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京路上,晨光漸至。
寧清寒掛心寧千亦的傷情,隨行照料,龍長之惦記他們這幾日的近況,想要詢問究竟,也便與兩人同乘一輛車。
馬車兩側整齊地排列著兩隊佩刀的守衛。
“我知道寧大人過世後你們會從江南趕來,那幾天便多有留意,”龍長之道,“可算著時日已過,還不見寧少爺來京。沒幾日,有人來報說在京郊林中發現了一片屍骨,我前去查看,清理現場時從車內遺留的包裹裏找到了當時寧府從京城寄給你們的書信,我確定他們是寧家的人,也猜到你們遭遇了危險,但我沒有發現寧少爺,於是將這件事稟明了皇上,同時日夜派人找尋你們的下落。”
“龍將軍費心了,若不是您,我們恐怕沒有辦法順利趕到京城。”清寒誠謝道。
龍長之沒有在意,“說起來,那些刺客是什麽人,你們可有頭緒麽?”
清寒心中忖度,片刻,卻是答道,“沒有。”
“看得出行李包裹被翻動過,但裏麵的財物卻幾無遺失,可見他們是另有目的,”龍長之在寧千亦和寧清寒之間看了看,“下手狠毒直取性命,你們平時可有結怨的人?”
千亦似乎能明白清寒不肯言明的隱情,便說道,“龍將軍,我們常年居住江南,與人無杵,確實想不到跟誰會有如此深仇大恨。”
龍長之強韌的手掌握起,“不論如何,我一定會奏請皇上嚴加調查,絕不讓寧家人白白送命。”
*
抵達盈國京城時已至傍晚,達達的馬車踏過盈都一片炊煙和樂。
車駕停在寧府大門外,清寒將千亦扶下車,府宅寬闊的門櫞上,一派沉重的白色抵入眼簾。
清寒攙著千亦的手臂步履急迫,穿過下人緩緩打開的府門,幾乎是踉蹌著向宅內奔去,千亦被他用力抓著,步伐緊隨。
入門徑直便是正堂,幾個下人迎了出來,撲通跪地,為首一位年紀大的婦人聲音哽咽,“少爺,您可回來了!”
清寒四下不顧,一步邁入堂內,靈柩停在正廳的位置,前方的供桌上端放靈牌靈位,兩側挽聯高掛,湮沒般的肅穆黑白。
“老爺!”清寒猛地跪下,幾日隱忍的淚水終於攀上麵龐。
龍長之跟著進來,對著靈柩鞠了三個躬。
此時寧千亦站在靈堂前,心中隱約波動,她是不認識這位寧老爺的,看著這滿屋的悲殤之色,竟泛起莫名的滋味,一時隻是怔立。
龍長之過來拍拍她的肩膀,“請節哀。”
便轉身離開了。
她和清寒就這樣一站一跪,兀自沉寂。
許久,清寒言道,“周嫂,長途勞頓,帶主子去休息吧。”注目靈位的眼光卻無一刻偏轉。
候在門口的婦人上前,袖口擦了擦眼角,攙了千亦向外走去,千亦轉身看著直矗如一尊傷痕累累的石雕的寧清寒,腳步頓了一刻,卻不知該說什麽,即默下聲,跟從周嫂走出廳堂。
天色漸晚,寧家的院落隻有疏燈幾盞,夜風吹過庭間清朗的枝葉,透出安然的寧靜。
同周嫂穿過宛轉的回廊,千亦問道,“我們這是去哪裏?”
“去少爺的廂房。”周嫂聲音慈愛,“雖然少爺很久沒有回來了,可廂房都是定期打掃的。”
她想了想,“還有別的地方麽?我想去看看。”
周嫂停下腳步,約莫著她是想念寧老爺了,點了點頭,“我帶您去老爺的書房。”
經過幾間屋室,寧府的各處都是淡光隱約,偏這書房一室通明,堪比正堂。寧千亦駐足門前,門額上題著三個字,“解帶齋”。
她不由有些困惑,自語道,“不是臥室才寬衣解帶麽?”
