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老師繼續說:“其實,進文工團這件事對你弟弟來說,不是什麽好事,他又不缺前途,歲數又小,又是市民戶,沒必要往這小縣城裏鑽,進了文工團不上學啦?別看現在知識分子不吃香,將來還是要靠文化的。沒文化會活的很慘。勸他好好學習,一直要念到大學,現在有好多大學在恢複,他能趕上。好了,不說了。回去告訴你弟弟,別恨那個人,你懂得。”
華老師和姐姐聊了那麽多,隻有最後這兩句才是給我的。
說起文工團,其實也不是什麽正經單位,要說文藝團體,縣裏有梆子劇團,地方戲劇團,文化館還有少年合唱團。
這個文工團,也就是某些人為了某些目的,臨時湊起來的一個企業不企業,事業不事業,科室不科室,機關不機關的群體,調一個級別高的來當團長,下邊的副團長就像走馬燈一樣的轉。如果哪個科室的閑雜人員想升官了,並得到了上麵的恩寵,便可以來這裏,坐上副團長的交椅轉上一圈,如果你是平調出去,你就是副科級了,如果你是上調出去的,那你就是正科級。
這裏的職工不多,都是借調其它文藝團體不太看好的一些人,一旦有一天,這個團體沒有它存在的價值了,這些人還是要回原單位去的。
也有一些自認為是懷才不遇的人,為了在這裏施展一下自己的才華,而努力地工作。更有一些臨時工在這裏努力的表現,是想爭得一個轉正的機會。
但這裏每天過的都是鼓樂喧天,歌舞升平的日子,“正所謂,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有的人想在這裏展示自己,有的人想在這裏重塑自己,有的人想在這裏建功立業,更多的人隻是匆匆而過。
阮誌剛和一夥新招上來的學生,暫時算學徒,每天跟著借調來的“專業”演員練功吊嗓,學唱念做打。
為了快出成績,就走捷徑,一邊排戲一邊練,唱到哪裏,這嗓子就吊到哪裏,打到哪裏就練到哪裏。
還是從“智取威虎山”裏的三場戲開始,因為他們認為這三場戲簡單容易,而且全是楊子榮的戲,讓李玉和改少劍波也合適,都是老生,小鐵梅改小常寶。
“小常寶有點兒搶戲,你稍微收一收,這場戲是楊子榮第一次,正式以高大全的英雄形象登台亮相,你的主要任務就是烘托楊子榮,記住了,稍微收一收。”輔導老師說道。
“音拔不上去,你倒是趄趄腳啊,難不成讓我弓著腰給他配戲?”小常寶不高興的嘟囔著。
其實不怨人家城裏人瞧不起農村人。農村人十八九就成家,二十來歲就做了父母,背著、抱著,肚裏懷著,刨地、鋤地,背柴和、擔水,哪一個不是彎腰駝背?
就算阮誌剛長得直流,那也是村裏人的看法,在城裏人的眼裏,尤其是城裏年輕人的眼裏,他哪裏像個八九點鍾的太陽,充其量也就是個日頭偏西,萎靡不振的人。
說起萎靡不振,自從在慶祝會上,唱了個“共產黨員時刻聽從黨召喚”,就開始天天在常青身上變著花樣的使勁,哪裏還有精神趄腳尖、挑高音。
“你收著點兒胸嘛,你是受土匪壓迫的窮人,是女扮男裝的苦孩子。這時候你的腰杆還沒有直起來,要等到毛主席,共產黨,給我們做了主,也就是楊子榮唱完了,你才能昂首挺胸。不像人家李鐵梅,一開始就是個有人疼有人愛的孩子。”
輔導老師也是搜腸刮肚的費著心思,哄著這幾個孩子,好完成領導派給自己的任務。
“小阮呢,你在這場戲裏代表的是工農子弟兵的形象,也是革命軍人的形象,也可以說是代表黨的形象,你就要做到高大、挺拔,這腿呢,別老是八叉著,撇咧著,丁字步,會嗎?哎,這樣,挺起胸膛。”
“哎,來來來,常寶,你和小阮到那邊對著台詞練造型去,過門自己哼哼,去吧。好好練啊,爭取早點兒轉正。”
兩個年輕人高高興興地到邊上去了。
“樂隊,準備一下,少劍波唱‘誓把反動派一掃光’”
“朔風吹,林濤吼,峽穀震蕩......”
