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王道來到研究所天台,六號長老已經帶著三個人等著了。
六號長老主動給王道介紹:“這是華夏礦業研究院專家武城,這是金屬冶煉專家趙部凡,這是地質專家宋公明,都是這次工程的主要負責人。”
王道主動同三人握手問好,簡單的寒暄兩句,依次上車。
這次座駕編號476,最近剛出廠不久,專門設計用於海底作業的工作人員居住,整體體型和布置和一節火車的臥鋪車廂差不多,不過內部生活設施布置的要寬敞舒適一些。
幾人在車內坐定,六號說話了:“先期有八十九個工作人員,主要是各個方麵的專家,進行科考研究,生產工作主要有小華負責。還有二十三輛飛行已經到達預定生產地點了。”
介紹著情況,飛行車發動,極速向太平洋海域進發。
海底世界除了各種生物資源,還有耳熟能詳的石油、天然氣以及當前最炙手可熱的天然氣水合物,也就是可燃冰。
海底還蘊藏著豐富的金屬和非金屬礦。至今已發現海底蘊藏的多金屬結核礦、磷礦、貴金屬和稀有元素砂礦、硫化礦等礦產資源達6000億噸。
更為有趣的是,人們發現海底錳結核礦石還在不斷生長,它決不會因為人類的開采而在將來消失。錳結核這一大洋深處的“寶石”,是世界上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資源。
有科學家估計:太平洋底的錳結核,以每年1000萬噸左右的速度不斷生長。假如我們每年僅從太平洋底新生長出來的錳結核中提取金屬的話,其中銅可供全世界用三年;鈷可用四年;鎳可以用一年。
目前世界各國都在進行海底資源開采,除了傳統的油氣資源,世界許多近岸海底已開采煤鐵礦藏。日本海底煤礦開采量占其總產量的30%;智利、英國、加拿大、土耳其也有開采。
開采濱海煤、鐵礦,一般是從岸上開井口,由此向海底伸延,也有利用天然島嶼和人工島開井口的。
美國開采海濱的鈦鐵礦、鋯石礦、金砂礦等;斯裏蘭卡開采海濱錫砂礦,澳大利亞目前海濱砂礦的鋯石和金紅石產量分別占世界總產量的60%和90%。
美國錳礦全靠進口,所以最為重視錳結核開發,目前美國的礦產企業已經取得日產錳結核超過兩千噸的開采成績。
因為技術限製,大多數的礦產開發都集中在濱海近海區域,油氣開發也大多在淺海。
而王道憑借超級飛行車先進的技術條件,直接在六千米海底建立礦場。
小華選定的海底礦場的位置位於北太平洋,是發現的一個錳結核超密集區,在中心一百平方公裏區域內,探明的錳結核儲量超過一百億噸。
在這片海域周圍,還分布了三個特大型鐵礦,一個超大型金銀銅伴生礦,兩個大型銅礦,其他金屬礦藏大大小小二十多個。
所有礦藏埋藏的很淺,如果不算海水的話,完全可以說是露天礦,而且品位很高,鐵礦含鐵量高達七成,平均不低於六成。
隻要能夠順利投產,預計一個月的產量就足夠滿足現在全國一年的使用量。
很快,476號飛行車就到達了海底。連接上其他的二十三輛飛行車,所有車子組成了一個近似八卦盤的形狀,看著頗有幾分神秘感。
要是被人發現了,那麽新一輪的外星造物論又要甚囂塵上了。
因為不用考慮空氣或者水的阻力,所以飛行車外形設計很隨意,海底的這些的飛行車都是根據實際用途確定的。
像王道來到的477號車,就是成扁圓柱型,是一個集用餐、學習、會議、休閑娛樂、運動於一體的多用車。
在主席台坐下,六號主持給大家簡單的進行了動員,然後王道也簡單的說了兩句,接下來就是小華的具體設計方案介紹了。
“現在我們所在的地方距離海麵六千五百米,我們采礦地點分布在周圍三百公裏區域,將采用全自動機器人采礦和無人冶煉車間冶煉。”
“錳結核直接撿取,主要目標為五厘米直徑以上。其他礦產以直接爆破挖掘開采為主,產量根據實際需要確定。”
“礦物運輸采用管道運輸,把礦石粉碎後注入管道,隨著水流運動到製定地點,脫水後進行冶煉。”
“經過設計,機器人的無線輸電距離可以達到十公裏,我們將建立兩個主用、一個備用的核聚變發電裝置。同時按五公裏距離布置無線充電樁,以滿足使用需求。”
“預計需要機器人一百萬台,礦物處理冶煉設備十萬台,可組合式飛行車一千輛。下麵,大家可以看看其中一個機器人帶來的錳結核。”
一個兩米長的龍蝦狀機器人走了進來,當然也許用爬更準確。機器人頭頂上的長索形觸須卷著一塊人頭大小的錳結核。
錳結核又稱多金屬結核、錳礦球、錳礦團、錳瘤等,它是一種鐵、錳氧化物的集合體。現在這塊顏色為黑色,形態為球狀。
“初步分析,這塊錳結核中各種金屬成分的含量大約是:錳37%、鎳1.7%、銅2.4%、鈷1.5%、鐵26%),其他成分未予統計。當然,更多的數據需要更多的收集和分析!”
