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在這“依依喔喔”的環境聲裏長大,時常我也會溜到沈公館去蹭點吃的,沈三叔就會拿出一點新樣糕點,分給我們一眾孩子吃,有貼著紅蘿卜條的發糕,一咬下去,是沉船傾覆了半截的酥軟;有寒香暗透的桂花糕,膩膩的香氣裏混著米的甜香……這種種的氣味混雜著,吃著吃著,沈三叔也從一個風華正茂的留著烏黑三股油鬆大辮的青年,留起了一撮胡須,像羊頷下的山羊胡,零零地掛在他木然地臉上,大家都說像極了沈師爺。
然而,沈三叔畢竟是失去了往日的光環。他在悠悠眾口中成了一個笑談,自沈三叔的母親謝世後,沈三叔更是荒唐可笑。街談巷議皆是他如何的捧戲子,逛花街柳巷,抽鴉片,打小廝。他的雙目無光,尋常人遇見了,也不言語一聲,雖不避著,卻是睜眼瞎一般,徑直地走了過去。背地裏都認為他是個失心瘋,“呶,這裏出了問題。”立在他身後,滑稽地指了指其腦袋,拉扯他腦後拖著的辮子,然後哄堂大笑,滿街的人圍著起哄,沈三叔氣定神閑地充耳不聞。
這於他是一種新鮮的體驗。未始不是另一種惹人注意之點。已經是民國了,他仍舊是把額首刮的青光鋥亮,抹上頭油,拖著他引以自豪的辮子,他心裏是不認同民國的,歸根結底是不認同民國的教育,他這種舊式私塾出來的才子,卻無半碗飯吃,可見各級官員也是睜眼瞎。
縣府逼令所有人都要剪發,去除滿清思想殘存。每每有些官樣人士路過,他就警惕地抓起一把剪刀,誰敢上前鉸他的辮子,他就跟誰拚命,為此還傷了幾個公差後,縣長也無可奈何。
“時代是越來越壞了。”沈三叔喃喃自語。自從錢財花光後,他就寓在沈公館門前的大青石上,時而看落英繽紛,時而看木葉盡脫。時光就如是地逝去了,他的辮子也日漸稀朗,可是那股子頭油的馨香氣,依舊不減,他就是有這股子硬氣。
“從前的時候,凡人見了縣令皆要拜首磕頭的,舉人卻不用。如今不同了,誰也不用打千行禮了,三綱五常在哪裏?人倫日用在何處?天下要大亂了。”他的目光盯視著遙遙地門前的水麵,蜿蜒的河流在沈公館外依依西去,被殘陽染的上下血紅。
沈三叔到底是博學多能,他預料地沒錯,天下是大亂了。各派勢力爭相角逐,江陰屬於南北要衝,自然也成了刀俎魚肉。一隊隊軍閥來來去去,程德全去後,來了馮國璋,革命的孫逸仙和稱帝的袁世凱各不相能,江陰縣府的官員也如走馬燈一般,換了一個又一個。
“砰”,城牆外又有軍隊拉著大炮在轟城池,剛來的縣長姓曹,一月有餘的任期,位子未穩,錢財分割未均,被他人尋了個間隙,在省督軍張辮帥那裏告了一狀。張辮帥直接命一營長拉了三門加農炮,對著江陰城一陣亂轟。
城牆坍圮了一截,這倒還沒什麽。一個炮彈不偏不倚,打中了十五丈高的興國塔,“喀拉拉”,飽經千年風雨洗禮的興國塔的頂端,就這麽頹下了一截,剩下的一麵殘垣,就那麽淒淒冷冷地矗在那,悄無聲息。
一陣瓢潑大雨襲來,刮倒了孔廟前的那株大銀杏樹。把泥垢、碎石和血汙洗刷的滿城滿街,處處是摻了興國塔粉泥的汙水。城裏亂了套,紛紛傳言是軍閥惹怒了孔聖人,炮彈把興國塔下鎮壓的妖孽放了出來,要作踐人間了——水滸裏的橋段,因為深嵌在腦海裏,被很自然地移植了過來。
有錢的紛紛往內城裏跑,沈公館正是內城最繁華的青果街上,亭台樓閣失了光澤,沈三叔不無傷感道:“《桃花扇》裏說得好‘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興國塔塌了,江陰城要遭天譴了。”
