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悠悠三載(上)


    為了棉花紡織和這些模型怎麽做的事兒,劉老爺留沈伯謙足足聊了兩日才放他回家。


    雖然十分不舍,但正如劉老爺自己說的,這事兒急不來。


    他也想一步到位,馬上開工,但那時不現實的。


    眼下,光是原材料這一項就是大問題。


    因為棉紡織業基本是零發展的狀態,所以棉花種植並不普及,一般的莊戶人家就算是種點兒棉花也是為了自己家做被褥。


    作坊布莊也會收購一些,但一般要的量也都不大。


    劉老爺做了半輩子生意,知道一門新生意最重要的是銷路。


    沒人買的東西再好也沒用。


    可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居然會遇到銷路肯定沒問題,但卻出不來貨的情況.....


    劉家世代從商,劉近南更是天生的商業奇才。


    他跟劉老爺都知道,一項產業要真正的立起來,有三件事必須謀劃好。


    第一當然是銷路,這一點兒他們可以確信沒問題;


    那麽,還有兩件事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一是原材料的供應,必須及時、質量也要有保證;第二就是人。


    以鹵味店為例,劉家從開始準備擴張,就簽了不少死契的師傅夥計,每到一處又在當地簽一批專為劉家提供雞鴨豬羊原料的農戶。


    作紡織也是一樣。


    更何況,棉花紡織比起鹵味技術含量著實高出不少,當然不可能一蹴而就。


    即便有沈伯謙提供的專業理論知識,和看起來十分靠譜的工具模型,但要想真正的將棉紡織業發展起來,還有太多的東西需要準備。


    所有這些,都需要時間。


    好在,對於此時的他們而言,時間還是有的。


    劉老爺將劉家的幾位心腹全部召回清水縣,三天長談後,由劉近南統管眾人分頭行事。


    先是找了不少有經驗的老農,勘察適合種植棉花的田地。


    剛好,清水縣周邊諸縣都很適合。


    劉家遂在清水縣和周邊收購農田,準備建立自己的棉花種植基地。


    這事兒,沈伯謙一開始還是很有興趣的,還曾想過將清水縣打造成一個大型棉花種植基地,結果卻被來了當頭一棒。


    原來,這年頭,地裏種什麽國家也是有要求,有規定的。


    必須要先保證糧食出產,剩下的田地才能種些棉花、煙葉之類的經濟作物。


    所以,他隻好放棄了這個想法。


    不過,經過這件事,沈伯謙對自己也算是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


    專業的事兒還是留給專業的人幹吧。


    畢竟,自己的事兒也多著呢。


    多久沒好好讀書了?再過兩三年可是要考舉人的,連基本的農桑知識都不懂,做出來的文章肯定也是死板教條,以後要多請教姥爺他們;


    再有就是,李家坪的私塾也好久沒去看了,自己這個先生做的名不副實啊。


    而且,家裏的菜譜也很久沒變過了,徐大姑和小妹雖然手藝越來越好,可這菜色創新方麵還是欠缺的很,看來也要寫點兒新菜譜了。


    酸梅湯、馬蹄爽、涼皮、肉夾饃、辣白菜、桂花糯米藕、蓑衣茄子、香煎耦盒、三杯雞、口水雞、木須肉、青梅酒、楊梅酒.....


    隨便一想就這麽所想吃的東西,回去要好好整理整理才行。


    家裏如今也不缺錢,姥爺他們還是連純白米和純白麵都不舍得吃,隻要自己不在家,他們肯定吃雜合麵兒的。


    沈伯謙一開始真的很難理解,家裏也沒這麽窮吧,用的著這麽省?


    後來久了才知道,他這樣頓頓白米白麵的,別說在李家坪,就是可著這四裏八鄉的找,也真沒幾家。


    莊戶人家,祖祖輩輩省慣了,那裏舍得這麽吃。


    所以,沈伯謙的宗旨是,東西倒不一定吃得多金貴,但做法兒一定得講究。


    比如說,大家都是喝玉米麵粥。


    別人家,玉米磨碎直接就下鍋了,可沈家不是。


    先用細籮把磨好的玉米麵一遍遍的篩,隻留最細的煮粥,剩下的再過一遍大篩子,留下小粒蒸飯的時候摻在白米裏,有嚼勁。


    餘下皮子和大顆碎粒則是讓譚四悄悄的拿去喂豬。


    不然,讓姥爺看到又是一陣子心疼。


    楊大爺倒是知道的,不過他以前在大戶人家做過工,接受度還可以。


    至於為啥讓譚四,譚斷念拿著這些剩下的東西去喂豬。


    一個是勞力不用白不用,反正他們幾個上趕著來家裏幹活,別讓他閑著了;


    二來則是,萬一被姥爺看到,就把事兒推到他身上!


    反正沈伯謙現在對他們幾個,那真是,人前人後兩幅麵孔,背後真是往死裏頭擠兌他們,氣得江七餅天天睡覺的時候捂著被子哇哇叫。


    為什麽沈伯謙知道江七,江斷弦睡覺的時候捂著被子叫?


