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悅,吃飯了。”陸秀雲在堂屋裏招呼。
“來了。”唐心悅趕緊出去,冬天風冷,熱乎乎的吃食擺在堂屋很快就給吹涼了。
她來到飯桌旁,一個缺了角下麵還用石快墊著的正方形桌子,就是唐家人的飯桌。
上麵一大碗炒白菜,每人碗裏擱著兩個雜糧饃饃,就著剛從泡菜壇水裏撈出來的泡豇豆,這就是他們的晚飯。
家裏兩個小的,唐岩唐恬盯著饃饃,口水都要饞下來了,可唐心悅沒來,誰都沒動筷子。
這在山裏算是少見的有規矩的人家了。一年辛勤勞作,雖不至於餓死,但也總是吃不飽,小孩子嘴饞,看著點能入口的東西饞的不行。要是別家孩子早就撲上去狼吞虎咽了,可唐岩唐恬一個勁兒咽口水,也不會搶著動嘴。
這也歸功於陸秀雲的教養。她爺爺是前清的秀才,父親也會讀書,她也有初中水平的文化,在這個貧瘠落後的山村算是少見的高材生了。一家人盡是孤兒寡母,生活自然頗多不易,但陸秀雲從沒放棄過對他們做人的教導。
“快吃,別涼了。”唐心悅趕緊坐下招呼他們,三人這才一手舉饃饃,一手拿筷子。
陸秀雲給他們碗裏夾了筷子白菜,“心悅,幺弟、幺妹,吃菜,別隻啃饃。”
四川這邊方言習慣叫家裏最小的男孩為幺弟,女孩為幺妹(兒),帶著疼愛的意思。
以前家裏隻有唐心悅一個孩子的時候,幺妹這是她的稱呼,後來隨著更小的唐恬的出生,她的昵稱就改為了悅兒。
唐心悅低頭,發現三人碗裏各自有一小塊熏得黑乎乎的臘肉,放進嘴裏,硬邦邦的咬的腮幫子都疼了,才勉強咬成碎塊。
但就這一點油葷,兩個孩子含著舔了又舔,都嚼的稀爛了還舍不得咽下。
而陸秀雲,隻埋頭啃饃饃就大白菜,伸出去的筷子自然而然地避開了零星的肉渣。
在村裏,人們養不起豬和羊,牛是用來耕地的,吃的肉類隻有豬肉雞鴨兔子肉,豬肉是由鄰村賣肉的人從鎮裏販來零售的,一月能買一回;兔子和雞鴨則是家家戶戶後院養的,但輕易不舍得吃,雞鴨要生蛋,兔子也要留著拿下山去賣了換錢。
唐家人是外來戶,在村裏沒能分得到土地,陸秀雲一個女人帶著三個孩子,賃了別家兩畝三分田種莊稼,外帶養點雞鴨兔子,春天養點桑蠶,再沒有別的營生,過的很是艱難,一家人半個月才能吃點肉渣子。
眼裏水霧氤氳,唐心悅低下頭把臉埋在飯碗裏,吞了口饃饃,梗在喉嚨裏硬生生堵住洶湧而上的情緒。
太造孽了。以前小的時候並不覺得有多苦,有吃的就算好了。而有過在大城市裏生活的經曆後,唐心悅想起那些從小被家裏捧在掌心上的城裏孩子,吃東西挑肥揀瘦,嬌生慣養各種挑食。可山裏的孩子,餓的麵黃肌瘦,一年到頭都吃不了幾回肉。
如此強烈鮮明的對比,令人心酸。
唐心悅挑了塊熏得黑不溜秋的臘肉,夾到母親碗裏,“媽,你也吃肉。”
“哎”陸秀雲欣慰的笑了笑,轉頭把肉夾到了唐岩碗裏,唐岩埋頭吃的香甜。
唐心悅看在眼裏沒說什麽,農村人多多少少都有重男輕女的思想。陸秀雲還算好的,隻是難免偏疼小兒子。
吃了晚飯,唐心悅想洗碗,被陸秀雲趕回去補作業。
“你病了這麽幾天,還不知道功課落下多少,明天到學校要好好問一問老師。”陸秀雲麻利地收拾碗筷,叮囑唐心悅。
“哎,曉得了。”唐心悅應下。
陸秀雲扭頭對唐岩吩咐,“給你姐灌個湯婆子。”
唐心悅趕忙上去,“我自己來。”
別人家都是男孩子最受寵,可到他們唐家,卻是唐心悅最受寵。一來唐心悅一直到六歲,都是家裏的獨苗苗,那個時候陸秀雲身體出了點問題,以為這輩子就這一個孩子了,自然十分看重。二來,則是父親唐誌強是個大學生,唐心悅從小學習就好。所以家裏再窮,陸秀雲也沒有說過讓唐心悅輟學的話,因為她承載的是全家人的希望。