“好!”所有都為小華的講解喝彩不已。
散會以後,礦場建設正式開始。
所有的設備都是采用自我分裂的方式進行建造,當然不是把一個機器人劈成兩個,而是說利用現有機器人收集礦物,冶煉金屬,製造機器人,實現機器人數量的倍數增長。
這個速度很快,現在有初始機器人一百台,每天可以實現數量翻一倍,半個月以後,機器人數量兩超過三百萬台。
當然,不會所有的機器人都一直用來生產製造新的機器人,在數量足夠後,采礦設備,運輸管道,冶煉設備也會開始進行建設。
預計需要二十天,所有的設備就會全部齊備,礦場也可以正式投產了,到時候,所有資源就會源源不斷的生產出來。
下麵的生產事宜都是小華主持,沒王道什麽事了。所以王道陪著六號,開著一輛車在海底到處轉轉。
在探照燈的照射下,海底上景象可以看的很清楚。密密麻麻的錳結核,把海底蓋的嚴嚴實實,入目所見,完全一片黑色。
六號來了興致,在引力場的保護下,下了車,站到結核上,高興的說道:“這麽多的資源,可都是我們的啦!”
王道笑著點頭,附和道:“是啊,這就是科技領先的好處,等到美國有能力下來了,肯定會一臉懵逼,臥槽,說好的資源豐富呢,都被誰偷光啦?”
“哈哈!”六號笑的很開心,“我要撿幾塊回去做紀念,你呢?要不要也帶幾塊回去!”
王道搖搖頭,他對這個不感興趣。
六號不管他,自顧自的開始挑挑揀揀,不是嫌這個難看,就是嫌那個太醜,很是讓王道無語,在他的眼裏,這都是資源而已,沒什麽區別。
選了半天,六號終於選好了,一共二十多塊,都讓王道抱著。
六號理直氣壯的說道:“這些都是給其他長老準備的禮物,你小子到現在也沒給我們送過禮,出點力是應該的!”
他說的好有道理,竟然讓王道無言以對!隻能老老實實的跟在後麵,當一個海底資源的搬運工。
六號長老主動給王道介紹:“這是華夏礦業研究院專家武城,這是金屬冶煉專家趙部凡,這是地質專家宋公明,都是這次工程的主要負責人。”
王道主動同三人握手問好,簡單的寒暄兩句,依次上車。
這次座駕編號476,最近剛出廠不久,專門設計用於海底作業的工作人員居住,整體體型和布置和一節火車的臥鋪車廂差不多,不過內部生活設施布置的要寬敞舒適一些。
幾人在車內坐定,六號說話了:“先期有八十九個工作人員,主要是各個方麵的專家,進行科考研究,生產工作主要有小華負責。還有二十三輛飛行已經到達預定生產地點了。”
介紹著情況,飛行車發動,極速向太平洋海域進發。
海底世界除了各種生物資源,還有耳熟能詳的石油、天然氣以及當前最炙手可熱的天然氣水合物,也就是可燃冰。
海底還蘊藏著豐富的金屬和非金屬礦。至今已發現海底蘊藏的多金屬結核礦、磷礦、貴金屬和稀有元素砂礦、硫化礦等礦產資源達6000億噸。
更為有趣的是,人們發現海底錳結核礦石還在不斷生長,它決不會因為人類的開采而在將來消失。錳結核這一大洋深處的“寶石”,是世界上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資源。
有科學家估計:太平洋底的錳結核,以每年1000萬噸左右的速度不斷生長。假如我們每年僅從太平洋底新生長出來的錳結核中提取金屬的話,其中銅可供全世界用三年;鈷可用四年;鎳可以用一年。
目前世界各國都在進行海底資源開采,除了傳統的油氣資源,世界許多近岸海底已開采煤鐵礦藏。日本海底煤礦開采量占其總產量的30%;智利、英國、加拿大、土耳其也有開采。
開采濱海煤、鐵礦,一般是從岸上開井口,由此向海底伸延,也有利用天然島嶼和人工島開井口的。
美國開采海濱的鈦鐵礦、鋯石礦、金砂礦等;斯裏蘭卡開采海濱錫砂礦,澳大利亞目前海濱砂礦的鋯石和金紅石產量分別占世界總產量的60%和90%。
美國錳礦全靠進口,所以最為重視錳結核開發,目前美國的礦產企業已經取得日產錳結核超過兩千噸的開采成績。
因為技術限製,大多數的礦產開發都集中在濱海近海區域,油氣開發也大多在淺海。
而王道憑借超級飛行車先進的技術條件,直接在六千米海底建立礦場。
