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虎視函穀西
一 學院五虎
八月流火,驕陽萬裏,荊州又一度迎來豐年。
呂濤站在襄陽城外荊州書院裏的一座小山頂上,看著書院門口川流不息的士子,胸中豪情萬丈,大有“天下英雄,盡入吾榖”的臆想。
荊州書院位於襄陽城西南荊山腳下,距離襄陽城數裏。建立這麽一座學院,是當初呂濤來襄陽之前就已經做好計劃部署的動作之一。呂布一到荊州,就安排勸學從事傅巽開始著手建設,最終在初平元年初秋的時候大體完工,開始投入使用。
因為呂濤的特意要求,荊州書院被弄成一個綜合性的書院,分為文學院、理學院、工學院、商學院四大部分。雖然有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麽工商竟然也要設立學院,並對這一決定大加批駁,進而抵抗新的荊州學院,但是反對聲先是被呂布給壓了下來,後來又被呂濤一句“子曰‘有教無類’”給弄啞,荊州書院這才得以順利開學。
第一次招收學生,正是呂布開始動手橫掃荊州叛亂得時候,來荊州學院就讀的,大多是被“寒族平民免收學費”的政策給吸引過來寒族和平民子弟,工商理三科的人更是少之又少。然而,當被呂濤以“教化萬民”的“偉大理想崇高目標”說服的荀陳兩家老一輩人物加入荊州書院的教師隊伍之後,情況卻截然不同了。衝著這兩家人的聲望,荊州書院一舉成為天下有數的書院,散發著巨大的號召力,前來就學遊學的人絡繹不絕,幾乎踏爛書院門坎。
在這種情況下,呂濤因勢利導,通過論壇、實踐等手段加強四個分院學生之間的交流。試圖打破幾者之間的重重隔膜。如今,辯論和實踐已經成為荊州書院兩大重要教學活動,上至書院教授。下至普通學子,都投入其中。書院中心廣場兩塊碩大的石碑上。呂濤手書體的“辯論明義理”“實踐出真知”,儼然成為書院學子們的座右銘,被頻繁引用。
現在,又是一度書院開學招新之日,遠近前來求學的新老學子達到數百之多。
老生們四處呼朋喚友,這裏一群那裏一堆地聚在陰涼處高談闊論,探討學問。暢言假期實踐所得,抑或說些風俗趣聞,書院顯然已經成為他們快樂的窩。
而新生們則比較好奇,三五成群地在書院中四處遊走。尋幽探勝,一方麵是要遊覽盛名遠揚的書院,一方麵好熟悉這個自己將要呆幾年的地方。
這些人,可都是將來的希望啊!呂濤心頭感慨,國人的智慧無疑是少有可以比擬的。隻是這個世道卻很少有他們學習的地方,知識被高度的集中到世家大族手中,這樣一來,固然有利於某個階層的統治,但對整個國家和民族來說。無疑是一種災難。他呂濤設立這個書院的最終目的,就在於打破這種知識壟斷,進而消弱世家大族的巨大影響,尋求一條更加合理的道路。
這個任務是重大的,不是他呂濤一個人就可以解決,他必須設法讓更多的人自覺不自覺地投入到這個偉大的壯舉中來,集合更多的力量去改變整個民族的命運。
“總有一天,我們可以做得到!”呂濤目光追隨天際白雲,浮想聯翩。
一隻手忽然從背後捅了一下呂濤的軟肋,一個還帶著明顯童音的嗓子說道:“嘿嘿,三哥可在眷念佳人!”
呂濤沒轉身,伸手往後下方一抓,將一個總角小兒提到身前,小敲一記響頭,笑道:“大膽頑童,豈敢作弄兄長,使荀教授得知,可受戒條!”
荀教授卻是荀肅,讓呂布深感鬱悶的他,最終被呂濤一番大道理說動,前來荊州書院成為一介教授,結果讓眾多受書院自由作風感染的學子們談虎色變,避之不及,名列書院三大恐怖人物之首。
“弟不敢矣,三哥切勿告密!”總角小兒愁眉苦臉,憋聲告饒。
呂濤大笑,道:“荀教授之威,何其盛哉!”
頑童嘟嘟嘴,問道:“三哥,弟如此小心翼翼,緣何每每為兄識破?”他仗身體矮小,每次捉弄人之後都縮在下邊,然而在呂濤等人這裏,卻累次吃鱉,總要被輕而易舉地抓到,沒有成功的時候,心頭難免鬱悶。
呂濤沒有回答,下邊卻有一個雄壯爽烈的聲音大笑道:“以汝三哥修為,五丈之內,風吹片葉尚可得知,而況汝一頑童!小子,可從吾學武,或能欺騙一二。”
“大哥!”呂濤驚喜叫道,“別來可好?”