“嗯嗯。”唐岩嘴裏答應著,他個子也就一米多一點點,瘦瘦小小跟個猴子一樣,沒等唐心悅過去,已經麻溜地把湯婆子裏變涼的水倒進水缸--反正水是幹淨的,又拿了個漏鬥插在湯婆子的壺口上,雙手微微顫顫地提起沉重的暖水瓶。
“你小心點,我來。”他人小,力氣也小,唐心悅看他提的懸吊吊的,心驚肉跳害怕他燙到了手,趕忙接過水瓶。
很快倒好了水,唐心悅拿著湯婆子離開廚房回到臥室,一進去就打了個哆嗦,風從牆壁縫裏鑽出來,濕冷的骨頭都在冒寒氣。
她把湯婆子裹上一層棉布罩子,塞到冷冰冰的床上,“呲”的一聲劃亮火柴,點燃了擱在床頭櫃上的馬燈(煤油燈)。
它以煤油作燈油,再配上一根燈芯,外麵罩上玻璃罩子,以防止風將燈吹滅。
20世紀後人們已經很少見到它的蹤影,然而對於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還沒有通電通水通氣的西部偏遠貧困山村,這是每家每戶必不可少的照明工具。
唐心悅用燈錐子挑撥了下燈芯,光芒更盛,屋子裏一下亮堂起來,火苗歡快的跳動。
她脫去外套放在床頭,爬上床,床上有個木頭的小桌子,拖過來就開始趴在上麵準備寫作業。
“咦?”她拿起課本,才注意到自己的課本上麵有小半張紙條,上麵的字跡稚氣,大小不一,但寫的人十分用心,一筆一劃盡力寫的工整。
“語文:把第16頁的課文背下來;數學:做32-33的習題……”唐心悅拿起這一疊足有五六張,記載著每天作業的字條,對著燈火看了看,疑惑地自言自語,“這是誰寫的?”
自己的字跡不會不清楚,盡管沒有學習過書法,她小時候在父親的嚴厲教導下從小習字,而母親的字跡也不是這樣的,所以很是疑惑。
唐心悅打算等會母親進屋來再問她,翻了書按照字條上的任務,開始補起了作業。
重回小學,這些知識當然對她來說非常簡單,她一邊做題,一邊想著重來一次的人生到底該怎麽做。
“姐!”兩個小的幫著母親收拾了碗筷,跑到床邊脫了鞋,手裏各自抓了本小人書,鑽進了被窩,一進去就打了個哆嗦。
唐心悅趕忙把兩人拉過來點,“靠近我,這邊熱乎。”
“姐你身上好暖和”兩個孩子嘻嘻哈哈擠過來,趴在唐心悅腳邊,她給他們掖好被子免得漏風,兩個小家夥就著煤油燈散發的光暈,不再打擾她學習,開始安安靜靜看起小人書來。
唐心悅的目光落在他們手中的小人書上,“水滸傳”這幾個字映入眼簾。小人書是七八十年代很流行的讀物,也叫連環畫。他們家裏有一箱子的舊書,除了小人書,還有80年代很流行的中外文學讀物,都是嗜書如命的父親離開後留下來的。
看兩人臉離書近了,唐心悅就提醒,“拿遠點,不然要瞎了眼睛。”
“哦。”兩人嘻笑著伸長了手把書拿遠。煤油燈的照明範圍就那麽小,離遠了就看不清楚,唐心悅把燈往他們那邊挪了點,接著心不在焉地寫作業。
90年代初,西部地區城市裏很多家庭都有了黑白電視機,可對於偏遠貧困連電都沒通的山村來說,很多人連電視機長啥樣都沒見過。
冬天天黑的早,又沒有其他娛樂活動,兩個小孩隻能早早鑽進被窩,不厭其煩地翻看早就看了不下一百遍的小人書。
也正因如此,當別的山裏娃七八歲都不認識一個字的時候,他倆還沒入學,在唐心悅和陸秀雲的教導下,已經有了三年級學生的水平。
唐心悅握了握筆,暗下決心:唐岩唐恬從小聰慧又勤奮,這一次一定要讓他們繼續讀書!
