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3-09-21


    踏上洛陽皇城的長樂宮,此時董卓身披鎧甲,威風凜凜,手提寶劍緩步朝長樂宮內走去,一路上的屍體和鮮血,他視若無睹。


    長樂宮前,董卓忽然止步,仰視著巍峨宮殿,閉上眼睛深深吸了一口氣,呼出之後,突然冷漠地說道:“文優,我此時隻有三千西涼鐵騎,大軍最少需要七日才到,這段時間如何震懾皇城內的那些世家?”


    董卓身後不遠處,一身華美袖袍的李儒走上前來,麵帶微笑,手撫胡須,一雙眯起的眸子讓人無法洞察他眼中的神色。


    “主公可讓三千鐵騎先入城中,夜晚之時潛出皇城,明日一早再招搖入城,如此循環數日,主公在洛陽中究竟有多少兵馬,無人可曉。袁紹等人想要發難,也要先打探虛實,待過了這七日,主公的大軍必將到達,那時,大局已定。”


    露出微笑的董卓讚道:“好你個李儒,不愧是我董卓的女婿。我再問你,洛陽的那些世家一向排外,我董卓久居西涼,世人鄙夷,要穩住他們則當立威,要立威莫過於殺人,依你看要殺多少人方可成效?”


    始終帶著淡淡笑容的李儒朝著董卓的背影輕聲道:“主公若是要立威給洛陽百姓看,殺一小吏足矣。若要立威給朝中百官看,三公九卿,文臣武將,任意殺之便可。若是要立威給天下人看嘛,嗬嗬。”


    董卓回首麵色嚴酷沉聲問道:“若是要立威給天下人看則當如何?”


    “則當...廢帝!”


    李儒眯著的眼睛猛然睜開,忽然換上了一副鄭重的神色。


    董卓沒有立刻決定,而是閉上眼睛沉思,顯然他在權衡利弊。


    李儒撫著胡須淡笑道:“主公久在西涼,這朝中之事如何能於極短之日,樹立權威,立於當朝?無過於廢舊帝而立新帝之舉了!況且主公行此廢立之舉還可獲二利。”


    董卓睜開眼睛,沉聲問道:“你且試言之。”


    李儒依舊笑道:“昔日伊尹、霍光行廢立之事,皆成千古名相,一代人傑。今日主公效法先人,必定名垂青史,此一利也。此次救駕大功,使主公威著群臣之上,此時,公若立新君,誰敢不從?新君既立,公便可挾天子以令群臣,進而以謀天下,此二利也。”


    不得不說,李儒的計策實在高明,他說的話很隱晦,董卓立新君,誰敢不從?隱藏的話是若有不從,盡皆殺之。這樣一來可以把洛陽那些不安分的人一起揪出來,然後再一舉殲滅。


    董卓眼中全是激動之色:“哈!哈!哈!文優啊,你真不愧是老夫的智囊啊!有此二利,我何不為之?”


    李儒卻是搖了搖頭笑道:“嗬嗬,主公先別急著高興,雖然有此二利,卻也有一害。”


    “嗯?還有一害?”


    李儒點點頭,往前走了兩步,又回身對董卓說道:“我朝自章、和二帝起,凡是在朝中掌大權者,諸如竇憲、閻顯、梁冀,以至新近被十常侍所殺之大將軍何進,未有一人不遭橫死暴亡。請主公恕我直言,擁立皇帝者,固然權傾朝野,威赫當時,但是也把自己置於眾矢之的,此一害,願主公思之、慎之!”


    李儒的話很有道理,董卓不禁點頭,甕聲甕氣道:“溫故而知新!好!你這番肺腑之言,甚好!甚是!然而我董卓並非竇憲、梁冀等人,更絕非何進那樣的屠夫之輩,既然是有二利僅一害之舉,我何樂而不為!”


    說話間,竟然有一股無形的氣勢自董卓身上散發開來,讓人感覺到一陣心顫。


    李儒的眼中也充滿了對董卓的忠誠和狂熱。


    “主公既然主意已定,那大可尋一日遍邀群臣,大擺宴席,可在席間提出廢少帝立陳留王來試探大臣的反應。”


    一直對李儒的建議言聽計從的董卓,這次卻猶豫地說道:“陳留王?昨日軍前,他的表現眾臣皆是看著眼中,小小年紀就懂得恩威並施,這實屬難得。我觀此子年幼卻心智成熟,恐怕不易掌控。”


    李儒道:“正因如此,陳留王才會識時務,況先帝隻有皇子辯與陳留王二子,除了陳留王,主公也無人可立。”


    想清楚其中關鍵之後,董卓也就點了點頭,讚同了李儒的話。


    七日之後,董卓的西涼大軍入城,一日後,並州刺史丁原率並州五萬大軍抵達洛陽城下。


    又過三日,董卓遍邀大臣前來會宴,到場的包括袁紹、曹操、王允、丁原、盧植、楊彪等十餘人。


    曹操在問候丁原的時候,發現在丁原的身後跟著一個人,隻見那人:頭戴三叉束發紫金冠,體掛西川紅棉百花袍,身披獸麵吞頭連環鎧,腰係勒甲玲瓏獅蠻帶,手持一杆方天畫戟,威風凜凜。


    曹操心中暗奇,麵上卻不動聲色地問道:“敢問丁公,身後所立者何人?”


