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王怎會不知道他的身份?正是因為知道他的冤屈與不滿,才肯用他呢!這點威脅對於他著實不算什麽,隻是,莊季書眯了眼睛,若是由這個人鬧著,給自己正了名卻也是件好事兒。
所以,莊季書看著已經帶著人趕來的狗兒,便吩咐道,“此人口出惡言,還不將他打出去,日後莫讓他靠近門口。”
莊伯書來之前已然打聽過,莊季書竟然拜了皇商薛家的家主薛蟠為義弟,進京後也是一直住在薛家。他一個軍漢,倒是沒想歪了兩人關係,隻是覺得,薛家是皇商,既然義子連中三元,怕是也不肯放棄。如此,莊季書豈不就是棵搖錢樹?再說,有了這個把柄,日後他要做些什麽,有個三元及第的人幫著,也是方便許多。
他倒是真想嚇唬嚇唬莊季書,哪裏想到,莊季書竟是人都不認,便讓人將他狠狠打了一頓扔了出來。這口氣莊伯書哪裏咽得下,再加上莊季書又收買了他那個友人,通過他傳些不甘心之類的話,結果莊伯書氣一上頭,便告了狀。
這卻是大事兒。
新科狀元竟是用的假身份,不過這事兒卻也明顯,莊季書自幼在京城生活,還上過堂,自是有許多人認識他,不用上堂便能斷定他的確是冒用身份了。
榮王震怒,在五月初一的大朝會上傳莊季書,讓刑部尚書馮瑞質問他為何膽大包天,竟然敢冒用身份參加科舉。
這雖然不符規矩,但也和情理,畢竟這算是榮王親自定下的第一批門生,他親手定的狀元出了紕漏,想要問個清楚也是自然。
隻是莊季書卻是麵色淡定,衝著監國的榮王道,“罪臣的確是冒用了張吉的姓名。張吉乃是金陵人士,十五歲時溺水而死,他父母早去,這身份正好,所以罪臣買通了張家的族長,成了張吉。”
“罪臣如此做,不過是想參加科考。罪臣從三歲啟蒙,便一心讀書,十三歲中舉,若是無措,十五歲的時候,便能參加會試,將學問賣與帝王家。可惜的是,”他頓了頓,臉上露出悲傷神色,“罪臣的爹爹莊希,當年參與進了一件兒案子,那被告為了贏得官司,利用權謀關押了我的大哥,爹爹為了保命,便替那被告認了罪,罪臣便成了罪臣之子,沒了參加科考的權利。”
說到這裏,他的聲音已是顫抖難忍,他撲在地上,流淚道,“十五年來,罪臣一心讀書,並未有一絲一毫懈怠,爹爹為了哥哥的性命,頂罪而讓我沒了科考資格,我心中理解,卻不甘心。聖上,罪臣不甘啊!”
學會文武藝,貨與帝王家。
這大朝會上站立的每個人,哪個不曾懷抱著這樣的夢想度過了少年時代。即便是出生於勳貴、仕宦之家,他們所受的教育怕是更加嚴苛。莊季書的一番話,不否不辨,倒是激起了不少人的同理心。
何況,他的爹爹並沒有錯,而是受了脅迫為人頂罪。刑部尚書馮瑞一向是個人精,榮王既然讓莊季書上殿來辯,就是擺明了態度不想追究責任,當即請令道,“莊季書雖然行為惡劣,可也有不得已的苦衷。臣願重申其父之案。”一時間,不少人紛紛同意。
眾臣倒是不知道莊季書早已是榮王的人,而是知道這是榮王第一次主持殿試,這是榮王的第一個得意門生,這是本朝的第一位連中三元之人,便是為了榮王的麵子,莊季書也不能有事。
榮王站在龍椅的左側臉色冷淡,答道,“準。”
怕是莊伯書也未曾想到,他不過是告了莊季書,竟是讓莊希案發回重審,這卻是個好消息。
寧榮兩府倒是有不少人嚇壞了。王夫人當年牽的線,扣押莊伯書的就是他哥哥王子騰的人,賈珍當時便是被告,推了莊希出去頂了他的罪,若是重審,他卻是心中忐忑。
好在,此事榮王並未站穩腳,自是不會隨意得罪寧榮兩府和王子騰,馮瑞隻是為了給莊希翻案,將莊季書從冒名參加科考中摘出來,並未深究。隻是既然莊希不曾有罪,那麽必定有個犯罪的人。賈珍一狠心,便將賴升踢了出來,當年去秦府的隻有他兩人,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這可算是天理循環,報應不爽。
秦鍾自是高興得很。戴榕不解道,“你這是何必,寧國府還立在那裏,不過處理了個仆人,怎會高興成這樣?”
