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據前文,我們知道,隻要人們相信死了之後會有個世界因自己的死亡而誕生。
那麽小說就可以成為貨幣。
那麽,怎麽讓人相信自己死了之後會有個世界因自己的死亡而誕生呢?
如果我們自己單純的想著死了之後可以為所欲為,逍遙自在。
那麽自己是肯定不信的,於是完全根據各人喜好而創作的小說誕生了,天命主角也就誕生了。
如果你對網絡小說有深刻認識,對熱愛這些小說的讀者足夠了解的話,你會發現現在的網絡小說正在向著那個方向發展。
讀者會根據自己的喜好訂閱小說,看得爽了會打賞。
當看到自己不爽的會棄書,去找其他小說看。
在一些小說的書評裏看一下就會發現,一些讀者非常喜歡這部小說,而這部小說又更新慢或者沒寫完的話,他們會留言說:
要是我有生之年沒有看完這部小說,我希望在死了之後小說寫完了,子孫後代把完本的小說燒給我。(我在看到這種書評時會會心一笑,雖然感覺這是開玩笑或者調侃,可是這種想法卻是真實存在的,我也會有這樣的想法)
如果這麽想的人越來越多,那麽這時,小說還有沒有可能成為貨幣呢?答案不言而喻。
然而,由於每個人的經曆不同,每個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都有差別。
所以無論是哪部自己多麽喜好的小說,都會有可能遇到不滿意的地方。
也是因此,我想創造一部我獨屬於自己的小說【仙峰道極】。
然而,如果這部小說創造出來不讓別人看,僅僅是自己看的話,自己是不能相信自己死亡後可以活在裏麵的。
【所以這就需要有一部份人認同你創造的這個世界,並且記憶裏有這個世界。那麽這個世界才能存在。】
那麽關鍵來了,怎樣才能讓人認同你創造的世界?
答案是:他們願意花錢來看你這部小說,舍得花錢來看這部小說,那麽他們也就認同了。
同時,我們就需要結合我們中華民族的價值觀,對祖先的信仰來看了。自古以來,我們都幻想著人死之後有輪回,有因果報應,會轉世,能重生。或者可以在陰間活得很美好,或者可以上天堂。我們在祭祀祖先時會祈求祖先保佑。
那麽,這時小說還能不能成為貨幣呢?
當我死後,我的子孫後代,在祭祀我的時候,我希望後代們可以把我創作的小說,還有我喜歡的小說印成書燒給我。這樣我就堅信我死後就有一個世界誕生,可以活在自己的世界裏了。
而想要有子孫後代就要結婚生子,就要養家糊口,就要成家立業。。
如果我沒有成家立業,那麽死後就沒有人祭奠,沒人祭奠我也是無法相信自己死後可以活在小說世界裏。
這就和我們中國人的普世觀念相結合了,成家立業,傳宗接代,多子多福,這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個傳統封建思想也將真正成為最正確的價值觀,有了新的含義。我所說的無後也不是指沒有後代,而是指沒有後人祭奠。
這時,我想起了今年春分回家登山祭祖時遇到的一件事。
在祭祀一個叫七祖叔公的先人時,(當時,我們這些年輕一輩的人並不知道他叫七祖叔公),我們在祭祀他時問了老一輩的人後才知道的。
於是我問:七祖叔公是不是太公的弟弟?
老一輩人的回答卻令我非常震撼,他們說,“七祖叔公並不是太公的弟弟,而是你爺爺在起屋時挖到的,我們雖然不認識他,不過既然挖到了也是一種緣分,於是給他起個墳,每年都來祭祀一下。因為你爺爺排行第七,所以我們稱他為七祖叔公”
而這個回答也讓我感覺到了我們中國人的可愛,我們中華民族的可愛,我們民族思想的可愛,這或許就是孔子所說的“仁”吧!
這就是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所以【沒有這種觀念,小說也就無法成為貨幣了。】
而且相信自己死後可以活在小說世界裏,也與生物的本能相結合。
生存與繁衍是生物的本能。當我們知道死了之後還可以生存,那麽我們肯定會想辦法實現。而隻有子孫後代在祭祀時將自己喜歡的小說燒給自己後,自己才可以生存。
那麽自己肯定會努力繁衍了。因為不繁衍就不能生存。
當全世界的人死後,他們堅信死了之後會有個世界因自己的死亡而誕生,他們希望後代們把根據自己的喜好創作的小說印成書燒給他們,那麽小說還能不能成為貨幣呢?