不一會兒,把廚房收拾了,也就著熱水洗漱完了的陸秀雲也過來了。正月到冬臘月,算是農家人一年裏少有的閑時,因為這一季算是小季的生長中期,種的蠶豆,油菜之類的不需要過多的打理,適當的時候澆點糞肥就可以了。要到了春天,氣溫暖和了,又得開始辛辛苦苦養蠶和播種了。
陸秀雲半倚著坐在床頭,麵前放了個針線筐,準備做針線活。
唐心悅往裏麵挪了點,好讓出光亮來讓母親看得到,順便問道,“媽,這些字條是誰寫的?”
陸秀雲正舉著針咪了眼準備穿線,聞言掃了一眼,“是陸成宇,人家好心記下來每天的作業,每天專門給你送過來。”
陸成宇?唐心悅略微訝異,低頭看了看她請假這一周來對方記著作業的字條,心中不由湧起一絲複雜。
沒想到,陸成宇也是有熱心的時候啊。
“來了。”唐心悅趕緊出去,冬天風冷,熱乎乎的吃食擺在堂屋很快就給吹涼了。
她來到飯桌旁,一個缺了角下麵還用石快墊著的正方形桌子,就是唐家人的飯桌。
上麵一大碗炒白菜,每人碗裏擱著兩個雜糧饃饃,就著剛從泡菜壇水裏撈出來的泡豇豆,這就是他們的晚飯。
家裏兩個小的,唐岩唐恬盯著饃饃,口水都要饞下來了,可唐心悅沒來,誰都沒動筷子。
這在山裏算是少見的有規矩的人家了。一年辛勤勞作,雖不至於餓死,但也總是吃不飽,小孩子嘴饞,看著點能入口的東西饞的不行。要是別家孩子早就撲上去狼吞虎咽了,可唐岩唐恬一個勁兒咽口水,也不會搶著動嘴。
這也歸功於陸秀雲的教養。她爺爺是前清的秀才,父親也會讀書,她也有初中水平的文化,在這個貧瘠落後的山村算是少見的高材生了。一家人盡是孤兒寡母,生活自然頗多不易,但陸秀雲從沒放棄過對他們做人的教導。
“快吃,別涼了。”唐心悅趕緊坐下招呼他們,三人這才一手舉饃饃,一手拿筷子。
陸秀雲給他們碗裏夾了筷子白菜,“心悅,幺弟、幺妹,吃菜,別隻啃饃。”
四川這邊方言習慣叫家裏最小的男孩為幺弟,女孩為幺妹(兒),帶著疼愛的意思。
以前家裏隻有唐心悅一個孩子的時候,幺妹這是她的稱呼,後來隨著更小的唐恬的出生,她的昵稱就改為了悅兒。
唐心悅低頭,發現三人碗裏各自有一小塊熏得黑乎乎的臘肉,放進嘴裏,硬邦邦的咬的腮幫子都疼了,才勉強咬成碎塊。
但就這一點油葷,兩個孩子含著舔了又舔,都嚼的稀爛了還舍不得咽下。
而陸秀雲,隻埋頭啃饃饃就大白菜,伸出去的筷子自然而然地避開了零星的肉渣。
在村裏,人們養不起豬和羊,牛是用來耕地的,吃的肉類隻有豬肉雞鴨兔子肉,豬肉是由鄰村賣肉的人從鎮裏販來零售的,一月能買一回;兔子和雞鴨則是家家戶戶後院養的,但輕易不舍得吃,雞鴨要生蛋,兔子也要留著拿下山去賣了換錢。
唐家人是外來戶,在村裏沒能分得到土地,陸秀雲一個女人帶著三個孩子,賃了別家兩畝三分田種莊稼,外帶養點雞鴨兔子,春天養點桑蠶,再沒有別的營生,過的很是艱難,一家人半個月才能吃點肉渣子。
