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六裏鋪的街道上,沿街數一數,至少得有幾十家貨棧,專門聘著外路采買去收山貨的,多半就是外埠人來開辦的生意。
初來乍到摸不清鍋灶,找幾個懂行情熟門路的老馬客幫著收貨,省時省力省工,生意很快就能上軌道。
所以采買跟櫃上是個合作關係,雙方都是可以互相選擇,隻要條件談攏你情我願,那就成了生意夥伴,東家出完本錢再出個保底的銀子,采買的出力氣也擔上些風險,賺了錢大家都有份,出什麽事情也是一起扛。
當然,這是對經驗豐富的老馬客而言,初出茅廬之輩,在山口上被叫做青瓜蛋子,並不在此列。
恒升貨棧還算是厚道,在櫃上吃住不用另外算錢,外路采買裏,路雲風跟那個上下一般粗的年輕人工錢最低,每月隻得銀子一兩半,老疤的工錢最高,出不出工每月都有七兩銀子,幾乎是路雲風的五倍,如果出去收回來的山貨量多價低,照規矩,還能再給一些賞錢。
貨棧裏對采買的規矩頗多,大體是以兩三個人一組去往山口,各有各的分工。
一人隻管錄賬,那叫崗賓年輕人做的就是這個事情,他僅比路雲風早來了幾天。
每次去交易地,從貨棧帶出去的貨品要明細清楚,回來以後跟賬房交割,筆筆收支都要有賬可查,至於跟山民們討價還價的事情,自然就交由領頭的來拿捏。
上次遇馬匪,貨棧裏折損了三個人手,離著第一場雪落下來的時間,往多裏說也就是一個來月,等這一陣子忙完,大家就都能緩口氣過冬,像馮三跟劉賬房這種青陽鎮裏來的人,也就能回去跟家人聚上一些時間。
所以活路趕的挺緊。
路雲風剛到的第二天,就有一波去往“螺螄崗”的人出發,再過上三天,他也要跟崗賓一起,在老疤和一個紅臉膛杜姓漢子的帶領下,趕往另一個交易地“雙峰嶺”,開始第一次的采買工作。
除了馮三跟賬房之外,住在貨棧裏的還有五個人,有一個上次遭遇馬賊的斷了肋骨,正躺在床上養傷,崗賓和一個盧姓老漢包括那斷了腿的宋老二,都在六裏鋪有家室,早來晚走,並不在貨棧裏住。
這種地麵上有家業知根知底的人,掌櫃的才能放心讓他管賬,所以跟櫃上也比較貼心,大多愛惜羽毛,不太會使用欺瞞的手段牟利,畢竟商埠就這麽大點地兒,如果名聲一毀,再想找個飯碗就不怎麽容易。
路雲風對六裏鋪不算陌生,這個在老爺子年輕時隻搭了幾個窩棚的簡陋營地,如今已經是三街六巷,石砌土壘的樸實房舍沿坡而上,飯館茶肆不缺,客棧商行皆有,儼然具有了一個小城鎮的模樣。
據崗賓講,六裏鋪常住的山民有六百多戶,各地往來的貨商更多,博花紅的獵手們也會選擇從這裏進山,人最少的時候,差不多也有好幾千人在這裏謀食,周圍百裏方圓,算得上是首屈一指的大商埠。
貨棧裏沒什麽活,櫃上不安排外出的時候,采買們比較清閑,除了去賭坊博個運氣,大多會窩在屋裏麵昏睡,出一趟門就得十幾天,除了看老天爺賞不賞臉,還得防獸防盜防山賊,回來後當真是身心俱疲,在下一趟差出發之前,基本都得大睡上幾日將養虧空的元氣。
路雲風去李大個子家裏吃了頓酒,雖然都不怎麽認識,但還是跟紅穀灘一帶出來的幾個山民見了見麵,算是認了幾個鄉親,實際山裏麵地廣人稀,山民們不沾親帶故的話,一家隔著另一家兩三裏地很是平常,十幾二十裏方圓可能隻有個三家五戶,平日不見得會時時見麵,住在山裏時他年齡尚幼,對他們的印象是非常的模糊。