因為那部小說是自己看的,不是給別人看的,所以這部小說要在自己生前看過才行。同時,還可以把新出的小說,後代自己喜歡的小說燒過來,這樣還可以知道自己的子孫死後過得怎樣。
也可以把新出的事物寫進小說裏燒過來。
特別是關於網遊小說的,我們這一代喜歡網遊小說的人都很遺憾出生的太早,不知道有生之年能不能看不到網絡虛擬頭盔的出現。
如果看不到,當這種產品出現後都希望後代在祭祀我們的時候告訴我們這個消息。
因此小說可以成為真正溝通陰陽的的至尊貨幣。無論在陽間還是陰間都有了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一種生可帶來,死可帶去的貨幣,一種可以買來萬能的貨幣。
到時,在我們死後的那個世界裏不需要後代,在我們死後那個世界裏可以長生不死,在我們死後的那個世界裏可以為所欲為。隻要中國人存在,那麽我們就可以在小說世界裏永生。
提到中國人就不得不提到曆史小說了。好吧,我想,當網絡小說成為貨幣時,中國可以統治全世界,統治全宇宙,可以統治所有次元和位麵了。
我們中國將以曆史小說統治全世界,以網遊小說統治整個虛擬世界,以科幻小說統治全宇宙,以修真小說統治全位麵,以異能小說統治全次元,而玄幻(網絡)小說則是這些小說的統稱。想想都激動,所有人都將以成為中國人而驕傲。
那麽,這時,小說還能不能成為貨幣。簡直比天地通還牛逼。
接下來就嚐試設想一下怎麽做可以讓人相信自己死後會有個世界因自己的死亡而誕生了。
當每個人努力工作,當每個人生存的目的是可以在死後可以為所欲為。
當每個人工作賺錢的目的是成家立業,傳宗接代,然後自己去世後,子孫用小說來祭奠自己。
這時,小說是否可以成為貨幣,我們會不會選擇相信,自己死後會有個世界因自己的死亡而誕生?我們會不會選擇讓小說成為貨幣呢?
隻要是真心覺得自己是中國人的都必將選擇以網絡小說成為貨幣。
那麽,我們還會不會努力工作賺錢,會不會努力創造社會價值。
而想要創造社會價值就需要努力學習知識,那麽我們還會不會好好學習。
要是我在高考前能看到這篇文章我肯定會好好學習,估計也就有大學讀了。可以上大學,人生就會少了很多遺憾了。
我們這些沒有學外語天賦的人就再也不必學英語了。
想做科學家我們就看科幻小說,
想做政治家我們就看曆史小說和都市官場小說,
想做作家我們就看自己喜歡的網絡小說。而同人小說可以讓人了解武俠小說,
當我們想了解四大名著時我們也可以看架空小說,
我們還可以用都市小說教會人們怎麽做人(特別是【護花高手在都市】可以教會人們該怎麽安安分分的生活,不做壞事。)
看過這些小說後我們還會討厭學習嗎?我們還會有人為錢而不擇手段嗎?
當網絡小說成為貨幣,社會分配製度或許可以實現真正的公平和效率。
我國以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分配製度將變成所以人都是按勞分配。
如此,我們願不願意讓網絡小說成為貨幣?