周嫂笑了,“少爺怎麽忘了,老爺題這名字是取自詩句‘鬆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小時候少爺和小姐就因為解不出這齋名而被老爺罰了呢,要是老爺知道少爺還沒長記性……”
說到這裏,周嫂突然停住,眼中又泛出淚來。
千亦也一晌靜默。
“我能進去看看麽?”她問。
周嫂掩去淚光,將門推開,“少爺請。”
書房即是古代文人書房的布置了,寬闊的金絲楠木書案上置文房四寶,配以碧玉的筆格、玉荷葉筆洗和水晶獸形鎮紙,可見主人對於文房用具之講究。
書案的後麵立著一整架的書籍,幾上的銅爐裏還焚著繚繞清香,仿佛在室內添了一把琴音,四處清供著幾盆菖蒲、蘭花,高雅絕俗,意韻非常。
她打量牆上的書法畫作,眼前的一幅圖十分有趣,竟畫了一隻白玉壺。
迫於方才門前的經驗,這回她沒敢擅自開口。
“以前老爺令少爺小姐寅時起床讀書,都要先讓你們麵對這玉壺站一會兒,靜思自省,”周嫂歎口氣,“一晃都十多年過去了……”
千亦看著畫中白璧無瑕的玉壺,壺身皓立、壺腹圓潤,凝脂般的玉料像鋪開了一樣,在頸部緩緩收束起碗形口,加上壺蓋,又在邊緣開出一個壺嘴,通體光素無紋,琢磨精細。而最富情致的是壺把手,竟是不知何處伸來的一彎臘梅花枝,作者用了半寫實半寫意的手法,那花枝好似還在蔓延生長一般,綻放的清梅攀著壺身附上玉蓋,疏影淡秀,畫家工筆琢成,令那暗浮的幽香身在畫外也尚可感應到。
她凝視半晌,冷不丁冒出一句,“三更半夜對著壺,不會想要起夜麽?”
周嫂掩住嘴笑起來,“小姐小時候就總是這麽抱怨,少爺竟還記得呢……”
千亦怔了一怔,心頭掠過奇異的感覺。
恍惚間,她隻手向畫作撫去,指尖輕柔摩挲,仿佛摸到了白玉冰涼的觸感,紙頁的邊緣題著一首詩:
玉壺知素結,止水複中澄。堅白能虛受,清寒得自凝。
“少爺和小姐在家的時候很短……”周嫂聲音遙遠地說著,“夫人早逝,你們剛滿十歲就被老爺送回江南老家去了,以後更是每年都不見得回來一次,唉……算上去也沒能團聚多少日子啊……”
“為什麽不讓我們在京城生活呢?”千亦問。
“因為老爺不想少爺小姐卷進權利的爭鬥中。”一個緘沉的聲音此時邁進來。
寧清寒掛心寧千亦的傷情,隨行照料,龍長之惦記他們這幾日的近況,想要詢問究竟,也便與兩人同乘一輛車。
馬車兩側整齊地排列著兩隊佩刀的守衛。
“我知道寧大人過世後你們會從江南趕來,那幾天便多有留意,”龍長之道,“可算著時日已過,還不見寧少爺來京。沒幾日,有人來報說在京郊林中發現了一片屍骨,我前去查看,清理現場時從車內遺留的包裹裏找到了當時寧府從京城寄給你們的書信,我確定他們是寧家的人,也猜到你們遭遇了危險,但我沒有發現寧少爺,於是將這件事稟明了皇上,同時日夜派人找尋你們的下落。”
“龍將軍費心了,若不是您,我們恐怕沒有辦法順利趕到京城。”清寒誠謝道。
龍長之沒有在意,“說起來,那些刺客是什麽人,你們可有頭緒麽?”
清寒心中忖度,片刻,卻是答道,“沒有。”
“看得出行李包裹被翻動過,但裏麵的財物卻幾無遺失,可見他們是另有目的,”龍長之在寧千亦和寧清寒之間看了看,“下手狠毒直取性命,你們平時可有結怨的人?”
千亦似乎能明白清寒不肯言明的隱情,便說道,“龍將軍,我們常年居住江南,與人無杵,確實想不到跟誰會有如此深仇大恨。”
龍長之強韌的手掌握起,“不論如何,我一定會奏請皇上嚴加調查,絕不讓寧家人白白送命。”
*
抵達盈國京城時已至傍晚,達達的馬車踏過盈都一片炊煙和樂。
車駕停在寧府大門外,清寒將千亦扶下車,府宅寬闊的門櫞上,一派沉重的白色抵入眼簾。
清寒攙著千亦的手臂步履急迫,穿過下人緩緩打開的府門,幾乎是踉蹌著向宅內奔去,千亦被他用力抓著,步伐緊隨。
入門徑直便是正堂,幾個下人迎了出來,撲通跪地,為首一位年紀大的婦人聲音哽咽,“少爺,您可回來了!”
