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薑明華怎麽想,反正朱高煦是想通了。
他甚至還琢磨著,如果真的離開後就不能回來,那就晚點走。
反正不管怎樣,他是絕對不會讓薑明華拋下他一個人離開的。
他們都已經拜過了天地,薑明華怎麽可以始亂終棄?
或許是覺得反正遲早要走,朱高煦對那個位子突然就沒那麽在意了。
那個位子再好又能怎麽樣呢?哪裏比得上修行長生,天高海闊?
朱高煦想通了。
他想通之後,就不在乎朱棣到底想把位子傳給誰了,麵對朱棣的時候,態度也比以往自然了許多,還比以前更加孝順了。
朱棣冷眼瞧著,差點兒懷疑他吃錯了藥。他不記得自己有把太子之位傳給了朱高煦啊,也沒跟他說過什麽吧?這孩子傻樂什麽呢?
看那樣子,居然不像是裝的!
朱棣暗中派人查了查,卻沒發現朱高煦在搞什麽小動作,反而查到朱高煦不是給薑明華買了什麽花,就是帶她去城外郊遊,小日子過得還挺美!
朱棣黑著臉看完手下呈上來的匯報,氣哼哼地罵了句“沒出息”,隨後就命人挑了好東西往徐皇後宮裏送。
珠寶首飾,綾羅綢緞,時興花卉,玉石、珊瑚盆景,一股腦兒地給她搬了過去,搞得徐皇後很是摸不著頭腦,怎麽也不明白朱棣發的是什麽瘋。
朱棣給徐皇後送來禮,又心血來潮,去了朱高煊和朱瞻基上學的地方,查看他倆的功課。
兩個孩子得名師教導,功課都還不錯,而且朱棣私心覺得,小兒子要比大孫子更加聰慧。
其實這也沒什麽奇怪的,朱高煊還在燕王妃肚子裏的時候,就日日受靈氣滋養,養得自然是跟普通孩子不一般。
他出生後,薑明華又送了他聚靈玉符和平安玉符,他一日日受靈氣滋養,不僅身體長得越來越壯實,還養得耳聰目明,記憶力也非常好。
從小到大,他就從來沒有生過病。
對於朱瞻基,薑明華就不可能這麽偏心了。
一來,世子妃一直明裏暗裏地針對她,在她嫁給朱高煦後,有次還假裝肚子疼,想汙蔑她動了手腳。
薑明華又不是女菩薩,豈能一點也不介意?
更何況,她一直記著曆史上的朱高煦慘死在了朱瞻基手裏,她豈會幫著朱瞻基壯大?
所以,薑明華直接找了個借口,說自己跟朱瞻基無緣,理直氣壯什麽也不給。
因著世子妃昔日的汙蔑,朱棣和徐氏對此也沒說什麽。
結果,隨著朱高煊一日日長大,他生得越發玉雪可愛,靈氣十足,反觀朱瞻基,卻是越長越黑,也不如朱高煊有靈氣,一看就是個很普通的孩子。
朱棣本來就偏心,看著越來越有靈氣的小兒子,當然更加偏心了。
分別檢查了小兒子和大胖孫子的功課,朱棣滿意地點點頭,越發覺得自己沒錯。
他這個小兒子才該是他的繼承者。
分別表揚了兩個小娃娃,第二天,朱棣就幹了件讓人震驚的大事——他給朱高熾封王了。
對於很多人來說,封王絕對是大好事,可惜朱高熾一點兒也高興不起來。
他是燕王世子,按理,朱棣坐上龍椅後,他應該成為太子。
總之不管怎麽樣,他都應該是朱棣的繼承人。
可是現在,朱棣突然給他封王。
對朱高熾來說,這並不是一個好消息,相反,這是一個不太好的信號。
他覺得,一旦封了王,他離太子之位就更加遙遠了。
可惜朱棣不是朱允炆那個好說話的,朱棣的脾氣很不好,他要封王,朱高熾哪裏敢說不同意?
他隻能委委屈屈地受了封,繼續琢磨該怎麽討朱棣的歡心,坐上太子之位。
跟他心裏的鬱悶相反,朱棣卻是覺得終於完成了一件大事。
朱高熾已經封王,從此以後再也不是世子,以後,他倒要看看誰還敢拿朱高煦的世子身份做文章,逼著他立太子!
這之後一連好幾個月,朱棣的心情都相當不錯。
隻是剛到了秋天,北邊突然傳來奏報,韃子們又來扣關了!