可是到了這魚龍混雜的六裏鋪,那就成了正兒八經的鄉親,得抱成一團才能不被排擠。
長期在野埠裏廝混的,不一定全部是搬出來的山民,八方的蛇鼠艱難討生活,都有各自的傷心事,所以談前程不問來路,也算是在地麵上走動的金科玉律。
西疆多族混居宗族林立,一向有十裏不同雨,百裏不同天的俗語,所謂山不轉水轉,人不親土親,同鄉間相互幫扶幾把也是理所當然,如果把這幾千人拋撒到山裏麵,彼此想見個麵都不怎麽容易,但攏在這方圓不過數裏的地麵上,自然就要分出個遠近。
到李大個子店裏來的,總共有六個人,兩人跟他一起搭夥趕車,一個年老的在車行裏喂牲口打雜,渡口上撐船的也有兩人,剩下一個也姓李,卻不是紅穀灘的山民,他跟李大個子的婆娘七拐八拐的沾了點遠親,年紀三十有二,身體修長一表人才,據說是有名拳師教出來的高徒,所以一身拳腳功夫甚是了得,如今在白老太爺的府上做莊客,撐船那兩人的活路,就是他給相幫著安排進去的。
路雲風年輕,剛從山裏麵出來,幾人跟他簡單寒暄過後,也就不怎麽在意他,各自推杯換盞的喧鬧個不停。
看得出來,這個叫做李力的男子混的頗為不錯,包括李大個子在內,眼前這幾人時不時就奉承他幾句,李力的酒量甚好,兩壇苞穀燒自己喝了一多半,酒性發作之下豪言壯語不絕於耳,好在還沒有徹底的昏了頭,六裏鋪的這方天地,他喝了酒也隻敢認做第二。
第一自然就是他的東家白老太爺。
這所謂的莊客,無非是白老太爺養的閑人而已,連他算上共有十一個人,平日裏穿黑衣,把守著坡頭進來的門戶,六裏鋪容不得雞鳴狗盜之輩,所以維持地麵安寧,清理流竄的閑散人等也由他們來管。
這塊地麵上敢稱爺的,白家肯定是頭一份兒,白老太爺聽起來年紀似乎很大,可實際上還不滿六旬,娶親比較早,現在據說已是兒孫滿堂,緊臨橫瀾河的大宅樸實雄渾,遠看好像年代甚是久遠,其實,至今也不過七八年的光景.
六裏鋪,本就是個依存於山貨買賣生出來的野埠,許多年前就已經有了人煙,白家何時在這裏定居,無從可查,沒有人知道,也沒有人在乎白家的來曆。
這老爺子可是個強人,財多勢大手眼通天,到了此地便巧取豪奪,偏偏能把事情做到明處,讓人心服口服的找不出他毛病。
白家來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興土木修建起了新渡口,花重金打造的渡船可載車馬,從此馬車停於對岸,靠人力或者木筏轉運貨物的場景再也看不到了,貨商們因此而歡欣鼓舞,雖然砸了背夫筏工們的飯碗,可仍然被稱做是一大善舉。
那渡口很自然就變成了白家的私產,進出六裏鋪的滾滾車馬人流,也就成了白家的財源進項。
白家做的第二件事,就是集眾人之力修建了坡頂的寨牆與崗樓,讓六裏鋪的安全性大大增強。
數年前曾有大股馬賊奔襲,雖然傷人不多,但商行貨棧被洗劫了不少,經白老爺毅然出麵四處斡旋,為商戶們挽回了部分損失,可一個個談賊色變仍是心有餘悸。
把山間獵戶說是半民半賊並不誇張,三五成群的不少,十幾人的也有,劫車斷道之事常聞,可近百人大股的彪悍馬賊就非常的鮮見,明目張膽洗劫商埠的事情更是聞所未聞。
