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初涉商事


    劉若蘭這話一出,十幾個大掌櫃的都有點兒發懵,你看我我看你,都不說話了。


    連羅廚子都是一臉的難以置信。


    即便是他,心裏想的跟其他人也差不多:少東家這個決定未免有些太兒戲了吧。


    劉家如今這麽大的家業,別說沈伯謙一個從來沒有接觸過生意的讀書人,就是浸**商界多年的老人兒也未必能接下這麽大一攤子。


    少東家讓他來暫管劉家生意,這,這怕是欠妥吧。


    同樣的,而對於沈伯謙極富勇氣的站出來承擔這一責任,各位掌櫃們更多的是覺得他不過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罷了。


    沈伯謙自然沒有錯過眾人臉上轉瞬即逝的詫異和質疑的表情,這也是他一早就預料到的。


    他還知道,對於眼前的情況,無論他現在說什麽意義其實都不大。


    這些人都是見慣風浪的人精,斷不會輕易被三言兩語所動服,要讓他們認可,唯一的辦法就是讓事實說話。


    這是沈伯謙的打算,也是若蘭的意思。


    實際上,沈伯謙自己提出代她管理劉家生意的那一刻,劉若蘭的心中不僅僅是感動,更覺得像是放下了一塊大石。


    沒人比她更了解自己的丈夫,雖然他們成親不過短短幾個月。


    但二人相處相知的日子卻不短了。


    沈伯謙的能力遠比他展示在眾人前的要強的多的多,事實上,他的奇思妙想對劉家生意的開拓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甚至,在知道自己懷孕的時候,劉若蘭和劉老爺都想過請沈伯謙暫時接手劉家生意。


    隻是礙於他舉人的身份,父女二人不約而同的都沒提起過這件事。


    但二人對於沈伯謙是否具備這個能力都是沒有絲毫懷疑的。


    劉老爺還有一部分是對星行大師預言的迷信,而劉若蘭則是完全相信自己丈夫的能力。


    不管是他過人的見識,超脫於大多數人的奇妙想法,還是他天賦的管理和讓人信服的能力。


    單說李家坪吧。


    這短短幾年,李家坪的變化人人都看在眼中,用天翻地覆來形容並不為過。


    所有人,不管是李家坪的人還是外村的人,都知道,這一切都要歸功於李家坪的沈舉人。


    但更為奇妙的是,若你真要大家說一說沈伯謙到底為李家坪的富足做了些什麽的話,又好像說不出來。


    或者說,並沒有。


    似乎大家隻是看他做什麽不錯,跟著學學而已,或者是幫著沈家收收東西賣。


    而沈伯謙更是從來不管這些。


    除了帶著村裏的孩子們讀書識字,講講故事之外,跟其他人也就是平時見麵打個招呼。


    交流最多的就是他在村裏大槐樹地下講故事的那段日子。


    其他時候,他大多數時間也都在沈家大院和沈家後山一帶轉悠,與村裏各家並無深交。


    一句話:沈伯謙跟村裏各家關係都不錯,但也沒有特別好的。


    隻有裏正家的李孝正因為在私塾幫忙的關係,跟他熟悉一些,來往的多一點兒,其他人都是泛泛,這一點兒村裏人心裏都有數。


    沈家大院幾次大小改建,村裏不少人都去幫忙,這活兒也不多重,一般管了飯就是了。


    可沈伯謙卻從來少不了大家的工錢。


    即便你自己不拿,他也一定專門派人給你送家裏去。


    似乎是,他有意識的跟李家坪眾人在熟悉的同時保持著一種距離感。


    第一次發現他這麽做的時候,劉若蘭並不太理解。


    沈伯謙明明也說他是打算正在李家坪常住的,為什麽又要故意製造這種疏離感呢?