頑童卻橫插一嘴,傲然道:“丈夫當學萬人敵,豈效莽夫舉石!”
那聲音笑道:“文武之道,不可輕重或廢,當此亂世,汝手無縛雞之力,一人尚且不敵,何以敵萬人!”說話聲中,一個身材雄壯的青年上了來,這人儀表堂堂,十分威猛,竟有幾分孫堅的模樣。
頑童拍掌而笑,不屑道:“大哥言之差矣,吾當效張留侯,決勝千裏之外,運籌帷幄之中。設使令吾上陣殺敵,則大哥、三哥有何用耶?”
青年顯然不長於雄辯,一聽這話,為之語塞,被呂濤一通笑話。
頑童見青年說不出話,得意洋洋,兩鼻朝天哼了一聲。
呂濤再度小敲一記,笑罵道:“頑童,欺大哥不善辯耶?明日可與呂客卿一辯,何如?”這呂客卿卻是呂杞,在荊州書院當個客卿教授,但是每次到書院,總有些不務正業,四處找人辯論,後來見書院才子頗多,來往就更加頻繁了,一段時間之後,無論教授還是學子,一見到他總要遠遠躲開,成為僅次於荀肅的恐怖人物。
頑童頓時蔫了下來,摧眉苦臉,不滿地抱怨道:“三哥欺我,日後必告伯父前!”
呂濤不以為意,對青年笑問:“大哥既至,二哥、五弟必已來矣!”
話音剛落。下麵一個俊朗的聲音笑而應答:“當此書院五虎聚會之日,豈敢或忘!”但見一身材頎長英姿翩然的青年才俊一派悠然閑雅地上了來,看他羽扇綸巾。赫然便是周瑜!
周瑜的身後,跟著一介總角小童。卻和呂濤身邊的頑童大是不同,這小童雖然年紀幼小,卻是一臉沉穩寧靜,頗有幾分儒雅淡泊之色,與年齡很是不吻合。
呂濤一見周瑜兩人上來,撫掌笑道:“書院五虎,今齊矣!”
所謂“書院五虎”。卻是書院學子們給五人安排的雅號。這五虎,要是讓呂濤前世的人知道,保準嚇一跳,百思不解他們緣何湊到一起。
這五人。老大赫然是孫堅的長子孫策,孫堅北牧豫州,認為豫州四戰之地,荊州教育發達,因此將孫策托付給呂布。讓孫策在荊州學習;老二卻是當初在穎川跟呂濤結拜的周瑜,孫策從舒城前往荊州時,他久不見呂濤,也一起過來,抵達荊州後被呂濤花言巧語留住。去年初的時候動員家族一起搬到荊州;老三乃是呂濤,是五人中如今最負盛名的一個;老四便是那頑童,荊州名士龐德公的侄子龐統,年僅十四,卻原來是呂布掃蕩荊州之後,龐德公最終決定舉族依附,龐統來到荊州書院學習後,對呂濤五體投地,自此長隨左右;最小的那個,竟然是年初剛跟著叔父兄長一起前來荊州的諸葛亮,時年十二歲的他,遠比同齡人成熟,非凡的才智已經初露崢嶸,成為書院中令人不敢小覷的人物。
五人中,孫策剛烈豪爽、周瑜儒雅恢弘、呂濤變幻莫測、龐統不羈頑劣、諸葛早熟沉穩,性格差異巨大,能夠聚到一起除了呂濤費盡心機之外,卻也有諸多巧合。孫策和周瑜還好說,周瑜早就跟呂濤結拜,孫策卻欣賞呂濤豪爽的一麵,練武時候更是個好對手,倒沒什麽說的。
而龐統跟諸葛亮,那就不同了,兩人都還小,正是好勝心十足的年齡,因此開始的時候兩人都看對方不順眼,龐統認為諸葛亮像個老頭,諸葛亮認為龐統像個無知小童,同樣才智卓絕的兩人都想要壓過對方一頭。最終的結果,卻是善於辯論的諸葛亮每每都將不善言辭的龐統批得體無完膚。這諸葛亮看似平淡寧靜,然而要是看你不順眼,卻每每得理不饒人,非要將人說道狗血淋頭,詞鋒之刻薄激烈,令人咬牙切齒。
多次吃鱉之後,龐統對諸葛亮那是恨的牙癢癢,央求呂濤幫忙助陣。
呂濤自然不能主動去找諸葛亮麻煩,考慮到要磨一磨諸葛亮,也好調和一下兩人關係,於是以“要戰勝敵人首先要了解敵人”為理由慫恿龐統跟諸葛亮“交流”,自己則從旁出謀劃策。
