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字的錐心泣血,痛陳著這數十年間,漢室江山被異族的塗炭之苦,漢人子民被胡人虐殺的淒慘之難,一字字的陳訴中,積累而起的是男子不甘,我心不忿!
“今之胡夷者,狼子野心,以擄掠屠戮為樂,強搶漢地為榮。而今之中原,北地滄涼,衣冠南遷,胡狄遍地,漢家子弟幾欲被數屠殆盡。天地間,風雲變色,草木含悲!四海有倒懸之急,家有漉血之怨,人有複仇之憾。中原危矣!大漢危矣!華夏危矣!”
那個在所有漢人眼中都無比黑暗的年代,五胡異族大肆侵入,一邊是大批的胡人遷居中原,一邊是對漢人窮凶極惡的殺戮,漢人已是勢單力薄,每天都有人在欺淩中恥辱的死去,而活著的人則在忍受更大的屈辱,但這世上沒有人可以忍受無止境的欺淩,亦沒有人可以坐視親族被任意殘殺,更沒有人可以容忍自己的家園被異族搶占,那些一息尚存的漢人都在等待著一個聲音,一個可以激起他們心底血性,讓他們可以凝聚起來,勇於麵對屠刀的聲音。
慶幸的是,當世有冉閔!
那一夜仰望蒼穹前,半生征戰異族的冉閔其實已滿身疲憊,侵入中原的胡人實在太多了,憑他一支孤軍,再是征南討北也回天無力,所以在他眼前總會有來遲一步的慘烈,直到那個深夜,他坐在被屠戮一空的村莊前,一夜無眠,忿忿不平的瞪視天空,黑沉沉的夜空中,看不清一絲天意的憐憫,但冉閔的心底有著太多的無奈和仇恨,在那種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煎熬催逼下,天意雖無慈悲,可人心終有領悟,所以冉閔霍然而醒,一人之力無可奈何,何不眾誌成城?
同為七尺男兒,誰甘任人欺辱?
天下廣袤,豈獨他一人不忿?
所以,他寫下了流傳千古的殺胡令,這篇以自家鮮血寫就的殺胡令,是為向亂我中華的五胡異族討還血債!
“不才閔,一介莽夫,國仇家恨,寄於一身,是故忍辱偷生殘喘於世。青天於上,順昌逆亡,閔奉天舉師,屠胡戮夷。誓必屠盡天下之胡,戮盡世上之夷,複吾漢民之地,雪吾華夏之仇。閔不狂妄,自知一人之力,難扭乾坤。華夏大地,如若誌同者,遣師共赴屠胡;九州各方,如有道合者,舉義共赴戮夷。以挽吾漢之既倒,扶華夏之將傾。”
孤掌難鳴,求天下共鳴!
殺胡令就如冉閔遞出的一隻手掌,他在向全中原的漢人求助,求他們借勢於他,然後,一起張開這翻雲覆雨手!
冉閔部下數千將士飛騎各處,把殺胡令在各處州城村鎮中張貼,出人意料的是,殺胡令在中原各處的傳播之速遠遠快於冉閔的鐵騎,很多時候,冉閔的部下才剛到一處城鎮,就發現已有人先一步把殺胡令的摹本悄悄張貼四處。
這也是理該如此的意外,早已忍無可忍的漢人需要的正是這樣一個點燃勇氣的契機,如今,他們終於等到了這個聲音,所以一張張殺胡令自發而隱秘的傳播到中原每一個地方,每一個有漢人存在的地方。
那樣的傳播,迅如烈火燎原,卻又悄如風過無痕。
一切都在胡人未曾察覺下慢慢擴散。
一張又一張的殺胡令摹本,有的貼於州城中最不起眼的角落,有的隱藏在酒樓茶肆的菜譜中,有的隱匿在販夫走卒的車轅貨架上,走村串巷,於各處如暗流湧動。
每一張殺胡令前,都有漢人陸續聚集,他們靜靜的看著每一個字,也在靜靜的品味著字裏行間,那種破紙而出的憤慨,令漢家男子如聞倫音,如醍醐灌頂。
事態於靜謐中緩緩擴張,漢人間沒有高談闊論的喧嘩,沒有交頭接耳的議論,大街上,小巷內,漢人們的一切舉動都如過往般麻木沉靜,但在擦肩而過時,彼此都能看到對方眼眸中的星火。
