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快過年了,媽媽把自行車大修了一遍,騎到縣城“委托部”當天就含著眼淚賣掉了,去了一家人的心病。回來時,下午四點有一趟公共汽車,從縣城發車,一路向東,路過我們村南有一站,車票兩毛錢,媽媽就是坐這趟車回來的。
如果誤了那趟車,隻能走著回來,走在路上,遇到順路的馬車就搭乘一段路,待人家馬車拐彎了,就跳下車來繼續走。那時候鄉下人出門,一般都是這樣。
到家後,媽媽將幾張錢和一包麻糖交給姥姥說:“這回這心裏算是清淨了點兒。”
媽媽的小梅花(瑞士手表)和姐姐的大英格,都托姥姥給藏了起來。尤其是姐姐的大英格,那可是大舅給她留下的唯一念想。
在那個年代的那個環境下,表是沒用的,天亮了就起床、做飯、吃飯,然後跟著大夥下地勞動,再跟著大夥收工回家。在人們的心裏,一天一夜連十二個時辰的概念都沒有,更別說是二十四個小時了。隻知道半夜、五更、大清早起、前晌、晌午、後晌、黑張(傍晚)、點燈、吹燈。
年輕一點兒的,有時間觀念的人,像姐姐、媽媽她們就又有了新的計時辦法,聽票車,就是票車和貨車的聲音不一樣,早晨有一趟由東向西到縣城的票車,到站淩晨四點鍾左右,這就是:“四點的票車上來了。”
上午八點有一趟由縣城往東去的票車,這就是:“八點的票車下去了。”
“八點二十的票車上來了。”“十點四十的票車下去了。”“十二點的上來了。”以及“兩點(十四點)四十的下去了。”
其實,一過兩點四十,後麵的就沒多大用了,有晚上六點多的,八點多的,十點、直至半夜零點從縣城往東去的最後一趟。
當年我和媽媽就是坐十二點的車上來的,爸爸那次就是坐第二天上午八點的票車回去的。
隻要票車不晚點,這個方法計時是很準的,誤差不超過半個小時。
有電了,電是個好東西,接上一個燈泡吊在屋頂,能頂上十個煤油燈,而且還不怕風吹也碰不著,還能省下不少火柴。
過去點個煤油燈,一晚上不知要點多少回。為了省油,特意把燈撚兒剪得小小的,稍微有一點兒風,那一丁點兒亮兒就沒了,得趕緊再點起來。
“誒呀,一盒洋火幾天就完了。”是姥姥常說的一句話。
“奶奶,咱們買一個馬蹄表吧。”姐姐怯怯地說道。
“對!買一個雙鈴的,嘀呤呤呤呤呤......”我像願望就要實現了似的興奮不已地嚷道。
“奶奶把‘大英格’給你取出來?”姥姥在問姐姐。
“還是算了吧,反正也是下了班回家,來了電開收音機,每天就那幾篇社論,就那幾首歌。幾點不幾點的還能咋呀。”姐姐把不滿意掛在了嘴上。
“姐姐,你可要當心了,這種態度可不能帶出去啊,否則你那個書就別想教了,有多少人盯著呢。”
“姐知道。”
姥爺披著大皮襖帶著風進來了,說:“大隊下通知了,一家一個燈,不能超過二十五瓦,超過了批鬥,你們那個話匣子要注意,不要讓外人發現。”
我接過姥爺的大皮襖,蒙在臉上:“姥姥!快點燈,姥爺又把燈扇滅了。”
“誒呀,一盒洋火幾天就完了。”姐姐怪腔怪調地說道。
“噔咯楞咯哩咯噔,胡彪前來獻圖。姐姐好看不?”我穿上姥爺的大皮襖作了個楊子榮的造型。
我抖抖大皮襖的兩個前襟:“真是不錯,如果學校讓我演楊子榮,我就穿上姥爺這件大皮襖。”
“穿林海,跨雪原......”我穿著姥爺的大皮襖跑到了院裏練了起來,嗨,啥叫練那,咱又沒看過這部戲,也就是憑著唱詞和結奏想象著做些動作罷了。翻跟頭撇叉子踢飛腳,衝拳跳躍後空翻。一頓折騰到“地覆天翻......”累了個滿頭大汗,呼哧帶喘。跑到屋裏趕緊脫了大皮襖丟到姐姐懷裏。
“呼呼,誒呀,這玩意兒太沉了。”
“奶奶!你看弟弟滿頭大汗的就脫了,快穿上瞥回汗去咳嗽呀。”姐姐趕緊又把大皮襖給我捂上。
“姥姥,快點燈。”我又在氣姥姥。
