易,年少考中秀才更不容易。
沒錯,楊潮招來的秀才可都很年輕,以前的標準是二十歲以下,但是後來發現根本招不來人,原因標準定的太高了,二十歲就能考中秀才的,還是太少了。最後放寬到了二十五,所以才在山東招來了十幾個。
這次袁世凱招來的人中,也大多是二十三四的人,不過其中一個似乎超標了一些。
“二十八九了!袁中堂怎麽會?啊!”
剛要腹誹一下袁世凱胡亂塞人,突然看到人名,楊潮不由驚叫出聲。
“大人怎麽了?”
潘訓忙問道。
楊潮指了指人名。
潘訓看過去,那名字是吳佩孚三個字,他覺不出奇怪來,倒是年紀超標了。
潘訓試探問道:“此人年紀太大了?要不要退回去?”
楊潮哈哈大笑:“不用不用。等這些人來了,立刻帶來見我。”(未完待續)
那是他跟德國人合作的兵工廠,是不能拿出來說的,畢竟是在青島,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他暗通德國人,楊潮不怕有人彈劾,但是如果這樣阻礙了自己的計劃,就得不償失了。
因此他隱瞞了參股青島兵工廠的事情,隻說德國人在青島有兵工廠,向自己推銷武器,楊潮詢問朝廷是不是需要采購武器。
其實大家都心裏明白,朝廷目前采購軍火,都是裝備八旗禁衛軍的,而有錢的也就是載灃,反正朝廷是不會花錢給袁世凱裝備北洋軍的。
“這勢力鬥爭似乎載灃占據了上風啊!”
楊潮分析了一下形式後不由暗自懷疑。
這讓他感到不可思議,袁世凱和張之洞這樣的人物,竟然讓載灃這樣的八旗紈絝給壓製住了,實在是讓人費解。不過一個體係想打破不是那麽容易的,載灃最大的依仗就是他是皇帝,慈禧當太後的時候,能收拾鬼子六、壓製曾國藩、李鴻章這樣的人物,未必就說明慈禧比這些人強,隻是他手裏的牌太強了。
載灃是皇帝,先天就比袁世凱和張之洞更有優勢,所以鬥爭取得一定的勝利,也不奇怪。
楊潮這樣想著,也感到很合理了,隻是有些擔心載灃如果專quan後,國家的走勢,還會不會像現在這樣大踏步搞洋務呢。
“哎,走一步看一步吧。”
至少目前還沒有看出載灃保守的趨勢來。
正想間,突然一個尖利的嗓音響起:“聖旨到,登萊青膠道,山東按察使楊潮接旨!”
“著楊潮,代辦禁衛軍火器一事,購快槍兩萬,大炮一百……”
隨著小太監念完聖旨,楊潮才反應過來,載灃答應自己代辦軍火了。
剛才載灃拒絕,楊潮還是有些理解的,畢竟這是一塊肥肉,盯著的八旗貴胄多了去了,這是傳統了,整個滿清一朝,無論是乾隆修建圓明園,還是李鴻章采購北洋艦隊,大項的資金出入,那可是肥差,誰經手誰發財。
載灃拒絕的時候,楊潮還想過,到底是誰拿到了這筆生意,還想著去活動一下,出一筆回扣將訂單拿下來呢,沒想到轉眼載灃就改主意了。
“公公辛苦了,一點小意思。”
接完旨後,楊潮很客氣的給小太監塞上一把大洋,楊潮是第二次見這個小太監了,第一次是詹天佑那次,上次他覺得有些麵熟,這次就不奇怪了,因為見過一次了,麵熟是正常的。
小成子的臉色卻有些複雜,聲音有些轉音:“楊大人客氣了。都是奴才應份的。哪裏敢要大人的賞。”
小太監跟楊潮互相退讓了一番,才很為難的收下了,太監不要錢,這倒是新鮮。
楊潮借機道:“敢問公公,皇上如何改了主意?”
小太監道:“皇上說楊大人辦洋務都賣了宅子,於心不忍,想讓大人掙點錢。”
一聽這話,楊潮第一反應是不信,看到小太監誠懇的眼神,這才信了一半,心裏不由還有些感觸,沒想到載灃對自己還是很有好感嗎。
“對了!”
小太監突然喊了一聲。
楊潮好奇的看著他,小太監尷尬的小小,似乎有些緊張。
“皇上還交代了,說楊大人要圈一些荒地,那就盡管圈,就是把全山東的荒地都圈了,也沒有關係!”
楊潮不由有些意外,全山東的荒地暫且不說,就是沿海那些鹽堿地就不下於五百萬畝,都給了自己,這還真有些用處。
作為後世的人,對土地的價值認識的更深刻,雖然沒有這時代的地主把土地當命根子,但是卻更清楚土地的價值所在,不是因為土地是糧食的基礎,而是因為土地是稀缺的資源,皇帝也是土地,用來種地或許不行,但是用來辦工廠,還是沒問題的,後世許多地方為了避過耕地政策,都是把好地謊報鹽堿地的。
“皇上對微臣真是厚恩啊。臣萬死不足報萬一。有勞公公了!”