    大家感情好了,相處起來不是更好嗎。


    但,很快她就想明白了沈伯謙的過人之處。


    李家坪不是沈家坪,整個李家坪除了沈家大院裏的人,都是姓李的或者姓李的人的親戚。


    沈伯謙一個外姓人,即便有功名在身,若是風頭太過,也並非什麽好事。


    自古以來,鄉間異姓相鬥,兩敗俱傷的事情層出不窮。


    而沈伯謙的舉動,在讓李家坪眾人對他心生好感的同時,卻不會有李家坪的未來將會被外姓人取而代之的危機感。


    這樣一來,大家相處的自然也就分外和睦、融洽。


    這是劉若蘭自己想了很久才明白的道理,後來二人熟悉後,她還專門向沈伯謙印證過。


    沈伯謙也給了她肯定的答案,而且他還說,這個決定,是在他知曉母親亡故,決定獨自留在李家坪的那一刻做出的。


    後來,劉若蘭向劉老爺提及此事,劉老爺一想便明白了,對沈伯謙讚不絕口。


    就算是他兩世為人,都不得不佩服這個年輕人的清醒通透。


    這種人,做生意,沒問題,


    一個有能力而且心思通透的人,對一個剛開始起步的家族來說幾乎是可遇不可求的。


    這一點兒,出身皇商世家的劉老爺是再明白不過的,所以他自小也是這麽教導女兒若蘭的。


    而沈伯謙自己也很自信。


    他的自信一方麵源於對自己能力的認知,另一方麵也是因為有老婆做他的堅實後盾。


    雖說是他暫管劉家生意,但若蘭也不是就此不聞不問的,大的方向老婆指揮,自己也就是跑跑腿兒。


    為了定下哪些事兒他做決定,哪些事兒要麻煩老婆,小夫妻倆足足討論了兩天。


    此時此刻,二人都是胸有成竹。


    隨著沈伯謙背後珠簾後麵蔣英一句“各位掌櫃的可以開始回事兒了,按老規矩”,偌大的客廳裏才又有了響動。


    一位身材精瘦,四十歲上下雙目炯炯有神的男人率先站起來,有條不紊的說了起來。


    到大掌櫃這個級別的,匯報的自然不會是什麽細枝末節的東西,都是轄內生意的整體情況。


    沈伯謙仔細聽十幾個人說完,迅速提煉出重點。


    其實,雖然各位掌櫃負責的生意行業不同,區域不同,但匯報的主要內容其實差不多。


    總結來看,就是:


    去年的生意做的怎麽樣,毛利多少,刨除營業費用、稅費等各項雜費後,淨盈利多少。


    去年經營情況比起前年是好了還是差了,原因是什麽,有什麽完善或改進的意見。


    對今年生意的計劃,以及盈利目標。


    還有就是人員變動情況,以及需要東家這邊支持的一些資源的增補。


    十幾位大掌櫃輪番說完,沈伯謙聽的連連點頭。


    最後一個,也就是羅廚子說完所負責的酒樓的經營情況,以及新開兩家酒樓的計劃後。


    沈伯謙點頭吸氣,閉上了眼睛。


    一瞬間,大廳又陷入了冷場的蜜汁尷尬沉默之中。


    幸好,很快他就睜開了眼,語速平緩的說道:“大家可能也知道,我從來沒沾過生意上的事兒,是個地地道道的外行。


    好在今天時間不急,我就耽誤大家一會兒,請各位指點我一下。”


    說完沈伯謙起身,一個眼色過去,一直站在一邊的趙福一拍手,兩個夥計抬著一塊黑漆漆的木板放在大廳一側。


    沈伯謙轉身拿起身後桌子上的一個木盒,走到黑板前,又從木盒內抽出一根白色的東西,在黑板上輕輕一點。


    隨著一聲清脆的點擊聲,黑板上出現了一個小白點兒。


    “各位都是行家,我初來乍到,說的若有不對的,請盡管指出來。”


    沈伯謙這麽一說,各位掌櫃的自然是連道不敢,他也沒再堅持,笑著道:


    “來之前我先看了一遍各處前年和大前年的賬本,加上各位剛才說的,我對目前劉家的生意也有了一些認識,我先寫出來,大家也先看看,等下咱們一起說。”