“哎,對對對,暢想一下,白雪皚皚,祖國的美麗山河。哎,如同身臨其境,對對,就是這種感覺,......”輔導老師講著講著拉了把椅子坐下,閉上了眼睛,兩隻手還在慢慢地比劃著,恰似身在此山中。
“......怎禁我正義在手,仇恨在胸,以一當十......”
“對,充滿信心,”輔導老師突然睜開了眼睛喊道。
“誓把那反動(嗚哇)派,一掃光......”
“好!”輔導老師一拍大腿站了起來。
“誓把那反動派,對那反動派要咬牙切齒,把它摔在地上,用腳踩住,就這樣一圈,一圈,狠勁兒的擰。
一掃光要慢慢的稍微變得輕鬆一點,不用費那麽大的勁兒了,已經被你踩死了,拿把掃帚輕輕一掃就光了。哈,一掃(奧)光......好,重複一下,來,樂隊,起!”
“一掃(奧)光......”
“報告!”
“子榮同誌,凶手抓到了?”
“抓到了,這是從他身上搜出的一封信和一張聯絡圖......”
輔導老師用很不標準的普通話,和少劍波對上了戲。
“子榮同誌,大膽謹慎,相信你定能夠完成重任,這件事關係大局,足重輕,還要開支委會討論決定用集體的智慧戰勝敵人!......”兩個人緊緊的把手握在了一起。
音樂停了,這場戲對完了。
“嗯,不錯不錯,孺子可教也。哎,小李,劍波同誌,來,坐下來休息一下。”輔導老師管他叫“小李”,是因為眼前這個少劍波是由“李玉和”扮演的,可恰巧這個“小李”他就姓李。
“噯,老師。”小李往老師身邊湊了湊。
“你是本地人嗎?”輔導老師問道。
“是,十足的本地人。在咱們縣城西北角住了幾輩子了。我爺爺往上的祖宗們,在那兒種了幾輩子葡萄,我爸爸和伯伯們都參加了工作,我們就成了城裏人了,爺爺他們在城裏住了幾輩子也不算城裏人,多好玩兒。”
“本地話,還會嗎?”
“會!”
“學好普通話,家鄉話也不能忘了,尤其是咱們的地方話,就咱們這兒,才是標準的地方話。”
“嗯,會!”
“以後有用,有大用!記住。”輔導老師說罷,拍了拍小李的肩膀。
“老師,我會記住的。”
“下午,你自己練,老師再輔導一下小阮。”
“噯,好的。”
華老師和姐姐聊了那麽多,隻有最後這兩句才是給我的。
說起文工團,其實也不是什麽正經單位,要說文藝團體,縣裏有梆子劇團,地方戲劇團,文化館還有少年合唱團。
這個文工團,也就是某些人為了某些目的,臨時湊起來的一個企業不企業,事業不事業,科室不科室,機關不機關的群體,調一個級別高的來當團長,下邊的副團長就像走馬燈一樣的轉。如果哪個科室的閑雜人員想升官了,並得到了上麵的恩寵,便可以來這裏,坐上副團長的交椅轉上一圈,如果你是平調出去,你就是副科級了,如果你是上調出去的,那你就是正科級。
這裏的職工不多,都是借調其它文藝團體不太看好的一些人,一旦有一天,這個團體沒有它存在的價值了,這些人還是要回原單位去的。
也有一些自認為是懷才不遇的人,為了在這裏施展一下自己的才華,而努力地工作。更有一些臨時工在這裏努力的表現,是想爭得一個轉正的機會。
但這裏每天過的都是鼓樂喧天,歌舞升平的日子,“正所謂,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有的人想在這裏展示自己,有的人想在這裏重塑自己,有的人想在這裏建功立業,更多的人隻是匆匆而過。
阮誌剛和一夥新招上來的學生,暫時算學徒,每天跟著借調來的“專業”演員練功吊嗓,學唱念做打。
為了快出成績,就走捷徑,一邊排戲一邊練,唱到哪裏,這嗓子就吊到哪裏,打到哪裏就練到哪裏。
還是從“智取威虎山”裏的三場戲開始,因為他們認為這三場戲簡單容易,而且全是楊子榮的戲,讓李玉和改少劍波也合適,都是老生,小鐵梅改小常寶。
“小常寶有點兒搶戲,你稍微收一收,這場戲是楊子榮第一次,正式以高大全的英雄形象登台亮相,你的主要任務就是烘托楊子榮,記住了,稍微收一收。”輔導老師說道。
“音拔不上去,你倒是趄趄腳啊,難不成讓我弓著腰給他配戲?”小常寶不高興的嘟囔著。
其實不怨人家城裏人瞧不起農村人。農村人十八九就成家,二十來歲就做了父母,背著、抱著,肚裏懷著,刨地、鋤地,背柴和、擔水,哪一個不是彎腰駝背?
