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秦軍大軍追進山穀,他肯定下達攻擊的命令,但隻有這麽一丁點的秦兵追進來,打擊秦軍的機會隻有一次,如果後麵還有秦軍要追來,把這次難得的機會用來對付眼前區區的三四千人,那就太浪費了。
柳庭沛正率領兵士追擊著黃得功、鄭崇儉的“潰兵”,這時他望見敵軍剛剛跑出山穀的另一邊,下來士兵加快腳步。
“柳將軍……”
柳庭沛聽見呼叫聲,轉頭一看,是秦王專門負責傳令的士兵。
“柳將軍,秦王有令,速速撤兵。”
“可是,就快追上敵軍了,這樣放棄太可……”
這時,隻聽“轟隆”的連番巨響傳來,抬頭望去,隻見上方有許多大石塊向山穀的出口滾下,不多時,山穀的出口就被石塊堵死了。接著,“轟隆”的聲音從背後傳來,又有山穀上方滾出的石塊,把入口也堵死了。
“中計了,隻怪我立功心切,不顧秦王的嚴令。”
柳庭沛仰天長歎,這時後悔已經晚了。
在山穀邊的趙欽衛,聽見石塊落下的聲音,就知道一切都來不及了,柳庭沛和那三四千兵士,必然是凶多吉少。趙欽衛下令士兵,向兩邊的山坡衝去。
當衝到一半的時候,茂密的山坡裏出現大批明兵,向在半山腰的秦兵射箭,他們居高臨下射擊,占盡了地利的優勢,趙欽衛隻得下令兵士退下來。
原來,虎大威見後麵的秦軍大部分遲遲不進山穀,而這股小部隊就要跑出山穀了,在最後關頭下達攻擊的命令,就算隻滅掉這三四千明軍,總好過一無所獲。
既然無法救援,柳庭沛那三四千人的損失已成定局,趙欽衛下令盧邦楠的人在這裏守衛,待明軍撤走,再清理石塊,解救中伏的士兵。
趙欽衛奔回跟大軍匯合後,馬上拿出李岩繪製的地形圖,看見還有道路可以繞道到山穀另一邊,但是兜了一個大圈。既然明軍出來了,趙欽衛怎麽也不能讓他們輕易的回到營寨。
“莊蒙少,你帶領五千騎兵,從這裏繞過去,追擊今天出戰的明軍,就算不能將其全殲,起碼要讓他損失慘重,若活捉敵將,本王另有重賞。”
趙欽衛在傳令的同時,比劃著地形圖進行講解,讓他看清楚道路怎麽走。莊蒙少接令後,立即點齊騎兵,飛奔而去。雖然是兜了一個大圈,但總能抵達目的地,隻是耗時費力而已。
“李仲、卓鍾楷,你們各帶五千步兵,前往這條明軍返回營寨的必經之路,隻要發現明軍,就狠狠地打擊。”
趙欽衛又再讓兩人看清地形圖標記的道路,兩人領命而去。明軍出戰,總要回去營寨中,如果敵軍突破了那五千騎兵,除非不回營寨了,或者事先知道有秦軍在半路堵截,從更遠的地方繞道而行,要不然肯定會狹路相逢。
這還多虧了李岩事先偵查附近地形,繪製好了地形圖,可以讓將領們知道道路該如何行走,不至於是盲人瞎馬。熟悉地理情況,是戰爭中的一大優勢,幸好對手沒有山川地形圖,要不然對秦軍是極大的威脅。
趙欽衛跟李岩說了大體的經過,李岩痛心疾首,說道:“武將魯莽大意,後果極其嚴重,如果柳庭沛沒有戰死,秦王必須對其嚴加懲戒,以儆效尤。”
趙欽衛說道:“這個是肯定的,凡是不服從軍令、魯莽輕敵的,本王絕對不會輕饒。”
李岩說道:“方才秦王的調配很是正確,不過明軍還有另外一條道路可回營寨,雖然兜了一個大圈,但明軍先和我方騎兵相遇後,有可能會察覺出我軍了解這一帶道路,從而舍近路走遠路回營寨。臣認為需慎重起見,再需派出一軍,埋伏在另外一條道路上。”
趙欽衛點點頭,把一眾將領都叫過來,通過地圖進行講解。
“誰願帶兵去堵截明軍?”
