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等待八月初一的日子裏,青舒去了一趟田莊。他們莊子上的苞穀棒,個頭兒明顯比別人地裏種的大,扒開一點皮看,籽粒也比別人的厚實。有些苞穀棒的個頭兒比別人種的大出一倍去。
這就是春天的時候,苞穀在幼苗時期時,除苗與不除苗的差距。當下的農民,種下的苞穀株距太近不說,長出多少苗就留多少苗,一根苗都不除。因此,過於密實,棒子結不大、籽粒也不會太厚實。
而他們莊子上,應青舒的要求,種下時點籽按兩粒點的(為保證不缺苗),株距也放的比別人大很多。然後等到苗出,長到離地高出一紮多長時,隻留一苗,多餘的鏟掉。這麽一來,他們的苞穀棒子就大,籽粒厚實,一個棒子結的米能頂別人種的兩到三個棒子不等的米。
吳榔頭吳管事跟在青舒左右,“小姐,大家聚在一起估摸了一下,咱這苞穀,畝產得在一石半到兩石之間。”
畝產在四百五十斤至六百斤之間,產量還是不高。她還以為畝產可以達到七百斤左右的。看來還需要努力。她隱約記得,老人們曾說過,沒有化肥和機械化的時代,肥水充足,伺弄的好,苞穀的畝產可以達到七八百斤的。她想著,拿指甲按破苞穀的籽粒,有點費力且沒有流汁水,已經在成熟了,硬了,不能煮著吃,也不能做菜。
走到接了冬小麥的茬兒種的十畝苞穀地裏的時候,青舒同樣扒開一個棒子看。
吳管事一臉惋惜地說道,“小姐,這十畝地的苞穀怕是秋收的時候趕不及成熟了。這棒子結出來沒多久,籽粒還沒有成型,到了秋收的時候,幹了就是個癟的,隻能喂牲口了,買不上什麽錢。”
正常的苞穀,在這個時節已經從最下邊的葉子開始一葉、兩葉地枯黃了,棒子也基本已經長好,剩下的便是慢慢成熟。而這邊十畝地的苞穀,正是長的綠汪汪的時候,秋收前肯定趕不及成熟。
青舒心裏自有打算,隻是不想提前說破罷了,“吳管事,你不用愁,這十畝地同樣要好好打理,到了秋收時節,自有妙用。”
之後去了白菜地。春小麥的下茬兒種的白菜長的也十分喜人。今年的白菜是一棵都不會賣的,挑好的全部醃酸菜,趁著沒人學會的時候要再掙一筆。青舒原打算再買大麵積的地種的,隻是一直沒有碰上有賣的,隻能再看看了。實在不行,唯有物色適合的地方開荒種了。
再次走過苞穀地頭兒,青舒終究沒忍住,小聲吩咐吳管事,“你進去,掰上十幾二十棒的嫩苞穀,要個頭兒一般的,籽粒兒好且捏了出汁水的。別讓人看見,我要帶走。”她實在是太饞煮玉米、烤玉米了,忍不住了,那就不忍了,拿去偷偷煮了吃,正好她有自己的小廚房。
吳管事心裏心疼那些嫩苞穀,可也不多說,答應一聲,鑽進了苞穀地。
民以食為天,糧食是根本。古代,沒人會掰嫩苞穀,因為這是浪費,不愛惜糧食。說到底,還是糧食匱乏加糧食產量低的結果。
青舒一邊暗暗唾棄自己的嘴饞之餘,忍不住雀躍,吩咐小娟過去把馬車叫過來。很快的,李大郎把馬車趕了過來,停在青舒指定的地頭兒。等了一陣兒,吳管事鑽出地,示意小娟把馬車的門簾子挑開,然後把抱在懷裏的七八個苞穀棒子放進馬車裏。他轉身又進了地,又過了一陣,回來時懷裏抱了十來個苞穀棒子,同樣放進車裏。
青舒點頭,“可以了。”
