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那句好樣的,我自然知道那代表什麽。是啊,好樣的,在經曆了死亡與重生,在和康熙經曆了這些事情之後,我還能如此自然的說出來,我是真的好樣的。而玉無然,他是看著我重生,陪著我度過那最痛苦的四年,此刻見我能如此坦然的說出來,他自然也是非常的欣慰。
“我想,要是大師傅和二師傅能看到的話,也一定會為你開心的。”他一手搭在我的肩上,笑說著。
“是啊,也不知道兩位師傅現在怎麽樣了……”倚著亭外的欄杆,我抬眸望向遙遠的天際,似乎要將自己的目光越過千裏,一直望到那冰封的山巔。“真想他們。”
“放心,我們有機會回去的。”玉無然從身後拍拍我的背,也同樣望向蒼茫藍天。“好了依痕,這些日子你也辛苦了,今天就早點休息吧。”
“恩。”我頷,隨後就和武濤一起離開了。一路上,我詢問了武濤那晚的情況,最後才得知,原來那些黑衣人的目標是康熙,見我和康熙紛紛落崖之後他們也就沒再糾纏,所以他和曹寅才免於一死。後來,他們帶傷一路南下,在杭州城裏公子找到了他,之後他們就被帶到這裏院子裏養傷,直到我們出現。
我聽著,突兀間覺得哪裏不對。“武哥,哥隻見了你嗎?他沒見曹公子?”我越想越不對。
“是啊,怎麽了?”武濤不解地問。
“沒……沒事。”我怔怔地說,“哦,我想起還有點事要問哥,你先回去吧。”
“那好。”
說罷,我急急的往回走,行至亭中,還好玉無然還在那裏。“哥……”遠遠的,我便輕喚他。
“怎麽?還有事嗎?”玉無然回眸淡然地望著我,麵容依舊隨和。
“你……”我站在他地麵前。幾乎覺得自己透明了。甚至不知該怎麽開口。“他……”我知道玉無然對大清地恨。也知道他身上背負著地家族使命。所以……他不見曹寅。到底……
“你放心吧。就算不為了你。我也不會見他地。”許是知道我想說什麽。玉無然先開了口。“他也不會知道我在這裏地。”他折扇一甩。在空中劃出一道漂亮地弧線。
“哥……”我有點小感激。凝視著玉無然微微泛出笑容。“那武哥……”
“放心。他也不會知道地。”他淡淡地說。“隻是……依痕。你到什麽時候才願意摘下你地麵紗。這才是你該想地事。”隻要一天不用真顏相對。我都隻能說我還是在逃避。
我頷。清冷地眸子裏流動著絲絲地惆悵。“我……到他離開地時候。我自然會摘下麵紗。”轉身。我望向那浮水地盡頭。淡淡地說。然後拜別玉無然自行離去了。
情到濃時情轉薄!
與此同時,就在我、玉無然和武濤在亭中見麵地時候,康熙也梳洗完畢,被帶到一個小院落裏。
“公子。”剛一進門。就聽到曹寅激動的聲音響起,然後就見到一抹堇色朝著康熙奔來。
“曹寅。”康熙一見到是多日沒有消息的曹寅,連忙上前,一把扶起要跪地的他。“你受苦了。”他有些哽咽地說,眼眶頓時通紅,“是我害了你。”他按住曹寅的肩膀,說著。
“公子你可千萬別這麽說,曹寅不敢當啊。”說罷,他又要下跪。這個不時就下跪毛病他始終改不了。
“別跪了,我們這麽多年的兄弟了,還用的著這些嗎?”康熙將曹寅扶到床上,笑說著。的確,雖然曹寅家世並不顯赫,但自從自己登基之後,他就一直跟隨著自己。在人前,與其說他是禦前帶刀侍衛,倒不如說是兄弟。是一起成長的好朋友。而且每次隻要一有危機。他必定是第一次不顧生命危險衝上前保護自己地人。所以對曹寅,康熙始終有種說不出的感情。如親人般。
“多謝公子。”待康熙入座後,曹寅恭敬地說道。
“對了曹寅,你傷勢如何?”這倒是康熙現在最關心的,“還有,你們是怎麽脫險地?”
