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趙家大手筆“買命”錢沒白花,一早趙府門前鑼鼓喧天,一隊由高宗李治親派來趙府“收捐”的人馬,在趙府收捐的地點“昭傑樓”,駐紮了三天三夜……
二郎也早兩日已經從牢裏放出來,負責清點名下的所有商產。
而今日主持收捐頒發禦賜牌匾的正是由梁公梁國英,這老頭此時不像張文瓘和王及善那日見到的那樣得理不饒人的樣子,今天他帶著兩個兒女,一個是梁思思一個梁巍山,全家美衣華服隆重登場,嬉笑顏開的…不知道的還以為是他們梁家捐了錢得到了皇上的賞識一樣……
之所以讓梁府來為趙府頒發牌匾,是武媚的主意。畢竟說那一池的“托夢求捐”的鯉魚也是梁家的,這積功德的事情如果不帶上梁府也是說不太過去的。所以皇後特意派了梁府的人為趙府的人頒上禦賜的牌匾,從此之後這昭傑樓賜名為“昭善樞”。
看著梁府得意的樣子,趙府上下各個像是吞了蒼蠅一樣的心情,此時就算再單純的家庭,對於梁家這種種表現也看出了兩家人今後勢不兩立的苗頭,就連不問世事的“風流美玉”一樣翩翩公子的四郎趙傑峰都開始對梁府的人起了防備之心。
皇後下令將這“官民善堂”的“昭善樞”由最高會計主管機構“度支部”直接管轄,禦史台監臨負責審計……
給趙府上下三位官場兄弟都新派了工作:原翰林院供奉大郎趙傑忠委任為昭善樞樞丞,悠閑校尉三郎趙傑行和梁巍山為樞侍長,而萬年縣師爺五郎趙傑信任命為樞內掌固(官職最小的會計職稱)
這可不是個什麽好工作,看似是個官職一樣其實卻是燙手的山芋,是連個品階都沒有的“野雞”職位。
而梁巍山能出任樞侍長的職位完全是因為考慮到製約趙府而安插進來的,正巧梁巍山曾向武皇後求過官,但是由於他才疏學淺難成大氣,武皇後順水人情將他安排到這裏既賣了人情又解決了監督趙府的作用。
而對於趙府“一三五”這三個趙家涉足仕途的兒郎來說卻是明為褒獎,實為貶職,三個人的官職皆不記錄在案,差別就如同現在政府上班從好好的“公務員”被貶成了“事業編”一樣……
這兒再不是一家酒樓,變成了一家官民合作監管經營的“善堂”,把所有從趙府經商所得物品和金銀財帛以及糧食屯放在“昭善樞”充公,日後發放給災民。
就這樣的榮耀和內設的管理,還是在李弘強烈的舉薦之下得到的。
李弘對趙府人照顧的私心,畢竟收了人家的全部的家產,一下子讓趙府全部拿出來難免心疼,更何況武媚雖然對於“昭傑樓”雙刺案能夠從犯罪演變成了善事感到高興。
但是幾次李弘這樣幫趙家,讓皇後對於趙府主意了許多,甚至產生了一些防範的意識,在武媚娘看來,雖然京都各府都有從官又從商或私營的一些情況。本來趙府之前雖然被排為京城首商,卻從不與政治掛鉤,不在政治的中心也不引人注目。
可是今年開始趙府仕途商場頻頻展露奇能,難免樹大招風了些。趙家可謂是“官商雙輝”,恐他們一戶獨大京城,特下令,趙府人員主管這昭善樞善堂一切事宜,為表公正公開,趙氏一族從此永世不得在京城經商。
趙府人此時勉強擠出臉上的微笑,硬著頭皮與梁府人寒暄,這幾乎是趙家人最不屑一顧的行事方式,卿菲在一旁看著二老以及兄弟們違心的表現很是心疼,此時她不僅僅心疼自家人趨炎附勢的表現,尤其心疼她那從此不能在京城經商的二哥……
趙家人從來視金錢如糞,且各個自命清高。二郎超前的經商手段,以及獨具慧眼,為人正直是整個萬年縣甚至整個京都遠近皆知的。
這次的捐贈雖然解救了一眾受災的群眾卻也讓所有在趙府做工的雜役、仆人也沒了生計。二郎非奸商,一直體恤自家工人勞役,這次分出家產,卻斷了5000人的工作以及生活來源,還有一些無法計算的人員兼職等。這才是讓二郎最為傷心難耐。這5000人的生計重擔以後怎麽辦?