事實上,網絡小說已經成為貨幣了。
唐家三少,天蠶土豆已經用小說買來了許多自己想要的東西了,小說已經成為一種貨幣了,隻是這種還貨幣比較小眾,也有點特殊。
我寫作也是想用小說買來想要的東西而已,當我寫作得到的收入可以達到唐家三少天蠶土豆的程度的時候,小說對我而言,不但可以買到世界上的許多商品,也買到了我的事業,買到了死後的萬能和永生,隻要人類文明存在,最起碼是隻要中國人還存在,自己的子孫後代還會祭奠自己,那麽自己就可以在小說世界裏永生,在小說世界裏為所欲為。
這樣的暢想可以讓我真正把寫作作為自己的事業,可以寫出最精彩的小說,可以創造最爽的王(亡)者國度。
當別人看到我的小說獲得了精神上的愉悅,能夠更努力的學習和工作,那麽我也就創造了社會價值,實現了人生價值。
當你看的網絡小說越來越多,你就會發現網絡小說有多大的魅力。
唐家三少靠創作能達到過億收入,也是因為這種網絡小說獨有的有魅力。
當未來越來越多人來看網絡小說,越來越多人喜歡網絡小說,越來越多人認同網絡小說,那麽網絡小說也就可以真正成為一種貨幣了。
事實上,網絡小說現在已經是一種在作者和讀者之間流通的貨幣了。
回顧一下,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貨幣也是商品的一種,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可以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
貨幣具有兩種基本職能:
一價值尺度
二流通手段
作者可以根據讀者的需求創作,造出一種稱為【小說】的貨幣,我把這種貨幣稱為小說幣。這種貨幣可以買來一種特殊的商品,這種特殊的商品就是【金錢】。
讀者在生前則可以用小說幣買到快樂,買到活著的目標,在死後可以用小說幣買到永生和為所欲為。
但讀者需要進行多次交換,讀者需要先通過勞動,獲得報酬(金錢),再用錢兌換成(充值)起點幣之後才可以買到小說幣。
然後讀者才能利用小說幣在活著的時候買到快樂,買到活著的目標。在死了之後買到永生和為所欲為。
所以說,網絡小說是一種在作者和讀者之間流通的特殊貨幣。
小說幣和起點幣不同,小說幣的價值是不能用數字來衡量的,而是以人的感覺來衡量的。
而起點幣的價值則是以金錢來恒量的。
而金錢的價值則是以數字來衡量的。
在電子支付(微信,支付寶)手段沒有出現之前,以國家發行的紙幣作為貨幣時,紙幣的價值是以紙幣的數量決定的(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商品價格總額÷貨幣流通速度=商品的價格水平x待售商品數量)。也就是說紙幣的數量多則價值低,紙幣的數量少則價值高。
而在電子支付手段出現後,貨幣的價值是通過數字來衡量的。也就是說商品的價值是以數字來衡量的。
就目前的社會生產力而言,隻能以數字來衡量商品的價值。
但當社會生產力達到一定程度後,小說必將取而帶之,成為一種適合所有人使用的貨幣。
目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和落後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
在我的猜想裏,如果以網絡小說為法定貨幣,則或許可以徹底解決這一矛盾。
在我的猜想裏,當網絡小說成為貨幣時,所有人的中國夢都將實現。中華民族必將實現偉大複興。
而讓網絡小說成為貨幣首先就要推廣和宣傳網絡小說,當人民群眾都喜歡網絡小說的時候,小說也就成為貨幣了。
額,我覺得應該讓所有大學都設立一個網絡小說專業。
那麽小說就可以成為貨幣。
那麽,怎麽讓人相信自己死了之後會有個世界因自己的死亡而誕生呢?
如果我們自己單純的想著死了之後可以為所欲為,逍遙自在。
那麽自己是肯定不信的,於是完全根據各人喜好而創作的小說誕生了,天命主角也就誕生了。
如果你對網絡小說有深刻認識,對熱愛這些小說的讀者足夠了解的話,你會發現現在的網絡小說正在向著那個方向發展。
讀者會根據自己的喜好訂閱小說,看得爽了會打賞。
當看到自己不爽的會棄書,去找其他小說看。
在一些小說的書評裏看一下就會發現,一些讀者非常喜歡這部小說,而這部小說又更新慢或者沒寫完的話,他們會留言說:
要是我有生之年沒有看完這部小說,我希望在死了之後小說寫完了,子孫後代把完本的小說燒給我。(我在看到這種書評時會會心一笑,雖然感覺這是開玩笑或者調侃,可是這種想法卻是真實存在的,我也會有這樣的想法)
如果這麽想的人越來越多,那麽這時,小說還有沒有可能成為貨幣呢?答案不言而喻。
然而,由於每個人的經曆不同,每個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都有差別。
所以無論是哪部自己多麽喜好的小說,都會有可能遇到不滿意的地方。
也是因此,我想創造一部我獨屬於自己的小說【仙峰道極】。
然而,如果這部小說創造出來不讓別人看,僅僅是自己看的話,自己是不能相信自己死亡後可以活在裏麵的。
【所以這就需要有一部份人認同你創造的這個世界,並且記憶裏有這個世界。那麽這個世界才能存在。】
那麽關鍵來了,怎樣才能讓人認同你創造的世界?
答案是:他們願意花錢來看你這部小說,舍得花錢來看這部小說,那麽他們也就認同了。
同時,我們就需要結合我們中華民族的價值觀,對祖先的信仰來看了。自古以來,我們都幻想著人死之後有輪回,有因果報應,會轉世,能重生。或者可以在陰間活得很美好,或者可以上天堂。我們在祭祀祖先時會祈求祖先保佑。
那麽,這時小說還能不能成為貨幣呢?
