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 color=red><b></b></font></br>
第二百二十四章 袁紹的行動
高肅怎麽也不會想到,曹操居然會在自己北歸的路上布下重兵,官渡乃至虎牢關以東的黃河一帶,現在都是曹軍的營地。
曹操切斷了高肅的糧道,將十萬兵馬沿黃河一字排開,緊守河岸,不與高肅展開大規模的交戰,擺明了是要把高肅困在河南,與主力分離,隻等著高肅兵糧耗盡,士卒疲憊時再一舉擊破!
如今高肅空有數萬兵馬,河內的兵馬離洛陽不過區區數百裏,卻都被曹操沿黃河給一南一北分割開來,不能與高肅會師,高肅的這支兵馬,已經成了確確實實的孤軍!六七萬兵馬得不到糧草和輜重的補給,眼看著營中存糧日少,高肅心中不免憂急。
糧草匱乏的事情,高肅自然是不能對外明說的,以免擾亂軍心,可是現在軍中隻剩下一個多月的糧草,若是這一個多月再想不到好的辦法,自己這幾萬兵馬就會被困死在河南!
高肅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上奏劉協,曹操引兵馬阻擋天子北行,意圖不軌。
劉協聽了高肅的話,頓時嚇得大驚,沒功夫去考慮高肅的話是真是假,當即就命高肅全權負責戰事,還下了一道詔書,斥責曹操的行徑。
高肅的初步打算,是讓找一個時機,讓河內的兵馬南下,高肅這裏的兵馬同時出擊,一舉打破曹軍在黃河的布防,隻要過了黃河,曹軍縱有二十、三十萬人馬也無濟於事。
然而,此時的河內..
就在數日前,曹操派遣滿寵為使節,出使冀州袁紹處,說服袁紹趁高肅不在,出兵偷襲並州。
袁紹沒有去迎接天子,是因為迎接天子對他來說沒有好處,但攻打並州就不同了,高肅曾趁袁紹攻打公孫瓚之際偷襲冀州,那袁紹也可以趁他南下,偷襲並州。而且曹操答應了,隻要袁紹出兵,到時候並州的城池、關隘,曹操寸土不要。
袁紹大喜,當即調兵三萬,命自己的兒子袁尚為主將,郭援為副將,高覽、馬延、張顗、蔣奇四將隨行,攻打河內郡。
另一路,由淳於瓊為大將,張郃為先鋒,呂曠、呂翔為副將,兵發五萬攻打壺關,另調顏良、韓猛率萬餘兵馬北上支援高幹,以防北方的公孫瓚。
淳於瓊先至壺關,防守壺關的是郝昭、夏侯蘭二將,廖化的兵馬就離壺關不遠。
袁軍大營。
淳於瓊剛剛得到了袁紹從鄴城發來的命令,命他速戰速決,盡快拿下壺關。
“去請張將軍來我帳中議事。”
淳於瓊高坐帥位,靜待張郃到來。
來到淳於瓊的帥帳內,一表人才,頗有儒將風采的張郃給淳於瓊見了禮,而後入座。
淳於瓊不說廢話,直接將袁紹發來的軍令遞給張郃。
張郃一邊看,一邊皺眉。
壺關為什麽叫壺關?
是因其北有百穀山,南有雙龍山、兩山夾峙,中間空斷,山形似壺,且以壺口為關,因而得名壺關。
壺關的易守難攻,這已經無須去證明。
不過,現在的主將不是張郃,而是淳於瓊,一切都得看他的意思。
“淳於將軍打算如何行事?”張郃試探性地問向淳於瓊。
淳於瓊毫不在意地笑道:“明日便下令強攻壺關,聽說坐鎮壺關的是一個叫郝昭的,哼哼,無名小輩,不足掛齒,十日之內,我軍大旗必定豎立在壺關的城樓之上。”
相比淳於瓊的履曆,郝昭的確是難以比肩。
張郃眉頭緊鎖,淳於瓊這副目中無人的態度,不是一個好兆頭。
他沒有據理力爭或是好言相勸,因為那都是徒勞。
默默地轉身離開營帳,張郃打算還是看看明日的形勢再做打算。
如果敵將真的不知死活出關迎戰,那他倒是喜聞樂見。
不過..