這就讓朱棣很不爽了,那幫人什麽意思?看他不在北邊,就覺得可以跑到他的地盤上為所欲為了?
朱棣鎮守北邊十幾年,早已經把那塊地方當成了自己的地盤,韃子竟然敢趁他不在,跑到他的地盤上來耀武揚威,這必須不能忍!
他思來想去,很快下定了決心。
遷都,必須遷都!
然而遷都不是說遷就能遷的。
首先,北平現在就隻有個燕王府,規格跟皇宮差遠了,他遷過去之後總不能繼續縮在一個小小的燕王府裏吧?
這肯定不行。
所以遷都之前,先得把宮殿給修起來。
這是個特別燒錢的事,尤其他要修建的還不是一般的宮殿,是一座曠古至今的宮殿,那就更加燒錢了。
朱棣有了遷都的想法後,就開始愁銀子。
要修宮殿,肯定得先把銀子給準備好,這銀子要怎麽來?
朱棣突然想起徐增壽出的那本傳奇少年,書裏曾經提到東邊的島國有寶藏,海外有大陸,有黃金,鑽石,豐產之糧,還有仰慕大明瓷器和絲綢的夷人!
他開始蠢蠢欲動。
他先把徐增壽召進了宮,詢問他書裏的記載是不是真的。
其實朱棣也不傻,那書明顯就是編出來的,裏頭寫的東西怎麽能夠當真?不過是哄騙那些無知愚民的東西罷了。
可是他現在缺錢,實在太眼饞那些寶貝了!
徐增壽很聰明,他沒打包票說肯定是真的,卻是提到了古時候的絲綢之路,還有那些來大明做買賣的夷人。
最後總結道:“臣覺得,他們既然不遠千裏都要來大明購買瓷器和絲綢帶走,總不能是為了賠本吧?他們這麽做,肯定是因為這裏頭的利益足夠大,驅使著他們去冒險。”
朱棣肯定地點了點頭,覺得徐增壽說得沒錯。
肯定是這樣!
隨後,他就派人詢問了船廠的進度,希望他們能夠快點完工。
朱棣忙著安排人去海外撈金,實在是等不及了。
隻是就在船廠加班加點趕工的時候,突然有人給朱棣找了麻煩。
他甚至還琢磨著,如果真的離開後就不能回來,那就晚點走。
反正不管怎樣,他是絕對不會讓薑明華拋下他一個人離開的。
他們都已經拜過了天地,薑明華怎麽可以始亂終棄?
或許是覺得反正遲早要走,朱高煦對那個位子突然就沒那麽在意了。
那個位子再好又能怎麽樣呢?哪裏比得上修行長生,天高海闊?
朱高煦想通了。
他想通之後,就不在乎朱棣到底想把位子傳給誰了,麵對朱棣的時候,態度也比以往自然了許多,還比以前更加孝順了。
朱棣冷眼瞧著,差點兒懷疑他吃錯了藥。他不記得自己有把太子之位傳給了朱高煦啊,也沒跟他說過什麽吧?這孩子傻樂什麽呢?
看那樣子,居然不像是裝的!
朱棣暗中派人查了查,卻沒發現朱高煦在搞什麽小動作,反而查到朱高煦不是給薑明華買了什麽花,就是帶她去城外郊遊,小日子過得還挺美!
朱棣黑著臉看完手下呈上來的匯報,氣哼哼地罵了句“沒出息”,隨後就命人挑了好東西往徐皇後宮裏送。
珠寶首飾,綾羅綢緞,時興花卉,玉石、珊瑚盆景,一股腦兒地給她搬了過去,搞得徐皇後很是摸不著頭腦,怎麽也不明白朱棣發的是什麽瘋。
朱棣給徐皇後送來禮,又心血來潮,去了朱高煊和朱瞻基上學的地方,查看他倆的功課。
兩個孩子得名師教導,功課都還不錯,而且朱棣私心覺得,小兒子要比大孫子更加聰慧。
其實這也沒什麽奇怪的,朱高煊還在燕王妃肚子裏的時候,就日日受靈氣滋養,養得自然是跟普通孩子不一般。
他出生後,薑明華又送了他聚靈玉符和平安玉符,他一日日受靈氣滋養,不僅身體長得越來越壯實,還養得耳聰目明,記憶力也非常好。
從小到大,他就從來沒有生過病。
對於朱瞻基,薑明華就不可能這麽偏心了。
一來,世子妃一直明裏暗裏地針對她,在她嫁給朱高煦後,有次還假裝肚子疼,想汙蔑她動了手腳。
薑明華又不是女菩薩,豈能一點也不介意?
