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十,秦鍾和莊季書一同踏上了去金陵的船。
碼頭上戴榕和薛蟠兩人卻是不同神色,薛大爺本想著跟去,但莊季書不肯,隻好作罷,如今正擺著一副離別模樣,淒淒慘慘戚戚。至於戴榕,他還未曾那日被秦鍾打敗的陰影中走出來,但凡瞧見秦鍾衝他笑,都會想起娘子一詞,心中懊惱可想而知。
隻是此時卻不是別扭的時候,他拉著秦鍾道,“壽兒我留給你,你雖然功夫不錯,但僅有個摘星還是有些單薄,他知道如何能聯係上我,你家裏我也派了人,不會讓寧國府那邊擾到他們的。”
這事兒卻是前幾日的事情,賈蓉來接人不成,賈珍便派了尤氏來,尤氏是女眷,又是長輩,總不能再晾在那裏,秦鍾隻好見了見。那尤氏說話倒還算客氣,秦鍾便也擺出一副客氣模樣,也不說秦可卿不回去的話,隻說要留姐姐在家住幾日。
尤氏坐了半日,瞧著秦鍾不鬆口,便離去了。秦鍾以為這事兒就算結了,誰知道,賈珍竟又請了榮國府的璉二奶奶出麵說合。
王熙鳳生得一張利嘴,卻是十分難應付。她不從寧國府說,而是站在秦家的立場看,“若說蓉兒那事兒,做得的確不對,你做弟弟心疼姐姐,自然是對的。”她抿了口茶,用帕子擦了擦嘴,眉毛一挑,又道,“隻是兩人終歸是夫妻,日後還要一起過日子,你這般攔著總不是事兒,你姐姐也不能住在秦家一輩子。這時候大家都來勸,跟著回去便罷了,若是日後不來了呢!難不成你再自己送回去?你總要為你姐姐考慮?”
這番話若是放在一般人家,的確是對的,借坡下驢,夫妻和好,可秦鍾也問過秦可卿了,她並不願回去,自己也舍不得讓姐姐去那火坑,當即便道,“我知道二奶奶好意,也知二奶奶與姐姐交好,隻是回寧國府的事情卻是萬萬莫再提了,我秦家雖小,也能供養的起姐姐,何苦讓她清清白白的一個人,去那裏遭罪?”
王熙鳳聽了也不由歎一聲,秦可卿所遭受的,她如何不知。卻聽秦鍾又道,“二奶奶若是記掛著我姐姐,不嫌棄的話,不如常來家裏坐坐,秦鍾自是歡迎的,寧國府卻是算了。”
話都說到這兒,王熙鳳哪裏還能再講下去,也不進內院見秦可卿,隻道,“我下次來了再見她,今兒算了吧,省得惹得她心裏難受。”
如此兩次,寧國府才安靜下來。
想著這些,聽著戴榕為他安排,秦鍾心裏卻也是高興的,反過來叮囑戴榕注意身體,答應給他來信後,船便要開了,戴榕將他送上船,揮著手依依惜別。
船行十日,秦鍾前三日吐得稀裏嘩啦,連船艙都沒出。後麵幾日卻是好些了,此時又是七月盛夏,運河兩邊盡是鬱鬱山林,秦鍾與莊季書雖不是滿腹詩才,但也一時技癢,吟了幾首。
到金陵的時候,人便已經養回來。金陵是薛蟠的故鄉,早在兩人出發前,薛蟠便派了小廝回去報信,船一到碼頭,薛家的人已然在等候了。
秦家祖籍雖是金陵,但祖屋卻是多年未住,因此秦鍾隻是去家祠中拜祭了一番,便跟著莊季書住進了薛家。兩人皆是有抱負之人,鄉試之前,竟是連薛府大門都沒邁出,直到八月初八,鄉試前一天,才出門逛了逛,算作散心。
鄉試要考三場,第一場八月初九,第二場八月十二,第三場八月十五,每場時間不過一日,當晚收卷,考生離開。第二場考試前一日下午再次入場。三場考試考題各不同。
這一連六日下來,便是鐵打的人也受不了,八月十五日,秦鍾一出考場便大叫運氣不好,他抽到的是個臭號,就是挨著廁所那一間,此時正是盛夏,那裏不但味道難聞,更是蒼蠅蚊子亂飛,連連熏了這幾日,秦鍾糊裏糊塗倒是答完了,考得如何心裏卻是一點底兒都沒有。想著這半年來自己的用功,不由有點垂頭喪氣,莊季書捏著鼻子勸他,“不過是鄉試,過了便可,重要的是明年的大考。”
秦鍾瞧他那樣子,便起了捉弄之心,非要往他身上靠,莊季書躲不過,便被他熏了一身味,倒是自己也聞不出了。
鄉試九月十三才放榜,兩人難得放鬆,便紛紛寫了信回家報平安,然後莊季書便做主,引著秦鍾在金陵城內遊玩,順便結交了幾個同期的考生,這都是以後的人脈。