之後去了莊子裏,吳管事拿了個小些的背簍給小娟,吩咐小娟等下把車裏的東西悄悄裝進去,別讓人看見。
午飯時間到了,青舒跟著大家配著鹹菜吃了一個苞穀麵餅子,然後拉上三籃子的雞蛋、兩背簍的青菜回鎮子上。進了府,雞蛋和青菜讓搬去了廚房。而裝了苞穀的背簍小娟誰也沒給,直接背回了青舒的小廚房。
青舒休息了片刻,喝了口水,換了一身棉布衣裙,開始分派任務。“小娟,你去前頭,告訴少爺、榮少爺和陳少爺晚上到這邊吃飯。順便跟盧先生說一聲,讓笙歌跟著少爺他們一起過來這邊吃。”“鈴蘭,你去跟許三娘和許五娘打聲招呼,晚飯讓小丫和麥子到我這邊用。”然後招呼小魚,“你跟我來。”
青舒帶了小魚進廚房,指派小魚幹活兒,“你把鍋刷了,放小半鍋水,生上灶火,再去廚房找許三娘拿一個小一點的南瓜來。對了,再拿幾兩的瘦肉,每樣青菜抓幾根過來。”交待完,她自己拿了矮凳擺到背簍跟前坐下來,從背簍裏拿了一棒苞穀出來,扒皮,並細心地摘著須子。摘好一個,她便放進旁邊準備的瓦盆中。
等小魚收拾好鍋,裝了水,生了灶火出去,青舒已經扒好了八個苞穀。她數了一下人數,然後又扒了四個苞穀皮,剩下的,連皮留在背簍裏,挪到牆根下放了,上邊蓋上藍粗布。
青舒端了盆到案板前,拿了菜刀,放一個苞穀在案板上,比量了一下,一菜刀砍下去,砍出一小段,又砍下兩刀,覺得可以了,把砍出的四段苞穀放進燒水的鍋裏去。這樣有個不好的地方,刀砍下的部分籽粒的汁水出來了,放進水裏煮,這部分會失味兒。她一想,不砍了,剩下十一個苞穀整個棒子的放進鍋裏去。然後揀了扒掉的苞穀皮裏內層的一些嫩皮覆到水麵上,蓋上鍋蓋,自己坐在灶前填火。她小時候奶奶就是這麽煮的時候奶奶就是這麽煮的,說是覆了嫩皮煮更好吃。
小魚抱了一個小南瓜,和提了一小籃子青菜的小娟結伴回來。
青舒便把燒火的差事讓給了小魚,而小娟收拾了苞穀皮要送去馬廄喂馬。
青舒把南瓜洗了,放到案板上,從根蒂的位置切出一個口兒來,把裏麵的籽之類的掏出來,備用。然後轉去洗菜。
小娟回來了,從青舒手裏搶過了洗青菜的活計。
於是青舒挪到案板前,切了瘦肉片,接過洗好的青菜或切成小段、或切成小片,填進南瓜肚裏。然後切了蔥薑蒜填進去,加手邊的幾樣調料和鹽,加油,加少量的水。最後把切下來的南瓜根蒂部分往上一蓋。
小娟覺得奇怪,“小姐,您這是在做什麽?”
青舒想了想,“我也不知道在做什麽,反正突發奇想,想這麽做,便這麽做了。別問了,趕緊打開鍋蓋,放一個蒸屜進去,我要把這個南瓜菜放進去蒸上。”南瓜肚裏填了肉和青菜,她決定簡單地叫它為南瓜菜。
小娟傻眼,“啊,蒸上?”
青舒催她,“別啊了,趕緊的。就要開鍋了。對了,記得幫我擺個大點的、底深的盤子進去,我要把南瓜菜坐到盤子裏,省得它熟了沒辦法拿。”
小魚建議,“小姐,奴婢覺得還是坐盆裏比較妥當。”
小娟附和,“奴婢也覺得放盆裏比較好。”
難道要少數服從多數?青舒想了想,“好吧,你們誰去廚房拿,別太大的,要小盆。”
等把南瓜菜坐好,蓋上鍋蓋的時候,鍋裏的水已經開了。小魚繼續加火,青舒出去隨便走走。
