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所謂傳承


    沈伯謙小小年紀能在李家坪占有一席之地,跟他秀才的身份密不可分。


    這個時代被官府蓋章的讀書人之所以這麽受尊敬,除了他又官府的廩銀廩米外,也是因為少。


    少則是因為不易。


    這是李家坪的私塾辦起來後,沈伯謙才感受到的。


    他原來上私塾,隻是為了認識一些人,好在考試的時候有人給他保薦而已。


    真正學習還是沈家父子教授,他原來也沒太在意,但私塾辦起來之後他才發現,這老師跟老師的差距不僅僅是一個俞敏洪。


    沈家父子其他方麵就不提了,但對他的栽培確實非常係統。


    他能一舉考中,當然有自身努力和天資的緣故,但沈家父子也不可不提。


    與沈家父子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李孝正。


    他教授村裏學童用的據說就是他以前的先生教授學生的方法,但真是除了讓大家認字背書之外,毫無技巧。


    既不講解,也不因材施教。


    他們教學的精髓統共一句話:書讀百遍其意自現。


    七絕穀的傳承恰恰是彌補了教學中的這些缺陷。


    不但有學習的內容,還有輔助的內容,以實際的例子講理論與應用相結合。


    的確超出這個時代的許多人。


    也難怪封老頭拿出這套七絕傳承的時候那麽的自得。


    七絕穀一共有七類傳承。


    一是琴棋禮樂;


    二是書畫茶道;


    三是術數陣法;


    四是機關暗器;


    五是醫毒之道;


    六是農業水利;


    第七類比較特別,沒有名字。


    但江七和譚四主要學的就是第五種和第七種。


    醫毒沈伯謙沒興趣,學起來費事,沈伯謙翻了兩下就丟下了。


    第七種傳承卻因為沒有名字引起了他的注意。


    江七本就巴不得他看,見他有興趣就順杆子上了,把第七類傳承那兩大箱子書都打開給他看。


    沈伯謙順水推舟的看了好久。


    結論是,第七種傳承不寫名字是對的。


    因為其中記載的東西有些敏感,他雖然隻是翻看了一下,但還是覺得大體可以分為三類:


    一是各種情況下的戰役分析,包括兵力、地形、天氣、氣勢等等,都是用實際戰役為例子來講解說明。


    二是各種官府可能麵對問題的解決對策,下到田地鹽鐵管理這些民生問題,中到天災*的應對之策,上至朝堂官員的合縱連橫,任免考慮,無一不有。


    也是結合著各種實際的情況進行串聯講解。


    第三類更是奇怪,居然是軍中或是在朝堂可能遇到的各類陰謀詭計。


    還寫了不少詭計的應對之策,其中不乏陰損狠毒之策,看的沈伯謙直冒冷汗。


    他冒冷汗,不僅因為計策陰毒,而是其中有不少他熟悉的內容,這些書中記載了許多他熟悉的原來世界的曆史事件。


    那麽,這些東西是誰寫的?


    據說,七絕穀本隻有六類傳承,所謂的七絕本來指的是曆代穀主。


    約百年前,穀內一位自小孱弱的傳人,耗畢生精力,在二十七歲臨終前,寫出了這第七類傳承。


    當時甚至無人知曉。


    還是在收拾他的遺物的時候被人發現呈給了當時的穀主,那位穀主看後,歎為觀止。


    一連數夜悲痛不已,後來與長老商議,將其定為七絕穀的第七類傳承。


    隻是,終究沒有給這類傳承起個名字。


    情況了解到這裏,沈伯謙已經很清楚了——這個寫出所謂的第七類傳承的人,多半跟自己一樣,是穿來的,隻不過命不好,死得早。


    不知道他是怎麽來的?


    不過,既然人都已經死了百來年了,也就不必追問。


    隻是,他怎麽會想起來寫著這些東西的?


    而且,怎麽越看越覺得像是各種小說或曆史故事的片段呢?


    雖然這麽想有些不尊重人,但沈伯謙還是覺得這位英年早逝的穿越前輩,寫這些東西的目的大概隻是因為無聊.....


    或者,沈伯謙暗自思忖,這個人在穿過來前大概是個作者。


    平常人誰會沒事兒寫這個?


    他寫的這些東西在沈伯謙看來有些就像是在默寫曆史書一樣,看著實在無語。


    但又不得不承認,他寫的這些相當大一部分還是非常有用的,畢竟是曆史上真實發生過的事件。


    而小說裏寫的東西很多也是源於曆史的。


    基本上,他寫的這套東西,對這個時代的人來說,沈伯謙覺得,起個名字的話大概可以叫做“帝王策”。


    也難怪七絕穀當初那位穀主不肯給這類傳承命名。


    這裏麵甚至還有拿雍正的上位之路做例子,來解釋所謂的“不爭即爭”什麽的......