龐統小孩心性,被呂濤說動,繼續跟諸葛亮“交流”,雖然進步不少,卻還是頂不住諸葛亮的詞鋒,最終忍不住對諸葛亮說了一句:“喉舌非我所長也,使汝舌戰勝小將軍,乃服。”
諸葛亮還是小孩子,加上本身好勝心極強,雖也頗敬佩呂濤,但內心多少有些希冀,於是最終找到呂濤“交流學術”。這一下正中呂濤下懷,作為後世人,雖然不是什麽辯論家,但卻也深知辯論的要點在於不斷地引開對方的話題。
結果在呂濤“以大欺小”之下,小諸葛亮屢屢上當,每次總是不知不覺地就跟著呂濤的話題跑,硬是被他說得一楞一楞,回去後想明白其中細節,回頭再戰,卻依然如故。如此再三,諸葛亮隻得鱉屈地服輸,從此和龐統一樣成為呂濤的跟班。
解決了龐統和諸葛亮的問題,其他就好辦了,幾人都是十分優秀的少年,對對方都十分欣賞,雖然性格各異,但聚到一起卻也有共同話題。在呂濤的有意之下,幾人經常有聚頭的機會,時間一長,關係自然變得密切。
這樣的結果,就是在今年寒食節踏春登高的時候,孫策羨慕周瑜呂濤結為異姓兄弟,酒酣之後拉著兩人要結拜。龐統玩心重,也跟過來湊熱鬧,好勝心強的諸葛亮受不住龐統的眼神挑釁,頭腦發熱之下也將什麽禮法拋諸腦後,插上一腳。
當時的呂濤內心幾乎笑傻,哪裏會放過這等機會,幾人就在山頭上對著天地四方起誓,結為異姓兄弟。自此後,但凡在書院之內,五人大多時候成群結隊行動,儼然荊州書院最優秀幾個的他們,遂被學子們贈送了個“書院五虎”的雅號。
呂濤回想幾人之間的交往,忍不住笑了出來,昂聲說道:“今日之五虎,名揚荊州四境,大哥名將之才,二哥儒帥風度,四弟五弟治才不亞管仲,此五者,終有一日能名揚天下,使世人但有耳能聞、有目能視者,皆知其能。此誠可為千古美談也!”
孫策大笑,指著呂濤說道:“三弟不亦怪哉,何不言其‘一月屬文三十六’、‘妙計定荊州破董卓橫掃宗賊’、‘人皆有用論’之壯舉?”
他從小體壯力大,尋常人近不得身,稍微長大後,常常四處搗亂頑皮,讓鄉人頭痛不已,給起了個雅號叫“小霸王”,後來思想漸漸成熟,卻不再惡作劇,而是到處尋找那些宗賊的麻煩,這“小霸王”也漸漸變成鄉人對他的愛稱。有道是“武無第二”,孫策對年齡相仿而同樣背負“勇武”之名的呂濤不怎麽感冒,以為文武難以兩全,但幾經交手,才發現盛名之下無虛士,竟變得異常欣賞起來,這才有了結拜一事。
是以現在一聽呂濤說這話,忍不住笑話呂濤虛偽。
龐統在旁邊悶聲道:“三哥非但虛偽,言之亦差!此非書院五虎也,實書院四虎並一長舌蟲也!”斜斜地掃視一眼諸葛亮,顯然對自己的屢次吃鱉不能釋懷。
這兩人雖然跟著結拜,互相熟悉了許多,也都知道對方的能耐,但一見麵總是要互相刺上幾下,漸漸竟然成為一種習慣。
諸葛亮高昂其頭,不動聲色,一副風輕雲淡的表情說道:“三哥有言,曰‘不能食蒲桃者言其酸’,今日方知其人麵目,誠不我欺!”龐統一旦說得急了,總有些口吃,每每被諸葛亮攻擊,現在又一次被說到痛處,一時氣得語塞,哼一聲別過頭去。
呂濤三人見兩人沒見麵一會,果然又頂上了,忍不住一發笑起來。
如果您喜歡這本書,請來起點中文網,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一 學院五虎
八月流火,驕陽萬裏,荊州又一度迎來豐年。
呂濤站在襄陽城外荊州書院裏的一座小山頂上,看著書院門口川流不息的士子,胸中豪情萬丈,大有“天下英雄,盡入吾榖”的臆想。
荊州書院位於襄陽城西南荊山腳下,距離襄陽城數裏。建立這麽一座學院,是當初呂濤來襄陽之前就已經做好計劃部署的動作之一。呂布一到荊州,就安排勸學從事傅巽開始著手建設,最終在初平元年初秋的時候大體完工,開始投入使用。