慢慢的,鮮嫩苞穀的香甜味兒便飄滿小廚房,飄出小廚房的窗子。青舒轉一圈兒回來,聞到院中飄散的香甜味兒,饞蟲又上來了。看看天色,吩咐小娟快去搬幾個炕桌來。小孩子比較多,把炕桌拚一起擺到院子當中,地上鋪席子,席子上鋪上粗布,大家圍坐在一起吃,肯定熱鬧。
席子弄好,桌子擺開,餐具上全的時候,苞穀煮熟了,上麵蒸的南瓜菜也好了。南瓜並沒有散開,看著還是一個整的。小娟拿了筷子要戳,青舒趕緊拍開她的手,打發她和小魚去廚院那邊端晚上的飯菜。
剩下自己一個人的時候,青舒扒拉灶灰看了看,劈柴的餘燼還很紅,於是從背簍裏拿了兩個帶皮的苞穀棒子,扔進灶坑裏,扒拉著餘燼把丟進去的兩個苞穀棒子埋好。之後,洗了手,從鍋裏撈了煮的金黃的嫩苞穀出來,放到案板上,晾了晾,拿起菜刀把它們砍成一段一段的,又放回鍋裏悶上。見沒什麽事了,她拿了唯一留的一個整棒子的煮苞穀,在兩個手裏換來換去的啃著吃。換手的原因是,它實在太燙了。
等小娟和小魚端來飯菜,擺好的時候,青舒已經啃完大半。等青陽他們到的時候,她就快啃完了。
幾個小的嗅了嗅院中飄散的香味,又看到青舒在吃的東西,覺得稀奇,都喊著要吃。
人們都說小孩子聚到一起吃東西,會胃口大開,比平日要吃的多。這話,青舒今日終於信了。
青舒讓他們從大到小排開了圍著桌子坐,然後每人麵前的盤子裏放一段苞穀。從九歲的陳喬江到最小的三歲半的麥子和笙歌,一共六個孩子,隻見他們個個抓了苞穀啃,而啃食的動作各異,吃的腮幫子鼓鼓的,越小的越可愛。青舒是真被萌到了,看著他們像比賽一樣吃東西,笑眯了眼。
雖然看他們這樣吃很開心,可又擔心不好好咀嚼會消化不良,青舒勸道,“慢慢吃,吃飯要細嚼慢咽。”然後拿了筷子點了點擺在桌上的南瓜,“給你們變個好吃的菜。”說著,一手筷子、一手湯匙,小心翼翼地把扣在上麵的南瓜蓋子挑開弄到旁邊的空盤子裏,立刻的,從南瓜肚中飄出一陣撲鼻的香味來。
陳喬江一下撲過來,嘴裏嚼著苞穀,口齒不清地問,“這是什麽?”
青舒笑道,“回去坐好,不聽話的沒的吃。”
陳喬江切了一聲,坐回去,眼睛盯著青舒的動作,還不忘啃手裏的苞穀。
青舒給他們六個每人舀了三勺子的南瓜菜到碗裏,一個一個放到他們麵前,“嚐嚐好不好吃。”
青陽放下啃一半的苞穀棒子,“姐姐做的肯定好吃”,然後第一個用湯匙舀了吃,眼睛一亮,“好吃。”
陳喬江是一臉的狐疑,嚐了一口,不說話。
青舒拿了湯匙,一點點地舀了喂最小的麥子和笙歌。看著小小的他們張了嘴吃進去的樣子,不知怎麽就想到了鳥媽媽喂食幼鳥的場景,她撲哧一聲笑了。
小孩子都圖個新鮮,廚娘特意做的六個菜,他們沒太給麵子,反倒把青舒做的南瓜菜給搶食一空。南瓜菜吃完填進肚中的肉和青菜,接著挖入了味兒的南瓜瓤分給他們吃時,格外受到麥子和笙歌的歡迎。而煮苞穀,端上桌的全部被他們吃掉了。青舒慶幸自己有先見之明,藏了一部分沒有端出來。煮苞穀是好吃,可吃多了不好消化,尤其是小孩子。
等這六個小的吃飽散去,青舒就著他們沒怎麽吃的六個菜,拿了藏起來的苞穀吃。小娟和小魚也沒到廚院吃,跟著青舒吃的。等她們吃完,小魚和小娟正在收拾桌子,青陽牽著洛小榮的手跑來,悄悄告訴青舒,盧先生正在罵她。
青舒覺得奇怪,“盧先生為什麽要罵我?”