當我死後,我的子孫後代,在祭祀我的時候,我希望後代們可以把我創作的小說,還有我喜歡的小說印成書燒給我。這樣我就堅信我死後就有一個世界誕生,可以活在自己的世界裏了。
而想要有子孫後代就要結婚生子,就要養家糊口,就要成家立業。。
如果我沒有成家立業,那麽死後就沒有人祭奠,沒人祭奠我也是無法相信自己死後可以活在小說世界裏。
這就和我們中國人的普世觀念相結合了,成家立業,傳宗接代,多子多福,這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個傳統封建思想也將真正成為最正確的價值觀,有了新的含義。我所說的無後也不是指沒有後代,而是指沒有後人祭奠。
這時,我想起了今年春分回家登山祭祖時遇到的一件事。
在祭祀一個叫七祖叔公的先人時,(當時,我們這些年輕一輩的人並不知道他叫七祖叔公),我們在祭祀他時問了老一輩的人後才知道的。
於是我問:七祖叔公是不是太公的弟弟?
老一輩人的回答卻令我非常震撼,他們說,“七祖叔公並不是太公的弟弟,而是你爺爺在起屋時挖到的,我們雖然不認識他,不過既然挖到了也是一種緣分,於是給他起個墳,每年都來祭祀一下。因為你爺爺排行第七,所以我們稱他為七祖叔公”
而這個回答也讓我感覺到了我們中國人的可愛,我們中華民族的可愛,我們民族思想的可愛,這或許就是孔子所說的“仁”吧!
這就是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所以【沒有這種觀念,小說也就無法成為貨幣了。】
而且相信自己死後可以活在小說世界裏,也與生物的本能相結合。
生存與繁衍是生物的本能。當我們知道死了之後還可以生存,那麽我們肯定會想辦法實現。而隻有子孫後代在祭祀時將自己喜歡的小說燒給自己後,自己才可以生存。
那麽自己肯定會努力繁衍了。因為不繁衍就不能生存。
當全世界的人死後,他們堅信死了之後會有個世界因自己的死亡而誕生,他們希望後代們把根據自己的喜好創作的小說印成書燒給他們,那麽小說還能不能成為貨幣呢?
因為那部小說是自己看的,不是給別人看的,所以這部小說要在自己生前看過才行。同時,還可以把新出的小說,後代自己喜歡的小說燒過來,這樣還可以知道自己的子孫死後過得怎樣。
也可以把新出的事物寫進小說裏燒過來。
特別是關於網遊小說的,我們這一代喜歡網遊小說的人都很遺憾出生的太早,不知道有生之年能不能看不到網絡虛擬頭盔的出現。
如果看不到,當這種產品出現後都希望後代在祭祀我們的時候告訴我們這個消息。
因此小說可以成為真正溝通陰陽的的至尊貨幣。無論在陽間還是陰間都有了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一種生可帶來,死可帶去的貨幣,一種可以買來萬能的貨幣。
到時,在我們死後的那個世界裏不需要後代,在我們死後那個世界裏可以長生不死,在我們死後的那個世界裏可以為所欲為。隻要中國人存在,那麽我們就可以在小說世界裏永生。
提到中國人就不得不提到曆史小說了。好吧,我想,當網絡小說成為貨幣時,中國可以統治全世界,統治全宇宙,可以統治所有次元和位麵了。
我們中國將以曆史小說統治全世界,以網遊小說統治整個虛擬世界,以科幻小說統治全宇宙,以修真小說統治全位麵,以異能小說統治全次元,而玄幻(網絡)小說則是這些小說的統稱。想想都激動,所有人都將以成為中國人而驕傲。
那麽,這時,小說還能不能成為貨幣。簡直比天地通還牛逼。
接下來就嚐試設想一下怎麽做可以讓人相信自己死後會有個世界因自己的死亡而誕生了。
當每個人努力工作,當每個人生存的目的是可以在死後可以為所欲為。
當每個人工作賺錢的目的是成家立業,傳宗接代,然後自己去世後,子孫用小說來祭奠自己。
這時,小說是否可以成為貨幣,我們會不會選擇相信,自己死後會有個世界因自己的死亡而誕生?我們會不會選擇讓小說成為貨幣呢?