“末將願意。”
說話的是袁雪衣,在朝堂之上或後宮之中,她的身份自然是王後。但她執意要從軍,趙欽衛有言在先,軍中沒有王後、妃子,隻有君王、將帥、士兵,袁雪衣喜歡從軍,毫不猶豫地答應。
“既然袁將軍請戰,本王撥給你七千兵士,男女兵各一半,步雅芸、趙天湖、錢得涯隨軍行動,一切要小心。”
“秦王請放心,若明軍從末將把守的道路而來,必定不會有漏網之魚。”
袁雪衣點齊兵馬出發了。
在另外一邊,虎大威向山穀下的明軍發射弓箭,投擲石塊、火油,在解決柳庭沛帶領的秦軍後,下到山穀的另一邊,跟鄭崇儉、黃得功匯合。
這次秦軍中伏,黃得功、鄭崇儉十分歡喜。黃得功說道:“兩位總兵,你們幹得好,這次秦軍損失慘重,我們都是大功一件。”
鄭崇儉、黃得功“逃跑”時,追擊他們的秦軍有一萬多人,由於山穀狹小很多,他們隻看到有秦軍追上,以為一萬多人全部中伏。
鄭崇儉說道:“此戰消滅秦軍超過一萬人,皇上必定會龍顏大悅,重重賞賜。”
虎大威重重歎了一口氣,說道:“哎!秦軍中伏的頂多是四千人,其他秦軍在穀口不進來,還派人要爬上山坡,被我的兵士射箭趕下去。”
鄭崇儉、黃得功一愕。鄭崇儉說道:“其他秦軍一定是察覺出了咱們的伏兵。”
黃得功說道:“哎!難得的機會,卻隻幹掉了這麽點賊軍。”
鄭崇儉安慰道:“即使功勞沒有原本預想中的大,但功夫總算沒有完全白費,大家回去吧。”
這次出戰,鄭崇儉、黃得功帶了15000人,虎大威帶了9500人。上午時分,鄭崇儉、黃得功出戰引誘秦軍損失了2600人,剩餘的兩萬兩千多人,出發趕回營寨。
大軍行走了兩個時辰後,已經是傍晚,意外情況出現了。
“報……不好了,前麵出現了秦軍騎兵。”
明軍官兵們大驚,秦軍怎麽會憑空出現?他們不知道的是,在大戰前夕,李岩事先偵查了附近一帶的地形,這條道路還可以從另外一邊繞道過來。
柳庭沛正率領兵士追擊著黃得功、鄭崇儉的“潰兵”,這時他望見敵軍剛剛跑出山穀的另一邊,下來士兵加快腳步。
“柳將軍……”
柳庭沛聽見呼叫聲,轉頭一看,是秦王專門負責傳令的士兵。
“柳將軍,秦王有令,速速撤兵。”
“可是,就快追上敵軍了,這樣放棄太可……”
這時,隻聽“轟隆”的連番巨響傳來,抬頭望去,隻見上方有許多大石塊向山穀的出口滾下,不多時,山穀的出口就被石塊堵死了。接著,“轟隆”的聲音從背後傳來,又有山穀上方滾出的石塊,把入口也堵死了。
“中計了,隻怪我立功心切,不顧秦王的嚴令。”
柳庭沛仰天長歎,這時後悔已經晚了。
在山穀邊的趙欽衛,聽見石塊落下的聲音,就知道一切都來不及了,柳庭沛和那三四千兵士,必然是凶多吉少。趙欽衛下令士兵,向兩邊的山坡衝去。
當衝到一半的時候,茂密的山坡裏出現大批明兵,向在半山腰的秦兵射箭,他們居高臨下射擊,占盡了地利的優勢,趙欽衛隻得下令兵士退下來。
原來,虎大威見後麵的秦軍大部分遲遲不進山穀,而這股小部隊就要跑出山穀了,在最後關頭下達攻擊的命令,就算隻滅掉這三四千明軍,總好過一無所獲。
既然無法救援,柳庭沛那三四千人的損失已成定局,趙欽衛下令盧邦楠的人在這裏守衛,待明軍撤走,再清理石塊,解救中伏的士兵。
趙欽衛奔回跟大軍匯合後,馬上拿出李岩繪製的地形圖,看見還有道路可以繞道到山穀另一邊,但是兜了一個大圈。既然明軍出來了,趙欽衛怎麽也不能讓他們輕易的回到營寨。
“莊蒙少,你帶領五千騎兵,從這裏繞過去,追擊今天出戰的明軍,就算不能將其全殲,起碼要讓他損失慘重,若活捉敵將,本王另有重賞。”