楊潮感慨一聲,又給小太監送了一把幾十個大洋,相信這個小太監會把他表忠心的話,帶給載灃的。
做完了這些事,楊潮又一次離京,同樣沒有跟袁世凱和張之洞打招呼。
來之前先拜會他們,那是因為楊潮是要辦洋務,離不開這兩個人,同時因為上次的事情,楊潮以為載灃對自己有了偏見,擔心載灃這個皇帝會阻止自己,因此希望說服袁世凱和張之洞支持,最後說服皇帝。
但是發現皇帝不但一改常態,反而有種拉攏自己的架勢,楊潮就不好在去跟袁世凱和張之洞套近乎了,而且發現此時北京的政治鬥爭似乎正處在某個微妙的時刻,楊潮可不想蹚渾水。
從天津坐船到煙台。
煙台港口擴建工程已經開始施工。
荷蘭治港公司承攬,他們設計了兩條防波堤,從芝罘灣伸向海麵,如同兩條手臂一般,將煙台港懷抱在裏麵。
有了防波堤之後,港池的麵積擴大,而且可以往海中延伸,這樣可以將碼頭向前推移,可以在深水區修建更大的泊位,按照楊潮的要求,是一萬噸級輪船可以直接停泊。
荷蘭人最後的報價是三百萬兩,比他們最開始的報價少了一百萬,倒不是他們的工程預估出了問題,而是荷蘭人自籌了一百萬兩銀子入股。
讓荷蘭治港入股是楊潮的邀請,因為將來港口要讓出資者經營的,楊潮手裏可沒有這樣的人才,英國人、德國人倒是有,但是楊潮不敢用,荷蘭人沒有什麽政治訴求,交給荷蘭人運營很合適,因此引入荷蘭資本。
荷蘭治港看過了煙台港的條件,還有煙台港目前的進出口吞吐量,他們認為如果煙台能保持目前的地位,盈利是肯定的,於是欣然入股,以一百萬兩工程款換取了兩成的股權,對他們來說很可能一分錢都沒有出,完全是拿施工利潤換來的,最劃算不過。
在煙台就給古斯塔夫發電報,告訴古斯塔夫自己得到了聖旨,將全權辦理新軍事務,通知克虜伯可以來煙台簽合同了。
在克虜伯到來前,楊潮就先跟早就準備好了全套的法律文件,等待已久的美國人簽了合同,建立合資兵工廠和鋼鐵廠的合同。
廢了這麽多事,終於把這些事搞定了,楊潮不由感慨,在中國,商業的事情永遠都不是一個商業問題,而是一個政治問題,古往今來概莫例外,政治化太嚴重了。
等待德國人的時候,楊潮還在煙台工地上看了看,發現鐵路施工速度極快,這才六月,煙台段鐵路就已經修到了煙台之外,楊潮站在萊山上,看著蜿蜒從山中躍出的鋼鐵長龍,很難想象去年這裏還是一座荒山。
而這些都出自他的手筆,心裏不由升起一股慷慨悲歌的情緒來,可惜他不是曹操那種人物,不然肯定能噴薄而出一首輝煌壯麗的詩賦來。
“明年,也許明年,我們就能看到火車在這條鋼鐵長龍上飛騰而過了。”
指著山路上攀爬而過的鐵軌,楊潮忍不住對潘訓大聲描繪。
潘訓點點頭:“若真如此,可稱大功!”
是大功啊,幾百公裏的鐵路,中國人自辦的鐵路,詹天佑的傑作,然後更是出自楊潮的手筆,楊潮也不由有點誌得意滿。
不由看了潘訓一眼,此人說話不多,也從來不會說什麽大人英明之類的馬屁,但是偶爾一句就讓人感到很舒服,這句話正是在拍馬屁,而且拍的不漏痕跡。
人常說與君子交如沐春風,這卻未必,正直的君子有時候會讓人很無語,反而是喜歡拍馬屁的小人會讓人感到很舒服。
楊潮心裏暗暗記下,潘訓這個人,不是表麵看起來那麽正直的,而是一個心機很深重,隱藏很深的人物,用這種人是一把雙麵刀,用的好了真能做成大事,用的不好了,這就是一個禍害。不像王求那種人,看似風風火火,氣勢逼人,實則隻是一把尖刀,用來衝鋒陷陣則無往不利,用來運籌帷幄則不夠周全。
“大人。今天有封電報,袁大人在山東招來了十幾個秀才。您要不要看一下單子。”
等楊潮慷慨完了,潘訓才不漏痕跡的說起其他事情來。
楊潮點點頭:“拿過來我看吧。”
潘訓隨身就帶在身上,隨時準備讓楊潮查看,心思確實很細。
楊潮現在已經招了不少秀才了,通過周馥在山東招來了十幾個,這次袁世凱又送來十幾個,就有三十多人了。
不是楊潮偏愛秀才,而是他認為能考中秀才的家夥,總比那些上洋學堂的學生身上多了股中國味道,而且能考中秀才,說明智力、毅力都是上乘,因為考秀才不容易,年少考中秀才更不容易。
沒錯,楊潮招來的秀才可都很年輕,以前的標準是二十歲以下,但是後來發現根本招不來人,原因標準定的太高了,二十歲就能考中秀才的,還是太少了。最後放寬到了二十五,所以才在山東招來了十幾個。
這次袁世凱招來的人中,也大多是二十三四的人,不過其中一個似乎超標了一些。
“二十八九了!袁中堂怎麽會?啊!”
剛要腹誹一下袁世凱胡亂塞人,突然看到人名,楊潮不由驚叫出聲。
“大人怎麽了?”
潘訓忙問道。
楊潮指了指人名。
潘訓看過去,那名字是吳佩孚三個字,他覺不出奇怪來,倒是年紀超標了。
潘訓試探問道:“此人年紀太大了?要不要退回去?”
楊潮哈哈大笑:“不用不用。等這些人來了,立刻帶來見我。”(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