因為呂濤的特意要求,荊州書院被弄成一個綜合性的書院,分為文學院、理學院、工學院、商學院四大部分。雖然有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麽工商竟然也要設立學院,並對這一決定大加批駁,進而抵抗新的荊州學院,但是反對聲先是被呂布給壓了下來,後來又被呂濤一句“子曰‘有教無類’”給弄啞,荊州書院這才得以順利開學。
第一次招收學生,正是呂布開始動手橫掃荊州叛亂得時候,來荊州學院就讀的,大多是被“寒族平民免收學費”的政策給吸引過來寒族和平民子弟,工商理三科的人更是少之又少。然而,當被呂濤以“教化萬民”的“偉大理想崇高目標”說服的荀陳兩家老一輩人物加入荊州書院的教師隊伍之後,情況卻截然不同了。衝著這兩家人的聲望,荊州書院一舉成為天下有數的書院,散發著巨大的號召力,前來就學遊學的人絡繹不絕,幾乎踏爛書院門坎。
在這種情況下,呂濤因勢利導,通過論壇、實踐等手段加強四個分院學生之間的交流。試圖打破幾者之間的重重隔膜。如今,辯論和實踐已經成為荊州書院兩大重要教學活動,上至書院教授。下至普通學子,都投入其中。書院中心廣場兩塊碩大的石碑上。呂濤手書體的“辯論明義理”“實踐出真知”,儼然成為書院學子們的座右銘,被頻繁引用。
現在,又是一度書院開學招新之日,遠近前來求學的新老學子達到數百之多。
老生們四處呼朋喚友,這裏一群那裏一堆地聚在陰涼處高談闊論,探討學問。暢言假期實踐所得,抑或說些風俗趣聞,書院顯然已經成為他們快樂的窩。
而新生們則比較好奇,三五成群地在書院中四處遊走。尋幽探勝,一方麵是要遊覽盛名遠揚的書院,一方麵好熟悉這個自己將要呆幾年的地方。
這些人,可都是將來的希望啊!呂濤心頭感慨,國人的智慧無疑是少有可以比擬的。隻是這個世道卻很少有他們學習的地方,知識被高度的集中到世家大族手中,這樣一來,固然有利於某個階層的統治,但對整個國家和民族來說。無疑是一種災難。他呂濤設立這個書院的最終目的,就在於打破這種知識壟斷,進而消弱世家大族的巨大影響,尋求一條更加合理的道路。
這個任務是重大的,不是他呂濤一個人就可以解決,他必須設法讓更多的人自覺不自覺地投入到這個偉大的壯舉中來,集合更多的力量去改變整個民族的命運。
“總有一天,我們可以做得到!”呂濤目光追隨天際白雲,浮想聯翩。
一隻手忽然從背後捅了一下呂濤的軟肋,一個還帶著明顯童音的嗓子說道:“嘿嘿,三哥可在眷念佳人!”
呂濤沒轉身,伸手往後下方一抓,將一個總角小兒提到身前,小敲一記響頭,笑道:“大膽頑童,豈敢作弄兄長,使荀教授得知,可受戒條!”
荀教授卻是荀肅,讓呂布深感鬱悶的他,最終被呂濤一番大道理說動,前來荊州書院成為一介教授,結果讓眾多受書院自由作風感染的學子們談虎色變,避之不及,名列書院三大恐怖人物之首。
“弟不敢矣,三哥切勿告密!”總角小兒愁眉苦臉,憋聲告饒。
呂濤大笑,道:“荀教授之威,何其盛哉!”
頑童嘟嘟嘴,問道:“三哥,弟如此小心翼翼,緣何每每為兄識破?”他仗身體矮小,每次捉弄人之後都縮在下邊,然而在呂濤等人這裏,卻累次吃鱉,總要被輕而易舉地抓到,沒有成功的時候,心頭難免鬱悶。
呂濤沒有回答,下邊卻有一個雄壯爽烈的聲音大笑道:“以汝三哥修為,五丈之內,風吹片葉尚可得知,而況汝一頑童!小子,可從吾學武,或能欺騙一二。”
“大哥!”呂濤驚喜叫道,“別來可好?”