    丁原笑著回答道:“此乃我義子呂布,字奉先。”


    聽丁原說呂布是他義子,曹操心中就暫時熄了招攬的念頭,這時正好聽見有人高呼“董公到”就向丁原施了一禮,回到座位上去了。


    “老夫來遲一步,還望諸位見諒。”


    一進來,董卓便是笑著告了個罪,眾人也是說道:“豈敢!豈敢!”


    酒過三巡,董卓忽然將酒杯重重地放下,眾人心中頓時起了警覺,皆是在想:這董卓不會是打算在這裏誅殺大臣吧?


    而董卓卻是哈哈大笑道:“諸位莫驚!且聽老夫一言,自古以來,天子為萬民之主,萬乘之尊,無威儀不可奉宗廟,承社稷。而當今聖上,懦弱少威,君儀失度。大不如陳留王聰明好學,精明強幹。老夫欲廢少帝而立陳留王承繼大位,諸位以為如何?”


    此話一出,曹操、袁紹、王允等人頓時一驚,畢竟這件事太大了,事先也沒有個消息。隻不過驚訝歸驚訝,在場的人卻是沒有一人說話,一個個都是眼觀鼻鼻觀心的。


    “咣當!”


    坐在席間的丁原按耐不住了,他大老遠從並州趕來救駕,沒想到卻讓董卓搶先得此大功,他怎能不氣?當下就把矮桌給掀了起來,酒水灑落的到處都是。


    隻聽他“哼!”了一聲衝著董卓喝道:“董卓,你不過是西涼一匹夫,敢發此狂言大語!當今天子乃先帝嫡子,並無過失,安敢妄言廢立!你此舉形同篡逆。”


    盧植也站起來說道:“昔日太甲不明,伊尹放之於桐宮;昌邑王登位不過二十七日,造惡三千餘條,故霍光告太廟而廢之。今天子雖幼,但聰明仁智,並無過失。公乃外郡刺史,素未參與國政;又無伊尹、霍光之才,怎可妄談廢立之大事?聖人雲:有伊尹之誌則可,無伊尹之誌則為篡逆也!”


    董卓聽了兩人的話大怒,拍桌而起,拔出腰間寶劍,陰狠狠地道:“今日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話剛說完,就見丁原招了招手,守在門口的呂布便持戟而入,還是一旁的李儒眼尖,急忙說道:“廢立乃是幹係到國家之大事,不宜在酒後相商,不如今日就先到這兒,諸公還是先回去吧!”


    丁原也沒想在這裏誅殺董卓,就順著台階下了,不過在臨走的時候對董卓喝道:“董卓老賊,你休想得逞!”


    說罷,拂袖而去,呂布則跟在後麵。


    董卓知道盧植名氣頗大,殺他沒有好處,也就沒有動他,這次宴席便不歡而散。


    三日後,丁原與董卓在洛陽城外,展開一場惡鬥,由於呂布的驍勇使得西涼軍大敗而走。


    “主公,李傕將軍統計了傷亡,我軍折損步兵約三千人,騎兵兩千,呂平、胡超、王衝、韓勇四將,力戰呂布不敵,被呂布殺了。”


    虎賁中郎將李肅在一旁小心翼翼地說道。他看出了董卓此時的心情似乎不太好。


    “哼!一群沒用的東西!唉~~~我若得呂布,何愁天下不得?”


    董卓大聲憤憤道。


    李肅轉了轉眼珠子,對董卓說道:“主公,我與那呂布乃是同鄉,深知此人有勇無謀,末將願憑三寸之舌,說服呂布來降。”


    “哦?你能說服呂布來降?”


    “正是!隻需要主公的一件東西便可。”


    董卓急忙問道:“何物?”


    李肅緩緩地從嘴中吐出兩個字:


    “赤兔!”


    數日後,英氣逼人傲視四方的呂布坐騎赤兔馬,手持方天畫戟,挑著丁原的人頭率並州軍五萬人馬歸降董卓,進入洛陽之後,呂布被董卓收為義子。


    皇城之內西園軍勢力不及董卓大軍三成,最終全軍迫降,將領全部被董卓解職,另調他處。


    至此,董卓擁兵二十萬坐鎮洛陽,將洛陽完全掌控。


    盡管董卓手握重兵駕臨皇城,但朝中士族皆不將他放在眼中,因為在世家人眼中董卓不過是一莽夫。


    為了樹立權威,董卓便開始加快謀劃廢帝之事。


    “孝靈皇帝,早棄臣民;皇帝承嗣,海內仰望。而帝天資輕佻,威儀不恪,居喪慢惰,否德既彰,有忝大位。皇太後教無母儀,統政荒亂。陳留王協,聖德偉懋,規矩肅然,休聲美譽,天下所聞,宜承洪業,為萬世統。茲廢皇子劉辯為弘農王,陳留王為帝,應天順人,以慰生靈之望。”


    漢光熹元年,公元186年,秋,十一月初。


    董卓逼走袁紹,強迫百官,廢漢少帝為弘農王,立陳留王劉協為帝,是為漢獻帝,與曆史上一樣,劉辯僅僅在位五個月。


    董卓被封太師,讚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時常夜宿皇宮,擾亂內廷,雄霸京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開元盛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雪蘭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雪蘭陵並收藏三國之開元盛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