    說著他抬手在黑板上寫了起來,真個大廳裏隻剩下他手中的粉筆劃過黑版的摩擦聲和停頓時的點擊聲。


    不一會兒,偌大的黑板上出現了一個表格。


    緊接著,各家掌櫃轄內過去三年的經營數據和增長情況全部被他一一列示出來。


    就在他寫的同時,趙福帶著兩個小夥計,在每位掌櫃身邊的方桌上,放了一塊小黑板和一盒粉筆。


    因是用各位掌櫃名字的首寫字母和阿拉伯數字來板書,沈伯謙很快就把數據統計列了出來。


    但各位掌櫃的卻是看不懂了。


    畢竟,除了他,在坐的沒人知道他寫的是什麽鬼東西。


    名字還好說,隻說是暫時寫個代號,誰也不會在意,但阿拉伯數字可就沒這麽簡單了。


    首先他得先讓大家弄明白他寫的是什麽才行。


    好在,能站到這裏來的都是一等一的人才,沒有一個笨人。


    所以,沈伯謙隻是簡單的解釋了一下阿拉伯數字的用法和規則,所有的掌櫃都瞬間變得熱情起來了,看他的目光也有些不同了。


    這一切都被珠簾後麵,穿著寬鬆孕婦衣衫的劉若蘭看在眼裏。


    接過蔣英手中的甜湯吃了兩口放下,忍不住托腮一笑,眼中盡是驕傲。


    別說這些掌櫃的,幾天前沈伯謙向她介紹這套計數方法的時候,她也大為震驚。


    無他,這種計數方法,比起現在通用的,實在好上太多倍了。


    各位掌櫃都是明白人,不消她說也能看得出來這套計數方法的好處,自然都是欣喜不已。


    但這比起沈伯謙的頭腦來說,又不算什麽了。


    不一會兒,各家掌櫃的基本都了解了這套數字的用法。


    確定眾人都已經清楚明白,沈伯謙才正式開始講解黑板上的數據。


    數據並不多,隻不過是各家掌櫃轄內過去三年的經營數據和增長情況。


    但讓各位掌櫃的驚詫不已的是,若是前兩年的數據沈伯謙是一早記住的,但去年的數據可是他們剛才說過一遍而已。


    他是怎麽記住,並且這麽快就算出來比前麵兩年的增長情況的?


    要知道,從他們全部說完到沈伯謙把計算結果寫出來,還不到一柱香的功夫。


    終於羅廚子頂不住各位同仁慫恿的目光和自己好奇心的驅使,在沈伯謙說完各家掌櫃轄內過往三年經營情況之後,他忍不住問道:


    “姑爺,這是你剛才算的?”


    沈伯謙一點頭,“是,我對數字比較敏感。”


    我可是進入過中華心算大賽少年組前十強的人,這點兒計算量根本不在話下,隻是加減乘除,連個開方都沒有,算慢點兒都砸我招牌。


    當年在外頭留學,靠這一手本事可是騙過不少吃喝,宿舍裏有個英國的同學第一次見到自己算數,都快嚇暈了。


    比起他來,各位掌櫃的反應還是比較淡定的。


    他的這個答案在一部分掌櫃的意料之中,尤其是在他已經拿出阿拉伯計數法之後。


    這些掌櫃的,一部分是以前劉老爺專門留著輔佐女兒的,一部分則是劉若蘭自己培養起來的,這些人對劉若蘭還是比較了解的。


    他們都知道她不是個衝動的人。


    換句話說,隻要她還是清醒的,就不應該讓個什麽都不懂的人來接手。


    所以,雖然她說讓姑爺暫代管理劉家生意有些欠妥,但想必姑爺還是有些過人之處的。


    而剛才沈伯謙展示的計數法也初步證明了這一點。


    但卻也比不上他這一手帶來的震撼。


    算賬,這可說是他們這些掌櫃們的看家本領,說起算賬,誰沒有兩把刷子。


    但要做到沈伯謙這樣的速度,這樣的準度,卻也是難之又難。


    別說他們,就是找遍全大興恐怕也找不出幾個像他這樣的來。


    當然,他們並不知道沈伯謙這手是建立在現代社會各位心算大師無數經驗的基礎之上。


    隻當他是天賦異稟,生有此能,自然覺得非常震撼。


    幾位相熟的大掌櫃一交換眼色,那意思:這位沈姑爺應該不會離譜到哪兒去。


    畢竟,光憑他這一手,不說做掌櫃生意,但隻要稍加曆練,起碼也能當得起一個大賬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之一門四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自自在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自自在在並收藏穿越之一門四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