眼裏水霧氤氳,唐心悅低下頭把臉埋在飯碗裏,吞了口饃饃,梗在喉嚨裏硬生生堵住洶湧而上的情緒。
太造孽了。以前小的時候並不覺得有多苦,有吃的就算好了。而有過在大城市裏生活的經曆後,唐心悅想起那些從小被家裏捧在掌心上的城裏孩子,吃東西挑肥揀瘦,嬌生慣養各種挑食。可山裏的孩子,餓的麵黃肌瘦,一年到頭都吃不了幾回肉。
如此強烈鮮明的對比,令人心酸。
唐心悅挑了塊熏得黑不溜秋的臘肉,夾到母親碗裏,“媽,你也吃肉。”
“哎”陸秀雲欣慰的笑了笑,轉頭把肉夾到了唐岩碗裏,唐岩埋頭吃的香甜。
唐心悅看在眼裏沒說什麽,農村人多多少少都有重男輕女的思想。陸秀雲還算好的,隻是難免偏疼小兒子。
吃了晚飯,唐心悅想洗碗,被陸秀雲趕回去補作業。
“你病了這麽幾天,還不知道功課落下多少,明天到學校要好好問一問老師。”陸秀雲麻利地收拾碗筷,叮囑唐心悅。
“哎,曉得了。”唐心悅應下。
陸秀雲扭頭對唐岩吩咐,“給你姐灌個湯婆子。”
唐心悅趕忙上去,“我自己來。”
別人家都是男孩子最受寵,可到他們唐家,卻是唐心悅最受寵。一來唐心悅一直到六歲,都是家裏的獨苗苗,那個時候陸秀雲身體出了點問題,以為這輩子就這一個孩子了,自然十分看重。二來,則是父親唐誌強是個大學生,唐心悅從小學習就好。所以家裏再窮,陸秀雲也沒有說過讓唐心悅輟學的話,因為她承載的是全家人的希望。
“嗯嗯。”唐岩嘴裏答應著,他個子也就一米多一點點,瘦瘦小小跟個猴子一樣,沒等唐心悅過去,已經麻溜地把湯婆子裏變涼的水倒進水缸--反正水是幹淨的,又拿了個漏鬥插在湯婆子的壺口上,雙手微微顫顫地提起沉重的暖水瓶。
“你小心點,我來。”他人小,力氣也小,唐心悅看他提的懸吊吊的,心驚肉跳害怕他燙到了手,趕忙接過水瓶。
很快倒好了水,唐心悅拿著湯婆子離開廚房回到臥室,一進去就打了個哆嗦,風從牆壁縫裏鑽出來,濕冷的骨頭都在冒寒氣。
她把湯婆子裹上一層棉布罩子,塞到冷冰冰的床上,“呲”的一聲劃亮火柴,點燃了擱在床頭櫃上的馬燈(煤油燈)。
它以煤油作燈油,再配上一根燈芯,外麵罩上玻璃罩子,以防止風將燈吹滅。
20世紀後人們已經很少見到它的蹤影,然而對於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還沒有通電通水通氣的西部偏遠貧困山村,這是每家每戶必不可少的照明工具。
唐心悅用燈錐子挑撥了下燈芯,光芒更盛,屋子裏一下亮堂起來,火苗歡快的跳動。
她脫去外套放在床頭,爬上床,床上有個木頭的小桌子,拖過來就開始趴在上麵準備寫作業。
“咦?”她拿起課本,才注意到自己的課本上麵有小半張紙條,上麵的字跡稚氣,大小不一,但寫的人十分用心,一筆一劃盡力寫的工整。
“語文:把第16頁的課文背下來;數學:做32-33的習題……”唐心悅拿起這一疊足有五六張,記載著每天作業的字條,對著燈火看了看,疑惑地自言自語,“這是誰寫的?”
