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五章 是誰下的手
妃常寵愛:世子,請自重! 作者:喵sir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將內殿中的宮女屍身,拖出行宮掩埋處理,冉嬤嬤又喚了幾名宮女,上前為太皇太後整理她淩亂不堪的儀容。
一陣忙活過後,方攙扶住仍處在昏迷狀態中的太皇太後,上了返回京中皇宮的鳳輦。
臨近申時,夜淨離護衛著太皇太後的鳳駕,終於穿過了景陽門。
一入禁苑,夜淨離立馬傳話給禦前的人,命其速速把太皇太後的離奇異樣,告知於黎皇。
這個時辰,黎皇早就宿在了楊妃的寢宮,但事關太皇太後安危,候在殿外守夜的許奉山,也不敢自作主張,壓下事情不去稟告。
黎皇身倦體乏之際,忽聞壽安宮出事了,他頓時驚愕的從榻上坐了起來,“什麽?你再給朕說一遍,太皇太後她怎麽了?”
許奉山依舊保持著躬身的姿勢,回道:“啟稟陛下,太皇太後突發瘋癲怪症,大司馬大人覺得事態嚴重,便護送著太皇太後回了壽安宮,眼下壽安宮那邊送了信過來,說太皇太後剛一醒過來,就又開始瘋鬧了起來,陛下您還是盡快過去瞧一眼吧。”
黎皇來不及更衣,披了件裘皮披風,便急匆匆的趕往壽安宮,楊妃由於放心不下,也趕緊裹了保暖的外袍,快步追了上去。
壽安宮
回到壽安宮沒多久,太皇太後就有了轉醒的跡象,冉嬤嬤以為她醒來會口渴,還貼心的吩咐宮女,端來一杯晾至溫熱的茶,喂到太皇太後的嘴邊。
誰知,太皇太後猛然情緒暴怒,一把打翻了茶杯,死死捂住自己的心口,不停的在榻上翻滾哀嚎。
黎皇和楊妃趕到時,正好目睹了這一幕。
“皇祖母...她怎麽會變成這樣...”黎皇難以置信的望著太皇太後,實在不敢把裏麵那個歇斯底裏,窘態百出的女人,與昔日舉止高貴端莊的太皇太後聯係到一起。
太皇太後意識混沌之餘,似乎聽出了黎皇的聲音,她忍受著身體的具體,抓著睡榻前撐掛紗幔的帳杆,顫顫巍巍的支立起身,步履艱難的走了幾步。
“皇帝...救救哀家...”太皇太後話還未說完,心口的痛意便朝著周身襲去,無法承受如此折磨的太皇太後,整個人一下子又栽到了地上,四肢也開始不停的抽搐著。
站在中殿的夜淨離,見太皇太後再度發病,登時足下生風,扯下了梁柱旁懸掛的裝飾綢布,手腳迅速的將其撕開,束住了太皇太後身體的同時,用力一甩,將太皇太後準確無誤的推上了榻。
“愛卿,你給朕說說,究竟是怎麽回事?太皇太後她為什麽會成了這般?”黎皇扭頭問著夜淨離,至今無法相信自己看到的一切。
夜淨離收回緊盯著太皇太後動態的目光,躬身回道:“陛下,據臣判斷,太皇太後多半是被人下了蠱毒,蠱毒內的蠱蟲為了生存,會以宿主為食,蠶食其身體內的精血髒器,想必太皇太後的情況,正是在受蠱蟲蠶食無疑。”
為證明自己的猜測,夜淨離朝那張被太皇太後,不停晃動撞擊的床榻,走進幾步,拔下頭上的一根竹葉銀簪,用尖銳的部分,刺破太皇太後的手指,取了幾滴血液。
“大司馬這是作何?”楊妃費解的疑惑道。
夜淨離沒有馬上解答楊妃的疑問,而是自隨身攜帶的一支湘妃竹管裏,倒出了些許半蜜褐色液體,與竹葉銀簪上的血液相融。
很快,那幾滴異常猩紅的血液,在碰到蜜褐色液體的霎那,宛如在灼熱的高溫之下,鍛造成型的鐵器,以冷水淬煉時所發出的聲響。
“呲...”轉眼間,竹葉銀簪上,僅留下一灘散發著惡臭的血汙。
“陛下,娘娘,看來臣想的沒錯,太皇太後的確是中了一種陰狠至極的蠱毒,方才臣往銀簪上倒下的東西,乃是摻入了朱砂、金蟾蟾衣的無根之水。天造萬物,皆有相生相克的宿命,此水為至陽之水,容不得丁點兒陰寒之物,而蠱毒的煉製,通常需要用到諸多至陰至寒的毒物,一旦至陽至陰兩者相遇,自然會是相互殘殺的局麵。”
太皇太後臉上的痛苦深情,令黎皇感到幾絲於心不忍,“卿可有何除去古蠱毒的辦法?雖說朕和太皇太後,一向是很親近,但太皇太後終歸是還是朕的祖母,朕做不到眼睜睜的看著她備受折磨。”
因著事發突然,且太皇太後中的又是不尋常的毒,在尚不清楚蠱毒出自何處前,想要徹底除掉它,又不會傷及太皇太後鳳體,這簡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事。
“臣才疏學淺,此時還不敢冒然的替太皇太後解毒,請皇上贖罪。”夜淨離一撩衣衫下擺,俯身向黎皇跪拜請罪。
黎皇無奈的歎了口氣,抬手撫夜淨離起身,“此事怪不得愛卿,隻不過,朕想不明白,太皇太後久居深宮多年,年事已高,早已不和外界有所牽連,何人還會狠心至此,對她下以毒手?”