“回公子,其實我傷的並不重,已經沒什麽大礙了,在這裏修養了幾天,現在都好的差不多了。至於……脫險嘛,其實我也不是很清楚。”隻見曹寅突兀的麵有難色。
“怎麽會不清楚?”康熙不解。
“因為當時公子墜崖之後我就被打暈了,醒來的時候就已經在這裏了。”曹寅慢慢回憶著。
“那……是誰把你送到這裏的?”隻見康熙一皺眉,黑眸頓時深邃起來。
“是武公子。”曹寅渾然不知康熙所想,確定地說道。
“是他?”康熙眉眼一挑,眼前閃過一張清冷的麵容,然心忽地一沉,“那他有沒有告訴你他是怎麽脫險的?”他的聲音頓時變得低沉難測。
“據武公子說,好像是那些黑衣人見公子墜崖後便自行離去了,他是等到天亮才找到我地,那時我已經傷重的不省人事了。”曹寅簡略地講述著當時生的情形,“公子,怎麽了嗎?”忽抬眼望向康熙,見他一臉深沉,似乎在冥想著什麽,曹寅有點擔心地問。“沒事。”康熙一揮手,淡淡地說,“那你在這裏的幾日,都做了些什麽?”
“回公子,開始幾天一直在養傷,但這幾天倒是出去轉了轉。”
“轉?”他突的太高嗓音,“和武兄一起?”
“恩,是的。”曹寅頷道,“我們去了杭州最大的鹽商那裏,想去了解……”他話還沒說完,便瞧見康熙猛的站立起來,“夠了,不用說了。”他雙手暗暗地緊握著,眉頭深鎖。
“公子……你沒事吧?”從未見過康熙如此憤怒的表情。“要是你不想……我們可以離開這裏。”
“沒事,沒必要離開。”緩緩鬆下緊握地拳頭。他重新坐到椅子上,“隻是,有些事情還是不要告訴外人比較好,尤其是那種你根本就不知道來曆的人。”比如……一張略帶陰沉的臉孔浮現在康熙的腦中,“你剛才說你們去了杭州最大地鹽商那裏……”
“是的,公子。”曹寅微微低頭。
“好。我知道了。”他垂下頭,靜思片刻。
“公子,真的不用離開?”
“不用。”康熙搖頭道,“不是因為他,而是因為我不想離她太遠。”他回眸跟曹寅說著,意味深長。
而後的幾天裏,我們各自忙碌著各自的事情,一時間忘記了那段在懸崖底山洞中地日子。
這日,閑來無事。我本來準備邀上玉無然和武濤一同去遊西湖地。可誰知到了玉無然住的小屋,才現他有事外出了。為了不掃我地興,武濤還是欣然願意陪我前往。
行至門口。正巧的是與同要外出的康熙和曹寅相遇。“龍兄,曹兄,二位別來無恙。”武濤率先打起招呼,談吐間似見到老朋友。
“武兄好,玉姑娘有禮了。”康熙以禮相待,而我同樣清冷頷。“怎麽,武兄要出去。”
“恩,陪依痕去遊西湖。”武濤笑說著,“怎樣?二位有空嗎?何不一起。”他微笑的盛情相邀。
“也好。那我們就不客氣了。”於是乎,二人遊就這樣變成了四人遊,期間我一句話也沒說。
出了府邸,上了馬車,沒過一會我們便到了西湖,我心儀的家鄉。
回憶西湖,從小我便是那裏的常客。因為住在西湖邊,有時吃過晚飯,我就會拉著爸媽一同到西湖邊閑逛一番。那時的西湖。雖然依舊美麗動人,在夜燈地點綴下也顯得異常絢爛。可在我眼裏,我到寧願它似以前那樣,雖然樸實,但卻能散出其真正的魅力。下了馬車,我抬眼望去,這是我第一次見到西湖,古時候的西湖,印象西湖。
地確。西湖真的好似一詩。一幅天然圖畫,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不論是多年居住在這裏的人還是匆匆而過的路人,無不為這天下無雙的美景所傾倒。我們四人並排而站,衣裳輕揚這,同時仰望著那依稀風起的水波與那遠處淡金的陽光,實在是太美了。這幅美麗的畫卷,太震撼了。
