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第一天的招募會就已經完成了招募的計劃,但第二天,康有為等人仍然堅持在吉安廣場進行人才續招,這是林海所作的要求。這樣做有兩個好處,第一、可以再撿一撿漏網之魚,畢竟很可能有的人才因為某些原因錯過了第一天的招聘;第二、這次的公開招募會造成的社會影響力很大,招募會持續的時間可以長一,以便迅提高報紙的名氣。


    和日比起來,次日的招募會現場人略少了一些,但用人山人海來形容仍然不過分。


    林海站在廣場正中,他的身邊圍繞著七八個新招募的記者,包括鑒湖女俠秋瑾同誌,這些人都好奇的看著林海擺弄身前的一台三腳相機。這台相機的外形和電視裏經常看到的那種最古老的相機很相似。林海把腦袋伸進暗箱中,用黑布擋住陽光,推動笨重的相機在廣場上緩緩移動,以獲取適合的攝影角度。


    這台相機是他從盛宣懷家借來的,正是因為林海同誌用這台相機拍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張新聞照片,使這台相機在史冊上留下了名字。


    將《中華日報》的招聘會作為一條新聞來報道,是受到《泰晤士報》記者莫裏斯的影響,老莫為報道北洋水師會演而來到天津,並在招募會日拍了不少照片,還對林海做了一個簡短的訪問。林海覺得自己的報紙也應該這樣做。


    林海一邊操作著相機拍照,一邊向記者們講解照相的技巧。其實這種古董級裝備他也用不好,後世都用數碼相機。不過比這些從沒有接觸過相機的人,林海簡直就是教授級的。


    操作技巧講完以後,林海把相機推向秋瑾,道:“秋記者,你組織大家實踐一下,每個人都必須學會使用相機,這個東西是我們記者最緊密的夥伴,最重要的武器。”


    “是,老板。”秋瑾完,將其他記者叫到身邊,自己第一個鑽進了暗箱,過了一會兒完成了拍攝,換了一個男人接過機器進行拍攝。


    林海站在一邊觀看記者們的操作,有時指幾句。片刻後,光緒帶著翁同龢和蔡元培從遠處走了過來。兩個寒暄了幾句,光緒:“昨日的招募會應募者如潮,難道徐兄還沒有招募到足夠的人才麽?”


    林海笑道:“人才哪能嫌多呢?”


    光緒:“我這裏有一個優秀的人才,可在貴報做一個編輯,不知徐兄能不能收下?”


    林海笑道:“尹兄介紹的人,我當然是歡迎至極。”


    光緒喚了一聲:“蔡元培。”蔡元培跨上一步,站在他身側。


    “徐兄,此人名叫蔡元培,才學極好,在《中華日報》做一個編輯想來能夠勝任……徐兄?”最後的“徐兄”兩個字加大了聲音,光緒現林海一臉驚愕的看著蔡元培,對自己的話似乎根本沒有聽進去。


    林海啊了一聲,從驚訝中醒過來,問道:“尹兄剛才什麽?”


    光緒微微歎了一口氣,道:“我觀徐兄視蔡元培的眼神不像視陌生之人,莫非徐兄認識蔡元培?”


    “不認識。”林海嗬嗬一笑:“隻是蔡先生名氣大得很啊,突然出現在眼前,令人有些意外。”


    林海感到意外,蔡元培同樣感到意外,因為他的名字隻在自己的家鄉大得很,徐誌摩竟然知道他的名字,是他此前未曾料想到的。他甚至懷疑:莫非徐誌摩認錯了人?


    林海對蔡元培的人生經曆略有了解,知道他年輕時曾在清朝為官,於是又問道:“蔡元培先生可是在朝廷作官?應該是……是在翰林院吧?”


    蔡元培確定徐誌摩果然認識自己,心中不禁有些激動,看來自己真的是一個名士了,讀書人對名士兩個字看得是很重的。


    “正是。”蔡元培連忙回答:“元培目前在翰林院供職,添為庶吉士。”


    林海問:“蔡先生年紀輕輕就已經是朝廷官員,前途無量,不當官卻來當編輯,令徐某費解。”


    從翰林院庶吉士到報紙編輯,的確是大大退了一步,為何會做出這樣的選擇,蔡元培無法回答,也不敢在光緒皇帝麵前冒然回答,很尷尬的愣在當場。


    光緒皇帝咳了一聲,道:“是這樣的,朝廷也有辦報紙的想法,但經驗欠缺,所以委派蔡先生到《中華日報》學習一段時間,還望徐先生不要拒絕啊。”


    蔡元培自己沒有回答,卻是尹呈替代他作答,這反而令林海更加懷疑這件事必有蹊蹺。但蔡元培不是害人之人,這一是可以肯定的,所以也沒有多想,就帶著蔡元培到編輯的招募,將他推薦給了康有為。


    開玩笑,中華民國第一任教育總長,北大校長,這樣的人才送上門來豈能不要?


    光緒又問林海:“徐兄,報社的辦公可選好了嗎?”


    “還沒有選好位置。”林海答道:“辦報需要用電,所以報社的選址一定要在電廠附近。目前天津還沒有電廠,我是沒得選啊。下次遇到盛大人,我得問一問他天津的展規劃,以後若建立電廠會建在哪個位置,那麽報社的位置就應該大致在相同的地方。”


    光緒的眉毛蹙了蹙,道:“電廠不是一兩日可以建成的,在沒有供電的情況下,徐兄的報紙能夠運作麽?”