到六裏鋪的大多是生意人,不少還是從外埠來的買賣,講究個以和為貴,以義生財,最怕的就是地麵上不太平。
白老爺跟市麵上的商賈們合計了一下,挑頭做了這裏的主心骨,親自選址建牆立寨,又一次大興土木,先請來善騎射拳腳高明的江湖好漢把守門戶,再施鐵腕驅逐遊蕩在街麵上的孤魂野鬼,手段迭出,眼見得把這裏打理的井然有序,商賈們才放下了心中的大石。
白老爺講道義力保一方平安,常居於此的每個人都會因此而得惠,銀子當然不可能他自個兒出,所以攤派完寨牆費用以後,六裏鋪就跟正經的大商埠一樣,開始有了規矩:
按鋪麵、宅戶一家不落,每戶不管人多少,都得交上一份安保銀子,商鋪每月二兩銀子,宅戶每月三十個銅錢。
遷居這裏的山民也好外來的也罷,除了有門手藝的,大多得靠著眾多的商行貨棧來養活,如果讓馬賊把商戶們逼走,砸的可是大家的飯碗,這道理人人都能明白,所以銀子交的也算是心甘情願。如果碰上誰家就是有個山高水低的時候,人家也不逼你,去宅子裏幫著幹上幾天活,白老爺就會給你免了,數年來積累下的仁義名聲,當真是有口皆碑。
所以被那大宅子裏雇傭,算是六裏鋪比較有麵子事情,不少宅戶刻意不交這三十文錢,隻是謀求個進宅辦差的表現機會,這李力不但進去了,還幹著最輕鬆的活,拿的工錢當然也不算少,本就已經誌滿意得,在眾人帶著羨慕的眼神烘托之下,一張嘴更是滔滔不絕,路雲風細聽之下,總算明白了他自詡為第二的底氣來自於何方。
白老太爺的兒子,認他做了拳腳師傅而已。
初來乍到摸不清鍋灶,找幾個懂行情熟門路的老馬客幫著收貨,省時省力省工,生意很快就能上軌道。
所以采買跟櫃上是個合作關係,雙方都是可以互相選擇,隻要條件談攏你情我願,那就成了生意夥伴,東家出完本錢再出個保底的銀子,采買的出力氣也擔上些風險,賺了錢大家都有份,出什麽事情也是一起扛。
當然,這是對經驗豐富的老馬客而言,初出茅廬之輩,在山口上被叫做青瓜蛋子,並不在此列。
恒升貨棧還算是厚道,在櫃上吃住不用另外算錢,外路采買裏,路雲風跟那個上下一般粗的年輕人工錢最低,每月隻得銀子一兩半,老疤的工錢最高,出不出工每月都有七兩銀子,幾乎是路雲風的五倍,如果出去收回來的山貨量多價低,照規矩,還能再給一些賞錢。
貨棧裏對采買的規矩頗多,大體是以兩三個人一組去往山口,各有各的分工。
一人隻管錄賬,那叫崗賓年輕人做的就是這個事情,他僅比路雲風早來了幾天。
每次去交易地,從貨棧帶出去的貨品要明細清楚,回來以後跟賬房交割,筆筆收支都要有賬可查,至於跟山民們討價還價的事情,自然就交由領頭的來拿捏。
上次遇馬匪,貨棧裏折損了三個人手,離著第一場雪落下來的時間,往多裏說也就是一個來月,等這一陣子忙完,大家就都能緩口氣過冬,像馮三跟劉賬房這種青陽鎮裏來的人,也就能回去跟家人聚上一些時間。
所以活路趕的挺緊。
路雲風剛到的第二天,就有一波去往“螺螄崗”的人出發,再過上三天,他也要跟崗賓一起,在老疤和一個紅臉膛杜姓漢子的帶領下,趕往另一個交易地“雙峰嶺”,開始第一次的采買工作。
除了馮三跟賬房之外,住在貨棧裏的還有五個人,有一個上次遭遇馬賊的斷了肋骨,正躺在床上養傷,崗賓和一個盧姓老漢包括那斷了腿的宋老二,都在六裏鋪有家室,早來晚走,並不在貨棧裏住。