“寧國府立不了幾日,我看著它一點點塌下來,怎會不高興?”秦鍾解釋道。“以奴仆之身,欺壓官員,判他個死刑一點不為過。”說罷,秦鍾倒是想起了什麽道,“你若是想查當年賈攸溺水的事,此時去問他正好,他剛剛被賈珍賣了,又馬上要去死,怕是恨得厲害呢!”
這卻是提醒了戴榕,他連連點頭。
案子結了,莊季書知法犯法,被罰了三年俸祿,而莊希自不能再關在牢裏,怕是因著他頂罪四年,刑部尚書馮瑞還判了榮國府賠償白銀一百兩,算作是補償。莊希本就年歲已大,四年牢獄生活,更是讓他的身體破敗不堪。在牢中硬生生挺著還能挨過去,可一歸家,便病倒了。這病來得急,卻又去得慢,一點點蠶食著他的身體,很快,莊希便虛弱不堪。
這一日,莊希剛剛吐了血,對著守在身邊的兒子莊伯書道,“伯書,爹爹怕是不行了。”
父子兩人說到底感情深厚,莊伯書立時眼圈便紅了,勸道,“爹爹這是說得什麽話,不過是吐點血,兒子已然求了門路去請了太醫,怕是這幾日便能請來,到時候手到病除,爹爹自不會再受這些罪。”
莊希疲倦地擺了擺手,他自是知道這個兒子孝順,正因為如此,他方才要為他打算得多,而另一個,他知道自己對不住他,可是人的心本就是偏的,他本就疼愛莊伯書多一些,何況他已然做過那麽多對不起莊季書的事,如今再挽回,怕是也強不到哪裏去。
所以,莊希緊緊握著他的手道,“明日你拿著我寫的帖子去請你弟弟來,就說我不行了,讓他來看我。”
莊伯書已然淚流滿麵,哭著點了頭。
接到帖子的莊季書自是麵色深沉,薛蟠自來疼他疼得厲害,瞧著他這般樣子,便一把將那帖子抓了過來,便要撕個粉碎,嘴裏罵道,“真是個老不修的,不知廉恥,他有何臉麵前來見你?”
莊季書慌忙將帖子奪了下來,他自是知道薛蟠是為他好,瞧著他氣得那樣心裏自是暖暖的,安慰道,“你別將我當做紙糊的一般,我受了那麽多罪才有今日,怎會對他們妥協,不過是想著,如何應對得利最大罷了。”
此時,外麵正想起鶯兒的聲音,“兩位爺,太太想請兩位過去喝茶呢。”
原是寶釵小選失利,她如今已然有十五歲,已是要結親的年歲了。莊季書連中三元,日後前途自是敞亮,王夫人怎能不動心,原先的利用也成了真心,昨日便又請了她去閑聊,其實是旁敲側擊地說了寶玉的婚事。
薛姨媽從來都是個沒主意的人,姐姐問的緊了,這事兒又不好跟寶釵商量,便想起了兩個兒子,便吩咐他們過來了。瞧見兩人,她便將自己的心裏話說了,“如今季書中了狀元,咱們家也跟著起來了,我自是願意你妹妹趁著這個機會嫁個好人家。可你妹妹這婚事還是不好找,一是咱們是皇商底子,終究是個商人,二是門第太高了,我怕她受委屈。”
薛姨媽瞧了瞧兩個兒子的神色,看著他們都在用心聽,便道,“你姨媽提的這事兒,我知道你們都覺得寶玉不成器不願意,可畢竟知根知底,有你姨媽在,姨媽當婆婆,怕是再舒服不過了。”
這話兒聽著便是糊塗,薛蟠隻覺得王夫人小算盤打得太精,自己媽媽卻是糊塗的糾纏不清,這事兒怕是跟她說了不下三四遍,竟還是被王夫人說動了。當即便額頭青筋直跳,莊季書怎會不知這事兒,一把摁住了他,衝著薛姨媽道,“幹媽不過是擔心寶釵嫁到門第高的人家受委屈,依我說幹媽不必這麽想,寶釵是個難得的聰明人,一向有主意,家中大小事也是她做主。至於人家,”他想了想道,“咱們一家人,亦不用將那些規矩,幹媽還是問問寶釵的想法,總要她心中情願才好。”
薛姨媽無奈,自是去問寶釵。薛寶釵雖是在閨閣長大,卻是自幼失父,哥哥又不成器,瞧著媽媽帶著他們倆個與族中人周旋,受盡了委屈,心中自有不一般的誌向。聽得兩個哥哥問她究竟想嫁入什麽家中,她躊躇一陣終是將前幾日所寫詩默了出來,讓鶯兒送到了前麵。