隻要是真心覺得自己是中國人的都必將選擇以網絡小說成為貨幣。
那麽,我們還會不會努力工作賺錢,會不會努力創造社會價值。
而想要創造社會價值就需要努力學習知識,那麽我們還會不會好好學習。
要是我在高考前能看到這篇文章我肯定會好好學習,估計也就有大學讀了。可以上大學,人生就會少了很多遺憾了。
我們這些沒有學外語天賦的人就再也不必學英語了。
想做科學家我們就看科幻小說,
想做政治家我們就看曆史小說和都市官場小說,
想做作家我們就看自己喜歡的網絡小說。而同人小說可以讓人了解武俠小說,
當我們想了解四大名著時我們也可以看架空小說,
我們還可以用都市小說教會人們怎麽做人(特別是【護花高手在都市】可以教會人們該怎麽安安分分的生活,不做壞事。)
看過這些小說後我們還會討厭學習嗎?我們還會有人為錢而不擇手段嗎?
當網絡小說成為貨幣,社會分配製度或許可以實現真正的公平和效率。
我國以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分配製度將變成所以人都是按勞分配。
如此,我們願不願意讓網絡小說成為貨幣?
事實上,網絡小說已經成為貨幣了。
唐家三少,天蠶土豆已經用小說買來了許多自己想要的東西了,小說已經成為一種貨幣了,隻是這種還貨幣比較小眾,也有點特殊。
我寫作也是想用小說買來想要的東西而已,當我寫作得到的收入可以達到唐家三少天蠶土豆的程度的時候,小說對我而言,不但可以買到世界上的許多商品,也買到了我的事業,買到了死後的萬能和永生,隻要人類文明存在,最起碼是隻要中國人還存在,自己的子孫後代還會祭奠自己,那麽自己就可以在小說世界裏永生,在小說世界裏為所欲為。
這樣的暢想可以讓我真正把寫作作為自己的事業,可以寫出最精彩的小說,可以創造最爽的王(亡)者國度。
當別人看到我的小說獲得了精神上的愉悅,能夠更努力的學習和工作,那麽我也就創造了社會價值,實現了人生價值。
當你看的網絡小說越來越多,你就會發現網絡小說有多大的魅力。
唐家三少靠創作能達到過億收入,也是因為這種網絡小說獨有的有魅力。
當未來越來越多人來看網絡小說,越來越多人喜歡網絡小說,越來越多人認同網絡小說,那麽網絡小說也就可以真正成為一種貨幣了。
事實上,網絡小說現在已經是一種在作者和讀者之間流通的貨幣了。
回顧一下,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貨幣也是商品的一種,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可以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
貨幣具有兩種基本職能:
一價值尺度
二流通手段
作者可以根據讀者的需求創作,造出一種稱為【小說】的貨幣,我把這種貨幣稱為小說幣。這種貨幣可以買來一種特殊的商品,這種特殊的商品就是【金錢】。
讀者在生前則可以用小說幣買到快樂,買到活著的目標,在死後可以用小說幣買到永生和為所欲為。
但讀者需要進行多次交換,讀者需要先通過勞動,獲得報酬(金錢),再用錢兌換成(充值)起點幣之後才可以買到小說幣。
然後讀者才能利用小說幣在活著的時候買到快樂,買到活著的目標。在死了之後買到永生和為所欲為。
所以說,網絡小說是一種在作者和讀者之間流通的特殊貨幣。
小說幣和起點幣不同,小說幣的價值是不能用數字來衡量的,而是以人的感覺來衡量的。
而起點幣的價值則是以金錢來恒量的。
而金錢的價值則是以數字來衡量的。
在電子支付(微信,支付寶)手段沒有出現之前,以國家發行的紙幣作為貨幣時,紙幣的價值是以紙幣的數量決定的(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商品價格總額÷貨幣流通速度=商品的價格水平x待售商品數量)。也就是說紙幣的數量多則價值低,紙幣的數量少則價值高。
而在電子支付手段出現後,貨幣的價值是通過數字來衡量的。也就是說商品的價值是以數字來衡量的。
就目前的社會生產力而言,隻能以數字來衡量商品的價值。
但當社會生產力達到一定程度後,小說必將取而帶之,成為一種適合所有人使用的貨幣。
目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和落後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
在我的猜想裏,如果以網絡小說為法定貨幣,則或許可以徹底解決這一矛盾。
在我的猜想裏,當網絡小說成為貨幣時,所有人的中國夢都將實現。中華民族必將實現偉大複興。
而讓網絡小說成為貨幣首先就要推廣和宣傳網絡小說,當人民群眾都喜歡網絡小說的時候,小說也就成為貨幣了。
額,我覺得應該讓所有大學都設立一個網絡小說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