青陽告狀,“盧先生問笙歌吃的什麽,笙歌說吃了好吃的。盧先生就把我們三個叫去了,我和小榮沒說露嘴,是陳喬江給說露了。先生聽了很生氣,說姐姐有好東西藏起來不給先生吃,罵姐姐不孝。”
青舒撫額,“從沒見過這麽嘴饞的先生。行了,你的帕子給姐姐,姐姐給包兩個,你拿去給先生和師娘吃。”
不多時,盧先生如願以償地吃到了香甜的嫩苞穀,心裏那個美。笙歌還記得它香甜的味道,還想吃,於是不找娘,隻找爹,爬到了盧先生的膝頭上,軟軟地叫著爹,眼睛直直地盯在苞穀上。
盧先生要給笙歌啃,青陽趕緊小大人似地阻止,“不可以,姐姐說,小孩子不能一下子吃太多,會肚子痛。”
笙歌一下苦了小臉,怏怏的把頭埋在盧先生的懷裏不出來。
這就是春天的時候,苞穀在幼苗時期時,除苗與不除苗的差距。當下的農民,種下的苞穀株距太近不說,長出多少苗就留多少苗,一根苗都不除。因此,過於密實,棒子結不大、籽粒也不會太厚實。
而他們莊子上,應青舒的要求,種下時點籽按兩粒點的(為保證不缺苗),株距也放的比別人大很多。然後等到苗出,長到離地高出一紮多長時,隻留一苗,多餘的鏟掉。這麽一來,他們的苞穀棒子就大,籽粒厚實,一個棒子結的米能頂別人種的兩到三個棒子不等的米。
吳榔頭吳管事跟在青舒左右,“小姐,大家聚在一起估摸了一下,咱這苞穀,畝產得在一石半到兩石之間。”
畝產在四百五十斤至六百斤之間,產量還是不高。她還以為畝產可以達到七百斤左右的。看來還需要努力。她隱約記得,老人們曾說過,沒有化肥和機械化的時代,肥水充足,伺弄的好,苞穀的畝產可以達到七八百斤的。她想著,拿指甲按破苞穀的籽粒,有點費力且沒有流汁水,已經在成熟了,硬了,不能煮著吃,也不能做菜。
走到接了冬小麥的茬兒種的十畝苞穀地裏的時候,青舒同樣扒開一個棒子看。
吳管事一臉惋惜地說道,“小姐,這十畝地的苞穀怕是秋收的時候趕不及成熟了。這棒子結出來沒多久,籽粒還沒有成型,到了秋收的時候,幹了就是個癟的,隻能喂牲口了,買不上什麽錢。”
正常的苞穀,在這個時節已經從最下邊的葉子開始一葉、兩葉地枯黃了,棒子也基本已經長好,剩下的便是慢慢成熟。而這邊十畝地的苞穀,正是長的綠汪汪的時候,秋收前肯定趕不及成熟。
青舒心裏自有打算,隻是不想提前說破罷了,“吳管事,你不用愁,這十畝地同樣要好好打理,到了秋收時節,自有妙用。”
之後去了白菜地。春小麥的下茬兒種的白菜長的也十分喜人。今年的白菜是一棵都不會賣的,挑好的全部醃酸菜,趁著沒人學會的時候要再掙一筆。青舒原打算再買大麵積的地種的,隻是一直沒有碰上有賣的,隻能再看看了。實在不行,唯有物色適合的地方開荒種了。
再次走過苞穀地頭兒,青舒終究沒忍住,小聲吩咐吳管事,“你進去,掰上十幾二十棒的嫩苞穀,要個頭兒一般的,籽粒兒好且捏了出汁水的。別讓人看見,我要帶走。”她實在是太饞煮玉米、烤玉米了,忍不住了,那就不忍了,拿去偷偷煮了吃,正好她有自己的小廚房。
吳管事心裏心疼那些嫩苞穀,可也不多說,答應一聲,鑽進了苞穀地。
民以食為天,糧食是根本。古代,沒人會掰嫩苞穀,因為這是浪費,不愛惜糧食。說到底,還是糧食匱乏加糧食產量低的結果。
青舒一邊暗暗唾棄自己的嘴饞之餘,忍不住雀躍,吩咐小娟過去把馬車叫過來。很快的,李大郎把馬車趕了過來,停在青舒指定的地頭兒。等了一陣兒,吳管事鑽出地,示意小娟把馬車的門簾子挑開,然後把抱在懷裏的七八個苞穀棒子放進馬車裏。他轉身又進了地,又過了一陣,回來時懷裏抱了十來個苞穀棒子,同樣放進車裏。
青舒點頭,“可以了。”