薛蟠先接過來,卻瞧見是一首詩,他不過粗通文墨,如何看得懂,卻是又遞給了莊季書,莊季書一瞧,上寫道:
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卷得均勻。 蜂團蝶陣亂紛紛。 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
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
他本就是聰明人,心中便明白了薛寶釵的大誌向,便對著鶯兒道,“去回姑娘,就說她的意思我知道了,若是幹媽和薛蟠都願意,自會想辦法幫她達成心願,那處兒並非好去處,家中日後怕也幫不上忙,讓她思量好。”
鶯兒當即點了頭退了出去,夜裏薛蟠問,莊季書才將此事說了,聽得薛寶釵還是想去那地方,薛蟠自知管不住,隻得歎氣,又細細問了莊季書是否真有辦法,莊季書道,“榮王初登大寶,怕是要納妃選秀的,要個名額卻是不難,隻是日後如何,還看她自己造化。”
此事說定,薛寶釵也有了去處。隻是王夫人還有些不甘心,時不時的讓人接了過去聊天,薛姨媽因著那日薛蟠發脾氣,自不敢隨意應承,隻說此事她兩個哥哥做主,王夫人哪裏敢跟薛蟠那不成器的打交道,此事便也暫時放下了。
莊希下了帖子,莊季書便是再忙,亦要抽空見一麵,他如今被授了翰林院編修,便選了個沐休日,帶了狗兒上了莊家大
作者有話要說:快結束了啊,按著大綱大概沒幾章了!
一個個人漸漸都有了結局。
這是某江的第一本書,從六月一日起,快三個月了,看著文檔裏的字數一點點增加,那種感覺真難以形容,有驕傲,也有不舍,謝謝大家的一路陪伴。
所以,莊季書看著已經帶著人趕來的狗兒,便吩咐道,“此人口出惡言,還不將他打出去,日後莫讓他靠近門口。”
莊伯書來之前已然打聽過,莊季書竟然拜了皇商薛家的家主薛蟠為義弟,進京後也是一直住在薛家。他一個軍漢,倒是沒想歪了兩人關係,隻是覺得,薛家是皇商,既然義子連中三元,怕是也不肯放棄。如此,莊季書豈不就是棵搖錢樹?再說,有了這個把柄,日後他要做些什麽,有個三元及第的人幫著,也是方便許多。
他倒是真想嚇唬嚇唬莊季書,哪裏想到,莊季書竟是人都不認,便讓人將他狠狠打了一頓扔了出來。這口氣莊伯書哪裏咽得下,再加上莊季書又收買了他那個友人,通過他傳些不甘心之類的話,結果莊伯書氣一上頭,便告了狀。
這卻是大事兒。
新科狀元竟是用的假身份,不過這事兒卻也明顯,莊季書自幼在京城生活,還上過堂,自是有許多人認識他,不用上堂便能斷定他的確是冒用身份了。
榮王震怒,在五月初一的大朝會上傳莊季書,讓刑部尚書馮瑞質問他為何膽大包天,竟然敢冒用身份參加科舉。
這雖然不符規矩,但也和情理,畢竟這算是榮王親自定下的第一批門生,他親手定的狀元出了紕漏,想要問個清楚也是自然。
隻是莊季書卻是麵色淡定,衝著監國的榮王道,“罪臣的確是冒用了張吉的姓名。張吉乃是金陵人士,十五歲時溺水而死,他父母早去,這身份正好,所以罪臣買通了張家的族長,成了張吉。”
“罪臣如此做,不過是想參加科考。罪臣從三歲啟蒙,便一心讀書,十三歲中舉,若是無措,十五歲的時候,便能參加會試,將學問賣與帝王家。可惜的是,”他頓了頓,臉上露出悲傷神色,“罪臣的爹爹莊希,當年參與進了一件兒案子,那被告為了贏得官司,利用權謀關押了我的大哥,爹爹為了保命,便替那被告認了罪,罪臣便成了罪臣之子,沒了參加科考的權利。”
說到這裏,他的聲音已是顫抖難忍,他撲在地上,流淚道,“十五年來,罪臣一心讀書,並未有一絲一毫懈怠,爹爹為了哥哥的性命,頂罪而讓我沒了科考資格,我心中理解,卻不甘心。聖上,罪臣不甘啊!”