秦鍾偶爾會接到戴榕送來的信,總覺得心裏有些空落落的,尤其是午夜夢回,一覺醒來,發現夢中的人並不存在,他的枕邊,似是少了些什麽。
卻沒想到,某日一回薛府,天上竟掉下個林妹妹。
八月底,江南鹽案發。
揚州巡鹽禦史林如海密奏,兩淮鹽政由旬之每每奏請預提當年鹽引,便令各大鹽商每引多繳銀三兩,以備公用,上任五年來,共計收繳庫銀三十餘萬兩,此銀並不上繳國庫,而是被其私藏。
皇帝勃然大怒,下令追查。
端王在早朝上力請親自查辦此案,皇帝卻點了保成侯的二兒子李越。李越如今四十三歲,乃是已逝皇後的幼弟,時任大理寺卿,負責掌握全國刑獄。
李越此人為人端方,平日裏更是嚴守門戶,早年因娶妻之事被逐出保成侯府,雖未除名,但與太子甚少接觸,因此太子逼宮一事並未涉及到他。可他畢竟是太子的親舅舅。一時間,立儲的聲音驟然減少,不少人在觀測,皇帝是在下一盤怎樣的棋?
李越當天晚上便領了身邊親信之人下了江南,幾乎是同步,也有兩撥人出了京,一同奔向了揚州。
一撥乃是端王府的人,一撥便是戴榕。
兩者先是本著由旬之而去,想要在李越之前,拿到由旬之的賬簿。可趕到之後,由旬之已然畏罪自殺賬簿已然落入林如海手中,便轉而奔向林如海。
林如海並非榮王一係人馬,不過是莊季書將線索一步步放在了他麵前,引他上鉤。這個正直的臣子在近半年的查探之後,自己找出了答案,上書朝廷。
端王想滅口,戴榕卻要護住他。
杭州離著揚州足足一千二百餘裏,兩邊人馬皆是有備而來,各自帶著備用馬匹,一路馬歇人不歇,相互交手不下四次,戴榕終是計勝一籌,讓侯二拖住了那些人,自己先行趕到了揚州。
誰料林如海已然病入膏肓,家中還有從京中趕回的女兒林黛玉,以及她的表兄賈璉。戴榕偷偷潛入府中,瞧見便是父女相依的一幕。
那林如海四十如許,麵容清瘦,怕是病的厲害,如今卻是臉色蠟黃,兩眼無神,戴榕到時,黛玉正端了藥碗過來,不過十一二歲的孩子,麵容看不清楚,隻覺得瘦的可憐,此時坐在床邊道,“爹爹,藥好了,起來喝了再睡吧。”
又有丫鬟扶了林如海起身,將枕頭塞到他身後,讓他靠著,黛玉方才拿著銀匙一點點喂藥,不時還拿著帕子替林如海擦擦嘴,待到藥喝完了,林如海拒了送到嘴邊的蜜餞,道,“且都下去,我與你說說話。”
黛玉聽了如何不從,待到幾個丫鬟婆子都下去了,方聽林如海道,“為父怕是不行了。”
隻這一句話,黛玉的眼淚便滴了下來,哭道,“爹爹何來此話?女兒瞧著這藥吃著還好,爹爹臉色瞧著也比前幾日好些。”
林如海卻是愛憐的摸了摸黛玉的頭,“都是拖些日子罷了。可憐我兒,自幼喪母,如今連爹爹也要先去,日後卻要靠著外家過日了。”戴榕在房頂聽著,都是些對黛玉日後生活的叮囑,對於家財卻是半分未提,他不由嗤笑,林家乃列侯之家,如今林如海又在這個肥缺上待了這麽多年,攢下的銀子,怕是要讓賈家都弄了去。
過了約小半時辰,這番父女談話才結束。戴榕瞧著黛玉走了,趁著婆子未進來之時,從後窗跳入了房內。林如海雖然病入膏肓,卻是個聰明人,並未多吭聲,反而打發了要進來的婆子。
戴榕心中奇怪,林如海卻是一語道破,“你是賈攸的兒子吧!長得與他真像。”
戴榕臉上立時變了顏色,其實他這副長相,雖說長得像賈家人,但能一眼認出的還是少,畢竟賈攸去世多年,連張畫像都沒留下,賈府又刻意隱瞞。想著林如海曾與賈攸是同科,戴榕心中
那點點希望又冒了出來,試探道,“我姓戴。”
僅這一句,林如海竟然自己坐了起來,目不轉睛地看著戴榕,仔細地從他麵上分辨,片刻之後,方才歎道,“是,你的眼睛長得像靜雅公主。”
“你知道當年的事兒?”戴榕尋找當年真相多年,為的便是弄清楚,當年究竟是怎樣的情勢,能讓公主不顧母子親情如此厭惡自己。
林如海卻是不肯多談,“已過去多年,死的死了,活著的也不易,何必再提!”