小華選定的海底礦場的位置位於北太平洋,是發現的一個錳結核超密集區,在中心一百平方公裏區域內,探明的錳結核儲量超過一百億噸。
在這片海域周圍,還分布了三個特大型鐵礦,一個超大型金銀銅伴生礦,兩個大型銅礦,其他金屬礦藏大大小小二十多個。
所有礦藏埋藏的很淺,如果不算海水的話,完全可以說是露天礦,而且品位很高,鐵礦含鐵量高達七成,平均不低於六成。
隻要能夠順利投產,預計一個月的產量就足夠滿足現在全國一年的使用量。
很快,476號飛行車就到達了海底。連接上其他的二十三輛飛行車,所有車子組成了一個近似八卦盤的形狀,看著頗有幾分神秘感。
要是被人發現了,那麽新一輪的外星造物論又要甚囂塵上了。
因為不用考慮空氣或者水的阻力,所以飛行車外形設計很隨意,海底的這些的飛行車都是根據實際用途確定的。
像王道來到的477號車,就是成扁圓柱型,是一個集用餐、學習、會議、休閑娛樂、運動於一體的多用車。
在主席台坐下,六號主持給大家簡單的進行了動員,然後王道也簡單的說了兩句,接下來就是小華的具體設計方案介紹了。
“現在我們所在的地方距離海麵六千五百米,我們采礦地點分布在周圍三百公裏區域,將采用全自動機器人采礦和無人冶煉車間冶煉。”
“錳結核直接撿取,主要目標為五厘米直徑以上。其他礦產以直接爆破挖掘開采為主,產量根據實際需要確定。”
“礦物運輸采用管道運輸,把礦石粉碎後注入管道,隨著水流運動到製定地點,脫水後進行冶煉。”
“經過設計,機器人的無線輸電距離可以達到十公裏,我們將建立兩個主用、一個備用的核聚變發電裝置。同時按五公裏距離布置無線充電樁,以滿足使用需求。”
“預計需要機器人一百萬台,礦物處理冶煉設備十萬台,可組合式飛行車一千輛。下麵,大家可以看看其中一個機器人帶來的錳結核。”
一個兩米長的龍蝦狀機器人走了進來,當然也許用爬更準確。機器人頭頂上的長索形觸須卷著一塊人頭大小的錳結核。
錳結核又稱多金屬結核、錳礦球、錳礦團、錳瘤等,它是一種鐵、錳氧化物的集合體。現在這塊顏色為黑色,形態為球狀。
“初步分析,這塊錳結核中各種金屬成分的含量大約是:錳37%、鎳1.7%、銅2.4%、鈷1.5%、鐵26%),其他成分未予統計。當然,更多的數據需要更多的收集和分析!”
“好!”所有都為小華的講解喝彩不已。
散會以後,礦場建設正式開始。
所有的設備都是采用自我分裂的方式進行建造,當然不是把一個機器人劈成兩個,而是說利用現有機器人收集礦物,冶煉金屬,製造機器人,實現機器人數量的倍數增長。
這個速度很快,現在有初始機器人一百台,每天可以實現數量翻一倍,半個月以後,機器人數量兩超過三百萬台。
當然,不會所有的機器人都一直用來生產製造新的機器人,在數量足夠後,采礦設備,運輸管道,冶煉設備也會開始進行建設。
預計需要二十天,所有的設備就會全部齊備,礦場也可以正式投產了,到時候,所有資源就會源源不斷的生產出來。
下麵的生產事宜都是小華主持,沒王道什麽事了。所以王道陪著六號,開著一輛車在海底到處轉轉。
在探照燈的照射下,海底上景象可以看的很清楚。密密麻麻的錳結核,把海底蓋的嚴嚴實實,入目所見,完全一片黑色。
六號來了興致,在引力場的保護下,下了車,站到結核上,高興的說道:“這麽多的資源,可都是我們的啦!”
王道笑著點頭,附和道:“是啊,這就是科技領先的好處,等到美國有能力下來了,肯定會一臉懵逼,臥槽,說好的資源豐富呢,都被誰偷光啦?”
“哈哈!”六號笑的很開心,“我要撿幾塊回去做紀念,你呢?要不要也帶幾塊回去!”
王道搖搖頭,他對這個不感興趣。
六號不管他,自顧自的開始挑挑揀揀,不是嫌這個難看,就是嫌那個太醜,很是讓王道無語,在他的眼裏,這都是資源而已,沒什麽區別。
選了半天,六號終於選好了,一共二十多塊,都讓王道抱著。
六號理直氣壯的說道:“這些都是給其他長老準備的禮物,你小子到現在也沒給我們送過禮,出點力是應該的!”
他說的好有道理,竟然讓王道無言以對!隻能老老實實的跟在後麵,當一個海底資源的搬運工。