    那是因為,沈伯謙派了個臥底進去。


    封老頭雖然人有點兒不靠譜,但本事確實不錯,譚四和江七跟著他,文的方麵有七絕穀傳承,武的方麵則是他親自授徒。


    一兩個月的功夫,倆人別的不說,起碼抓回來的獵物都是活的了。


    不管是小的兔子、野雞、鵪鶉、田雞,還是略大些或是危險些的麂子、穿山甲、蠍子、蛇、麅子,甚至他們還活捉一隻小狐狸。


    這可真不是容易的。


    沈伯謙也曾迷戀過金庸古龍臥龍生梁羽生溫瑞安,武俠情懷還是有點兒的。


    看著他們一天天勇猛起來,自己也有些躍躍欲試,可剛試了兩天,就受不了了。


    這也太苦了,真是夏練三伏,封老頭這是要把人往死裏頭折騰啊?


    不過,隻是看著江七他們做的話,沈伯謙覺得還是蠻開心的。


    書歸正傳,話回正題。


    前麵說沈伯謙忘江七他們那裏派去了一個臥底,這個臥底當然隻可能是楊風。


    這倒不是他故意的,而是封老頭自己要求的。


    他無意中看到楊風的神力,來了興致,幾次三番的來遊說,先後把楊大爺和楊風都說動了。


    不過他們爺孫倆不約而同的把決定權留給了沈伯謙,都說要看沈伯謙的意思。


    封老頭第一次打交道就在沈伯謙那裏吃了暗虧,回去被倆徒弟好一頓埋怨,到現在看到沈伯謙都繞道走,連個照麵都不敢打。


    這可把他為難壞了。


    不過,他到底還是沒忍住。


    但不是因為收徒弟的事兒,而是沈伯謙自從給清水縣劉家老爺拜壽回來。


    沈家這吃的都沒重過樣兒,而且全都是一個字——好吃!


    要說這位封老爺子,生平隻有三件事最重要。


    一是師妹;


    二是七絕穀;


    這三嘛,就是口舌之欲。


    剛開始他還每天眼巴巴的等著譚四他們給他往家裏拿,後來實在忍不住,幹脆跟著他倆來沈家蹭吃蹭喝。


    順帶著還襯著陳老爺子在,讓沈伯謙鬆口答應讓楊風拜他為師,依輩分改名楊斷風。


    他收了徒弟,又有好東西吃,一高興就拉著陳老爺子開聊。


    一聊他才知道,這些菜式居然是沈伯謙想出來的。


    陳老爺子還自豪的說,他外孫子說了,就算他想一天換一個花樣,也能讓他吃上三五年的!


    一聽這話,封老頭對沈伯謙的態度來了個三百六十度大轉彎。


    一口一個伯謙,叫得那叫一個親熱,就為了拐彎抹角的問他還有沒有別的菜式。


    沈伯謙也看出來他就是為了吃,不由覺得好笑。


    不過,想想當初某人拿刀子出來的時候,沈伯謙就覺得,不如放條線吧。


    順帶著也坑江七他們一把。封老頭難受,受罪的肯定是他們。


    所以,他知道封老頭愛吃重口兒的,就背了十來個經典的川湘菜式。


    徐大姑和楊小妹連做了三四天,吃的封老頭淚涕直流,大呼過癮。


    可惜,他正吃的不亦樂乎的時候,沈伯謙突然說,夏季燥熱,家裏人最近都有些上火,要吃清淡些,清粥小菜就行了。


    這下子,封老頭可是要急死了。


    百爪撓心,坐臥不安都不足以形容,天天一臉哀怨的來沈家串門。


    一看到沈伯謙就露出一副跟他年齡、外形、性別和身份極不相稱的淚眼朦朧的表情。


    也就是他知道哭也白搭,不然真說不準,他會不會抱著沈伯謙的大腿哭.....


    封老頭雖然性子有點兒神經兮兮的,但也不是傻,沒多久就明白沈伯謙是在整他。


    這可不行,整他可以,但不能斷了美食啊!


    思來想去,他自以為想到一條妙計。


    一天清晨,封老頭十分鄭重的登門拜訪陳老爺子和沈伯謙,說是自從見到沈伯謙就覺得他天資出眾,人間俊傑,愛惜的很。


    沈伯謙看他叨叨了半天,以為他也打著收自己為徒的主意呢,正要開口拒絕。


    “這樣的俊傑,我是不敢收的,我想代我師傅收他為徒,做我的師弟,您看怎麽樣?”


    “噗——”沈伯謙一口茶全嗆在喉嚨裏,這也太拚了吧?


    為了口吃的,他這是想幹啥呀?


    不過,能做江七的師叔,應該不錯,起碼光是他知道這個消息後的臉色就值得一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之一門四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自自在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自自在在並收藏穿越之一門四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