頑童卻橫插一嘴,傲然道:“丈夫當學萬人敵,豈效莽夫舉石!”
那聲音笑道:“文武之道,不可輕重或廢,當此亂世,汝手無縛雞之力,一人尚且不敵,何以敵萬人!”說話聲中,一個身材雄壯的青年上了來,這人儀表堂堂,十分威猛,竟有幾分孫堅的模樣。
頑童拍掌而笑,不屑道:“大哥言之差矣,吾當效張留侯,決勝千裏之外,運籌帷幄之中。設使令吾上陣殺敵,則大哥、三哥有何用耶?”
青年顯然不長於雄辯,一聽這話,為之語塞,被呂濤一通笑話。
頑童見青年說不出話,得意洋洋,兩鼻朝天哼了一聲。
呂濤再度小敲一記,笑罵道:“頑童,欺大哥不善辯耶?明日可與呂客卿一辯,何如?”這呂客卿卻是呂杞,在荊州書院當個客卿教授,但是每次到書院,總有些不務正業,四處找人辯論,後來見書院才子頗多,來往就更加頻繁了,一段時間之後,無論教授還是學子,一見到他總要遠遠躲開,成為僅次於荀肅的恐怖人物。
頑童頓時蔫了下來,摧眉苦臉,不滿地抱怨道:“三哥欺我,日後必告伯父前!”
呂濤不以為意,對青年笑問:“大哥既至,二哥、五弟必已來矣!”
話音剛落。下麵一個俊朗的聲音笑而應答:“當此書院五虎聚會之日,豈敢或忘!”但見一身材頎長英姿翩然的青年才俊一派悠然閑雅地上了來,看他羽扇綸巾。赫然便是周瑜!
周瑜的身後,跟著一介總角小童。卻和呂濤身邊的頑童大是不同,這小童雖然年紀幼小,卻是一臉沉穩寧靜,頗有幾分儒雅淡泊之色,與年齡很是不吻合。
呂濤一見周瑜兩人上來,撫掌笑道:“書院五虎,今齊矣!”
所謂“書院五虎”。卻是書院學子們給五人安排的雅號。這五虎,要是讓呂濤前世的人知道,保準嚇一跳,百思不解他們緣何湊到一起。
這五人。老大赫然是孫堅的長子孫策,孫堅北牧豫州,認為豫州四戰之地,荊州教育發達,因此將孫策托付給呂布。讓孫策在荊州學習;老二卻是當初在穎川跟呂濤結拜的周瑜,孫策從舒城前往荊州時,他久不見呂濤,也一起過來,抵達荊州後被呂濤花言巧語留住。去年初的時候動員家族一起搬到荊州;老三乃是呂濤,是五人中如今最負盛名的一個;老四便是那頑童,荊州名士龐德公的侄子龐統,年僅十四,卻原來是呂布掃蕩荊州之後,龐德公最終決定舉族依附,龐統來到荊州書院學習後,對呂濤五體投地,自此長隨左右;最小的那個,竟然是年初剛跟著叔父兄長一起前來荊州的諸葛亮,時年十二歲的他,遠比同齡人成熟,非凡的才智已經初露崢嶸,成為書院中令人不敢小覷的人物。
五人中,孫策剛烈豪爽、周瑜儒雅恢弘、呂濤變幻莫測、龐統不羈頑劣、諸葛早熟沉穩,性格差異巨大,能夠聚到一起除了呂濤費盡心機之外,卻也有諸多巧合。孫策和周瑜還好說,周瑜早就跟呂濤結拜,孫策卻欣賞呂濤豪爽的一麵,練武時候更是個好對手,倒沒什麽說的。
而龐統跟諸葛亮,那就不同了,兩人都還小,正是好勝心十足的年齡,因此開始的時候兩人都看對方不順眼,龐統認為諸葛亮像個老頭,諸葛亮認為龐統像個無知小童,同樣才智卓絕的兩人都想要壓過對方一頭。最終的結果,卻是善於辯論的諸葛亮每每都將不善言辭的龐統批得體無完膚。這諸葛亮看似平淡寧靜,然而要是看你不順眼,卻每每得理不饒人,非要將人說道狗血淋頭,詞鋒之刻薄激烈,令人咬牙切齒。
多次吃鱉之後,龐統對諸葛亮那是恨的牙癢癢,央求呂濤幫忙助陣。