這種地麵上有家業知根知底的人,掌櫃的才能放心讓他管賬,所以跟櫃上也比較貼心,大多愛惜羽毛,不太會使用欺瞞的手段牟利,畢竟商埠就這麽大點地兒,如果名聲一毀,再想找個飯碗就不怎麽容易。
路雲風對六裏鋪不算陌生,這個在老爺子年輕時隻搭了幾個窩棚的簡陋營地,如今已經是三街六巷,石砌土壘的樸實房舍沿坡而上,飯館茶肆不缺,客棧商行皆有,儼然具有了一個小城鎮的模樣。
據崗賓講,六裏鋪常住的山民有六百多戶,各地往來的貨商更多,博花紅的獵手們也會選擇從這裏進山,人最少的時候,差不多也有好幾千人在這裏謀食,周圍百裏方圓,算得上是首屈一指的大商埠。
貨棧裏沒什麽活,櫃上不安排外出的時候,采買們比較清閑,除了去賭坊博個運氣,大多會窩在屋裏麵昏睡,出一趟門就得十幾天,除了看老天爺賞不賞臉,還得防獸防盜防山賊,回來後當真是身心俱疲,在下一趟差出發之前,基本都得大睡上幾日將養虧空的元氣。
路雲風去李大個子家裏吃了頓酒,雖然都不怎麽認識,但還是跟紅穀灘一帶出來的幾個山民見了見麵,算是認了幾個鄉親,實際山裏麵地廣人稀,山民們不沾親帶故的話,一家隔著另一家兩三裏地很是平常,十幾二十裏方圓可能隻有個三家五戶,平日不見得會時時見麵,住在山裏時他年齡尚幼,對他們的印象是非常的模糊。
可是到了這魚龍混雜的六裏鋪,那就成了正兒八經的鄉親,得抱成一團才能不被排擠。
長期在野埠裏廝混的,不一定全部是搬出來的山民,八方的蛇鼠艱難討生活,都有各自的傷心事,所以談前程不問來路,也算是在地麵上走動的金科玉律。
西疆多族混居宗族林立,一向有十裏不同雨,百裏不同天的俗語,所謂山不轉水轉,人不親土親,同鄉間相互幫扶幾把也是理所當然,如果把這幾千人拋撒到山裏麵,彼此想見個麵都不怎麽容易,但攏在這方圓不過數裏的地麵上,自然就要分出個遠近。
到李大個子店裏來的,總共有六個人,兩人跟他一起搭夥趕車,一個年老的在車行裏喂牲口打雜,渡口上撐船的也有兩人,剩下一個也姓李,卻不是紅穀灘的山民,他跟李大個子的婆娘七拐八拐的沾了點遠親,年紀三十有二,身體修長一表人才,據說是有名拳師教出來的高徒,所以一身拳腳功夫甚是了得,如今在白老太爺的府上做莊客,撐船那兩人的活路,就是他給相幫著安排進去的。
路雲風年輕,剛從山裏麵出來,幾人跟他簡單寒暄過後,也就不怎麽在意他,各自推杯換盞的喧鬧個不停。
看得出來,這個叫做李力的男子混的頗為不錯,包括李大個子在內,眼前這幾人時不時就奉承他幾句,李力的酒量甚好,兩壇苞穀燒自己喝了一多半,酒性發作之下豪言壯語不絕於耳,好在還沒有徹底的昏了頭,六裏鋪的這方天地,他喝了酒也隻敢認做第二。
第一自然就是他的東家白老太爺。
這所謂的莊客,無非是白老太爺養的閑人而已,連他算上共有十一個人,平日裏穿黑衣,把守著坡頭進來的門戶,六裏鋪容不得雞鳴狗盜之輩,所以維持地麵安寧,清理流竄的閑散人等也由他們來管。
這塊地麵上敢稱爺的,白家肯定是頭一份兒,白老太爺聽起來年紀似乎很大,可實際上還不滿六旬,娶親比較早,現在據說已是兒孫滿堂,緊臨橫瀾河的大宅樸實雄渾,遠看好像年代甚是久遠,其實,至今也不過七八年的光景.