趙欽衛在傳令的同時,比劃著地形圖進行講解,讓他看清楚道路怎麽走。莊蒙少接令後,立即點齊騎兵,飛奔而去。雖然是兜了一個大圈,但總能抵達目的地,隻是耗時費力而已。
“李仲、卓鍾楷,你們各帶五千步兵,前往這條明軍返回營寨的必經之路,隻要發現明軍,就狠狠地打擊。”
趙欽衛又再讓兩人看清地形圖標記的道路,兩人領命而去。明軍出戰,總要回去營寨中,如果敵軍突破了那五千騎兵,除非不回營寨了,或者事先知道有秦軍在半路堵截,從更遠的地方繞道而行,要不然肯定會狹路相逢。
這還多虧了李岩事先偵查附近地形,繪製好了地形圖,可以讓將領們知道道路該如何行走,不至於是盲人瞎馬。熟悉地理情況,是戰爭中的一大優勢,幸好對手沒有山川地形圖,要不然對秦軍是極大的威脅。
趙欽衛跟李岩說了大體的經過,李岩痛心疾首,說道:“武將魯莽大意,後果極其嚴重,如果柳庭沛沒有戰死,秦王必須對其嚴加懲戒,以儆效尤。”
趙欽衛說道:“這個是肯定的,凡是不服從軍令、魯莽輕敵的,本王絕對不會輕饒。”
李岩說道:“方才秦王的調配很是正確,不過明軍還有另外一條道路可回營寨,雖然兜了一個大圈,但明軍先和我方騎兵相遇後,有可能會察覺出我軍了解這一帶道路,從而舍近路走遠路回營寨。臣認為需慎重起見,再需派出一軍,埋伏在另外一條道路上。”
趙欽衛點點頭,把一眾將領都叫過來,通過地圖進行講解。
“誰願帶兵去堵截明軍?”
“末將願意。”
說話的是袁雪衣,在朝堂之上或後宮之中,她的身份自然是王後。但她執意要從軍,趙欽衛有言在先,軍中沒有王後、妃子,隻有君王、將帥、士兵,袁雪衣喜歡從軍,毫不猶豫地答應。
“既然袁將軍請戰,本王撥給你七千兵士,男女兵各一半,步雅芸、趙天湖、錢得涯隨軍行動,一切要小心。”
“秦王請放心,若明軍從末將把守的道路而來,必定不會有漏網之魚。”
袁雪衣點齊兵馬出發了。
在另外一邊,虎大威向山穀下的明軍發射弓箭,投擲石塊、火油,在解決柳庭沛帶領的秦軍後,下到山穀的另一邊,跟鄭崇儉、黃得功匯合。
這次秦軍中伏,黃得功、鄭崇儉十分歡喜。黃得功說道:“兩位總兵,你們幹得好,這次秦軍損失慘重,我們都是大功一件。”
鄭崇儉、黃得功“逃跑”時,追擊他們的秦軍有一萬多人,由於山穀狹小很多,他們隻看到有秦軍追上,以為一萬多人全部中伏。
鄭崇儉說道:“此戰消滅秦軍超過一萬人,皇上必定會龍顏大悅,重重賞賜。”
虎大威重重歎了一口氣,說道:“哎!秦軍中伏的頂多是四千人,其他秦軍在穀口不進來,還派人要爬上山坡,被我的兵士射箭趕下去。”
鄭崇儉、黃得功一愕。鄭崇儉說道:“其他秦軍一定是察覺出了咱們的伏兵。”
黃得功說道:“哎!難得的機會,卻隻幹掉了這麽點賊軍。”
鄭崇儉安慰道:“即使功勞沒有原本預想中的大,但功夫總算沒有完全白費,大家回去吧。”
這次出戰,鄭崇儉、黃得功帶了15000人,虎大威帶了9500人。上午時分,鄭崇儉、黃得功出戰引誘秦軍損失了2600人,剩餘的兩萬兩千多人,出發趕回營寨。
大軍行走了兩個時辰後,已經是傍晚,意外情況出現了。
“報……不好了,前麵出現了秦軍騎兵。”
明軍官兵們大驚,秦軍怎麽會憑空出現?他們不知道的是,在大戰前夕,李岩事先偵查了附近一帶的地形,這條道路還可以從另外一邊繞道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