張郃心事重重地返回大營,滿腹苦澀。
他本是韓馥麾下的將領,投降袁紹之後,也還算是受到重用。
可現在,他在袁軍之中的地位極為尷尬,甚至連淳於瓊都比不上。
袁紹對他心懷芥蒂,根本原因是張郃率領袁紹寄予厚望的大戟士軍團被公孫瓚的白馬義從打得落花流水。
大戟士,重甲步兵,若是步卒之間對抗其將是佼佼者。
可機動能力緩慢的大戟士麵對擅長控弦的白馬義從,在戰場上被騎兵玩的暈頭轉向,別說傷敵,就連對方的衣服都摸不著,真的是望塵莫及,反觀白馬義從,能騎善射,中距離,短距離,都能射殺這樣的重步兵。
這是兵種相克,與統帥的能力無關。
可袁紹心中不喜,張郃就算對袁紹說上百句話,也抵不上郭圖、許攸等人說半句。
他心中不服,淳於瓊有什麽資格對他頤指氣使?
一個在軍中無度飲酒的將軍,簡直是侮辱了將軍這個詞!
當年,淳於瓊與袁紹同列西園八校尉,與袁紹平起平坐,後來追隨袁紹到河北打天下,憑這一點,袁紹厚待淳於瓊,也情有可原。
張郃敢怒不敢言,是他資曆不夠,他沒有底氣向淳於瓊發難,更別說是指揮淳於瓊了。
在張郃還未加入韓馥的軍隊前,淳於瓊就已經是天子腳下的官了,看一看當年西園八校尉中的人,高肅、曹操、袁紹,加上淳於瓊,這四人都不是無名之輩。
張郃怎麽比得了淳於瓊?
翌日清晨,袁軍全軍出動,兵叩壺關。
淳於瓊意氣風發,策馬陣前,這一回他帶著袁紹的軍令,是真的要打,而不是造勢。
“郝昭小兒,你若是個漢子就出城來戰,別做縮頭烏龜,貽笑大方!哈哈哈..”
淳於瓊言語相激,意圖在明顯不過。
城樓上的守軍肅容以對,連弩、滾木、油鍋,全都準備好了,隨時準備殺敵。
郝昭、夏侯蘭二將就站在城樓邊上,俯視前方。
“縮頭烏龜,終於伸頭露臉了!哈哈,你等快快出城投降,看在當年同你家主公一起擔任西園八校尉的份上,我會饒你等一命!”
淳於瓊盡管是仰視城上的郝昭等人,卻仍舊是盛氣淩人。
郝昭不屑地看了淳於瓊一眼,大聲朝城下道:“當年的西園八校尉有你淳於瓊嗎!”一更。-- by:76|11285232 -->
第二百二十四章 袁紹的行動
高肅怎麽也不會想到,曹操居然會在自己北歸的路上布下重兵,官渡乃至虎牢關以東的黃河一帶,現在都是曹軍的營地。
曹操切斷了高肅的糧道,將十萬兵馬沿黃河一字排開,緊守河岸,不與高肅展開大規模的交戰,擺明了是要把高肅困在河南,與主力分離,隻等著高肅兵糧耗盡,士卒疲憊時再一舉擊破!
如今高肅空有數萬兵馬,河內的兵馬離洛陽不過區區數百裏,卻都被曹操沿黃河給一南一北分割開來,不能與高肅會師,高肅的這支兵馬,已經成了確確實實的孤軍!六七萬兵馬得不到糧草和輜重的補給,眼看著營中存糧日少,高肅心中不免憂急。
糧草匱乏的事情,高肅自然是不能對外明說的,以免擾亂軍心,可是現在軍中隻剩下一個多月的糧草,若是這一個多月再想不到好的辦法,自己這幾萬兵馬就會被困死在河南!
高肅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上奏劉協,曹操引兵馬阻擋天子北行,意圖不軌。
劉協聽了高肅的話,頓時嚇得大驚,沒功夫去考慮高肅的話是真是假,當即就命高肅全權負責戰事,還下了一道詔書,斥責曹操的行徑。
高肅的初步打算,是讓找一個時機,讓河內的兵馬南下,高肅這裏的兵馬同時出擊,一舉打破曹軍在黃河的布防,隻要過了黃河,曹軍縱有二十、三十萬人馬也無濟於事。
然而,此時的河內..