夜淨離一搖頭,表示自己也無從知曉,深宮禁苑的秘事辛聞,夜淨離身為外男不知,但楊妃掌管六宮事宜,雖不會越過尊卑,幹預壽安宮的事,卻也對壽安宮的動向,有著一定的關注。
楊妃猶豫了一瞬,還是決定把前陣子的那件事告知黎皇,“陛下可有所耳聞,寒山寺住著的那位,前不久忽然沒了,寺裏的主持師太,呈書給臣妾,說是譚氏夢到了先皇,因醒來後對先皇思念過甚,便自行了斷,追隨先皇而去了。可是,臣妾派人調查過出宮記錄上的宮人名單,太皇太後身邊伺候的掌事太監,那日偏巧奉了太皇太後的命令,出宮去辦差。陛下不妨試想一下,如果譚氏的死,真跟太皇太後有關那誰會是最有可能,對太皇太後生有報複之心?”
“愛妃是說...”黎皇粗眉一擰,顯然清楚了楊妃的意思。
楊妃點頭又道:“沒錯,臣妾說的正是銘王,按血脈遠近而論,銘王的生母譚氏,是太皇太後母家的嫡親侄女,太皇太後理應待銘王比您更親近才對。但這些年來,無論銘王怎樣挖空心思的討好,太皇太後都對他避而遠之,不予理會,甚至比起待陛下的態度,還要冷淡。假如臣妾是他,在得知自己的母親,被這位並不疼愛自己的皇祖母所殺後,怕是也不會再顧念著什麽禮孝倫常了。”
一陣忙活過後,方攙扶住仍處在昏迷狀態中的太皇太後,上了返回京中皇宮的鳳輦。
臨近申時,夜淨離護衛著太皇太後的鳳駕,終於穿過了景陽門。
一入禁苑,夜淨離立馬傳話給禦前的人,命其速速把太皇太後的離奇異樣,告知於黎皇。
這個時辰,黎皇早就宿在了楊妃的寢宮,但事關太皇太後安危,候在殿外守夜的許奉山,也不敢自作主張,壓下事情不去稟告。
黎皇身倦體乏之際,忽聞壽安宮出事了,他頓時驚愕的從榻上坐了起來,“什麽?你再給朕說一遍,太皇太後她怎麽了?”
許奉山依舊保持著躬身的姿勢,回道:“啟稟陛下,太皇太後突發瘋癲怪症,大司馬大人覺得事態嚴重,便護送著太皇太後回了壽安宮,眼下壽安宮那邊送了信過來,說太皇太後剛一醒過來,就又開始瘋鬧了起來,陛下您還是盡快過去瞧一眼吧。”
黎皇來不及更衣,披了件裘皮披風,便急匆匆的趕往壽安宮,楊妃由於放心不下,也趕緊裹了保暖的外袍,快步追了上去。
壽安宮
回到壽安宮沒多久,太皇太後就有了轉醒的跡象,冉嬤嬤以為她醒來會口渴,還貼心的吩咐宮女,端來一杯晾至溫熱的茶,喂到太皇太後的嘴邊。
誰知,太皇太後猛然情緒暴怒,一把打翻了茶杯,死死捂住自己的心口,不停的在榻上翻滾哀嚎。
黎皇和楊妃趕到時,正好目睹了這一幕。
“皇祖母...她怎麽會變成這樣...”黎皇難以置信的望著太皇太後,實在不敢把裏麵那個歇斯底裏,窘態百出的女人,與昔日舉止高貴端莊的太皇太後聯係到一起。
太皇太後意識混沌之餘,似乎聽出了黎皇的聲音,她忍受著身體的具體,抓著睡榻前撐掛紗幔的帳杆,顫顫巍巍的支立起身,步履艱難的走了幾步。
“皇帝...救救哀家...”太皇太後話還未說完,心口的痛意便朝著周身襲去,無法承受如此折磨的太皇太後,整個人一下子又栽到了地上,四肢也開始不停的抽搐著。
站在中殿的夜淨離,見太皇太後再度發病,登時足下生風,扯下了梁柱旁懸掛的裝飾綢布,手腳迅速的將其撕開,束住了太皇太後身體的同時,用力一甩,將太皇太後準確無誤的推上了榻。
“愛卿,你給朕說說,究竟是怎麽回事?太皇太後她為什麽會成了這般?”黎皇扭頭問著夜淨離,至今無法相信自己看到的一切。
