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老麵館的掌櫃想起那倆小夥計辦的事兒,也的確是覺得有點後怕。搶生意歸搶生意,他是真的沒有那個放火害人的心思的。那個叫陶滿倉的小夥計,實在是膽兒肥心大的很,這般的自作主張實在可惱,李繼業琢磨著,等再過陣子,風平浪靜了,得找個由頭,攆了這小子回去。
而三嫂小吃店這邊,又風風火火地熱鬧起來。李向南、李向北兩兄弟每日一早來店裏領零賣車出去,整個三葉鎮的轉著賣小吃,頭晌幾樣後晌幾樣,三嫂小吃店裏的招牌小吃換著花樣的賣,現在鎮裏的人不到早市街來也能吃上了。
而之前桑榆說過的老客戶預存銀錢可獲打折優惠的事情,也漸漸地推行起來了。隨著春季到來,三嫂小吃店還推出了野菜餛飩、野菜蒸餃,聽著是些不值錢的原料,但賣的不算便宜,最讓人想不到的是竟然十分走量!每日裏吃餛飩和蒸餃的人都排長隊,而且李向南、李向北的零賣車接連好幾日都沒賣別的,就是野菜餛飩和蒸餃,一天往返好幾趟!
李繼業老掌櫃每每看到兩兄弟又推著空車回對麵店了,就氣得胡子要翹起來!更別說那邊還把隔壁老劉頭的餛飩鋪子盤下來了,老劉頭、老劉婆子連帶著他們的小閨女劉葉子,都給三嫂小吃店做夥計了。
老劉餛飩鋪就緊鄰著三嫂小吃店,中間一米多寬的縫隙兩頭堵了,裏頭開了小門跟三嫂小吃店相通,徹底與三嫂小吃店連到了一起。鋪子年後陸續也新刮了泥皮子,貼了原木皮做裝飾,開大了窗戶,六七十平米的店麵裏擺滿了原木小吃桌椅,外麵露天還擺了四套桌椅。如今不知不覺已四月中了,天氣暖和了,也有客人就在外麵吃了。
桑榆也沒想到,各種野菜蒸餃、餛飩,甚至是野菜卷餅、鍋烙、菜窩窩能賣這麽好,這幾樣新招牌菜是無心插柳得來的。野菜冒頭後,她就想打打牙祭,從上輩子就好這麽一口兒,可店裏太忙根本脫不開身。正好發現隔壁老劉餛飩鋪的叫葉子的小丫頭也愛吃這口兒,經常約了一群小夥伴到鎮郊去挖野菜,每每歡聲笑語地成群結伴滿載而歸,她就跟孩子們買了幾籃子,給陳二的嫩薺菜就是這麽來的。
然後某天清晨剛開店,趁著人還不多的時候,她在廚房草草吃了一碗薺菜餛飩,然後給前麵看店的梨花嫂還有小草兒端來兩碗,梨花嫂正忙乎著,小草兒就接了碗在門口桌子坐了,吃了起來。也是正好,趕上有會員客人進門,以為是新菜品,要了一碗,桑榆也沒打算賣,鍋裏還有就盛了一碗奉送了。沒想到很和這客人的心意,客人堅持入賬且又連要了兩碗。正好梨花嫂過來吃餛飩呢,一看小草兒把兩碗都吃沒了,問桑榆道:“草兒說可好吃哩,沒忍住都吃沒了,鍋裏還有沒?”