之後去了莊子裏,吳管事拿了個小些的背簍給小娟,吩咐小娟等下把車裏的東西悄悄裝進去,別讓人看見。
午飯時間到了,青舒跟著大家配著鹹菜吃了一個苞穀麵餅子,然後拉上三籃子的雞蛋、兩背簍的青菜回鎮子上。進了府,雞蛋和青菜讓搬去了廚房。而裝了苞穀的背簍小娟誰也沒給,直接背回了青舒的小廚房。
青舒休息了片刻,喝了口水,換了一身棉布衣裙,開始分派任務。“小娟,你去前頭,告訴少爺、榮少爺和陳少爺晚上到這邊吃飯。順便跟盧先生說一聲,讓笙歌跟著少爺他們一起過來這邊吃。”“鈴蘭,你去跟許三娘和許五娘打聲招呼,晚飯讓小丫和麥子到我這邊用。”然後招呼小魚,“你跟我來。”
青舒帶了小魚進廚房,指派小魚幹活兒,“你把鍋刷了,放小半鍋水,生上灶火,再去廚房找許三娘拿一個小一點的南瓜來。對了,再拿幾兩的瘦肉,每樣青菜抓幾根過來。”交待完,她自己拿了矮凳擺到背簍跟前坐下來,從背簍裏拿了一棒苞穀出來,扒皮,並細心地摘著須子。摘好一個,她便放進旁邊準備的瓦盆中。
等小魚收拾好鍋,裝了水,生了灶火出去,青舒已經扒好了八個苞穀。她數了一下人數,然後又扒了四個苞穀皮,剩下的,連皮留在背簍裏,挪到牆根下放了,上邊蓋上藍粗布。
青舒端了盆到案板前,拿了菜刀,放一個苞穀在案板上,比量了一下,一菜刀砍下去,砍出一小段,又砍下兩刀,覺得可以了,把砍出的四段苞穀放進燒水的鍋裏去。這樣有個不好的地方,刀砍下的部分籽粒的汁水出來了,放進水裏煮,這部分會失味兒。她一想,不砍了,剩下十一個苞穀整個棒子的放進鍋裏去。然後揀了扒掉的苞穀皮裏內層的一些嫩皮覆到水麵上,蓋上鍋蓋,自己坐在灶前填火。她小時候奶奶就是這麽煮的時候奶奶就是這麽煮的,說是覆了嫩皮煮更好吃。
小魚抱了一個小南瓜,和提了一小籃子青菜的小娟結伴回來。
青舒便把燒火的差事讓給了小魚,而小娟收拾了苞穀皮要送去馬廄喂馬。
青舒把南瓜洗了,放到案板上,從根蒂的位置切出一個口兒來,把裏麵的籽之類的掏出來,備用。然後轉去洗菜。
小娟回來了,從青舒手裏搶過了洗青菜的活計。
於是青舒挪到案板前,切了瘦肉片,接過洗好的青菜或切成小段、或切成小片,填進南瓜肚裏。然後切了蔥薑蒜填進去,加手邊的幾樣調料和鹽,加油,加少量的水。最後把切下來的南瓜根蒂部分往上一蓋。
小娟覺得奇怪,“小姐,您這是在做什麽?”
青舒想了想,“我也不知道在做什麽,反正突發奇想,想這麽做,便這麽做了。別問了,趕緊打開鍋蓋,放一個蒸屜進去,我要把這個南瓜菜放進去蒸上。”南瓜肚裏填了肉和青菜,她決定簡單地叫它為南瓜菜。
小娟傻眼,“啊,蒸上?”
青舒催她,“別啊了,趕緊的。就要開鍋了。對了,記得幫我擺個大點的、底深的盤子進去,我要把南瓜菜坐到盤子裏,省得它熟了沒辦法拿。”
小魚建議,“小姐,奴婢覺得還是坐盆裏比較妥當。”
小娟附和,“奴婢也覺得放盆裏比較好。”
難道要少數服從多數?青舒想了想,“好吧,你們誰去廚房拿,別太大的,要小盆。”
等把南瓜菜坐好,蓋上鍋蓋的時候,鍋裏的水已經開了。小魚繼續加火,青舒出去隨便走走。
慢慢的,鮮嫩苞穀的香甜味兒便飄滿小廚房,飄出小廚房的窗子。青舒轉一圈兒回來,聞到院中飄散的香甜味兒,饞蟲又上來了。看看天色,吩咐小娟快去搬幾個炕桌來。小孩子比較多,把炕桌拚一起擺到院子當中,地上鋪席子,席子上鋪上粗布,大家圍坐在一起吃,肯定熱鬧。
席子弄好,桌子擺開,餐具上全的時候,苞穀煮熟了,上麵蒸的南瓜菜也好了。南瓜並沒有散開,看著還是一個整的。小娟拿了筷子要戳,青舒趕緊拍開她的手,打發她和小魚去廚院那邊端晚上的飯菜。