更何況,她一直記著曆史上的朱高煦慘死在了朱瞻基手裏,她豈會幫著朱瞻基壯大?
所以,薑明華直接找了個借口,說自己跟朱瞻基無緣,理直氣壯什麽也不給。
因著世子妃昔日的汙蔑,朱棣和徐氏對此也沒說什麽。
結果,隨著朱高煊一日日長大,他生得越發玉雪可愛,靈氣十足,反觀朱瞻基,卻是越長越黑,也不如朱高煊有靈氣,一看就是個很普通的孩子。
朱棣本來就偏心,看著越來越有靈氣的小兒子,當然更加偏心了。
分別檢查了小兒子和大胖孫子的功課,朱棣滿意地點點頭,越發覺得自己沒錯。
他這個小兒子才該是他的繼承者。
分別表揚了兩個小娃娃,第二天,朱棣就幹了件讓人震驚的大事——他給朱高熾封王了。
對於很多人來說,封王絕對是大好事,可惜朱高熾一點兒也高興不起來。
他是燕王世子,按理,朱棣坐上龍椅後,他應該成為太子。
總之不管怎麽樣,他都應該是朱棣的繼承人。
可是現在,朱棣突然給他封王。
對朱高熾來說,這並不是一個好消息,相反,這是一個不太好的信號。
他覺得,一旦封了王,他離太子之位就更加遙遠了。
可惜朱棣不是朱允炆那個好說話的,朱棣的脾氣很不好,他要封王,朱高熾哪裏敢說不同意?
他隻能委委屈屈地受了封,繼續琢磨該怎麽討朱棣的歡心,坐上太子之位。
跟他心裏的鬱悶相反,朱棣卻是覺得終於完成了一件大事。
朱高熾已經封王,從此以後再也不是世子,以後,他倒要看看誰還敢拿朱高煦的世子身份做文章,逼著他立太子!
這之後一連好幾個月,朱棣的心情都相當不錯。
隻是剛到了秋天,北邊突然傳來奏報,韃子們又來扣關了!
這就讓朱棣很不爽了,那幫人什麽意思?看他不在北邊,就覺得可以跑到他的地盤上為所欲為了?
朱棣鎮守北邊十幾年,早已經把那塊地方當成了自己的地盤,韃子竟然敢趁他不在,跑到他的地盤上來耀武揚威,這必須不能忍!
他思來想去,很快下定了決心。
遷都,必須遷都!
然而遷都不是說遷就能遷的。
首先,北平現在就隻有個燕王府,規格跟皇宮差遠了,他遷過去之後總不能繼續縮在一個小小的燕王府裏吧?
這肯定不行。
所以遷都之前,先得把宮殿給修起來。
這是個特別燒錢的事,尤其他要修建的還不是一般的宮殿,是一座曠古至今的宮殿,那就更加燒錢了。
朱棣有了遷都的想法後,就開始愁銀子。
要修宮殿,肯定得先把銀子給準備好,這銀子要怎麽來?
朱棣突然想起徐增壽出的那本傳奇少年,書裏曾經提到東邊的島國有寶藏,海外有大陸,有黃金,鑽石,豐產之糧,還有仰慕大明瓷器和絲綢的夷人!
他開始蠢蠢欲動。
他先把徐增壽召進了宮,詢問他書裏的記載是不是真的。
其實朱棣也不傻,那書明顯就是編出來的,裏頭寫的東西怎麽能夠當真?不過是哄騙那些無知愚民的東西罷了。
可是他現在缺錢,實在太眼饞那些寶貝了!
徐增壽很聰明,他沒打包票說肯定是真的,卻是提到了古時候的絲綢之路,還有那些來大明做買賣的夷人。
最後總結道:“臣覺得,他們既然不遠千裏都要來大明購買瓷器和絲綢帶走,總不能是為了賠本吧?他們這麽做,肯定是因為這裏頭的利益足夠大,驅使著他們去冒險。”
朱棣肯定地點了點頭,覺得徐增壽說得沒錯。
肯定是這樣!
隨後,他就派人詢問了船廠的進度,希望他們能夠快點完工。
朱棣忙著安排人去海外撈金,實在是等不及了。
隻是就在船廠加班加點趕工的時候,突然有人給朱棣找了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