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得半山腰來,就看見一條小路,繞著山腰盤旋而上,謝銘舟恍然大悟,原來是自已沒找到路,想來也是,既然山上有人居住,怎麽也得有條路才能出入。這時謝銘舟也不急了,他一邊慢慢地順著山路而行,一邊欣賞著半山的風景。


    這山上不但樹木蔥鬱,更是有大片竹海,清風拂過,樹葉、竹枝“沙沙”作響,時而有鳥雀驚起,時而有小獸躍過,飛瀑懸流,山泉叮咚,讓人心情舒暢。山峰旁有一石柱,高約十數丈,直指雲天,恍如一根大筍。


    小路極是難行,四周皆是懸崖峭壁,隻有這一條路通往山上,其間更有幾處關隘,一人行走也是極險,稍不留意就有可能跌落懸崖,真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終於上得峰來,視野更是開闊,隻見遠處瀘州城若隱若現,長江緩緩流淌,群山綿延,近處懸崖峭壁,雄奇壯觀,茫茫竹海,雲霧繚繞,真宛如人間仙境。謝銘舟看得如醉如癡,回過神來,心下已經決定,就在這山中,找個地方隱修!


    謝銘舟歇了一會,繼續向山裏進發,走到太陽快要下山時,終於看見山腰平坦處有了一戶人家,此時正冒著嫋嫋炊煙,他心中一喜,走了半天才看到人煙,正好可以去打聽打聽。


    那屋外有一塊壩子,兩個小孩在那光著屁股玩耍,遠遠見有人過來,忙進屋去叫大人,謝銘舟走到院壩邊時,一個六十來歲的老婆婆衣衫襤褸,正探了花白的頭來看,謝銘舟作了一個稽首道:“老居士慈悲,小道有禮了。”那老婆婆見是一個道人,連連客氣,又叫小孩倒了茶水,搬了板凳出來坐。


    謝銘舟對老婆婆說道:“老居士,我本是崇龕欽真觀出家道人,因遭了兵災才逃來瀘州,現和我徒弟在瀘州也住了一年,不過紅塵鬧市,終不是我出家人所居,聽說這古婁山山川險峻,風景獨好,故此想來此地找個地方清修,卻是打擾您老了。”


    那老婆婆道:“說甚麽打擾?這山裏有時幾個月都不見人,有客人來都歡喜呢。”


    謝銘舟問道:“不知老居士家中還有何人?”


    老婆婆道:“家中有兒子媳婦,兩個孫兒,再加老太婆我,共有五口人。”


    謝銘舟道:“那怎麽沒看見你兒子媳婦?”


    老婆婆滿麵苦色地道:“媳婦在灶房做飯,兒子昨日進山摔斷了腿,現在躺床上養傷。”


    謝銘舟連忙道:“既是傷了腿,我也是略懂醫的,去幫你兒子看下可好?”


    老婆婆求之不得,連忙帶了他進了內屋,隻見床上躺了一個二三十歲的漢子,見老娘帶了人進來,滿臉疑惑,老婆婆對他道:“這是路過的先生,請來幫你看看你的腿。”


    “我可沒銀子付診金,再說我自已敷了草藥的,過不了多久就好了。”那漢子呲牙裂嘴地對謝銘舟說道,顯是痛得厲害。


    謝銘舟輕聲說道:“舉手之勞,我不收你銀子,你且安心好了。”說罷揭了被子一看,自膝蓋至腳趾都腫得紅亮,腿上包了不知什麽草藥,看樣子傷得不輕。於是叫老婆婆打來清水,洗幹淨了草藥,把手指輕搭在小腿上,放了一絲真氣進去仔細探查。果然迎麵骨已經斷裂,並且錯位嚴重,如果不及時醫治,這條腿就廢了。


    謝銘舟問道:“怎的斷骨錯位如此嚴重?”


    老婆婆道:“摔了之後他找了草藥自已敷,又自已走回來,一到家就動不了,還是我和媳婦扶上床來的。”


    謝銘舟道:“沒事,能醫,我先幫他正骨。”說罷雙手搭了上去,運了真氣輕輕撫摸,那漢子隻覺舒服,全身都放鬆下來,就在此時,謝銘舟雙手用力,一拗一拉,斷骨已經接好。那漢子痛得嘶聲慘叫,婆媳兩人也在旁邊手足無措。


    過了片刻,待那漢子疼痛稍減,謝銘舟又取了符筆,用清水調了朱砂,在那漢子受傷的小腿處,畫了一道退傷符,用黃紙敷上,口誦止傷咒,隻一小會功夫,疼痛即止,喜得三人不停道謝。


    謝銘舟道:“兩日即可下床,不過還是要多保養,不要多動,可采馬尿騷和排風藤皮葉搗爛來敷,再三日可痊愈,不會留下後患。”這兩種草藥在這山中也是隨處可見的。


    婆媳二人慌忙又要拜謝,謝銘舟道:“不必如此,能在此相遇,也是緣份,再說我等修道之人,濟世救人也是應當。”


    忙了這久,媳婦擺上做好的飯菜,謝銘舟也不客套,隻是吃了一碗便不再吃,老婆婆道:“看先生年紀也不多大,正是長骨頭的時候,一定要多吃點。”


    謝銘舟自從真氣凝液後,每日行氣服氣,並不覺得怎麽饑餓,有時兩三日才吃上一頓,聽老婆婆這麽一說,連忙道:“不是我客氣,出家之人也無甚口腹之欲,就算三兩日不吃也不覺得餓,吃得一碗便也飽了,卻不是我不願多吃。”


    婆媳二人便不再勸,吃完了飯,媳婦自去收拾,睡覺還不到時候,山裏的晚間還有點冷,老婆婆夾了煮飯燒下的火炭,和謝銘舟一起圍在火堆旁聊天,這才知道老婆婆姓陳,夫家姓董,有個老大已分家另住,老二小時便失蹤不見,許是被老虎甚麽的叼了去,床上躺這個是老三,名字就叫董三,兒媳姓何,沒有名字,年輕的叫她董三媳婦,年老的就叫她董何氏。


    謝銘舟和董大娘聊了半宿,大概搞明白了這山裏的情形。這一帶都是山地,隻這古婁山最大最高,並且是兩座相對,方圓有好幾十裏,這山上人家也不多,大約也就二三十戶,都是自耕自種,主要是玉米和小麥,有時也到山澗小河裏摸魚,到山上打點獵物,生活過得極為艱辛,前幾年還能拿些皮毛草藥出山去換點油鹽,現在外麵兵荒馬亂,她們一家人也有兩年多不曾出山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尋道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河有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河有水並收藏明末尋道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