胡人們眼中,漢人一如既往的馴服,這些兩腳羊似乎已接受了被屠宰的命運,隻等著他們隨時按下屠刀。
被表象迷惑了胡人們不知道,事態即將在沉默中突然爆發。
蘇其洛所說的是數百年前的舊事,結果也早已眾所周知,但智幾人都聽得極其專注,蘇其洛的敘述清晰細致如親眼所見,智等人也都未質疑,他們明白,這一定是由親眼所見,親身經曆那場震撼中原的大事者,告訴後人,然後代代闡述。
飛望著蘇其洛敘述中時而激憤,時而沉靜的神情,不由浮想到,最初身經此事的江山衛,在向後輩口述此事時,即使垂垂老矣,他們臉上也必是是帶著何等自豪的神情,因為他們挽救了整個民族。
“殺胡令頒布三日之後,冉閔開始舉事,三日舉事,這是冉閔定下的時限,再延遲幾日,難免會被胡人察覺,而且這三日裏,冉閔也沒有在暗中聯係過任何一處州城的漢人,因為他深信,他會等來他所要的結果,當日,冉閔率所部兩千鐵騎,衝向離他最近的州城…”
說到這兒,蘇其洛有意一停,問道:“智王,你能想象,當時是怎樣一幕嗎?”
智沒有出一言揣測,輕輕道:“願聞其詳。”
蘇其洛也沒有賣關子,繼續說道:“冉閔最先去的是北方一座小城,那是胡人肆虐最凶的一座城池,除了氏,羌,羯,匈奴,鮮卑這五大胡族,還有白奴族,丁零族,鐵弗族,盧水胡,夫餘,烏恒,這些小部族也跟隨在五大胡族之後入侵中原,這些異族把中原的錦繡河山視為自家領地,他們強搶漢人的房屋,把漢人趕出自己的自己的家門,任他們流落街頭,胡人的人口已占了半數以上,足有五萬多名胡人,為了徹底占有這座城池,胡人每日都在恣意屠殺漢人,把各種暴行施於城中漢人,每日都有漢人的屍體被扔出,冉閔選擇了這座被胡人塗炭最甚的城池做初戰之地,並非隨意,正是要以此向天下發出昭告,且看今朝,誰是中原之主?
“今之胡夷者,狼子野心,以擄掠屠戮為樂,強搶漢地為榮。而今之中原,北地滄涼,衣冠南遷,胡狄遍地,漢家子弟幾欲被數屠殆盡。天地間,風雲變色,草木含悲!四海有倒懸之急,家有漉血之怨,人有複仇之憾。中原危矣!大漢危矣!華夏危矣!”
那個在所有漢人眼中都無比黑暗的年代,五胡異族大肆侵入,一邊是大批的胡人遷居中原,一邊是對漢人窮凶極惡的殺戮,漢人已是勢單力薄,每天都有人在欺淩中恥辱的死去,而活著的人則在忍受更大的屈辱,但這世上沒有人可以忍受無止境的欺淩,亦沒有人可以坐視親族被任意殘殺,更沒有人可以容忍自己的家園被異族搶占,那些一息尚存的漢人都在等待著一個聲音,一個可以激起他們心底血性,讓他們可以凝聚起來,勇於麵對屠刀的聲音。
慶幸的是,當世有冉閔!
那一夜仰望蒼穹前,半生征戰異族的冉閔其實已滿身疲憊,侵入中原的胡人實在太多了,憑他一支孤軍,再是征南討北也回天無力,所以在他眼前總會有來遲一步的慘烈,直到那個深夜,他坐在被屠戮一空的村莊前,一夜無眠,忿忿不平的瞪視天空,黑沉沉的夜空中,看不清一絲天意的憐憫,但冉閔的心底有著太多的無奈和仇恨,在那種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煎熬催逼下,天意雖無慈悲,可人心終有領悟,所以冉閔霍然而醒,一人之力無可奈何,何不眾誌成城?
同為七尺男兒,誰甘任人欺辱?
天下廣袤,豈獨他一人不忿?
所以,他寫下了流傳千古的殺胡令,這篇以自家鮮血寫就的殺胡令,是為向亂我中華的五胡異族討還血債!