桑榆苦笑著搖搖頭道:“沒啦,都讓張管家買走了。嫂子,我那兒還有剩下沒包的餡兒,你等著,快得很,我給你捏一碗來。”
梨花嫂很好說話地擺擺手道:“店裏一會兒就上人了,要忙了,我吃啥不行?別特意再捏了,我吃點店裏現成的就行。”
梨花嫂這一說,店裏僅有的兩桌客人不幹了,跟著攛掇桑榆道:“別的啊,有這麽好吃的東西,我們也想沾光嚐嚐呢,小三嫂啊,多捏點來,給我們這桌一人來一碗。”
另一桌的聽了也趕忙道,“這邊也是”,想了想又道,“這邊來六碗,我跟二哥飯量大。”
有錢不賺是傻子,桑榆都應下了,然後……劉葉子小夥伴們的野菜都被買下來了,桑榆那天在後廚裏捏了一整天的餛飩。趁熱打鐵,又開發了蒸餃、鍋烙、菜窩窩等小吃。到最後,客滿的接待不了,而老劉頭的餛飩鋪卻客流大失,老兩口也試著推出了野菜餡兒的餛飩,開始也有人去吃,可基本上一嚐味道不對就再也不去了。
終於有一天老劉頭來到桑榆小吃鋪,把野菜餡的各種菜品主食都嚐了後,主動找桑榆想出兌自家的店麵了。於是,老劉餛飩鋪被桑榆買了下來,一家三口也都雇了過來。老劉頭是很歡喜的,因為除了工錢外,桑榆還給了他餛飩生意的一成幹股。
其實不光是老劉頭坐不住,李氏老麵館也著急上火,甚至李繼業厚著老臉皮,還是跟風了一把,陸續推出了野菜湯麵、野菜湯、野菜餛飩麵,與老劉頭的野菜餛飩一樣,剛開始也有嚐鮮的,但因口味比不上三嫂小吃店的,慢慢地又沒人去了。
桑榆也甚是得意,她上輩子因為好野菜這一口兒,研究各種野菜怎麽做好吃是她的一大愛好,簡直稱得上這方麵的大廚、專家。隻是她一時沒轉過個兒來,在上輩子,她住在城裏,春天裏也就能在公園裏挖點有限的野菜、有限的品種,偶爾去燙郊外踏青,她一頭鑽進樹林裏,才能多弄回點來打打牙祭。到了這山窩裏,家窮事多,各種糟心,她一時根本沒反應過來到了野菜天堂了!經過這次事件,桑榆還能不摩拳擦掌、大展拳腳?
於是,野菜粥、野菜餃子、野菜包子、熗拌野菜、野菜炒麵、野菜丸子……各種吃法新鮮出爐。到最後,三嫂小吃主營的變成了野菜相關的招牌菜,以及一直熱賣的鴨血粉絲湯,其它小吃都改為小吃攤零賣了。
而李向南一家也跟著沾了光了,日子有了奔頭,李家老三也不尋死覓活的了,李老爹就替出了手,也跟著倆兒子推起了小吃的零賣車。桑榆請了大夫仔細給李家老三看了診,結果就是胎裏弱、身子虛、免疫力差愛生病。當然大夫的原話更加雲山霧罩一些,季南山還好似能聽懂一些,那些中醫專用詞匯桑榆聽來就完全懵了。
總之,李家老三的病就得在環境幹淨清爽的地方將養身體,不要去人多的地方湊,別人生病了他更得躲遠點,而且不宜大補,溫補著身體,一點重活也不做,就能漸漸好一些。
桑榆與兩個嫂子商量了一番,把李老爹和李老三安排去了荷塘村季連水的雜貨鋪,看鋪子賣貨讓李老三將養身體。何秀枝和季連水年底分紅後,開春收拾店麵的時候,連帶自己家也收拾了一番,比照桑榆家裏的樣子,新鋪了房頂,開了大窗,抹了牆壁,換了家具,整了一茬新。她家院子也不小,左右廂房都正經蓋了起來,便讓李家父子住到了一側廂房裏,看著鋪子管著買賣,比住李家漏雨的鎮上房子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而何秀枝的娘家侄子,在春耕忙完後,也來到三嫂小吃店幫忙起來。三嫂小吃店的生意是漸入佳境,越來越好了。桑榆和南山今年的田地都是雇人種的,季婆子隻是在屋後菜園種了菜。
到了五月中的時候,天已經很熱了,桑榆已經在研究著各種冰碗的配料,準備近期開始賣了。這天傍晚天擦黑的時候,上京好幾個月的季秋白回來了。
而三嫂小吃店這邊,又風風火火地熱鬧起來。李向南、李向北兩兄弟每日一早來店裏領零賣車出去,整個三葉鎮的轉著賣小吃,頭晌幾樣後晌幾樣,三嫂小吃店裏的招牌小吃換著花樣的賣,現在鎮裏的人不到早市街來也能吃上了。
而之前桑榆說過的老客戶預存銀錢可獲打折優惠的事情,也漸漸地推行起來了。隨著春季到來,三嫂小吃店還推出了野菜餛飩、野菜蒸餃,聽著是些不值錢的原料,但賣的不算便宜,最讓人想不到的是竟然十分走量!每日裏吃餛飩和蒸餃的人都排長隊,而且李向南、李向北的零賣車接連好幾日都沒賣別的,就是野菜餛飩和蒸餃,一天往返好幾趟!