剩下自己一個人的時候,青舒扒拉灶灰看了看,劈柴的餘燼還很紅,於是從背簍裏拿了兩個帶皮的苞穀棒子,扔進灶坑裏,扒拉著餘燼把丟進去的兩個苞穀棒子埋好。之後,洗了手,從鍋裏撈了煮的金黃的嫩苞穀出來,放到案板上,晾了晾,拿起菜刀把它們砍成一段一段的,又放回鍋裏悶上。見沒什麽事了,她拿了唯一留的一個整棒子的煮苞穀,在兩個手裏換來換去的啃著吃。換手的原因是,它實在太燙了。
等小娟和小魚端來飯菜,擺好的時候,青舒已經啃完大半。等青陽他們到的時候,她就快啃完了。
幾個小的嗅了嗅院中飄散的香味,又看到青舒在吃的東西,覺得稀奇,都喊著要吃。
人們都說小孩子聚到一起吃東西,會胃口大開,比平日要吃的多。這話,青舒今日終於信了。
青舒讓他們從大到小排開了圍著桌子坐,然後每人麵前的盤子裏放一段苞穀。從九歲的陳喬江到最小的三歲半的麥子和笙歌,一共六個孩子,隻見他們個個抓了苞穀啃,而啃食的動作各異,吃的腮幫子鼓鼓的,越小的越可愛。青舒是真被萌到了,看著他們像比賽一樣吃東西,笑眯了眼。
雖然看他們這樣吃很開心,可又擔心不好好咀嚼會消化不良,青舒勸道,“慢慢吃,吃飯要細嚼慢咽。”然後拿了筷子點了點擺在桌上的南瓜,“給你們變個好吃的菜。”說著,一手筷子、一手湯匙,小心翼翼地把扣在上麵的南瓜蓋子挑開弄到旁邊的空盤子裏,立刻的,從南瓜肚中飄出一陣撲鼻的香味來。
陳喬江一下撲過來,嘴裏嚼著苞穀,口齒不清地問,“這是什麽?”
青舒笑道,“回去坐好,不聽話的沒的吃。”
陳喬江切了一聲,坐回去,眼睛盯著青舒的動作,還不忘啃手裏的苞穀。
青舒給他們六個每人舀了三勺子的南瓜菜到碗裏,一個一個放到他們麵前,“嚐嚐好不好吃。”
青陽放下啃一半的苞穀棒子,“姐姐做的肯定好吃”,然後第一個用湯匙舀了吃,眼睛一亮,“好吃。”
陳喬江是一臉的狐疑,嚐了一口,不說話。
青舒拿了湯匙,一點點地舀了喂最小的麥子和笙歌。看著小小的他們張了嘴吃進去的樣子,不知怎麽就想到了鳥媽媽喂食幼鳥的場景,她撲哧一聲笑了。
小孩子都圖個新鮮,廚娘特意做的六個菜,他們沒太給麵子,反倒把青舒做的南瓜菜給搶食一空。南瓜菜吃完填進肚中的肉和青菜,接著挖入了味兒的南瓜瓤分給他們吃時,格外受到麥子和笙歌的歡迎。而煮苞穀,端上桌的全部被他們吃掉了。青舒慶幸自己有先見之明,藏了一部分沒有端出來。煮苞穀是好吃,可吃多了不好消化,尤其是小孩子。
等這六個小的吃飽散去,青舒就著他們沒怎麽吃的六個菜,拿了藏起來的苞穀吃。小娟和小魚也沒到廚院吃,跟著青舒吃的。等她們吃完,小魚和小娟正在收拾桌子,青陽牽著洛小榮的手跑來,悄悄告訴青舒,盧先生正在罵她。
青舒覺得奇怪,“盧先生為什麽要罵我?”
青陽告狀,“盧先生問笙歌吃的什麽,笙歌說吃了好吃的。盧先生就把我們三個叫去了,我和小榮沒說露嘴,是陳喬江給說露了。先生聽了很生氣,說姐姐有好東西藏起來不給先生吃,罵姐姐不孝。”
青舒撫額,“從沒見過這麽嘴饞的先生。行了,你的帕子給姐姐,姐姐給包兩個,你拿去給先生和師娘吃。”
不多時,盧先生如願以償地吃到了香甜的嫩苞穀,心裏那個美。笙歌還記得它香甜的味道,還想吃,於是不找娘,隻找爹,爬到了盧先生的膝頭上,軟軟地叫著爹,眼睛直直地盯在苞穀上。
盧先生要給笙歌啃,青陽趕緊小大人似地阻止,“不可以,姐姐說,小孩子不能一下子吃太多,會肚子痛。”
笙歌一下苦了小臉,怏怏的把頭埋在盧先生的懷裏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