“我不是姥姥,也不是奶奶,你們是兩個小祖宗,啊呀,一見到你們就腦袋大,能叫我這耳朵根子清淨清淨不?奧,這倒也好,我這後半輩子算是有保證了,保證丟不了魂。”
“上炕落落汗吃飯呀。”姐姐說罷,把我推到炕上,收了皮襖放到外屋去了。
媽媽還趴在櫃蓋上抱著收音機,把聲音調的很小,認真地聽著那些新聞和社論,我們這麽的熱鬧也沒有打擾了她。她有她的心思。
這幾天學校裏嚷開了鍋,說是要學唱樣板戲,組織文藝宣傳隊,常青積極的報了名,順便也替我報了個名。
全校的同學幾乎都報了名,其實這也是積極要求進步的一種表現,至於誰行誰不行,要誰不要誰,那就是學校通過考試挑選了。經過校領導、音樂老師、貧宣隊代表組成的“三結合”籌備小組的認真挑選,宣傳隊的人員基本定了,接下來就開始訓練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目的,有的隻是想在同學麵前展示一下自己,博得同學們的好感、崇拜。
有的想借機出去走走,看看演出。有的想少男少女們在一起說說笑笑蹦蹦跳跳地熱鬧熱鬧。
也有像常青那樣,認為自己條件不錯,想借此機會進入縣文工團也好跳出農門去吃供應糧。
我呢,還是不成形,一來我比別人小好多,沒有少男少女異性相吸的那種感覺。二來我本身就是市民戶,這個不用我考慮,我從來也沒有過這個概念。三來我認真刻苦的練功練聲,那是因為我跟醜子學了武功,跟華老師學了發聲,也想讓專業的老師再給輔導一下。
再一個是華老師說讓我堅持唱下去,也正好讓音樂老師指點指點。別無其他目的。
樂隊是由老師們組成的,學生當中連個玩樂器的都沒有。就是我手指頭還算靈活跟著姥爺學過嗩呐和三弦,但是被姐姐製止了,尤其是這次,姐姐千叮嚀萬囑咐的對我說:“千萬別顯你吹過嗩呐,一旦被他們發現,就會讓你拚命的吹,拚命的練,他們最後得獎了,立功了,升官了。你最後吐血了,死了。因為你還小,你的肺還嫩,你不是他們的親人,你是他們使用的工具,用完了,使壞了,就扔了。隻許你借這次機會學點兒你喜歡,你需要的東西。”
姐姐一臉嚴肅的對我說的這些,看來是很重要的。
如果誤了那趟車,隻能走著回來,走在路上,遇到順路的馬車就搭乘一段路,待人家馬車拐彎了,就跳下車來繼續走。那時候鄉下人出門,一般都是這樣。
到家後,媽媽將幾張錢和一包麻糖交給姥姥說:“這回這心裏算是清淨了點兒。”
媽媽的小梅花(瑞士手表)和姐姐的大英格,都托姥姥給藏了起來。尤其是姐姐的大英格,那可是大舅給她留下的唯一念想。
在那個年代的那個環境下,表是沒用的,天亮了就起床、做飯、吃飯,然後跟著大夥下地勞動,再跟著大夥收工回家。在人們的心裏,一天一夜連十二個時辰的概念都沒有,更別說是二十四個小時了。隻知道半夜、五更、大清早起、前晌、晌午、後晌、黑張(傍晚)、點燈、吹燈。
年輕一點兒的,有時間觀念的人,像姐姐、媽媽她們就又有了新的計時辦法,聽票車,就是票車和貨車的聲音不一樣,早晨有一趟由東向西到縣城的票車,到站淩晨四點鍾左右,這就是:“四點的票車上來了。”
上午八點有一趟由縣城往東去的票車,這就是:“八點的票車下去了。”
“八點二十的票車上來了。”“十點四十的票車下去了。”“十二點的上來了。”以及“兩點(十四點)四十的下去了。”
其實,一過兩點四十,後麵的就沒多大用了,有晚上六點多的,八點多的,十點、直至半夜零點從縣城往東去的最後一趟。
當年我和媽媽就是坐十二點的車上來的,爸爸那次就是坐第二天上午八點的票車回去的。
隻要票車不晚點,這個方法計時是很準的,誤差不超過半個小時。
有電了,電是個好東西,接上一個燈泡吊在屋頂,能頂上十個煤油燈,而且還不怕風吹也碰不著,還能省下不少火柴。
過去點個煤油燈,一晚上不知要點多少回。為了省油,特意把燈撚兒剪得小小的,稍微有一點兒風,那一丁點兒亮兒就沒了,得趕緊再點起來。
“誒呀,一盒洋火幾天就完了。”是姥姥常說的一句話。