“不才閔,一介莽夫,國仇家恨,寄於一身,是故忍辱偷生殘喘於世。青天於上,順昌逆亡,閔奉天舉師,屠胡戮夷。誓必屠盡天下之胡,戮盡世上之夷,複吾漢民之地,雪吾華夏之仇。閔不狂妄,自知一人之力,難扭乾坤。華夏大地,如若誌同者,遣師共赴屠胡;九州各方,如有道合者,舉義共赴戮夷。以挽吾漢之既倒,扶華夏之將傾。”
孤掌難鳴,求天下共鳴!
殺胡令就如冉閔遞出的一隻手掌,他在向全中原的漢人求助,求他們借勢於他,然後,一起張開這翻雲覆雨手!
冉閔部下數千將士飛騎各處,把殺胡令在各處州城村鎮中張貼,出人意料的是,殺胡令在中原各處的傳播之速遠遠快於冉閔的鐵騎,很多時候,冉閔的部下才剛到一處城鎮,就發現已有人先一步把殺胡令的摹本悄悄張貼四處。
這也是理該如此的意外,早已忍無可忍的漢人需要的正是這樣一個點燃勇氣的契機,如今,他們終於等到了這個聲音,所以一張張殺胡令自發而隱秘的傳播到中原每一個地方,每一個有漢人存在的地方。
那樣的傳播,迅如烈火燎原,卻又悄如風過無痕。
一切都在胡人未曾察覺下慢慢擴散。
一張又一張的殺胡令摹本,有的貼於州城中最不起眼的角落,有的隱藏在酒樓茶肆的菜譜中,有的隱匿在販夫走卒的車轅貨架上,走村串巷,於各處如暗流湧動。
每一張殺胡令前,都有漢人陸續聚集,他們靜靜的看著每一個字,也在靜靜的品味著字裏行間,那種破紙而出的憤慨,令漢家男子如聞倫音,如醍醐灌頂。
事態於靜謐中緩緩擴張,漢人間沒有高談闊論的喧嘩,沒有交頭接耳的議論,大街上,小巷內,漢人們的一切舉動都如過往般麻木沉靜,但在擦肩而過時,彼此都能看到對方眼眸中的星火。
胡人們眼中,漢人一如既往的馴服,這些兩腳羊似乎已接受了被屠宰的命運,隻等著他們隨時按下屠刀。
被表象迷惑了胡人們不知道,事態即將在沉默中突然爆發。
蘇其洛所說的是數百年前的舊事,結果也早已眾所周知,但智幾人都聽得極其專注,蘇其洛的敘述清晰細致如親眼所見,智等人也都未質疑,他們明白,這一定是由親眼所見,親身經曆那場震撼中原的大事者,告訴後人,然後代代闡述。
飛望著蘇其洛敘述中時而激憤,時而沉靜的神情,不由浮想到,最初身經此事的江山衛,在向後輩口述此事時,即使垂垂老矣,他們臉上也必是是帶著何等自豪的神情,因為他們挽救了整個民族。
“殺胡令頒布三日之後,冉閔開始舉事,三日舉事,這是冉閔定下的時限,再延遲幾日,難免會被胡人察覺,而且這三日裏,冉閔也沒有在暗中聯係過任何一處州城的漢人,因為他深信,他會等來他所要的結果,當日,冉閔率所部兩千鐵騎,衝向離他最近的州城…”
說到這兒,蘇其洛有意一停,問道:“智王,你能想象,當時是怎樣一幕嗎?”
智沒有出一言揣測,輕輕道:“願聞其詳。”
蘇其洛也沒有賣關子,繼續說道:“冉閔最先去的是北方一座小城,那是胡人肆虐最凶的一座城池,除了氏,羌,羯,匈奴,鮮卑這五大胡族,還有白奴族,丁零族,鐵弗族,盧水胡,夫餘,烏恒,這些小部族也跟隨在五大胡族之後入侵中原,這些異族把中原的錦繡河山視為自家領地,他們強搶漢人的房屋,把漢人趕出自己的自己的家門,任他們流落街頭,胡人的人口已占了半數以上,足有五萬多名胡人,為了徹底占有這座城池,胡人每日都在恣意屠殺漢人,把各種暴行施於城中漢人,每日都有漢人的屍體被扔出,冉閔選擇了這座被胡人塗炭最甚的城池做初戰之地,並非隨意,正是要以此向天下發出昭告,且看今朝,誰是中原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