清寒四下不顧,一步邁入堂內,靈柩停在正廳的位置,前方的供桌上端放靈牌靈位,兩側挽聯高掛,湮沒般的肅穆黑白。
“老爺!”清寒猛地跪下,幾日隱忍的淚水終於攀上麵龐。
龍長之跟著進來,對著靈柩鞠了三個躬。
此時寧千亦站在靈堂前,心中隱約波動,她是不認識這位寧老爺的,看著這滿屋的悲殤之色,竟泛起莫名的滋味,一時隻是怔立。
龍長之過來拍拍她的肩膀,“請節哀。”
便轉身離開了。
她和清寒就這樣一站一跪,兀自沉寂。
許久,清寒言道,“周嫂,長途勞頓,帶主子去休息吧。”注目靈位的眼光卻無一刻偏轉。
候在門口的婦人上前,袖口擦了擦眼角,攙了千亦向外走去,千亦轉身看著直矗如一尊傷痕累累的石雕的寧清寒,腳步頓了一刻,卻不知該說什麽,即默下聲,跟從周嫂走出廳堂。
天色漸晚,寧家的院落隻有疏燈幾盞,夜風吹過庭間清朗的枝葉,透出安然的寧靜。
同周嫂穿過宛轉的回廊,千亦問道,“我們這是去哪裏?”
“去少爺的廂房。”周嫂聲音慈愛,“雖然少爺很久沒有回來了,可廂房都是定期打掃的。”
她想了想,“還有別的地方麽?我想去看看。”
周嫂停下腳步,約莫著她是想念寧老爺了,點了點頭,“我帶您去老爺的書房。”
經過幾間屋室,寧府的各處都是淡光隱約,偏這書房一室通明,堪比正堂。寧千亦駐足門前,門額上題著三個字,“解帶齋”。
她不由有些困惑,自語道,“不是臥室才寬衣解帶麽?”
周嫂笑了,“少爺怎麽忘了,老爺題這名字是取自詩句‘鬆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小時候少爺和小姐就因為解不出這齋名而被老爺罰了呢,要是老爺知道少爺還沒長記性……”
說到這裏,周嫂突然停住,眼中又泛出淚來。
千亦也一晌靜默。
“我能進去看看麽?”她問。
周嫂掩去淚光,將門推開,“少爺請。”
書房即是古代文人書房的布置了,寬闊的金絲楠木書案上置文房四寶,配以碧玉的筆格、玉荷葉筆洗和水晶獸形鎮紙,可見主人對於文房用具之講究。
書案的後麵立著一整架的書籍,幾上的銅爐裏還焚著繚繞清香,仿佛在室內添了一把琴音,四處清供著幾盆菖蒲、蘭花,高雅絕俗,意韻非常。
她打量牆上的書法畫作,眼前的一幅圖十分有趣,竟畫了一隻白玉壺。
迫於方才門前的經驗,這回她沒敢擅自開口。
“以前老爺令少爺小姐寅時起床讀書,都要先讓你們麵對這玉壺站一會兒,靜思自省,”周嫂歎口氣,“一晃都十多年過去了……”
千亦看著畫中白璧無瑕的玉壺,壺身皓立、壺腹圓潤,凝脂般的玉料像鋪開了一樣,在頸部緩緩收束起碗形口,加上壺蓋,又在邊緣開出一個壺嘴,通體光素無紋,琢磨精細。而最富情致的是壺把手,竟是不知何處伸來的一彎臘梅花枝,作者用了半寫實半寫意的手法,那花枝好似還在蔓延生長一般,綻放的清梅攀著壺身附上玉蓋,疏影淡秀,畫家工筆琢成,令那暗浮的幽香身在畫外也尚可感應到。
她凝視半晌,冷不丁冒出一句,“三更半夜對著壺,不會想要起夜麽?”
周嫂掩住嘴笑起來,“小姐小時候就總是這麽抱怨,少爺竟還記得呢……”
千亦怔了一怔,心頭掠過奇異的感覺。
恍惚間,她隻手向畫作撫去,指尖輕柔摩挲,仿佛摸到了白玉冰涼的觸感,紙頁的邊緣題著一首詩:
玉壺知素結,止水複中澄。堅白能虛受,清寒得自凝。
“少爺和小姐在家的時候很短……”周嫂聲音遙遠地說著,“夫人早逝,你們剛滿十歲就被老爺送回江南老家去了,以後更是每年都不見得回來一次,唉……算上去也沒能團聚多少日子啊……”
“為什麽不讓我們在京城生活呢?”千亦問。
“因為老爺不想少爺小姐卷進權利的爭鬥中。”一個緘沉的聲音此時邁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