陽春三月,鶯飛草長;蘇白兩堤,桃柳夾岸,我們踏著我從前地足跡依稀尋找著。兩邊,是水波瀲灩著淡金的陽光,古式的小木船遙遙晃晃的停泊在岸邊。遠處,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此時走在堤上,你定會被眼前的景色所折服,甚至心醉神馳,懷疑自己是否進入了世外仙境。
然而,西湖的美景不僅春天獨有,在我的印象裏,夏日裏接天蓮碧的荷花,秋夜中浸透月光的三潭,冬雪後疏影橫斜地紅梅,都令我無法忘懷,更別說還有那煙柳籠紗中的鶯啼,細雨迷蒙中的樓台……無論你在何時來,都能領略到不同尋常的風采。
這就是傳說中的西子湖。然而此時此刻,展現在我眼前的是三百多年前的西湖,依舊是那麽的別樣,那麽令人心馳。“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忽然,腦中想起蘇軾的那詩,我便隨口吟誦出來。
“是啊,天下西湖三十又六,惟杭州最著。”康熙在我身旁,凝望著那水波漣漪,出聲感歎道。
接著,我們一道遊覽了西湖美景,雖然沒有現代地西湖十景,但我依舊可以感受到那久違地自在與舒心。泛舟湖上,遙見遠處群山,眼見著夕陽西下,淡金的陽光慵懶地灑在我們身上,可我們卻不知疲倦。
也許是厭倦了打打殺殺提心吊膽的生活,像這樣安逸的享受著落日夕陽的沐浴,會讓我不禁想起在峰頂的四年時光。那裏的四年,雖然是孤單一人,可是很安逸,很平凡。沒想到才離開短短的一個多月,我卻經曆了這麽多事。真是世事無常,本無定數,一切隨緣。
遊完了西湖,此時已是夜幕垂釣。
上了馬車,搖回望那既熟悉又陌生的西湖,感覺著馬車搖搖晃晃的前進,我不知將來會怎麽。
但願,一切都能如我所願。
平靜,安逸,祥和。
“我想,要是大師傅和二師傅能看到的話,也一定會為你開心的。”他一手搭在我的肩上,笑說著。
“是啊,也不知道兩位師傅現在怎麽樣了……”倚著亭外的欄杆,我抬眸望向遙遠的天際,似乎要將自己的目光越過千裏,一直望到那冰封的山巔。“真想他們。”
“放心,我們有機會回去的。”玉無然從身後拍拍我的背,也同樣望向蒼茫藍天。“好了依痕,這些日子你也辛苦了,今天就早點休息吧。”
“恩。”我頷,隨後就和武濤一起離開了。一路上,我詢問了武濤那晚的情況,最後才得知,原來那些黑衣人的目標是康熙,見我和康熙紛紛落崖之後他們也就沒再糾纏,所以他和曹寅才免於一死。後來,他們帶傷一路南下,在杭州城裏公子找到了他,之後他們就被帶到這裏院子裏養傷,直到我們出現。
我聽著,突兀間覺得哪裏不對。“武哥,哥隻見了你嗎?他沒見曹公子?”我越想越不對。
“是啊,怎麽了?”武濤不解地問。
“沒……沒事。”我怔怔地說,“哦,我想起還有點事要問哥,你先回去吧。”
“那好。”
說罷,我急急的往回走,行至亭中,還好玉無然還在那裏。“哥……”遠遠的,我便輕喚他。
“怎麽?還有事嗎?”玉無然回眸淡然地望著我,麵容依舊隨和。
“你……”我站在他地麵前。幾乎覺得自己透明了。甚至不知該怎麽開口。“他……”我知道玉無然對大清地恨。也知道他身上背負著地家族使命。所以……他不見曹寅。到底……
“你放心吧。就算不為了你。我也不會見他地。”許是知道我想說什麽。玉無然先開了口。“他也不會知道我在這裏地。”他折扇一甩。在空中劃出一道漂亮地弧線。
“哥……”我有點小感激。凝視著玉無然微微泛出笑容。“那武哥……”
“放心。他也不會知道地。”他淡淡地說。“隻是……依痕。你到什麽時候才願意摘下你地麵紗。這才是你該想地事。”隻要一天不用真顏相對。我都隻能說我還是在逃避。
我頷。清冷地眸子裏流動著絲絲地惆悵。“我……到他離開地時候。我自然會摘下麵紗。”轉身。我望向那浮水地盡頭。淡淡地說。然後拜別玉無然自行離去了。
情到濃時情轉薄!