學會文武藝,貨與帝王家。
這大朝會上站立的每個人,哪個不曾懷抱著這樣的夢想度過了少年時代。即便是出生於勳貴、仕宦之家,他們所受的教育怕是更加嚴苛。莊季書的一番話,不否不辨,倒是激起了不少人的同理心。
何況,他的爹爹並沒有錯,而是受了脅迫為人頂罪。刑部尚書馮瑞一向是個人精,榮王既然讓莊季書上殿來辯,就是擺明了態度不想追究責任,當即請令道,“莊季書雖然行為惡劣,可也有不得已的苦衷。臣願重申其父之案。”一時間,不少人紛紛同意。
眾臣倒是不知道莊季書早已是榮王的人,而是知道這是榮王第一次主持殿試,這是榮王的第一個得意門生,這是本朝的第一位連中三元之人,便是為了榮王的麵子,莊季書也不能有事。
榮王站在龍椅的左側臉色冷淡,答道,“準。”
怕是莊伯書也未曾想到,他不過是告了莊季書,竟是讓莊希案發回重審,這卻是個好消息。
寧榮兩府倒是有不少人嚇壞了。王夫人當年牽的線,扣押莊伯書的就是他哥哥王子騰的人,賈珍當時便是被告,推了莊希出去頂了他的罪,若是重審,他卻是心中忐忑。
好在,此事榮王並未站穩腳,自是不會隨意得罪寧榮兩府和王子騰,馮瑞隻是為了給莊希翻案,將莊季書從冒名參加科考中摘出來,並未深究。隻是既然莊希不曾有罪,那麽必定有個犯罪的人。賈珍一狠心,便將賴升踢了出來,當年去秦府的隻有他兩人,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這可算是天理循環,報應不爽。
秦鍾自是高興得很。戴榕不解道,“你這是何必,寧國府還立在那裏,不過處理了個仆人,怎會高興成這樣?”
“寧國府立不了幾日,我看著它一點點塌下來,怎會不高興?”秦鍾解釋道。“以奴仆之身,欺壓官員,判他個死刑一點不為過。”說罷,秦鍾倒是想起了什麽道,“你若是想查當年賈攸溺水的事,此時去問他正好,他剛剛被賈珍賣了,又馬上要去死,怕是恨得厲害呢!”
這卻是提醒了戴榕,他連連點頭。
案子結了,莊季書知法犯法,被罰了三年俸祿,而莊希自不能再關在牢裏,怕是因著他頂罪四年,刑部尚書馮瑞還判了榮國府賠償白銀一百兩,算作是補償。莊希本就年歲已大,四年牢獄生活,更是讓他的身體破敗不堪。在牢中硬生生挺著還能挨過去,可一歸家,便病倒了。這病來得急,卻又去得慢,一點點蠶食著他的身體,很快,莊希便虛弱不堪。
這一日,莊希剛剛吐了血,對著守在身邊的兒子莊伯書道,“伯書,爹爹怕是不行了。”
父子兩人說到底感情深厚,莊伯書立時眼圈便紅了,勸道,“爹爹這是說得什麽話,不過是吐點血,兒子已然求了門路去請了太醫,怕是這幾日便能請來,到時候手到病除,爹爹自不會再受這些罪。”
莊希疲倦地擺了擺手,他自是知道這個兒子孝順,正因為如此,他方才要為他打算得多,而另一個,他知道自己對不住他,可是人的心本就是偏的,他本就疼愛莊伯書多一些,何況他已然做過那麽多對不起莊季書的事,如今再挽回,怕是也強不到哪裏去。
所以,莊希緊緊握著他的手道,“明日你拿著我寫的帖子去請你弟弟來,就說我不行了,讓他來看我。”
莊伯書已然淚流滿麵,哭著點了頭。
接到帖子的莊季書自是麵色深沉,薛蟠自來疼他疼得厲害,瞧著他這般樣子,便一把將那帖子抓了過來,便要撕個粉碎,嘴裏罵道,“真是個老不修的,不知廉恥,他有何臉麵前來見你?”
