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背叛1(第一更,今日更二萬字)
貴女臨門:暴君的偽善皇後 作者:浣水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竇氏派幾乎沒有,保皇派也出了幾個。
事後,百姓們都說清流的人最有情有義,其次是保皇派,而竇氏派最無情,一個有情有義的清流連自家親友都能認錯,可見最是厚道。雖然在皇城貴族圈鬧了笑話,但百姓們對清流派的風評最好。
吳氏將不是親戚的那家人送到了自己的陪嫁宅子裏,說是將宅子裏一處庭院租給他們落腳,吃的用的,他們可以去街上買,小宅子裏有小廚房。
陸家人去了梁氏的城西陪嫁別苑裏,走了兩家人,洛府又清靜了不少。
隔日,梁氏陪嫁莊子上的糧食陸續由車隊運到城西糧庫,而幾處陪嫁莊子的空房子也借給一些拖家帶口一大家子人的災民居住,災民們則幫莊頭幹些農活,借此換取一些蔬菜、糧食用。
洛儷與梁娥眉交談一番,梁娥眉聽從洛儷的勸告,也學洛儷一樣,將莊子上剩餘的糧食拉回皇城糧庫存放。
洛儷勸朱氏,朱氏想了一晚,把糧食拉回來,可莊子並沒有借給災民。
吳氏想著現下糧食價高,又想著府裏的糧食別說一年,就是兩年也吃不完,馬上又要入秋,到時候秋天收了糧食,又是不缺吃的。
吳氏道:“我的莊子離皇城遠,一個在十裏外,一個在東塘縣,給儀兒置的陪嫁莊子在城南七裏外,不會有事。”
吳氏去年得了洛儷給的八萬兩銀票,先後置成了田莊與鋪子,其間便有給洛儀將來出閣預備的嫁妝。
梁家糧食拉回來的當天夜裏,皇城各大田莊先後受到災民夜襲,因饑餓瘋狂的災民到處搶奪糧食。梁氏的陪嫁莊子上因住進了災民,又有莊頭喊話,說莊子上的糧食都送到皇城開了粥棚,又提了洛家的名頭。
領頭的災民早就聽說皇城大戶人家幾乎都開設粥棚,唯有楊、梁、洛三家的開得最早。楊丞相家是最早開設粥棚的,後來學了洛家的,讓西北會做飯的婦人當廚娘,做了麵糊糊、蒸饅頭,再配上小菜,災民也甚是感激。
隻是楊家的莊子也受到了襲擊,莊頭想護著主家的糧食不開大門,被憤怒的災民用綁了油球的箭羽射入,落到房子就化成了一火團。近來酷夏炎熱,不多久莊子上處處著火。
梁、洛兩家的田莊幸免於難,雖有災民造訪,一看人家大大方方地的開著大門,再看裏頭也收容了災民,調頭就去襲擊其他的大田莊。
竇國舅家的田莊損失最為厲害,糧食不是被搶就是被火燒,就連大大小小的莊頭或被踩死,或被憤怒的災民打死,尤其莊頭報出竇家的名號時,災民個個像是瘋子,連莊子上的蔬菜都如蝗蟲過境給撥了個幹幹淨淨,甚至於田地還未成熟的黃綠色水稻都被捊去不少。
夜裏沒鬧夠,第二天竇家田莊的良田裏還有災民去捊他們的水稻,也顧不得那是未熟,用袋子捊了就往鍋裏煮,熬出來的湯,秕皮是秕皮,米湯是米湯,災民早已餓得不行,就是粗糠都吃,何況是秕皮。
吳氏還以為自己的莊子離皇城遠不會有事,次日天未亮,就有莊頭來報,說莊子上的糧食被災民給搶了,有部分是災民,還有一部分是本地的百姓,天太黑也辯不清誰是誰。他們不敢抵抗,隻不到半個時辰,糧庫裏就剩得一粒不剩。
吳氏一陣肉疼,嘴裏啐罵道:“這些災民,我們洛家還開著粥棚,怎的連我的莊子也搶?”