戴榕並非心慈手軟之人,瞧著林如海不肯說,便冷笑道,“你不說也無妨,反正不久之後,端王的人便到了,到時候,你的命定是保不住的,怕是那你寶貝女兒也要受連累。”
聽到竟然涉及黛玉,林如海如何能躺得住,指著戴榕道,“你……你……”卻是氣得說不出話來。
戴榕此時卻是笑了,坐到了林如海身邊,捏住了他的手道,“我奉令來拿賬冊,護你進京,你若識趣,加個女兒也未嚐不可。”
“我如何信你?”不過短短幾句話,林如海卻覺此人太過陰險。
“大年初的那個案子。”瞧著林如海猛然瞪大的眼睛,戴榕接著道,“便是我們安排的,在你沒見到聖上前,我自然不會讓你死的。”
那個案子便是莊季書留下的誘餌。林如海順著案子一路摸到了由旬之,這才有了江南鹽案。他萬萬沒想到,自己臨死竟然被人牽著走了。瞧著他眼中光芒漸暗,戴榕也不忍讓他過於絕望,以致身體受損,便又道,“那案子是真的,我們不過讓你看到罷了。”
林如海能在揚州巡鹽禦史這位置上坐了如此之久,自然不是庸人,一番權衡利弊下,便答應了此事。隻是那往事卻是難以啟口,想了半日,他終於說道,“你是靜雅公主被人設計才生下的。”
碼頭上戴榕和薛蟠兩人卻是不同神色,薛大爺本想著跟去,但莊季書不肯,隻好作罷,如今正擺著一副離別模樣,淒淒慘慘戚戚。至於戴榕,他還未曾那日被秦鍾打敗的陰影中走出來,但凡瞧見秦鍾衝他笑,都會想起娘子一詞,心中懊惱可想而知。
隻是此時卻不是別扭的時候,他拉著秦鍾道,“壽兒我留給你,你雖然功夫不錯,但僅有個摘星還是有些單薄,他知道如何能聯係上我,你家裏我也派了人,不會讓寧國府那邊擾到他們的。”
這事兒卻是前幾日的事情,賈蓉來接人不成,賈珍便派了尤氏來,尤氏是女眷,又是長輩,總不能再晾在那裏,秦鍾隻好見了見。那尤氏說話倒還算客氣,秦鍾便也擺出一副客氣模樣,也不說秦可卿不回去的話,隻說要留姐姐在家住幾日。
尤氏坐了半日,瞧著秦鍾不鬆口,便離去了。秦鍾以為這事兒就算結了,誰知道,賈珍竟又請了榮國府的璉二奶奶出麵說合。
王熙鳳生得一張利嘴,卻是十分難應付。她不從寧國府說,而是站在秦家的立場看,“若說蓉兒那事兒,做得的確不對,你做弟弟心疼姐姐,自然是對的。”她抿了口茶,用帕子擦了擦嘴,眉毛一挑,又道,“隻是兩人終歸是夫妻,日後還要一起過日子,你這般攔著總不是事兒,你姐姐也不能住在秦家一輩子。這時候大家都來勸,跟著回去便罷了,若是日後不來了呢!難不成你再自己送回去?你總要為你姐姐考慮?”
這番話若是放在一般人家,的確是對的,借坡下驢,夫妻和好,可秦鍾也問過秦可卿了,她並不願回去,自己也舍不得讓姐姐去那火坑,當即便道,“我知道二奶奶好意,也知二奶奶與姐姐交好,隻是回寧國府的事情卻是萬萬莫再提了,我秦家雖小,也能供養的起姐姐,何苦讓她清清白白的一個人,去那裏遭罪?”