夜淨離收回緊盯著太皇太後動態的目光,躬身回道:“陛下,據臣判斷,太皇太後多半是被人下了蠱毒,蠱毒內的蠱蟲為了生存,會以宿主為食,蠶食其身體內的精血髒器,想必太皇太後的情況,正是在受蠱蟲蠶食無疑。”
為證明自己的猜測,夜淨離朝那張被太皇太後,不停晃動撞擊的床榻,走進幾步,拔下頭上的一根竹葉銀簪,用尖銳的部分,刺破太皇太後的手指,取了幾滴血液。
“大司馬這是作何?”楊妃費解的疑惑道。
夜淨離沒有馬上解答楊妃的疑問,而是自隨身攜帶的一支湘妃竹管裏,倒出了些許半蜜褐色液體,與竹葉銀簪上的血液相融。
很快,那幾滴異常猩紅的血液,在碰到蜜褐色液體的霎那,宛如在灼熱的高溫之下,鍛造成型的鐵器,以冷水淬煉時所發出的聲響。
“呲...”轉眼間,竹葉銀簪上,僅留下一灘散發著惡臭的血汙。
“陛下,娘娘,看來臣想的沒錯,太皇太後的確是中了一種陰狠至極的蠱毒,方才臣往銀簪上倒下的東西,乃是摻入了朱砂、金蟾蟾衣的無根之水。天造萬物,皆有相生相克的宿命,此水為至陽之水,容不得丁點兒陰寒之物,而蠱毒的煉製,通常需要用到諸多至陰至寒的毒物,一旦至陽至陰兩者相遇,自然會是相互殘殺的局麵。”
太皇太後臉上的痛苦深情,令黎皇感到幾絲於心不忍,“卿可有何除去古蠱毒的辦法?雖說朕和太皇太後,一向是很親近,但太皇太後終歸是還是朕的祖母,朕做不到眼睜睜的看著她備受折磨。”
因著事發突然,且太皇太後中的又是不尋常的毒,在尚不清楚蠱毒出自何處前,想要徹底除掉它,又不會傷及太皇太後鳳體,這簡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事。
“臣才疏學淺,此時還不敢冒然的替太皇太後解毒,請皇上贖罪。”夜淨離一撩衣衫下擺,俯身向黎皇跪拜請罪。
黎皇無奈的歎了口氣,抬手撫夜淨離起身,“此事怪不得愛卿,隻不過,朕想不明白,太皇太後久居深宮多年,年事已高,早已不和外界有所牽連,何人還會狠心至此,對她下以毒手?”
夜淨離一搖頭,表示自己也無從知曉,深宮禁苑的秘事辛聞,夜淨離身為外男不知,但楊妃掌管六宮事宜,雖不會越過尊卑,幹預壽安宮的事,卻也對壽安宮的動向,有著一定的關注。
楊妃猶豫了一瞬,還是決定把前陣子的那件事告知黎皇,“陛下可有所耳聞,寒山寺住著的那位,前不久忽然沒了,寺裏的主持師太,呈書給臣妾,說是譚氏夢到了先皇,因醒來後對先皇思念過甚,便自行了斷,追隨先皇而去了。可是,臣妾派人調查過出宮記錄上的宮人名單,太皇太後身邊伺候的掌事太監,那日偏巧奉了太皇太後的命令,出宮去辦差。陛下不妨試想一下,如果譚氏的死,真跟太皇太後有關那誰會是最有可能,對太皇太後生有報複之心?”
“愛妃是說...”黎皇粗眉一擰,顯然清楚了楊妃的意思。
楊妃點頭又道:“沒錯,臣妾說的正是銘王,按血脈遠近而論,銘王的生母譚氏,是太皇太後母家的嫡親侄女,太皇太後理應待銘王比您更親近才對。但這些年來,無論銘王怎樣挖空心思的討好,太皇太後都對他避而遠之,不予理會,甚至比起待陛下的態度,還要冷淡。假如臣妾是他,在得知自己的母親,被這位並不疼愛自己的皇祖母所殺後,怕是也不會再顧念著什麽禮孝倫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