就算阮誌剛長得直流,那也是村裏人的看法,在城裏人的眼裏,尤其是城裏年輕人的眼裏,他哪裏像個八九點鍾的太陽,充其量也就是個日頭偏西,萎靡不振的人。
說起萎靡不振,自從在慶祝會上,唱了個“共產黨員時刻聽從黨召喚”,就開始天天在常青身上變著花樣的使勁,哪裏還有精神趄腳尖、挑高音。
“你收著點兒胸嘛,你是受土匪壓迫的窮人,是女扮男裝的苦孩子。這時候你的腰杆還沒有直起來,要等到毛主席,共產黨,給我們做了主,也就是楊子榮唱完了,你才能昂首挺胸。不像人家李鐵梅,一開始就是個有人疼有人愛的孩子。”
輔導老師也是搜腸刮肚的費著心思,哄著這幾個孩子,好完成領導派給自己的任務。
“小阮呢,你在這場戲裏代表的是工農子弟兵的形象,也是革命軍人的形象,也可以說是代表黨的形象,你就要做到高大、挺拔,這腿呢,別老是八叉著,撇咧著,丁字步,會嗎?哎,這樣,挺起胸膛。”
“哎,來來來,常寶,你和小阮到那邊對著台詞練造型去,過門自己哼哼,去吧。好好練啊,爭取早點兒轉正。”
兩個年輕人高高興興地到邊上去了。
“樂隊,準備一下,少劍波唱‘誓把反動派一掃光’”
“朔風吹,林濤吼,峽穀震蕩......”
“哎,對對對,暢想一下,白雪皚皚,祖國的美麗山河。哎,如同身臨其境,對對,就是這種感覺,......”輔導老師講著講著拉了把椅子坐下,閉上了眼睛,兩隻手還在慢慢地比劃著,恰似身在此山中。
“......怎禁我正義在手,仇恨在胸,以一當十......”
“對,充滿信心,”輔導老師突然睜開了眼睛喊道。
“誓把那反動(嗚哇)派,一掃光......”
“好!”輔導老師一拍大腿站了起來。
“誓把那反動派,對那反動派要咬牙切齒,把它摔在地上,用腳踩住,就這樣一圈,一圈,狠勁兒的擰。
一掃光要慢慢的稍微變得輕鬆一點,不用費那麽大的勁兒了,已經被你踩死了,拿把掃帚輕輕一掃就光了。哈,一掃(奧)光......好,重複一下,來,樂隊,起!”
“一掃(奧)光......”
“報告!”
“子榮同誌,凶手抓到了?”
“抓到了,這是從他身上搜出的一封信和一張聯絡圖......”
輔導老師用很不標準的普通話,和少劍波對上了戲。
“子榮同誌,大膽謹慎,相信你定能夠完成重任,這件事關係大局,足重輕,還要開支委會討論決定用集體的智慧戰勝敵人!......”兩個人緊緊的把手握在了一起。
音樂停了,這場戲對完了。
“嗯,不錯不錯,孺子可教也。哎,小李,劍波同誌,來,坐下來休息一下。”輔導老師管他叫“小李”,是因為眼前這個少劍波是由“李玉和”扮演的,可恰巧這個“小李”他就姓李。
“噯,老師。”小李往老師身邊湊了湊。
“你是本地人嗎?”輔導老師問道。
“是,十足的本地人。在咱們縣城西北角住了幾輩子了。我爺爺往上的祖宗們,在那兒種了幾輩子葡萄,我爸爸和伯伯們都參加了工作,我們就成了城裏人了,爺爺他們在城裏住了幾輩子也不算城裏人,多好玩兒。”
“本地話,還會嗎?”
“會!”
“學好普通話,家鄉話也不能忘了,尤其是咱們的地方話,就咱們這兒,才是標準的地方話。”
“嗯,會!”
“以後有用,有大用!記住。”輔導老師說罷,拍了拍小李的肩膀。
“老師,我會記住的。”
“下午,你自己練,老師再輔導一下小阮。”
“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