自己的字跡不會不清楚,盡管沒有學習過書法,她小時候在父親的嚴厲教導下從小習字,而母親的字跡也不是這樣的,所以很是疑惑。
唐心悅打算等會母親進屋來再問她,翻了書按照字條上的任務,開始補起了作業。
重回小學,這些知識當然對她來說非常簡單,她一邊做題,一邊想著重來一次的人生到底該怎麽做。
“姐!”兩個小的幫著母親收拾了碗筷,跑到床邊脫了鞋,手裏各自抓了本小人書,鑽進了被窩,一進去就打了個哆嗦。
唐心悅趕忙把兩人拉過來點,“靠近我,這邊熱乎。”
“姐你身上好暖和”兩個孩子嘻嘻哈哈擠過來,趴在唐心悅腳邊,她給他們掖好被子免得漏風,兩個小家夥就著煤油燈散發的光暈,不再打擾她學習,開始安安靜靜看起小人書來。
唐心悅的目光落在他們手中的小人書上,“水滸傳”這幾個字映入眼簾。小人書是七八十年代很流行的讀物,也叫連環畫。他們家裏有一箱子的舊書,除了小人書,還有80年代很流行的中外文學讀物,都是嗜書如命的父親離開後留下來的。
看兩人臉離書近了,唐心悅就提醒,“拿遠點,不然要瞎了眼睛。”
“哦。”兩人嘻笑著伸長了手把書拿遠。煤油燈的照明範圍就那麽小,離遠了就看不清楚,唐心悅把燈往他們那邊挪了點,接著心不在焉地寫作業。
90年代初,西部地區城市裏很多家庭都有了黑白電視機,可對於偏遠貧困連電都沒通的山村來說,很多人連電視機長啥樣都沒見過。
冬天天黑的早,又沒有其他娛樂活動,兩個小孩隻能早早鑽進被窩,不厭其煩地翻看早就看了不下一百遍的小人書。
也正因如此,當別的山裏娃七八歲都不認識一個字的時候,他倆還沒入學,在唐心悅和陸秀雲的教導下,已經有了三年級學生的水平。
唐心悅握了握筆,暗下決心:唐岩唐恬從小聰慧又勤奮,這一次一定要讓他們繼續讀書!
不一會兒,把廚房收拾了,也就著熱水洗漱完了的陸秀雲也過來了。正月到冬臘月,算是農家人一年裏少有的閑時,因為這一季算是小季的生長中期,種的蠶豆,油菜之類的不需要過多的打理,適當的時候澆點糞肥就可以了。要到了春天,氣溫暖和了,又得開始辛辛苦苦養蠶和播種了。
陸秀雲半倚著坐在床頭,麵前放了個針線筐,準備做針線活。
唐心悅往裏麵挪了點,好讓出光亮來讓母親看得到,順便問道,“媽,這些字條是誰寫的?”
陸秀雲正舉著針咪了眼準備穿線,聞言掃了一眼,“是陸成宇,人家好心記下來每天的作業,每天專門給你送過來。”
陸成宇?唐心悅略微訝異,低頭看了看她請假這一周來對方記著作業的字條,心中不由湧起一絲複雜。
沒想到,陸成宇也是有熱心的時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