李繼業老掌櫃每每看到兩兄弟又推著空車回對麵店了,就氣得胡子要翹起來!更別說那邊還把隔壁老劉頭的餛飩鋪子盤下來了,老劉頭、老劉婆子連帶著他們的小閨女劉葉子,都給三嫂小吃店做夥計了。
老劉餛飩鋪就緊鄰著三嫂小吃店,中間一米多寬的縫隙兩頭堵了,裏頭開了小門跟三嫂小吃店相通,徹底與三嫂小吃店連到了一起。鋪子年後陸續也新刮了泥皮子,貼了原木皮做裝飾,開大了窗戶,六七十平米的店麵裏擺滿了原木小吃桌椅,外麵露天還擺了四套桌椅。如今不知不覺已四月中了,天氣暖和了,也有客人就在外麵吃了。
桑榆也沒想到,各種野菜蒸餃、餛飩,甚至是野菜卷餅、鍋烙、菜窩窩能賣這麽好,這幾樣新招牌菜是無心插柳得來的。野菜冒頭後,她就想打打牙祭,從上輩子就好這麽一口兒,可店裏太忙根本脫不開身。正好發現隔壁老劉餛飩鋪的叫葉子的小丫頭也愛吃這口兒,經常約了一群小夥伴到鎮郊去挖野菜,每每歡聲笑語地成群結伴滿載而歸,她就跟孩子們買了幾籃子,給陳二的嫩薺菜就是這麽來的。
然後某天清晨剛開店,趁著人還不多的時候,她在廚房草草吃了一碗薺菜餛飩,然後給前麵看店的梨花嫂還有小草兒端來兩碗,梨花嫂正忙乎著,小草兒就接了碗在門口桌子坐了,吃了起來。也是正好,趕上有會員客人進門,以為是新菜品,要了一碗,桑榆也沒打算賣,鍋裏還有就盛了一碗奉送了。沒想到很和這客人的心意,客人堅持入賬且又連要了兩碗。正好梨花嫂過來吃餛飩呢,一看小草兒把兩碗都吃沒了,問桑榆道:“草兒說可好吃哩,沒忍住都吃沒了,鍋裏還有沒?”