曹縣長的散兵遊勇敵不過加農炮的狂轟濫炸,俯首係頸出城納降。
“早不降。”侯營長騎著高頭大馬,朝曹縣長臉上啐了一口唾沫,“費了老子這麽些炮彈。”
掏出手槍,一顆子彈射入了曹縣長的心髒。
至此,江陰縣城武夫坐起了衙門。“哪朝哪代,豈有武夫當政的道理。”朱二爺年過半百,肺癆病咳嗽得厲害,一向在深堂大院不出,剃發之時,他是搖旗呐喊的急先鋒,怪就怪他考了三十年的科舉,連個秀才都考不到,丟了朱家的門麵。他便把滿腔的怨憤發泄在了剃發令上。後來,世事亂了,他為了悔過,到城北的君山寺出了半年家,算是替自己贖罪。索性嗣後就以光頭示人。“無發無煩惱。”他總是奈奈地歎氣,無法並未消減他的憂鬱。
沈三叔依舊是“依依喔喔”唱著他的京戲:“我正在城樓觀山景,耳聽得城外亂紛紛,旌旗招展空翻影,卻原來是司馬發來的兵。”時局愈亂,沈公館的《空城計》票得愈是如火如荼。鑼鼓“嘡嘡”敲著,沒日沒夜,一群遺老圍著沈三叔,拉二胡的趙四爺,是一個前清的秀才,腦後也是撅著一尾小辮子,花白的頭發,他故意挽了個髻子,悲悲切切地二胡曲,拉的人心碎神悴。這時,沈三叔又換了個調子,唱起了《讓徐州》:“未開言不由人珠淚滾滾……”沈三叔日漸發了遺老的氣味了。
他們時常會吟詩作對,暖暖的太陽灑在在深堂大院,在石幾上擺放了冰裂紋的幾盞墨綠茶杯,壺中泡的是孫五爺捎來的普陀山新產的綠茶,在這嫋嫋的茶香中,沈三叔吟詠道:“春來色如新,花墮柳慚人。”趙四爺呷了一口茶,道:“翠鶯啼芳落,小徑弄寒暉。”朱二爺慢吞吞道:“淺水層粼曳,深閨倚敝門。”瘦高個的孫五爺道:“何來渾一夢,夢覺是離分。”
院中的石榴花紅豔豔地灼燒著,蕊上的鵝黃色的粉頭落滿在庭院的寂寥的泥土裏,和他們的詩情畫意相映成趣。
四人哈哈大笑,把盞言歡,滿腔幽怨,化在這杯中的乾坤裏,消受這暮春的光景。
然而,沈三叔畢竟是失去了往日的光環。他在悠悠眾口中成了一個笑談,自沈三叔的母親謝世後,沈三叔更是荒唐可笑。街談巷議皆是他如何的捧戲子,逛花街柳巷,抽鴉片,打小廝。他的雙目無光,尋常人遇見了,也不言語一聲,雖不避著,卻是睜眼瞎一般,徑直地走了過去。背地裏都認為他是個失心瘋,“呶,這裏出了問題。”立在他身後,滑稽地指了指其腦袋,拉扯他腦後拖著的辮子,然後哄堂大笑,滿街的人圍著起哄,沈三叔氣定神閑地充耳不聞。
這於他是一種新鮮的體驗。未始不是另一種惹人注意之點。已經是民國了,他仍舊是把額首刮的青光鋥亮,抹上頭油,拖著他引以自豪的辮子,他心裏是不認同民國的,歸根結底是不認同民國的教育,他這種舊式私塾出來的才子,卻無半碗飯吃,可見各級官員也是睜眼瞎。
縣府逼令所有人都要剪發,去除滿清思想殘存。每每有些官樣人士路過,他就警惕地抓起一把剪刀,誰敢上前鉸他的辮子,他就跟誰拚命,為此還傷了幾個公差後,縣長也無可奈何。
“時代是越來越壞了。”沈三叔喃喃自語。自從錢財花光後,他就寓在沈公館門前的大青石上,時而看落英繽紛,時而看木葉盡脫。時光就如是地逝去了,他的辮子也日漸稀朗,可是那股子頭油的馨香氣,依舊不減,他就是有這股子硬氣。
“從前的時候,凡人見了縣令皆要拜首磕頭的,舉人卻不用。如今不同了,誰也不用打千行禮了,三綱五常在哪裏?人倫日用在何處?天下要大亂了。”他的目光盯視著遙遙地門前的水麵,蜿蜒的河流在沈公館外依依西去,被殘陽染的上下血紅。