莊季書慌忙將帖子奪了下來,他自是知道薛蟠是為他好,瞧著他氣得那樣心裏自是暖暖的,安慰道,“你別將我當做紙糊的一般,我受了那麽多罪才有今日,怎會對他們妥協,不過是想著,如何應對得利最大罷了。”
此時,外麵正想起鶯兒的聲音,“兩位爺,太太想請兩位過去喝茶呢。”
原是寶釵小選失利,她如今已然有十五歲,已是要結親的年歲了。莊季書連中三元,日後前途自是敞亮,王夫人怎能不動心,原先的利用也成了真心,昨日便又請了她去閑聊,其實是旁敲側擊地說了寶玉的婚事。
薛姨媽從來都是個沒主意的人,姐姐問的緊了,這事兒又不好跟寶釵商量,便想起了兩個兒子,便吩咐他們過來了。瞧見兩人,她便將自己的心裏話說了,“如今季書中了狀元,咱們家也跟著起來了,我自是願意你妹妹趁著這個機會嫁個好人家。可你妹妹這婚事還是不好找,一是咱們是皇商底子,終究是個商人,二是門第太高了,我怕她受委屈。”
薛姨媽瞧了瞧兩個兒子的神色,看著他們都在用心聽,便道,“你姨媽提的這事兒,我知道你們都覺得寶玉不成器不願意,可畢竟知根知底,有你姨媽在,姨媽當婆婆,怕是再舒服不過了。”
這話兒聽著便是糊塗,薛蟠隻覺得王夫人小算盤打得太精,自己媽媽卻是糊塗的糾纏不清,這事兒怕是跟她說了不下三四遍,竟還是被王夫人說動了。當即便額頭青筋直跳,莊季書怎會不知這事兒,一把摁住了他,衝著薛姨媽道,“幹媽不過是擔心寶釵嫁到門第高的人家受委屈,依我說幹媽不必這麽想,寶釵是個難得的聰明人,一向有主意,家中大小事也是她做主。至於人家,”他想了想道,“咱們一家人,亦不用將那些規矩,幹媽還是問問寶釵的想法,總要她心中情願才好。”
薛姨媽無奈,自是去問寶釵。薛寶釵雖是在閨閣長大,卻是自幼失父,哥哥又不成器,瞧著媽媽帶著他們倆個與族中人周旋,受盡了委屈,心中自有不一般的誌向。聽得兩個哥哥問她究竟想嫁入什麽家中,她躊躇一陣終是將前幾日所寫詩默了出來,讓鶯兒送到了前麵。
薛蟠先接過來,卻瞧見是一首詩,他不過粗通文墨,如何看得懂,卻是又遞給了莊季書,莊季書一瞧,上寫道:
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卷得均勻。 蜂團蝶陣亂紛紛。 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
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
他本就是聰明人,心中便明白了薛寶釵的大誌向,便對著鶯兒道,“去回姑娘,就說她的意思我知道了,若是幹媽和薛蟠都願意,自會想辦法幫她達成心願,那處兒並非好去處,家中日後怕也幫不上忙,讓她思量好。”
鶯兒當即點了頭退了出去,夜裏薛蟠問,莊季書才將此事說了,聽得薛寶釵還是想去那地方,薛蟠自知管不住,隻得歎氣,又細細問了莊季書是否真有辦法,莊季書道,“榮王初登大寶,怕是要納妃選秀的,要個名額卻是不難,隻是日後如何,還看她自己造化。”
此事說定,薛寶釵也有了去處。隻是王夫人還有些不甘心,時不時的讓人接了過去聊天,薛姨媽因著那日薛蟠發脾氣,自不敢隨意應承,隻說此事她兩個哥哥做主,王夫人哪裏敢跟薛蟠那不成器的打交道,此事便也暫時放下了。
莊希下了帖子,莊季書便是再忙,亦要抽空見一麵,他如今被授了翰林院編修,便選了個沐休日,帶了狗兒上了莊家大
作者有話要說:快結束了啊,按著大綱大概沒幾章了!
一個個人漸漸都有了結局。
這是某江的第一本書,從六月一日起,快三個月了,看著文檔裏的字數一點點增加,那種感覺真難以形容,有驕傲,也有不舍,謝謝大家的一路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