    林海:“無妨,我看盛宣懷大人府上有些地方已經使用了電燈,他家裏肯定有電機,我向他借一兩台,暫時應一應急,再做其他打算。”


    光緒:“我曾用過電燈,與火燭比起來,這種科技產物有很大的優勢,聽在英美等國,電的運用遠遠不限於燈具,徐兄舊居美國,能否和我電的運用?”


    林海想了想,道:“電是一種很奇妙的東西,從科學的角度上,凡是與靜電荷或者動電荷相聯係的能量都可以視為電的表現形式……”看了看光緒,隻見光緒一臉茫然,又看了看身邊的其他人,翁同龢、蔡元培、康有為等人的表情也都是差不多,顯然對什麽靜電荷動電荷無法理解。林海歎了一口氣,不想講了,道:“電這種東西起來實在太麻煩了,隻怕講上一兩個時辰也講不完它的用途。”


    “我願洗耳恭聽。”光緒不折不撓。


    “那好吧。”林海指著放置在廣場外的一塊巨大的石板:“我們到那邊去。”


    走到石板旁,林海將石板上的灰土吹了吹,一屁股坐了下來。光緒愕然站在林海身邊五六米處。其實石板還算幹淨,但對光緒來,感覺卻非常別扭。


    “坐啊,怎麽?嫌髒啊?”林海伸手掃了掃石板上的灰塵,拍了拍石板,道:“坐下吧,男人不要婆婆媽媽。”


    光緒苦笑,隻好走近石板,準備坐下來。


    翁同龢一直在觀察形勢,一看光緒腳下動了,就知道他肯定要在石板上坐下,於是趕緊搶上幾步,用長袍的衣擺在石板上用力擦了起來。光緒停下,等他擦淨以後這才坐下。


    “徐兄,現在可以電的運用了吧。”


    於是乎,在這塊石板上,林海開始向光緒講述起電的奇妙。其實理論上的東西林海懂得也不多,但光緒一竅不通,所以林海錯了也是對的。林海從電的明講起,講摩擦起電,講電的展,講電的運用,對電燈、電話、電報這些得到了廣泛運用的技術進行了詳細的明,對電風扇、電動機、電車這些已經存在,但運用不多的技術做了介紹,並且結合物理、化學的知識,很誇張的提出電冰箱、電視機的設想,並且展望了無線電的展。”


    雖然這些概念對光緒來非常陌生,有的觀念甚至完全顛覆了他對世界的認識,但林海的講解卻很有獨到之處,譬如當林海提到電視機這個概念,光緒根本無法認同,認為他簡直癡人夢,怎麽可能把人的動作記錄下來?於是林海對他:“尹兄知道照相機吧?”


    光緒頭,他當然知道。


    林海又:“那麽你可以這樣理解,當一台照相機在很短的時間內對一個人連續拍照,譬如在一秒內拍下一百張照片,然後把這些照片疊在一起,像翻書一樣快翻過,是不是就能完整再現這個人在一秒內所作的動作?”


    林海的是動畫的製作原理:把每一個畫麵按每秒24幀,也就是24幅畫的度放出,就能看到連續的動畫。


    光緒一想,雖然荒誕,但理論上的確是站得住腳的,也就認同了。


    越講到後麵,光緒的興趣也變得越大,有時還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比如他提出電既然可以熱,那麽能不能用他來取暖?結果得到了林海的表揚。


    談話持續了很長時間,直到翁同龢提醒光緒,中午約了一個重要的人談話時,光緒才不舍的向林海告別。


    光緒約見的重要的人是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丁汝昌向光緒匯報了海軍會演的準備情況。


    接見了丁汝昌以後,光緒又和李鴻章談了一會兒,讓他安排一些人對電的運用前景作一番考察,探索在天津開辦電廠,普及電燈的可能性。光緒已經被林海得動了心。


    中午,林海離開了招募會,回到了自己的處所。


    走到窗戶邊,看著天邊的雲彩,林海開始思考起尹呈這個人。


    這個人不簡單,在湖廣時,從他言語間流露出的語意,他可以讓朝廷設立一個部門,並且向皇帝推薦部門的一把手。雖然隻是推薦,但從他的自信可以看出,隻要他推薦的人,被采用的可能性很大!在天津,盛宣懷這樣的大人物竟然跟隨在他身後,像個仆人似的,蔡元培在他身邊連話都不敢。而且他還自稱和李鴻章有交情。


    這個人的來頭很大啊!他到底是幹什麽的?


    難道是皇家的人?王爺?貝勒?


    “尹呈……尹呈……沒聽清末有姓尹的大人物……難道是化名?”林海心中暗想。


    一邊思考一邊走到書桌前,書桌上擺放著毛筆和紙墨,都是旅店配置的,林海通常不用,但這時卻不知不覺的拿起了筆。


    林海在白紙上寫下了“尹呈”兩個大字,兩眼盯著這兩個字,仔細觀看著,突然,眼睛一下瞪得滾圓!


    “君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海煮清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潘驢鄧曉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潘驢鄧曉閑並收藏海煮清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