在他一個老板的責任並不是僅僅在於錢賺的多少,而是對社會以及跟在他身邊的員工的那份責任心。
二郎多年不曾婚配就因為完完全全將自己的一生撲在事業以及勞役的身上,這些產業、這些跟著他打拚的人,哪一個不是他的心血?哪一個不是他兢兢業業孕育而成的?
這一清算連趙府的左鄰右舍都震驚不已,趙府府邸為雅院,從不露富,雖知二郎乃京城首商但趙家人為人低調,文商雅士一家人,且不見一家奢靡,常救濟他人,可這隊伍在“昭善樞”清點……才讓眾人意識到趙傑信的真正的財力……富可敵國!絕不是謬讚……
這次捐款,捐的是全部趙府私自經營的產業,趙府的財產難以清算……三百人整整清算了三天三夜!商鋪遍布長安百米一鋪,金銀珠寶綢緞絹帛百餘車,良田綿延長安三縣之間,私礦三座山頭……等等…
此時二郎雙眼含淚看著牌匾被梁家人換了下來,站在他身後圍觀掛上那新牌匾的幾千民眾正是在他手下與他多年經商共同進退的雜役舊仆,無不啞然,隱隱可聞人群中抽涕之聲……
這時候這個唐朝盛世不能為他們這些被道德綁架的受害者做什麽,這個群體的實在是少數……多數者的利益才是別人更為關注的,他們連一點點遣散的費用都沒有申請到。
四郎走到二郎的身邊,輕輕拍了拍兄長的肩膀:“昭傑易善,樓樞別,萬民歡喜,役千涕。國難當前,傾所有,清風兩袖,再從商……”是勸他的哥哥東山再起……
但是……談何容易……京城再無二郎用武之地……
這件事沒人怪卿菲這個妹妹出的主意。全家人都知道這是唯一能讓他們躲過災禍的方法,但是幾條鯉魚……這代價實在是太大……
這不僅僅是傾盡所有那麽簡單,二郎將自己和卿菲連夜幫他準備好的5000多份書信吩咐了以為陪了他多年的幾個忠仆……給他們一一的發放了下去……在場所有趙府的勞役都打開了這封信,都紛紛的留下了眼淚……那是一張欠條……
二郎含著眼淚,依然帶著傲氣淩人霸道總裁般的堅韌表情……當著那些人的麵前“噗通”一聲跪在了地上,向著趙家的仆役們,慷慨激昂的:“世人說無商不奸,乃謬論,今家國有難,吾等因趙某捐盡商資為解我大唐凶荒之年,造福萬民,商者得財需德義為先,且雄誌四方,傑信雖不似行軍之人,卻領商才之兵,雖京都無趙某擇商之處,但天下商機,路路通達,焉能無商,今日函於汝等之手,誌在眾誠之中,招有誌之士隨趙某商海同路天下,願者隨行,駐者無憂,同者來日同富一方,駐者千金有時!何人願往?”
“二郎…”
“吾等願同往…”
“吾等願意……”
………
大家都紛紛的喊著二郎的名字。他說的一切無不感動人心,一個個追隨這位親力親為的趙傑信身邊多年,家中多需要人經商做工賺錢養活,又因二郎的一番話十分的動容…
幾乎除了那些有些老弱的人,無人不願追隨二郎鬥誌昂揚,重新燃起了發財致富的願望。
自此二郎變賣了趙府非商用沒有捐出僅有的兩所宅院和幾百畝兩天,京城再無這位著名的商人,帶上3000人隨他一起行走在曆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上”……
長安城中,昭善樞外,趙傑信!讓卿菲以及所有在場的人…感受到了一個有願望、有理想、有誌向、才能、德義的古老靈魂的企業家是如何帶領著自己的追隨者,從有到無又從無到有的勵誌的精神的!