    更別說拿古今中外各種實戰案例來解說三十六計之。


    沈伯謙看著孜孜不倦的學習的譚四和江七,突然不想再折騰他們了。


    因為,覺得他們有點兒可憐。


    從他自己的感覺出發,就覺得他們拿著一本超長篇種馬製霸文當成孫子兵法來研究和學習。


    事實上,這裏頭還真是把孫子兵法全文都寫出來了。


    當然,少不了各種實戰案例的解說。


    怎麽看都覺得很搞笑,不過,唯一值得為他們慶幸的是:


    這個人寫的東西還是比較嚴謹的,原來估計是個完全透明的學術型作者。


    也就是說,他寫的東西還是比較真實可靠的。


    剛發現這件事的時候,沈伯謙有些鬱悶。


    那種感覺非常奇妙,就像正在打遊戲,突然發現自己居然是遊戲中的npc;


    或者拿到了自己生活的劇本一樣......


    他當時除了鬱悶,就是吐槽:難怪七絕穀現在就剩下這幾個人,大概都是蠢死的。


    但剛才睡著睡著,他突然覺得,自己可能是想左了。


    雖然,他覺得學這些用處不大,頂多也就是紙上談兵。


    而實際上,譚江兩家的上一代也是學的這些。


    聽封老頭說,譚鐵山和江險峰還都隻是學了兵法戰役那一部分,從軍後就是所向披靡。


    可見這套傳承的威力,所以江七和譚四才日夜用工苦讀。


    譚家軍被伏擊屠滅一役,已經查清楚了。


    封老頭隔了這麽久才找來,就是因為去打探消息,寧王已經查明那次伏擊乃是太子故意陷害,泄露了譚家軍的行軍部署給敵方。


    隻不過,事情被查出後,太子那邊拋出一個副將頂罪,寧王也是無可奈何。


    但,江七和譚四都是不會輕易放棄,看倆人現在的架勢,那肯定是要學成之後報仇的。


    沈伯謙想了半天,覺得自己純粹沒事兒找事兒,大半夜不睡覺替他倆操心。


    但就是忍不住.....


    雖然譚江二人父輩的成績擺在那裏,但這玩意兒也不是萬能的。


    這情況,打個不太貼切的例子,就像是歐陽鋒拿了郭靖默寫的九陰真經,練下去誰也不知道會怎麽樣。


    也許事情沒那麽嚴重,但他倆要想報仇的對象可是太子。


    多少正史野史記載的皇子奪嫡過程,無一不是機關算盡,慘烈非常。


    他們拿著這種隨時可能出問題的攻略幹這麽危險的事兒,太不靠譜了吧?


    唉,知道的太多真的很不幸福啊。


    沈伯謙默默的在心裏為自己點了根蠟,還是白的。


    算了,這事兒先放放,後天劉伯伯生日,這生日禮物可不能再拖了。


    不然劉近南還以為我是專門去他家蹭飯呢?


    不過,既然是劉伯伯生日,這次劉小姐不會再躲著了吧?


    也不知道劉近南小朋友未來的老婆長什麽樣兒,這事兒上古人就是麻煩,要擱在現代,我肯定一天調戲他們小兩口一百遍!


    想著想著,沈伯謙終於睡著了。


    第二天起來,楊風就已經準備好牛車,還穿了一身出門的衣服。


    至於沈伯謙要帶的禮物,昨晚已經打包好了,所以才睡得有點兒晚,結果失眠亂想。


    剛洗漱完,非常準時的,江七那個臭不要臉的又帶著譚四來蹭早飯了。


    好吧,他們是交了糧食在沈家搭夥的。


    沈伯謙不想讓家裏人情感方麵受傷害,江七和譚四騙他的事兒自然是不能說的。


    那就沒理由拒他們於千裏之外。


    反正隻要他不高興,就去江七他們家搗亂出氣,這幾乎成了他們幾個相處的標準模式了。


    表麵上,還跟以前一樣。


    甚至連沈家地裏山上的活兒,也都是譚四帶著倆王在做。


    但若是隻有他們幾個,沈伯謙就成了大王,說一不二,連一向任性的江七都對他言聽計從。


    他的要求再不合理,也絕對一一照辦。


    一開始沈伯謙還有點兒於心不忍,慢慢的也就習慣了。


    周瑜打黃蓋,什麽時候他忍不了再說吧。


    人後出了氣,人前沈伯謙也不介意大度一些。


    所以吃完早飯,對於江七說要搭順風車去清水縣的要求他並沒有拒絕。


    大不了回來再收他錢就是了。


    清水縣他們算是常去了,一路順暢,上半晌午就到了。


    到了清水縣,江七倒是很識趣的跟他們分開了。


    沈伯謙帶著楊風和裝著他親手製作的禮物的三個大箱子趕去劉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之一門四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自自在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自自在在並收藏穿越之一門四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