莊頭道:“小的報了洛家名號,可領頭的人不信,說洛家不是這處莊子。”
人家不信,照搶不誤。
吳氏心疼時,梁娥眉與馬茹心下慶幸。
梁娥眉想到自己莊子平安無事,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鬱亦菡、林敏、杜海珠聽了洛儷的勸告,這幾家也是照著洛儷說的法子做,也都避開一劫,得保莊子上下平安。
皇城各大田莊被災民搶奪糧食後,皇城的糧價再次飛漲,蔬菜瓜果的價格比早前又翻了一倍。吳氏離皇城較近的莊子被強,隻依著梁夫人的陪嫁莊子送菜蔬瓜果,而粥棚那邊依舊有條不紊,隻是近來送的糧食多是帶皮的稻穀而非大米,又有未磨成麵粉的麥子,運到粥棚後,則由災民們借來磨盤自己碾磨。
素繾自打洛家開了粥棚,多數時候都在粥棚裏忙碌,提高聲音道:“姑娘早前聽說有災民到田莊取糧食,就送了些在城裏存儲,來不及磨麵,隻能勞大家磨出來用了。”
那邊在碾磨,剛出來就下鍋熬煮,許是看著磨出來的,災民覺得近來的飯菜格外可口。
七月十八日子時,一聲響雷,瓢潑大雨而下,在陣陣雷聲之中,洛儷還未歇下,聽著嘩啦啦的雨聲,皇城幹旱了近三月,這雨終於下了。
城外的災民搭的臨時草棚許是經不住這雨的,屋外下多大,屋內就有多大,好在體弱多病者,早被洛儷移到了梁氏的陪嫁莊子上下頓,雖是幾個人擠一屋,但莊子上建的都是磚瓦房,不懼雨多大。
直至天明,雨還未停。
洛儷與洛康乘車趕往宮中當差。
朝堂上,竇氏派的人上折申請平叛,直說城外聚集了無數刁民,搶田莊,燒糧庫,還打人、殺人、踩死人,而今竇氏派臣子家的莊子更是被一群餓瘋的災民下田捊稻穗。
竇家也曾施過粥,可災民聽說是竇家的,糧食一運到粥棚,幾百個人就開始哄搶,不到半炷香就連裝糧食的麻袋都不見了蹤跡,粥棚的鍋碗瓢盆更沒了影子,就連去幫忙的漂亮小丫頭也被災民給拉走輕薄。
竇家上折述情,皇帝惱喝:“胡說八道!那些就是一群災民,朕曾出宮瞧過,楊丞相家的粥棚有條不紊,災民們組建了護衛隊,自願維護秩序。每日八個時辰不停地熬粥,所有災民也是分批去領粥,從未發生有多領的現象。”
多良善的百姓,多守本分的良民,哪裏像竇丞相說的就變成強盜了。
事後,百姓們都說清流的人最有情有義,其次是保皇派,而竇氏派最無情,一個有情有義的清流連自家親友都能認錯,可見最是厚道。雖然在皇城貴族圈鬧了笑話,但百姓們對清流派的風評最好。
吳氏將不是親戚的那家人送到了自己的陪嫁宅子裏,說是將宅子裏一處庭院租給他們落腳,吃的用的,他們可以去街上買,小宅子裏有小廚房。
陸家人去了梁氏的城西陪嫁別苑裏,走了兩家人,洛府又清靜了不少。
隔日,梁氏陪嫁莊子上的糧食陸續由車隊運到城西糧庫,而幾處陪嫁莊子的空房子也借給一些拖家帶口一大家子人的災民居住,災民們則幫莊頭幹些農活,借此換取一些蔬菜、糧食用。
洛儷與梁娥眉交談一番,梁娥眉聽從洛儷的勸告,也學洛儷一樣,將莊子上剩餘的糧食拉回皇城糧庫存放。
洛儷勸朱氏,朱氏想了一晚,把糧食拉回來,可莊子並沒有借給災民。
吳氏想著現下糧食價高,又想著府裏的糧食別說一年,就是兩年也吃不完,馬上又要入秋,到時候秋天收了糧食,又是不缺吃的。
吳氏道:“我的莊子離皇城遠,一個在十裏外,一個在東塘縣,給儀兒置的陪嫁莊子在城南七裏外,不會有事。”
吳氏去年得了洛儷給的八萬兩銀票,先後置成了田莊與鋪子,其間便有給洛儀將來出閣預備的嫁妝。
梁家糧食拉回來的當天夜裏,皇城各大田莊先後受到災民夜襲,因饑餓瘋狂的災民到處搶奪糧食。梁氏的陪嫁莊子上因住進了災民,又有莊頭喊話,說莊子上的糧食都送到皇城開了粥棚,又提了洛家的名頭。