二郎也早兩日已經從牢裏放出來,負責清點名下的所有商產。
而今日主持收捐頒發禦賜牌匾的正是由梁公梁國英,這老頭此時不像張文瓘和王及善那日見到的那樣得理不饒人的樣子,今天他帶著兩個兒女,一個是梁思思一個梁巍山,全家美衣華服隆重登場,嬉笑顏開的…不知道的還以為是他們梁家捐了錢得到了皇上的賞識一樣……
之所以讓梁府來為趙府頒發牌匾,是武媚的主意。畢竟說那一池的“托夢求捐”的鯉魚也是梁家的,這積功德的事情如果不帶上梁府也是說不太過去的。所以皇後特意派了梁府的人為趙府的人頒上禦賜的牌匾,從此之後這昭傑樓賜名為“昭善樞”。
看著梁府得意的樣子,趙府上下各個像是吞了蒼蠅一樣的心情,此時就算再單純的家庭,對於梁家這種種表現也看出了兩家人今後勢不兩立的苗頭,就連不問世事的“風流美玉”一樣翩翩公子的四郎趙傑峰都開始對梁府的人起了防備之心。
皇後下令將這“官民善堂”的“昭善樞”由最高會計主管機構“度支部”直接管轄,禦史台監臨負責審計……
給趙府上下三位官場兄弟都新派了工作:原翰林院供奉大郎趙傑忠委任為昭善樞樞丞,悠閑校尉三郎趙傑行和梁巍山為樞侍長,而萬年縣師爺五郎趙傑信任命為樞內掌固(官職最小的會計職稱)
這可不是個什麽好工作,看似是個官職一樣其實卻是燙手的山芋,是連個品階都沒有的“野雞”職位。
而梁巍山能出任樞侍長的職位完全是因為考慮到製約趙府而安插進來的,正巧梁巍山曾向武皇後求過官,但是由於他才疏學淺難成大氣,武皇後順水人情將他安排到這裏既賣了人情又解決了監督趙府的作用。
而對於趙府“一三五”這三個趙家涉足仕途的兒郎來說卻是明為褒獎,實為貶職,三個人的官職皆不記錄在案,差別就如同現在政府上班從好好的“公務員”被貶成了“事業編”一樣……
這兒再不是一家酒樓,變成了一家官民合作監管經營的“善堂”,把所有從趙府經商所得物品和金銀財帛以及糧食屯放在“昭善樞”充公,日後發放給災民。
就這樣的榮耀和內設的管理,還是在李弘強烈的舉薦之下得到的。
李弘對趙府人照顧的私心,畢竟收了人家的全部的家產,一下子讓趙府全部拿出來難免心疼,更何況武媚雖然對於“昭傑樓”雙刺案能夠從犯罪演變成了善事感到高興。
但是幾次李弘這樣幫趙家,讓皇後對於趙府主意了許多,甚至產生了一些防範的意識,在武媚娘看來,雖然京都各府都有從官又從商或私營的一些情況。本來趙府之前雖然被排為京城首商,卻從不與政治掛鉤,不在政治的中心也不引人注目。
可是今年開始趙府仕途商場頻頻展露奇能,難免樹大招風了些。趙家可謂是“官商雙輝”,恐他們一戶獨大京城,特下令,趙府人員主管這昭善樞善堂一切事宜,為表公正公開,趙氏一族從此永世不得在京城經商。
趙府人此時勉強擠出臉上的微笑,硬著頭皮與梁府人寒暄,這幾乎是趙家人最不屑一顧的行事方式,卿菲在一旁看著二老以及兄弟們違心的表現很是心疼,此時她不僅僅心疼自家人趨炎附勢的表現,尤其心疼她那從此不能在京城經商的二哥……
趙家人從來視金錢如糞,且各個自命清高。二郎超前的經商手段,以及獨具慧眼,為人正直是整個萬年縣甚至整個京都遠近皆知的。
這次的捐贈雖然解救了一眾受災的群眾卻也讓所有在趙府做工的雜役、仆人也沒了生計。二郎非奸商,一直體恤自家工人勞役,這次分出家產,卻斷了5000人的工作以及生活來源,還有一些無法計算的人員兼職等。這才是讓二郎最為傷心難耐。這5000人的生計重擔以後怎麽辦?