六裏鋪,本就是個依存於山貨買賣生出來的野埠,許多年前就已經有了人煙,白家何時在這裏定居,無從可查,沒有人知道,也沒有人在乎白家的來曆。
這老爺子可是個強人,財多勢大手眼通天,到了此地便巧取豪奪,偏偏能把事情做到明處,讓人心服口服的找不出他毛病。
白家來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興土木修建起了新渡口,花重金打造的渡船可載車馬,從此馬車停於對岸,靠人力或者木筏轉運貨物的場景再也看不到了,貨商們因此而歡欣鼓舞,雖然砸了背夫筏工們的飯碗,可仍然被稱做是一大善舉。
那渡口很自然就變成了白家的私產,進出六裏鋪的滾滾車馬人流,也就成了白家的財源進項。
白家做的第二件事,就是集眾人之力修建了坡頂的寨牆與崗樓,讓六裏鋪的安全性大大增強。
數年前曾有大股馬賊奔襲,雖然傷人不多,但商行貨棧被洗劫了不少,經白老爺毅然出麵四處斡旋,為商戶們挽回了部分損失,可一個個談賊色變仍是心有餘悸。
把山間獵戶說是半民半賊並不誇張,三五成群的不少,十幾人的也有,劫車斷道之事常聞,可近百人大股的彪悍馬賊就非常的鮮見,明目張膽洗劫商埠的事情更是聞所未聞。
到六裏鋪的大多是生意人,不少還是從外埠來的買賣,講究個以和為貴,以義生財,最怕的就是地麵上不太平。
白老爺跟市麵上的商賈們合計了一下,挑頭做了這裏的主心骨,親自選址建牆立寨,又一次大興土木,先請來善騎射拳腳高明的江湖好漢把守門戶,再施鐵腕驅逐遊蕩在街麵上的孤魂野鬼,手段迭出,眼見得把這裏打理的井然有序,商賈們才放下了心中的大石。
白老爺講道義力保一方平安,常居於此的每個人都會因此而得惠,銀子當然不可能他自個兒出,所以攤派完寨牆費用以後,六裏鋪就跟正經的大商埠一樣,開始有了規矩:
按鋪麵、宅戶一家不落,每戶不管人多少,都得交上一份安保銀子,商鋪每月二兩銀子,宅戶每月三十個銅錢。
遷居這裏的山民也好外來的也罷,除了有門手藝的,大多得靠著眾多的商行貨棧來養活,如果讓馬賊把商戶們逼走,砸的可是大家的飯碗,這道理人人都能明白,所以銀子交的也算是心甘情願。如果碰上誰家就是有個山高水低的時候,人家也不逼你,去宅子裏幫著幹上幾天活,白老爺就會給你免了,數年來積累下的仁義名聲,當真是有口皆碑。
所以被那大宅子裏雇傭,算是六裏鋪比較有麵子事情,不少宅戶刻意不交這三十文錢,隻是謀求個進宅辦差的表現機會,這李力不但進去了,還幹著最輕鬆的活,拿的工錢當然也不算少,本就已經誌滿意得,在眾人帶著羨慕的眼神烘托之下,一張嘴更是滔滔不絕,路雲風細聽之下,總算明白了他自詡為第二的底氣來自於何方。
白老太爺的兒子,認他做了拳腳師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