王熙鳳聽了也不由歎一聲,秦可卿所遭受的,她如何不知。卻聽秦鍾又道,“二奶奶若是記掛著我姐姐,不嫌棄的話,不如常來家裏坐坐,秦鍾自是歡迎的,寧國府卻是算了。”
話都說到這兒,王熙鳳哪裏還能再講下去,也不進內院見秦可卿,隻道,“我下次來了再見她,今兒算了吧,省得惹得她心裏難受。”
如此兩次,寧國府才安靜下來。
想著這些,聽著戴榕為他安排,秦鍾心裏卻也是高興的,反過來叮囑戴榕注意身體,答應給他來信後,船便要開了,戴榕將他送上船,揮著手依依惜別。
船行十日,秦鍾前三日吐得稀裏嘩啦,連船艙都沒出。後麵幾日卻是好些了,此時又是七月盛夏,運河兩邊盡是鬱鬱山林,秦鍾與莊季書雖不是滿腹詩才,但也一時技癢,吟了幾首。
到金陵的時候,人便已經養回來。金陵是薛蟠的故鄉,早在兩人出發前,薛蟠便派了小廝回去報信,船一到碼頭,薛家的人已然在等候了。
秦家祖籍雖是金陵,但祖屋卻是多年未住,因此秦鍾隻是去家祠中拜祭了一番,便跟著莊季書住進了薛家。兩人皆是有抱負之人,鄉試之前,竟是連薛府大門都沒邁出,直到八月初八,鄉試前一天,才出門逛了逛,算作散心。
鄉試要考三場,第一場八月初九,第二場八月十二,第三場八月十五,每場時間不過一日,當晚收卷,考生離開。第二場考試前一日下午再次入場。三場考試考題各不同。
這一連六日下來,便是鐵打的人也受不了,八月十五日,秦鍾一出考場便大叫運氣不好,他抽到的是個臭號,就是挨著廁所那一間,此時正是盛夏,那裏不但味道難聞,更是蒼蠅蚊子亂飛,連連熏了這幾日,秦鍾糊裏糊塗倒是答完了,考得如何心裏卻是一點底兒都沒有。想著這半年來自己的用功,不由有點垂頭喪氣,莊季書捏著鼻子勸他,“不過是鄉試,過了便可,重要的是明年的大考。”
秦鍾瞧他那樣子,便起了捉弄之心,非要往他身上靠,莊季書躲不過,便被他熏了一身味,倒是自己也聞不出了。
鄉試九月十三才放榜,兩人難得放鬆,便紛紛寫了信回家報平安,然後莊季書便做主,引著秦鍾在金陵城內遊玩,順便結交了幾個同期的考生,這都是以後的人脈。
秦鍾偶爾會接到戴榕送來的信,總覺得心裏有些空落落的,尤其是午夜夢回,一覺醒來,發現夢中的人並不存在,他的枕邊,似是少了些什麽。
卻沒想到,某日一回薛府,天上竟掉下個林妹妹。
八月底,江南鹽案發。
揚州巡鹽禦史林如海密奏,兩淮鹽政由旬之每每奏請預提當年鹽引,便令各大鹽商每引多繳銀三兩,以備公用,上任五年來,共計收繳庫銀三十餘萬兩,此銀並不上繳國庫,而是被其私藏。
皇帝勃然大怒,下令追查。
端王在早朝上力請親自查辦此案,皇帝卻點了保成侯的二兒子李越。李越如今四十三歲,乃是已逝皇後的幼弟,時任大理寺卿,負責掌握全國刑獄。
李越此人為人端方,平日裏更是嚴守門戶,早年因娶妻之事被逐出保成侯府,雖未除名,但與太子甚少接觸,因此太子逼宮一事並未涉及到他。可他畢竟是太子的親舅舅。一時間,立儲的聲音驟然減少,不少人在觀測,皇帝是在下一盤怎樣的棋?