“奶奶,咱們買一個馬蹄表吧。”姐姐怯怯地說道。
“對!買一個雙鈴的,嘀呤呤呤呤呤......”我像願望就要實現了似的興奮不已地嚷道。
“奶奶把‘大英格’給你取出來?”姥姥在問姐姐。
“還是算了吧,反正也是下了班回家,來了電開收音機,每天就那幾篇社論,就那幾首歌。幾點不幾點的還能咋呀。”姐姐把不滿意掛在了嘴上。
“姐姐,你可要當心了,這種態度可不能帶出去啊,否則你那個書就別想教了,有多少人盯著呢。”
“姐知道。”
姥爺披著大皮襖帶著風進來了,說:“大隊下通知了,一家一個燈,不能超過二十五瓦,超過了批鬥,你們那個話匣子要注意,不要讓外人發現。”
我接過姥爺的大皮襖,蒙在臉上:“姥姥!快點燈,姥爺又把燈扇滅了。”
“誒呀,一盒洋火幾天就完了。”姐姐怪腔怪調地說道。
“噔咯楞咯哩咯噔,胡彪前來獻圖。姐姐好看不?”我穿上姥爺的大皮襖作了個楊子榮的造型。
我抖抖大皮襖的兩個前襟:“真是不錯,如果學校讓我演楊子榮,我就穿上姥爺這件大皮襖。”
“穿林海,跨雪原......”我穿著姥爺的大皮襖跑到了院裏練了起來,嗨,啥叫練那,咱又沒看過這部戲,也就是憑著唱詞和結奏想象著做些動作罷了。翻跟頭撇叉子踢飛腳,衝拳跳躍後空翻。一頓折騰到“地覆天翻......”累了個滿頭大汗,呼哧帶喘。跑到屋裏趕緊脫了大皮襖丟到姐姐懷裏。
“呼呼,誒呀,這玩意兒太沉了。”
“奶奶!你看弟弟滿頭大汗的就脫了,快穿上瞥回汗去咳嗽呀。”姐姐趕緊又把大皮襖給我捂上。
“姥姥,快點燈。”我又在氣姥姥。
“我不是姥姥,也不是奶奶,你們是兩個小祖宗,啊呀,一見到你們就腦袋大,能叫我這耳朵根子清淨清淨不?奧,這倒也好,我這後半輩子算是有保證了,保證丟不了魂。”
“上炕落落汗吃飯呀。”姐姐說罷,把我推到炕上,收了皮襖放到外屋去了。
媽媽還趴在櫃蓋上抱著收音機,把聲音調的很小,認真地聽著那些新聞和社論,我們這麽的熱鬧也沒有打擾了她。她有她的心思。
這幾天學校裏嚷開了鍋,說是要學唱樣板戲,組織文藝宣傳隊,常青積極的報了名,順便也替我報了個名。
全校的同學幾乎都報了名,其實這也是積極要求進步的一種表現,至於誰行誰不行,要誰不要誰,那就是學校通過考試挑選了。經過校領導、音樂老師、貧宣隊代表組成的“三結合”籌備小組的認真挑選,宣傳隊的人員基本定了,接下來就開始訓練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目的,有的隻是想在同學麵前展示一下自己,博得同學們的好感、崇拜。
有的想借機出去走走,看看演出。有的想少男少女們在一起說說笑笑蹦蹦跳跳地熱鬧熱鬧。
也有像常青那樣,認為自己條件不錯,想借此機會進入縣文工團也好跳出農門去吃供應糧。
我呢,還是不成形,一來我比別人小好多,沒有少男少女異性相吸的那種感覺。二來我本身就是市民戶,這個不用我考慮,我從來也沒有過這個概念。三來我認真刻苦的練功練聲,那是因為我跟醜子學了武功,跟華老師學了發聲,也想讓專業的老師再給輔導一下。
再一個是華老師說讓我堅持唱下去,也正好讓音樂老師指點指點。別無其他目的。
樂隊是由老師們組成的,學生當中連個玩樂器的都沒有。就是我手指頭還算靈活跟著姥爺學過嗩呐和三弦,但是被姐姐製止了,尤其是這次,姐姐千叮嚀萬囑咐的對我說:“千萬別顯你吹過嗩呐,一旦被他們發現,就會讓你拚命的吹,拚命的練,他們最後得獎了,立功了,升官了。你最後吐血了,死了。因為你還小,你的肺還嫩,你不是他們的親人,你是他們使用的工具,用完了,使壞了,就扔了。隻許你借這次機會學點兒你喜歡,你需要的東西。”
姐姐一臉嚴肅的對我說的這些,看來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