就在數日前,曹操派遣滿寵為使節,出使冀州袁紹處,說服袁紹趁高肅不在,出兵偷襲並州。
袁紹沒有去迎接天子,是因為迎接天子對他來說沒有好處,但攻打並州就不同了,高肅曾趁袁紹攻打公孫瓚之際偷襲冀州,那袁紹也可以趁他南下,偷襲並州。而且曹操答應了,隻要袁紹出兵,到時候並州的城池、關隘,曹操寸土不要。
袁紹大喜,當即調兵三萬,命自己的兒子袁尚為主將,郭援為副將,高覽、馬延、張顗、蔣奇四將隨行,攻打河內郡。
另一路,由淳於瓊為大將,張郃為先鋒,呂曠、呂翔為副將,兵發五萬攻打壺關,另調顏良、韓猛率萬餘兵馬北上支援高幹,以防北方的公孫瓚。
淳於瓊先至壺關,防守壺關的是郝昭、夏侯蘭二將,廖化的兵馬就離壺關不遠。
袁軍大營。
淳於瓊剛剛得到了袁紹從鄴城發來的命令,命他速戰速決,盡快拿下壺關。
“去請張將軍來我帳中議事。”
淳於瓊高坐帥位,靜待張郃到來。
來到淳於瓊的帥帳內,一表人才,頗有儒將風采的張郃給淳於瓊見了禮,而後入座。
淳於瓊不說廢話,直接將袁紹發來的軍令遞給張郃。
張郃一邊看,一邊皺眉。
壺關為什麽叫壺關?
是因其北有百穀山,南有雙龍山、兩山夾峙,中間空斷,山形似壺,且以壺口為關,因而得名壺關。
壺關的易守難攻,這已經無須去證明。
不過,現在的主將不是張郃,而是淳於瓊,一切都得看他的意思。
“淳於將軍打算如何行事?”張郃試探性地問向淳於瓊。
淳於瓊毫不在意地笑道:“明日便下令強攻壺關,聽說坐鎮壺關的是一個叫郝昭的,哼哼,無名小輩,不足掛齒,十日之內,我軍大旗必定豎立在壺關的城樓之上。”
相比淳於瓊的履曆,郝昭的確是難以比肩。
張郃眉頭緊鎖,淳於瓊這副目中無人的態度,不是一個好兆頭。
他沒有據理力爭或是好言相勸,因為那都是徒勞。
默默地轉身離開營帳,張郃打算還是看看明日的形勢再做打算。
如果敵將真的不知死活出關迎戰,那他倒是喜聞樂見。
不過..
張郃心事重重地返回大營,滿腹苦澀。
他本是韓馥麾下的將領,投降袁紹之後,也還算是受到重用。
可現在,他在袁軍之中的地位極為尷尬,甚至連淳於瓊都比不上。
袁紹對他心懷芥蒂,根本原因是張郃率領袁紹寄予厚望的大戟士軍團被公孫瓚的白馬義從打得落花流水。
大戟士,重甲步兵,若是步卒之間對抗其將是佼佼者。
可機動能力緩慢的大戟士麵對擅長控弦的白馬義從,在戰場上被騎兵玩的暈頭轉向,別說傷敵,就連對方的衣服都摸不著,真的是望塵莫及,反觀白馬義從,能騎善射,中距離,短距離,都能射殺這樣的重步兵。
這是兵種相克,與統帥的能力無關。
可袁紹心中不喜,張郃就算對袁紹說上百句話,也抵不上郭圖、許攸等人說半句。
他心中不服,淳於瓊有什麽資格對他頤指氣使?
一個在軍中無度飲酒的將軍,簡直是侮辱了將軍這個詞!
當年,淳於瓊與袁紹同列西園八校尉,與袁紹平起平坐,後來追隨袁紹到河北打天下,憑這一點,袁紹厚待淳於瓊,也情有可原。
張郃敢怒不敢言,是他資曆不夠,他沒有底氣向淳於瓊發難,更別說是指揮淳於瓊了。
在張郃還未加入韓馥的軍隊前,淳於瓊就已經是天子腳下的官了,看一看當年西園八校尉中的人,高肅、曹操、袁紹,加上淳於瓊,這四人都不是無名之輩。
張郃怎麽比得了淳於瓊?
翌日清晨,袁軍全軍出動,兵叩壺關。
淳於瓊意氣風發,策馬陣前,這一回他帶著袁紹的軍令,是真的要打,而不是造勢。
“郝昭小兒,你若是個漢子就出城來戰,別做縮頭烏龜,貽笑大方!哈哈哈..”
淳於瓊言語相激,意圖在明顯不過。
城樓上的守軍肅容以對,連弩、滾木、油鍋,全都準備好了,隨時準備殺敵。
郝昭、夏侯蘭二將就站在城樓邊上,俯視前方。
“縮頭烏龜,終於伸頭露臉了!哈哈,你等快快出城投降,看在當年同你家主公一起擔任西園八校尉的份上,我會饒你等一命!”
淳於瓊盡管是仰視城上的郝昭等人,卻仍舊是盛氣淩人。
郝昭不屑地看了淳於瓊一眼,大聲朝城下道:“當年的西園八校尉有你淳於瓊嗎!”一更。-- by:76|112852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