與此同時,就在我、玉無然和武濤在亭中見麵地時候,康熙也梳洗完畢,被帶到一個小院落裏。
“公子。”剛一進門。就聽到曹寅激動的聲音響起,然後就見到一抹堇色朝著康熙奔來。
“曹寅。”康熙一見到是多日沒有消息的曹寅,連忙上前,一把扶起要跪地的他。“你受苦了。”他有些哽咽地說,眼眶頓時通紅,“是我害了你。”他按住曹寅的肩膀,說著。
“公子你可千萬別這麽說,曹寅不敢當啊。”說罷,他又要下跪。這個不時就下跪毛病他始終改不了。
“別跪了,我們這麽多年的兄弟了,還用的著這些嗎?”康熙將曹寅扶到床上,笑說著。的確,雖然曹寅家世並不顯赫,但自從自己登基之後,他就一直跟隨著自己。在人前,與其說他是禦前帶刀侍衛,倒不如說是兄弟。是一起成長的好朋友。而且每次隻要一有危機。他必定是第一次不顧生命危險衝上前保護自己地人。所以對曹寅,康熙始終有種說不出的感情。如親人般。
“多謝公子。”待康熙入座後,曹寅恭敬地說道。
“對了曹寅,你傷勢如何?”這倒是康熙現在最關心的,“還有,你們是怎麽脫險地?”
“回公子,其實我傷的並不重,已經沒什麽大礙了,在這裏修養了幾天,現在都好的差不多了。至於……脫險嘛,其實我也不是很清楚。”隻見曹寅突兀的麵有難色。
“怎麽會不清楚?”康熙不解。
“因為當時公子墜崖之後我就被打暈了,醒來的時候就已經在這裏了。”曹寅慢慢回憶著。
“那……是誰把你送到這裏的?”隻見康熙一皺眉,黑眸頓時深邃起來。
“是武公子。”曹寅渾然不知康熙所想,確定地說道。
“是他?”康熙眉眼一挑,眼前閃過一張清冷的麵容,然心忽地一沉,“那他有沒有告訴你他是怎麽脫險的?”他的聲音頓時變得低沉難測。
“據武公子說,好像是那些黑衣人見公子墜崖後便自行離去了,他是等到天亮才找到我地,那時我已經傷重的不省人事了。”曹寅簡略地講述著當時生的情形,“公子,怎麽了嗎?”忽抬眼望向康熙,見他一臉深沉,似乎在冥想著什麽,曹寅有點擔心地問。“沒事。”康熙一揮手,淡淡地說,“那你在這裏的幾日,都做了些什麽?”
“回公子,開始幾天一直在養傷,但這幾天倒是出去轉了轉。”
“轉?”他突的太高嗓音,“和武兄一起?”
“恩,是的。”曹寅頷道,“我們去了杭州最大的鹽商那裏,想去了解……”他話還沒說完,便瞧見康熙猛的站立起來,“夠了,不用說了。”他雙手暗暗地緊握著,眉頭深鎖。
“公子……你沒事吧?”從未見過康熙如此憤怒的表情。“要是你不想……我們可以離開這裏。”
“沒事,沒必要離開。”緩緩鬆下緊握地拳頭。他重新坐到椅子上,“隻是,有些事情還是不要告訴外人比較好,尤其是那種你根本就不知道來曆的人。”比如……一張略帶陰沉的臉孔浮現在康熙的腦中,“你剛才說你們去了杭州最大地鹽商那裏……”
“是的,公子。”曹寅微微低頭。
“好。我知道了。”他垂下頭,靜思片刻。
“公子,真的不用離開?”