在他一個老板的責任並不是僅僅在於錢賺的多少,而是對社會以及跟在他身邊的員工的那份責任心。
二郎多年不曾婚配就因為完完全全將自己的一生撲在事業以及勞役的身上,這些產業、這些跟著他打拚的人,哪一個不是他的心血?哪一個不是他兢兢業業孕育而成的?
這一清算連趙府的左鄰右舍都震驚不已,趙府府邸為雅院,從不露富,雖知二郎乃京城首商但趙家人為人低調,文商雅士一家人,且不見一家奢靡,常救濟他人,可這隊伍在“昭善樞”清點……才讓眾人意識到趙傑信的真正的財力……富可敵國!絕不是謬讚……
這次捐款,捐的是全部趙府私自經營的產業,趙府的財產難以清算……三百人整整清算了三天三夜!商鋪遍布長安百米一鋪,金銀珠寶綢緞絹帛百餘車,良田綿延長安三縣之間,私礦三座山頭……等等…
此時二郎雙眼含淚看著牌匾被梁家人換了下來,站在他身後圍觀掛上那新牌匾的幾千民眾正是在他手下與他多年經商共同進退的雜役舊仆,無不啞然,隱隱可聞人群中抽涕之聲……
這時候這個唐朝盛世不能為他們這些被道德綁架的受害者做什麽,這個群體的實在是少數……多數者的利益才是別人更為關注的,他們連一點點遣散的費用都沒有申請到。
四郎走到二郎的身邊,輕輕拍了拍兄長的肩膀:“昭傑易善,樓樞別,萬民歡喜,役千涕。國難當前,傾所有,清風兩袖,再從商……”是勸他的哥哥東山再起……
但是……談何容易……京城再無二郎用武之地……
這件事沒人怪卿菲這個妹妹出的主意。全家人都知道這是唯一能讓他們躲過災禍的方法,但是幾條鯉魚……這代價實在是太大……
這不僅僅是傾盡所有那麽簡單,二郎將自己和卿菲連夜幫他準備好的5000多份書信吩咐了以為陪了他多年的幾個忠仆……給他們一一的發放了下去……在場所有趙府的勞役都打開了這封信,都紛紛的留下了眼淚……那是一張欠條……
二郎含著眼淚,依然帶著傲氣淩人霸道總裁般的堅韌表情……當著那些人的麵前“噗通”一聲跪在了地上,向著趙家的仆役們,慷慨激昂的:“世人說無商不奸,乃謬論,今家國有難,吾等因趙某捐盡商資為解我大唐凶荒之年,造福萬民,商者得財需德義為先,且雄誌四方,傑信雖不似行軍之人,卻領商才之兵,雖京都無趙某擇商之處,但天下商機,路路通達,焉能無商,今日函於汝等之手,誌在眾誠之中,招有誌之士隨趙某商海同路天下,願者隨行,駐者無憂,同者來日同富一方,駐者千金有時!何人願往?”
“二郎…”
“吾等願同往…”
“吾等願意……”
………
大家都紛紛的喊著二郎的名字。他說的一切無不感動人心,一個個追隨這位親力親為的趙傑信身邊多年,家中多需要人經商做工賺錢養活,又因二郎的一番話十分的動容…
幾乎除了那些有些老弱的人,無人不願追隨二郎鬥誌昂揚,重新燃起了發財致富的願望。
自此二郎變賣了趙府非商用沒有捐出僅有的兩所宅院和幾百畝兩天,京城再無這位著名的商人,帶上3000人隨他一起行走在曆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上”……
長安城中,昭善樞外,趙傑信!讓卿菲以及所有在場的人…感受到了一個有願望、有理想、有誌向、才能、德義的古老靈魂的企業家是如何帶領著自己的追隨者,從有到無又從無到有的勵誌的精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