呂濤自然不能主動去找諸葛亮麻煩,考慮到要磨一磨諸葛亮,也好調和一下兩人關係,於是以“要戰勝敵人首先要了解敵人”為理由慫恿龐統跟諸葛亮“交流”,自己則從旁出謀劃策。
龐統小孩心性,被呂濤說動,繼續跟諸葛亮“交流”,雖然進步不少,卻還是頂不住諸葛亮的詞鋒,最終忍不住對諸葛亮說了一句:“喉舌非我所長也,使汝舌戰勝小將軍,乃服。”
諸葛亮還是小孩子,加上本身好勝心極強,雖也頗敬佩呂濤,但內心多少有些希冀,於是最終找到呂濤“交流學術”。這一下正中呂濤下懷,作為後世人,雖然不是什麽辯論家,但卻也深知辯論的要點在於不斷地引開對方的話題。
結果在呂濤“以大欺小”之下,小諸葛亮屢屢上當,每次總是不知不覺地就跟著呂濤的話題跑,硬是被他說得一楞一楞,回去後想明白其中細節,回頭再戰,卻依然如故。如此再三,諸葛亮隻得鱉屈地服輸,從此和龐統一樣成為呂濤的跟班。
解決了龐統和諸葛亮的問題,其他就好辦了,幾人都是十分優秀的少年,對對方都十分欣賞,雖然性格各異,但聚到一起卻也有共同話題。在呂濤的有意之下,幾人經常有聚頭的機會,時間一長,關係自然變得密切。
這樣的結果,就是在今年寒食節踏春登高的時候,孫策羨慕周瑜呂濤結為異姓兄弟,酒酣之後拉著兩人要結拜。龐統玩心重,也跟過來湊熱鬧,好勝心強的諸葛亮受不住龐統的眼神挑釁,頭腦發熱之下也將什麽禮法拋諸腦後,插上一腳。
當時的呂濤內心幾乎笑傻,哪裏會放過這等機會,幾人就在山頭上對著天地四方起誓,結為異姓兄弟。自此後,但凡在書院之內,五人大多時候成群結隊行動,儼然荊州書院最優秀幾個的他們,遂被學子們贈送了個“書院五虎”的雅號。
呂濤回想幾人之間的交往,忍不住笑了出來,昂聲說道:“今日之五虎,名揚荊州四境,大哥名將之才,二哥儒帥風度,四弟五弟治才不亞管仲,此五者,終有一日能名揚天下,使世人但有耳能聞、有目能視者,皆知其能。此誠可為千古美談也!”
孫策大笑,指著呂濤說道:“三弟不亦怪哉,何不言其‘一月屬文三十六’、‘妙計定荊州破董卓橫掃宗賊’、‘人皆有用論’之壯舉?”
他從小體壯力大,尋常人近不得身,稍微長大後,常常四處搗亂頑皮,讓鄉人頭痛不已,給起了個雅號叫“小霸王”,後來思想漸漸成熟,卻不再惡作劇,而是到處尋找那些宗賊的麻煩,這“小霸王”也漸漸變成鄉人對他的愛稱。有道是“武無第二”,孫策對年齡相仿而同樣背負“勇武”之名的呂濤不怎麽感冒,以為文武難以兩全,但幾經交手,才發現盛名之下無虛士,竟變得異常欣賞起來,這才有了結拜一事。
是以現在一聽呂濤說這話,忍不住笑話呂濤虛偽。
龐統在旁邊悶聲道:“三哥非但虛偽,言之亦差!此非書院五虎也,實書院四虎並一長舌蟲也!”斜斜地掃視一眼諸葛亮,顯然對自己的屢次吃鱉不能釋懷。
這兩人雖然跟著結拜,互相熟悉了許多,也都知道對方的能耐,但一見麵總是要互相刺上幾下,漸漸竟然成為一種習慣。
諸葛亮高昂其頭,不動聲色,一副風輕雲淡的表情說道:“三哥有言,曰‘不能食蒲桃者言其酸’,今日方知其人麵目,誠不我欺!”龐統一旦說得急了,總有些口吃,每每被諸葛亮攻擊,現在又一次被說到痛處,一時氣得語塞,哼一聲別過頭去。
呂濤三人見兩人沒見麵一會,果然又頂上了,忍不住一發笑起來。
如果您喜歡這本書,請來起點中文網,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