“不用。”康熙搖頭道,“不是因為他,而是因為我不想離她太遠。”他回眸跟曹寅說著,意味深長。
而後的幾天裏,我們各自忙碌著各自的事情,一時間忘記了那段在懸崖底山洞中地日子。
這日,閑來無事。我本來準備邀上玉無然和武濤一同去遊西湖地。可誰知到了玉無然住的小屋,才現他有事外出了。為了不掃我地興,武濤還是欣然願意陪我前往。
行至門口。正巧的是與同要外出的康熙和曹寅相遇。“龍兄,曹兄,二位別來無恙。”武濤率先打起招呼,談吐間似見到老朋友。
“武兄好,玉姑娘有禮了。”康熙以禮相待,而我同樣清冷頷。“怎麽,武兄要出去。”
“恩,陪依痕去遊西湖。”武濤笑說著,“怎樣?二位有空嗎?何不一起。”他微笑的盛情相邀。
“也好。那我們就不客氣了。”於是乎,二人遊就這樣變成了四人遊,期間我一句話也沒說。
出了府邸,上了馬車,沒過一會我們便到了西湖,我心儀的家鄉。
回憶西湖,從小我便是那裏的常客。因為住在西湖邊,有時吃過晚飯,我就會拉著爸媽一同到西湖邊閑逛一番。那時的西湖。雖然依舊美麗動人,在夜燈地點綴下也顯得異常絢爛。可在我眼裏,我到寧願它似以前那樣,雖然樸實,但卻能散出其真正的魅力。下了馬車,我抬眼望去,這是我第一次見到西湖,古時候的西湖,印象西湖。
地確。西湖真的好似一詩。一幅天然圖畫,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不論是多年居住在這裏的人還是匆匆而過的路人,無不為這天下無雙的美景所傾倒。我們四人並排而站,衣裳輕揚這,同時仰望著那依稀風起的水波與那遠處淡金的陽光,實在是太美了。這幅美麗的畫卷,太震撼了。
陽春三月,鶯飛草長;蘇白兩堤,桃柳夾岸,我們踏著我從前地足跡依稀尋找著。兩邊,是水波瀲灩著淡金的陽光,古式的小木船遙遙晃晃的停泊在岸邊。遠處,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此時走在堤上,你定會被眼前的景色所折服,甚至心醉神馳,懷疑自己是否進入了世外仙境。
然而,西湖的美景不僅春天獨有,在我的印象裏,夏日裏接天蓮碧的荷花,秋夜中浸透月光的三潭,冬雪後疏影橫斜地紅梅,都令我無法忘懷,更別說還有那煙柳籠紗中的鶯啼,細雨迷蒙中的樓台……無論你在何時來,都能領略到不同尋常的風采。
這就是傳說中的西子湖。然而此時此刻,展現在我眼前的是三百多年前的西湖,依舊是那麽的別樣,那麽令人心馳。“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忽然,腦中想起蘇軾的那詩,我便隨口吟誦出來。
“是啊,天下西湖三十又六,惟杭州最著。”康熙在我身旁,凝望著那水波漣漪,出聲感歎道。
接著,我們一道遊覽了西湖美景,雖然沒有現代地西湖十景,但我依舊可以感受到那久違地自在與舒心。泛舟湖上,遙見遠處群山,眼見著夕陽西下,淡金的陽光慵懶地灑在我們身上,可我們卻不知疲倦。
也許是厭倦了打打殺殺提心吊膽的生活,像這樣安逸的享受著落日夕陽的沐浴,會讓我不禁想起在峰頂的四年時光。那裏的四年,雖然是孤單一人,可是很安逸,很平凡。沒想到才離開短短的一個多月,我卻經曆了這麽多事。真是世事無常,本無定數,一切隨緣。
遊完了西湖,此時已是夜幕垂釣。
上了馬車,搖回望那既熟悉又陌生的西湖,感覺著馬車搖搖晃晃的前進,我不知將來會怎麽。
但願,一切都能如我所願。
平靜,安逸,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