領頭的災民早就聽說皇城大戶人家幾乎都開設粥棚,唯有楊、梁、洛三家的開得最早。楊丞相家是最早開設粥棚的,後來學了洛家的,讓西北會做飯的婦人當廚娘,做了麵糊糊、蒸饅頭,再配上小菜,災民也甚是感激。
隻是楊家的莊子也受到了襲擊,莊頭想護著主家的糧食不開大門,被憤怒的災民用綁了油球的箭羽射入,落到房子就化成了一火團。近來酷夏炎熱,不多久莊子上處處著火。
梁、洛兩家的田莊幸免於難,雖有災民造訪,一看人家大大方方地的開著大門,再看裏頭也收容了災民,調頭就去襲擊其他的大田莊。
竇國舅家的田莊損失最為厲害,糧食不是被搶就是被火燒,就連大大小小的莊頭或被踩死,或被憤怒的災民打死,尤其莊頭報出竇家的名號時,災民個個像是瘋子,連莊子上的蔬菜都如蝗蟲過境給撥了個幹幹淨淨,甚至於田地還未成熟的黃綠色水稻都被捊去不少。
夜裏沒鬧夠,第二天竇家田莊的良田裏還有災民去捊他們的水稻,也顧不得那是未熟,用袋子捊了就往鍋裏煮,熬出來的湯,秕皮是秕皮,米湯是米湯,災民早已餓得不行,就是粗糠都吃,何況是秕皮。
吳氏還以為自己的莊子離皇城遠不會有事,次日天未亮,就有莊頭來報,說莊子上的糧食被災民給搶了,有部分是災民,還有一部分是本地的百姓,天太黑也辯不清誰是誰。他們不敢抵抗,隻不到半個時辰,糧庫裏就剩得一粒不剩。
吳氏一陣肉疼,嘴裏啐罵道:“這些災民,我們洛家還開著粥棚,怎的連我的莊子也搶?”
莊頭道:“小的報了洛家名號,可領頭的人不信,說洛家不是這處莊子。”
人家不信,照搶不誤。
吳氏心疼時,梁娥眉與馬茹心下慶幸。
梁娥眉想到自己莊子平安無事,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鬱亦菡、林敏、杜海珠聽了洛儷的勸告,這幾家也是照著洛儷說的法子做,也都避開一劫,得保莊子上下平安。
皇城各大田莊被災民搶奪糧食後,皇城的糧價再次飛漲,蔬菜瓜果的價格比早前又翻了一倍。吳氏離皇城較近的莊子被強,隻依著梁夫人的陪嫁莊子送菜蔬瓜果,而粥棚那邊依舊有條不紊,隻是近來送的糧食多是帶皮的稻穀而非大米,又有未磨成麵粉的麥子,運到粥棚後,則由災民們借來磨盤自己碾磨。
素繾自打洛家開了粥棚,多數時候都在粥棚裏忙碌,提高聲音道:“姑娘早前聽說有災民到田莊取糧食,就送了些在城裏存儲,來不及磨麵,隻能勞大家磨出來用了。”
那邊在碾磨,剛出來就下鍋熬煮,許是看著磨出來的,災民覺得近來的飯菜格外可口。
七月十八日子時,一聲響雷,瓢潑大雨而下,在陣陣雷聲之中,洛儷還未歇下,聽著嘩啦啦的雨聲,皇城幹旱了近三月,這雨終於下了。
城外的災民搭的臨時草棚許是經不住這雨的,屋外下多大,屋內就有多大,好在體弱多病者,早被洛儷移到了梁氏的陪嫁莊子上下頓,雖是幾個人擠一屋,但莊子上建的都是磚瓦房,不懼雨多大。
直至天明,雨還未停。
洛儷與洛康乘車趕往宮中當差。
朝堂上,竇氏派的人上折申請平叛,直說城外聚集了無數刁民,搶田莊,燒糧庫,還打人、殺人、踩死人,而今竇氏派臣子家的莊子更是被一群餓瘋的災民下田捊稻穗。
竇家也曾施過粥,可災民聽說是竇家的,糧食一運到粥棚,幾百個人就開始哄搶,不到半炷香就連裝糧食的麻袋都不見了蹤跡,粥棚的鍋碗瓢盆更沒了影子,就連去幫忙的漂亮小丫頭也被災民給拉走輕薄。
竇家上折述情,皇帝惱喝:“胡說八道!那些就是一群災民,朕曾出宮瞧過,楊丞相家的粥棚有條不紊,災民們組建了護衛隊,自願維護秩序。每日八個時辰不停地熬粥,所有災民也是分批去領粥,從未發生有多領的現象。”
多良善的百姓,多守本分的良民,哪裏像竇丞相說的就變成強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