李越當天晚上便領了身邊親信之人下了江南,幾乎是同步,也有兩撥人出了京,一同奔向了揚州。
一撥乃是端王府的人,一撥便是戴榕。
兩者先是本著由旬之而去,想要在李越之前,拿到由旬之的賬簿。可趕到之後,由旬之已然畏罪自殺賬簿已然落入林如海手中,便轉而奔向林如海。
林如海並非榮王一係人馬,不過是莊季書將線索一步步放在了他麵前,引他上鉤。這個正直的臣子在近半年的查探之後,自己找出了答案,上書朝廷。
端王想滅口,戴榕卻要護住他。
杭州離著揚州足足一千二百餘裏,兩邊人馬皆是有備而來,各自帶著備用馬匹,一路馬歇人不歇,相互交手不下四次,戴榕終是計勝一籌,讓侯二拖住了那些人,自己先行趕到了揚州。
誰料林如海已然病入膏肓,家中還有從京中趕回的女兒林黛玉,以及她的表兄賈璉。戴榕偷偷潛入府中,瞧見便是父女相依的一幕。
那林如海四十如許,麵容清瘦,怕是病的厲害,如今卻是臉色蠟黃,兩眼無神,戴榕到時,黛玉正端了藥碗過來,不過十一二歲的孩子,麵容看不清楚,隻覺得瘦的可憐,此時坐在床邊道,“爹爹,藥好了,起來喝了再睡吧。”
又有丫鬟扶了林如海起身,將枕頭塞到他身後,讓他靠著,黛玉方才拿著銀匙一點點喂藥,不時還拿著帕子替林如海擦擦嘴,待到藥喝完了,林如海拒了送到嘴邊的蜜餞,道,“且都下去,我與你說說話。”
黛玉聽了如何不從,待到幾個丫鬟婆子都下去了,方聽林如海道,“為父怕是不行了。”
隻這一句話,黛玉的眼淚便滴了下來,哭道,“爹爹何來此話?女兒瞧著這藥吃著還好,爹爹臉色瞧著也比前幾日好些。”
林如海卻是愛憐的摸了摸黛玉的頭,“都是拖些日子罷了。可憐我兒,自幼喪母,如今連爹爹也要先去,日後卻要靠著外家過日了。”戴榕在房頂聽著,都是些對黛玉日後生活的叮囑,對於家財卻是半分未提,他不由嗤笑,林家乃列侯之家,如今林如海又在這個肥缺上待了這麽多年,攢下的銀子,怕是要讓賈家都弄了去。
過了約小半時辰,這番父女談話才結束。戴榕瞧著黛玉走了,趁著婆子未進來之時,從後窗跳入了房內。林如海雖然病入膏肓,卻是個聰明人,並未多吭聲,反而打發了要進來的婆子。
戴榕心中奇怪,林如海卻是一語道破,“你是賈攸的兒子吧!長得與他真像。”
戴榕臉上立時變了顏色,其實他這副長相,雖說長得像賈家人,但能一眼認出的還是少,畢竟賈攸去世多年,連張畫像都沒留下,賈府又刻意隱瞞。想著林如海曾與賈攸是同科,戴榕心中
那點點希望又冒了出來,試探道,“我姓戴。”
僅這一句,林如海竟然自己坐了起來,目不轉睛地看著戴榕,仔細地從他麵上分辨,片刻之後,方才歎道,“是,你的眼睛長得像靜雅公主。”
“你知道當年的事兒?”戴榕尋找當年真相多年,為的便是弄清楚,當年究竟是怎樣的情勢,能讓公主不顧母子親情如此厭惡自己。
林如海卻是不肯多談,“已過去多年,死的死了,活著的也不易,何必再提!”
戴榕並非心慈手軟之人,瞧著林如海不肯說,便冷笑道,“你不說也無妨,反正不久之後,端王的人便到了,到時候,你的命定是保不住的,怕是那你寶貝女兒也要受連累。”
聽到竟然涉及黛玉,林如海如何能躺得住,指著戴榕道,“你……你……”卻是氣得說不出話來。
戴榕此時卻是笑了,坐到了林如海身邊,捏住了他的手道,“我奉令來拿賬冊,護你進京,你若識趣,加個女兒也未嚐不可。”
“我如何信你?”不過短短幾句話,林如海卻覺此人太過陰險。
“大年初的那個案子。”瞧著林如海猛然瞪大的眼睛,戴榕接著道,“便是我們安排的,在你沒見到聖上前,我自然不會讓你死的。”
那個案子便是莊季書留下的誘餌。林如海順著案子一路摸到了由旬之,這才有了江南鹽案。他萬萬沒想到,自己臨死竟然被人牽著走了。瞧著他眼中光芒漸暗,戴榕也不忍讓他過於絕望,以致身體受損,便又道,“那案子是真的,我們不過讓你看到罷了。”
林如海能在揚州巡鹽禦史這位置上坐了如此之久,自然不是庸人,一番權衡利弊下,便答應了此事。隻是那往事卻是難以啟口,想了半日,他終於說道,“你是靜雅公主被人設計才生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