沈三叔到底是博學多能,他預料地沒錯,天下是大亂了。各派勢力爭相角逐,江陰屬於南北要衝,自然也成了刀俎魚肉。一隊隊軍閥來來去去,程德全去後,來了馮國璋,革命的孫逸仙和稱帝的袁世凱各不相能,江陰縣府的官員也如走馬燈一般,換了一個又一個。
“砰”,城牆外又有軍隊拉著大炮在轟城池,剛來的縣長姓曹,一月有餘的任期,位子未穩,錢財分割未均,被他人尋了個間隙,在省督軍張辮帥那裏告了一狀。張辮帥直接命一營長拉了三門加農炮,對著江陰城一陣亂轟。
城牆坍圮了一截,這倒還沒什麽。一個炮彈不偏不倚,打中了十五丈高的興國塔,“喀拉拉”,飽經千年風雨洗禮的興國塔的頂端,就這麽頹下了一截,剩下的一麵殘垣,就那麽淒淒冷冷地矗在那,悄無聲息。
一陣瓢潑大雨襲來,刮倒了孔廟前的那株大銀杏樹。把泥垢、碎石和血汙洗刷的滿城滿街,處處是摻了興國塔粉泥的汙水。城裏亂了套,紛紛傳言是軍閥惹怒了孔聖人,炮彈把興國塔下鎮壓的妖孽放了出來,要作踐人間了——水滸裏的橋段,因為深嵌在腦海裏,被很自然地移植了過來。
有錢的紛紛往內城裏跑,沈公館正是內城最繁華的青果街上,亭台樓閣失了光澤,沈三叔不無傷感道:“《桃花扇》裏說得好‘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興國塔塌了,江陰城要遭天譴了。”
曹縣長的散兵遊勇敵不過加農炮的狂轟濫炸,俯首係頸出城納降。
“早不降。”侯營長騎著高頭大馬,朝曹縣長臉上啐了一口唾沫,“費了老子這麽些炮彈。”
掏出手槍,一顆子彈射入了曹縣長的心髒。
至此,江陰縣城武夫坐起了衙門。“哪朝哪代,豈有武夫當政的道理。”朱二爺年過半百,肺癆病咳嗽得厲害,一向在深堂大院不出,剃發之時,他是搖旗呐喊的急先鋒,怪就怪他考了三十年的科舉,連個秀才都考不到,丟了朱家的門麵。他便把滿腔的怨憤發泄在了剃發令上。後來,世事亂了,他為了悔過,到城北的君山寺出了半年家,算是替自己贖罪。索性嗣後就以光頭示人。“無發無煩惱。”他總是奈奈地歎氣,無法並未消減他的憂鬱。
沈三叔依舊是“依依喔喔”唱著他的京戲:“我正在城樓觀山景,耳聽得城外亂紛紛,旌旗招展空翻影,卻原來是司馬發來的兵。”時局愈亂,沈公館的《空城計》票得愈是如火如荼。鑼鼓“嘡嘡”敲著,沒日沒夜,一群遺老圍著沈三叔,拉二胡的趙四爺,是一個前清的秀才,腦後也是撅著一尾小辮子,花白的頭發,他故意挽了個髻子,悲悲切切地二胡曲,拉的人心碎神悴。這時,沈三叔又換了個調子,唱起了《讓徐州》:“未開言不由人珠淚滾滾……”沈三叔日漸發了遺老的氣味了。
他們時常會吟詩作對,暖暖的太陽灑在在深堂大院,在石幾上擺放了冰裂紋的幾盞墨綠茶杯,壺中泡的是孫五爺捎來的普陀山新產的綠茶,在這嫋嫋的茶香中,沈三叔吟詠道:“春來色如新,花墮柳慚人。”趙四爺呷了一口茶,道:“翠鶯啼芳落,小徑弄寒暉。”朱二爺慢吞吞道:“淺水層粼曳,深閨倚敝門。”瘦高個的孫五爺道:“何來渾一夢,夢覺是離分。”
院中的石榴花紅豔豔地灼燒著,蕊上的鵝黃色的粉頭落滿在庭院的寂寥的泥土裏,和他們的詩情畫意相映成趣。
四人哈哈大笑,把盞言歡,滿腔幽怨,化在這杯中的乾坤裏,消受這暮春的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