桑榆苦笑著搖搖頭道:“沒啦,都讓張管家買走了。嫂子,我那兒還有剩下沒包的餡兒,你等著,快得很,我給你捏一碗來。”
梨花嫂很好說話地擺擺手道:“店裏一會兒就上人了,要忙了,我吃啥不行?別特意再捏了,我吃點店裏現成的就行。”
梨花嫂這一說,店裏僅有的兩桌客人不幹了,跟著攛掇桑榆道:“別的啊,有這麽好吃的東西,我們也想沾光嚐嚐呢,小三嫂啊,多捏點來,給我們這桌一人來一碗。”
另一桌的聽了也趕忙道,“這邊也是”,想了想又道,“這邊來六碗,我跟二哥飯量大。”
有錢不賺是傻子,桑榆都應下了,然後……劉葉子小夥伴們的野菜都被買下來了,桑榆那天在後廚裏捏了一整天的餛飩。趁熱打鐵,又開發了蒸餃、鍋烙、菜窩窩等小吃。到最後,客滿的接待不了,而老劉頭的餛飩鋪卻客流大失,老兩口也試著推出了野菜餡兒的餛飩,開始也有人去吃,可基本上一嚐味道不對就再也不去了。
終於有一天老劉頭來到桑榆小吃鋪,把野菜餡的各種菜品主食都嚐了後,主動找桑榆想出兌自家的店麵了。於是,老劉餛飩鋪被桑榆買了下來,一家三口也都雇了過來。老劉頭是很歡喜的,因為除了工錢外,桑榆還給了他餛飩生意的一成幹股。
其實不光是老劉頭坐不住,李氏老麵館也著急上火,甚至李繼業厚著老臉皮,還是跟風了一把,陸續推出了野菜湯麵、野菜湯、野菜餛飩麵,與老劉頭的野菜餛飩一樣,剛開始也有嚐鮮的,但因口味比不上三嫂小吃店的,慢慢地又沒人去了。
桑榆也甚是得意,她上輩子因為好野菜這一口兒,研究各種野菜怎麽做好吃是她的一大愛好,簡直稱得上這方麵的大廚、專家。隻是她一時沒轉過個兒來,在上輩子,她住在城裏,春天裏也就能在公園裏挖點有限的野菜、有限的品種,偶爾去燙郊外踏青,她一頭鑽進樹林裏,才能多弄回點來打打牙祭。到了這山窩裏,家窮事多,各種糟心,她一時根本沒反應過來到了野菜天堂了!經過這次事件,桑榆還能不摩拳擦掌、大展拳腳?
於是,野菜粥、野菜餃子、野菜包子、熗拌野菜、野菜炒麵、野菜丸子……各種吃法新鮮出爐。到最後,三嫂小吃主營的變成了野菜相關的招牌菜,以及一直熱賣的鴨血粉絲湯,其它小吃都改為小吃攤零賣了。
而李向南一家也跟著沾了光了,日子有了奔頭,李家老三也不尋死覓活的了,李老爹就替出了手,也跟著倆兒子推起了小吃的零賣車。桑榆請了大夫仔細給李家老三看了診,結果就是胎裏弱、身子虛、免疫力差愛生病。當然大夫的原話更加雲山霧罩一些,季南山還好似能聽懂一些,那些中醫專用詞匯桑榆聽來就完全懵了。
總之,李家老三的病就得在環境幹淨清爽的地方將養身體,不要去人多的地方湊,別人生病了他更得躲遠點,而且不宜大補,溫補著身體,一點重活也不做,就能漸漸好一些。
桑榆與兩個嫂子商量了一番,把李老爹和李老三安排去了荷塘村季連水的雜貨鋪,看鋪子賣貨讓李老三將養身體。何秀枝和季連水年底分紅後,開春收拾店麵的時候,連帶自己家也收拾了一番,比照桑榆家裏的樣子,新鋪了房頂,開了大窗,抹了牆壁,換了家具,整了一茬新。她家院子也不小,左右廂房都正經蓋了起來,便讓李家父子住到了一側廂房裏,看著鋪子管著買賣,比住李家漏雨的鎮上房子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而何秀枝的娘家侄子,在春耕忙完後,也來到三嫂小吃店幫忙起來。三嫂小吃店的生意是漸入佳境,越來越好了。桑榆和南山今年的田地都是雇人種的,季婆子隻是在屋後菜園種了菜。
到了五月中的時候,天已經很熱了,桑榆已經在研究著各種冰碗的配料,準備近期開始賣了。這天傍晚天擦黑的時候,上京好幾個月的季秋白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